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旧家燕子傍谁飞 >

第74章

旧家燕子傍谁飞-第74章

小说: 旧家燕子傍谁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珪道:“父亲,吃药。”喂了一勺,又是一勺。

    张弘范这才突然清醒过来,叫道:“不吃,我不吃……这药……”声音中满是慌乱。奉书只听得衣袖挥动的声音,似乎是他聚起力量,想把药盏泼翻。但他身上没有丝毫气力,马上被张珪按住了手臂。

    张珪笑道:“是是,这药虽然苦些,可是熬煮了一夜的,药力最强,不能浪费。等你病好了,就不用吃这苦药啦,现在暂且忍一忍。”再不给父亲说话的机会,半是哄劝,半是强迫,又喂下去一勺。张弘范喉间呜呜作响,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徒然挣扎着。

    奉书心中骇极,只觉得脊梁骨发冷,手腕的伤口刺痛。

    终于整盏药都灌了下去。张珪放下药盏,长出了一口气,笑道:“这才是好爹爹呢。你看,天都亮啦。今儿天气好,我让人扶你出去晒晒太阳。”

    张夫人笑道:“老爷年纪大了,倒开始耍小孩子脾气,不肯吃药了。就是珪儿小时候,也没这么不懂事啊。”笑着吩咐丫环:“去取一碟儿蜜饯来。”那丫环笑着应了一声,旋即端着什么东西回来。

    张夫人拈了一枚杏脯,道:“老爷吃点甜的吧。”

    张弘范没有回应。

    张珪嗤的一笑,接过杏脯,递到张弘范面前,笑道:“父亲?”

    他的声音突然变了,叫道:“父亲!父亲!!”

 第95章 身世盖棺定,挑灯看剑频

        奉书蜷缩在床底的缝隙里,手脚已经开始麻了,周围的一切声音都显得那样的不真实。来来去去的脚步声匆匆忙忙。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压低声音训斥。号哭声此起彼伏。有压抑的抽泣,有无泪的干嚎,也有毫不掩饰的悲痛欲绝。

    张夫人哭道:“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就……明明已经见好了!老爷……老爷你怎么这样狠心,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突然一口气没上来,咕咚一声,晕倒在地,散落了一头钗环,一只耳环骨碌碌滚到了床底下。奉书连忙悄悄地躲开。好在没人注意这等细枝末节,几个丫环哭哭啼啼地把夫人架了出去。

    她还看到了张珪的一双膝盖。他跪了好久好久,哭得声音都哑了,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对下人仆役发出一道道指令,命令他们通知皇上、亲友、宾客,准备寿衣棺材,安排丧事。

    她能听出他在用力吞咽着眼泪,“负责老爷饮食的、煎药的、随身伺候的,都……都去给我细细的问……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老爷的食材、药材,是从哪里购到的,也去给我查清楚……再请太医院的大夫来,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信……我不信……”

    奉书心里登的一跳。药材是从太平药铺买到的,徐伯会不会被牵连?但她没有精力思考这些。耳中的悲声萦萦不去,再加上失血太多,她头脑里已经是一团浆糊,晕晕乎乎的,比喝了酒还难受。

    她听着张珪带着哭腔的声音,自己的鼻子居然也酸酸的。她头顶床上躺着的那个人真的死了。就在一个时辰之前,他还曾用洞察一切的目光扫视着她,许诺让她明天就见到自己的父亲。

    从床底的缝隙看去,恰好能看到那柄御赐宝剑的剑尖,剑上镶的青金石、祖母绿、红宝石一个个流光溢彩。张弘范曾命令她,取下这柄剑,用它结束他的性命。而现在,他确实停止了呼吸,可却是以另一种方式。

    张珪指着那宝剑,哽咽着命令仆役:“那是父亲生前最珍重的物事……把它放到灵堂去……让他还能看着……让……让别人也都看到……”

    那仆人应了一声,搬了个凳子,小心翼翼地将那宝剑摘了下来。那宝剑离墙的一瞬间,屋顶上突然传来一阵当当当的铜铃乱响。奉书被吓了一大跳。那仆人显然也被吓得不轻,哗啦一声,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哎呦”一叫,将那宝剑护在怀里,自己磕得鼻青脸肿。

    张珪连忙让人扶起他,黯然说道:“那宝剑太过贵重,父亲为了防止有人打它的主意,特意命人在挂钩上设了个机关,若是冒然取下,房里便会铃声大作,提醒有贼。这事只有我和父亲的几个亲信知道,我忘了告诉你了,你别害怕。”又抬头命令另外几个仆从:“把那铃铛拆下来吧,不需要了。”

    那仆人连声称谢,揉揉脑袋,捧着宝剑走了。

    奉书过了好一阵子,才明白他这番话的意思,浑身一个激灵,一股凉意从头顶直灌到脚心,双手止不住地抖了起来。床上那具毫无生气的躯体骤然变得又可恨又可怕。

    从他见到她闯入的那一刻起,他就拿捏着她的情绪,操纵着她的所作所为,一点一点地把她引入陷阱。只是他没算到,她在最后关头居然不肯下手。

    倘若不是自己那一念之仁,如果当时真的听了他的话,取下宝剑,后果会如何?

    奉书竭力不去想这件事,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残局上。镇国大将军去世的消息已经传开。大约是因为他先前已经病重,不少亲朋故交早有准备,已经有人递帖前来吊唁,传话的仆役如走马灯般来来去去。宫里也来了人,似乎是个太监,尖声尖气的说些官样的抚慰之语。先前空荡荡的病房里现在人头攒动,充斥着汉话、蒙古话、还有各种她听不懂的语言。她在床底下,不知还能藏多久?

    张珪在屋内屋外匆匆来回了几次,最后一次进来时,已经换上了白色的丧服,蹬着一双素色软靴。

    张弘范一病数月,府上早已备下了上好的棺椁。张珪一边抽泣,一边指挥着,床上的遗体被移入灵柩,抬出病房。张珪带着十几个人匆匆跟了出去。房内一下子空了。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奉书拿不准是要在这里躲到天黑,还是趁无人时尽快溜走。她已经藏了一夜半日,口渴得要命,肚子里空空如也,几次叫了起来,都被她用力捂了下去。最后她决定赌一把。摸摸手腕上的伤口,血已经基本止住了,只留下些黏糊糊的半凝血迹。

    那裁纸刀被她丢在了床底。她摸了半天摸不到,只好不再管它,手脚并用地爬了出来。借着亮光,只见自己膝盖、袖子、前胸全是斑驳的血迹,手掌上也全是干涸的血,不禁吓了一跳,双手使劲在身上擦了擦。

    房屋内陈设一如昨夜,只是桌子上的公文纸张已经被收走,放了半壶茶水,想必是张珪或仆人留下来的。她想也没想,揭开壶盖喝了个干净,纷乱的头脑这才逐渐清晰起来。

    她掀开帘子,露头向外一看,只见张府上下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下人仆役,均是面带悲戚之色,有些还没来得及换上丧服。反观自己,一身血渍格外显眼,若真的走了出去,恐怕立刻就会被察觉。她想了想,扯下半截鸦青色门帘布,胡乱裹在身上,用腰带扎紧,轻手轻脚地贴着墙根蹭了出去。

    她拣着没人的地方,蹿来跳去,开始行得十分顺利。可过不多时,失血和饥饿就开始扰乱她的神智。她蹿上一株大树,想要跳到墙的另一侧去。可是双脚刚刚踏上颤动的树枝,就双眼发花,一头栽了下去,好在跌到了枯萎的草丛中,只跌得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动弹不得。

    身侧突然想起脚步声,接着是一声惊讶的喝问:“什么人?在这儿干什么?”

    她猛地抬头,正对上张珪哭得红肿的双眼,眼中却闪着一道精光。她心中一虚,胡诌道:“我……我是来送东西的。”但愿能像上次在张弘范元帅府那样脱身。

    张珪皱眉道:“你是谁?府上从来没见过你……喂,站住,别走!”

    奉书一骨碌爬起来,拔腿就跑。张珪拔出身边亲兵的佩剑,叫上几个人,大声呼喝追逐。她什么都不管了,一路狂奔,撞倒了好几个丫环。她们惊叫着跌成一团,堵住了路。

    她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喊着“抓贼!”“捉小偷!”慌不择路,转身就往一条青石板路上跑去。

    面前挡了几个亲兵,张珪在后面大声叫道:“拦住他!别让贼人跑了!”

    但她终于在那些亲兵反应过来之前,从他们咯吱窝底下钻了出去。此时她已全然不辨东南西北,只凭感觉乱闯乱撞,遇门便闯,遇墙便翻,遇沟便跳,遇院便绕。心脏咚咚咚地跳得飞快,完全无法再指挥整个身体。她脚步发虚,大口大口地吸着冰凉的空气,喉咙里渐渐生出血腥味。她觉得自己随时都会摔倒,视野摇摇晃晃的,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

    突然前方转出四五个亲兵,口中呼喝,想必是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前来查看的。她本能地掉头就跑,余光却看到张珪带人从另一侧现身,一跃数步,紧追不舍。奉书一听他跃起的声音,便知他是习过武的,心中一慌,急忙再转身,看到身后是一座大厅,门口的白幡随风招展,她孤注一掷,推门便进。

    那厅里聚集了不少前来吊唁的宾客,汉、蒙、回都有,有的在坐着喝茶,有的在互相谈话,见她闯入,都是一惊,一下子全安静下来。张府的几个下人上前来盘问,让她左右一撞,撞了开去。随即张珪也追了进来。他不便在满屋宾客面前亮兵器,收起佩剑,口中高声告罪,叫道:“敝府混进了贼,大伙注意安全!”

    这些宾客大多也带了贴身的仆役卫士,当即便有十几人乱哄哄地叫道:“敢到镇国大将军府上捣乱,活得不耐烦了?”“别让小贼跑了!”立刻便有眼尖的见奉书即将逃出屋子,劈手便来揪她。

    一只手抓住了她身上裹着的门帘。她狠命一挣,嗤的一声,从帘子斗篷里脱出身去。当即有人看到了她的满身血迹,惊叫起来。她的耳膜被震得发疼,感觉手腕上的伤口又裂开了。她看到四面八方的人朝自己涌过来,突然一阵头晕目眩,身子晃了晃,左脚绊在了地上的一袭白布之上,踉跄了好几步,眼看着地板上的花纹离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张弘范来索命了!报应好快!这回逃不掉了!”

    突然,一个高大的白袍宾客大步跨来,解开衣襟一抖,便将她整个裹在了袍子里面。奉书眼前顿时一黑,感到那人将她的身子环在臂弯,一把箍住。她双足离地,感到那人抱着她拔身而起,几个纵跃起落,已将喧闹呼喝声甩在了身后。她听到有不少刀剑出鞘,有人一声惨叫,耳边拂过呼呼的风声。她先是又疑又怕,紧接着却是又惊又喜,心神剧震之下,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第96章 青青岁寒后,乃知君子心

        ·青青岁寒后,乃知君子心·

    不知过了多久,奉书才慢慢清醒过来。自己仍是被紧紧搂在一个怀抱里,双脚仍是悬空,眼前仍是一片漆黑,仍是被裹在袍子里,但周围已经全然安静了。

    她小声抽泣起来,她、呜咽着说道:“师父……师父……你、你怎么找到我的……我们在哪儿……”

    “嘘!别出声。”杜浒的声音十分疲倦。

    她连忙住口。听他的语气,似乎还没有脱离危险。

    她试探着感觉着四周。周围的空气冰凉而潮湿。面前除了杜浒身上的汗味、自己身上的血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熏香味道,来自杜浒穿的白衣……那不是他的味道。那不是他自己的衣服。

    还有青苔混着砖石的味道。她从他的袍子底下伸出一根手指,触到了一片滑溜溜、冷冰冰的砖石。一块碎砖忽然脱落,咕咚一声,似乎是落到了水里。

    奉书倒抽一口冷气。他们竟然是在一口井里,而且是悬空在井壁上。杜浒的左手拦腰抱着她,右手紧紧扳住井沿,悬挂着两个人的重量,不知已经坚持了多少时刻。

    她能感觉到他的手臂在不断颤抖,不知还能支持多久,灵机一动,连忙双手抱住了他的腰,双脚轻轻点在井壁上,分担一点点身体的重量。这样一来,杜浒便腾出了一只左手。他立刻改用左手攀着井壁,右手软软垂在了身侧。

    他一动不动的,好像一只沉睡的大鸟。可奉书却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双手抱得紧紧的,生怕掉下去,脸蛋紧紧贴着那个宽阔的胸膛,耳中清晰地听到他急促的心跳。好久好久以后,那心跳才慢慢变成正常的节奏。

    又过了许久,杜浒才开口,声音从胸腔直接传到她的耳朵里,显得瓮声瓮气的。

    “知道现在有多少人马在搜捕你吗?”

    奉书愧得满身大汗,耳朵根简直要烧起来,半天才小声道:“对不起……我、我不是有意的……师父……”

    “哼,不敢当!你现在本事大得很,我该叫你师父才对。”

    她哭出声来。杜浒低声喝道:“禁声!”

    杜浒的心跳又微微地急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