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旧家燕子傍谁飞 >

第63章

旧家燕子傍谁飞-第63章

小说: 旧家燕子傍谁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着的,有日常需要的青菜、盐巴、布匹和粮食,也有世界上最稀奇最珍贵的宝石、生丝、香料和皮毛,就连最渊博的学者也难以说出每一样物品的产地。

    而那些车仗的主人,他们的衣着和肤色,都比卢沟桥上的狮子还要种类繁多。他们有的浑身光鲜,有的风尘仆仆,都带着万里之外的陌生气息。他们各怀所求,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蜂拥而至。他们操着不下二十种不同的语言,在牛马的腥臊气味的围绕下,寒暄、还价、争吵,交换着手中的金块、银锭、铜板、纸钞、还有印着异域人像的银币。人和牲畜身上散发着热气,将落在地上的新雪迅速融化了。

    道路两旁,是砖头搭建的一排排简易房屋,和一栋栋脏兮兮的白色蒙古包杂在一起。那里面,喧闹声也是此起彼伏。有人在高声饮酒行乐,庆祝又一桩大宗生意的达成。有人在鞭笞自己的仆人小厮,哭叫声和马嘶声混在一起。还有些浓妆艳抹的妇人出出进进,她们有的柳眉凤目,有的卷发碧眼,有的黑如墨汁,有的白如牛乳,一个个款扭腰肢,嬉笑怒骂,举止风流。

    在这片简陋而生气蓬勃的区域后面,矗立着一道不过三四丈高的夯土城墙。墙面上甚至没有包裹任何砖石,只是简单地铺着芦苇织成的席子,勉强保护着墙体不被雨雪冲刷浸泡。百姓们管这叫“蓑衣披城”。比起许多南方城市的高墙深壑、砖石墙体,甚至城门口建着一个套一个的瓮城,这道又松又垮的土墙显得不堪一击。但是又有谁会来攻打这座城市呢?住在城墙里面的那个人,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君主,四海为驱,八方听命。他的军队,曾让万里之外的人民颤抖哀号。

    一条窄窄的河渠从城里流了出来,带出城中的秽臭气息。门外的关厢地带,无数的棚区和市场像蚁穴般蔓延。大多数平民百姓住在城郊,或是旧时的金中都,又称为南城、旧城。尽管中都故城早就被蒙古骑兵焚掠一空,城里的废墟瓦砾比居民还要多些。

    每一个初来大都的旅人,都定会被这里的光怪陆离迷住双眼。而此刻迷路迷得最厉害的,当属缩在一座蒙古包后面的那个汉人小孩了。奉书也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走丢的,只记得看到一头好奇怪的牲畜,像马,后背却高高肿起,蹄子也比马匹大了许多。她从没见过这样的怪物,忍不住松了师父的手,伸手摸了摸它的皮毛,流连了一小会儿。

    下一刻,便有一辆骡车驶来,驾车的人一边用蒙古话骂着“蛮子”,一边横冲直撞,溅起齐腰高的泥水。道旁的行人纷纷躲闪,她也赶紧跳着躲开,被裹在人潮里,脚不点地移动了好几步。等那车过后,她便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她有心想开口问路。可周围的每一个蒙古人、色目人,都长得比庙里塑的除魔罗汉还要可怕,说话时舌头好像在打结,发出的声音她一概不懂。汉人倒是也有不少,可大多是些下人仆役,低着头,跟着主人匆匆而行,连看也不看她一眼。

    她大喊了几声,但声音马上湮没在二十种语言织成的喧嚣之中。周围几个人齐齐朝她看过来,吓得她马上住了口。她在一个地方停留得久了,那里的摊位主人便多半会露出嫌恶的眼神,像赶苍蝇一样把她赶到别处去。

    她不敢再乱走,忽然看到一个长得像小黑子的漆黑的墨人,正在数着手里的金币。她心中微微有些亲切感,犹豫着凑过去。那人却立刻把她呵斥走了。

    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句汉话,乍一听无比亲切。

    可说的却是:“就是她!抓小偷!”

    奉书一愣,几个家丁打扮的汉人已经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把她扭住了。她惊叫一声,用力挣扎,叫道:“放开我!干什么!”

    一只拳头毫不客气地在她眼前晃了晃,她赶紧识趣地住口。

    “哼,这小猴子在市场上游荡了半天啦,定是个小扒手无疑!你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偷到我家老爷身上!哼,八十个金币,我看你是找死!交出来!”

    奉书大骇,辩解道:“我不是小偷!我没偷东西!我没有八十个金币!”

    那几个家丁哪里肯信,其中一个虎背熊腰的大胖子便要来搜她。奉书又气又怕,一是厌恶他身上的羊膻味儿,二是让人骂得委屈冤枉,哪肯让他近身?摆出架势,又踢又打,那人却也一时奈何不得她,还让她在衣服上踹了两个小脚印儿。

    另外几人大怒,有人便要来揍她,她灵机一动,扯着嗓子叫道:“欺负小孩啦!大人欺负小孩啦!”近旁几个商户纷纷看过来。

    那大胖子冷笑一声,说:“装,你接着装!送到市场长官那里去!嘿嘿,我看这回不剁了你的手去!”

    奉书即刻就被几个家丁扭送到市场西北角。那里支着一顶精致小帐,帐外立着一个衣着光鲜的色目人,手上拿着本账册正在翻,便是那几人口中的市场长官了。只见他满头褐色卷发,披在肩膀上。似乎年纪挺轻,但面目奇怪已极,眼睛深深陷进眼窝里,长长的上下睫毛几乎在互相打架。他胸前挂了一个好大的木质十字,上面居然还雕着一个双手摊开、垂头丧气、衣不蔽体的男人,整个雕像已经被摩挲得光亮了。

    那十字雕像颇为恐怖诡异,奉书一下子后退了两步,连带着对那个雕像的主人也害怕起来。

    捉她的那几个家丁早就争先恐后地描述了案情,说他家老爷刚做完一笔生意,转眼就丢了钱袋。这汉人小孩已经在左近无所事事地晃了好久,眼见是偷钱的小扒手了,还蛮横不肯就范,这才被带来听候处置。

    奉书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带去见官了,哪怕只是个解决市场纠纷的小官。心中有些慌,把身上的口袋都掏了个底朝天,说:“我没偷钱!”

    “就你聪明!钱袋当然早就在你同伙手上了!”那大胖子家丁一边朝她喷唾沫,一边朝那色目长官努努嘴,“给我乖乖的交出来,马大人就饶你一条小命!否则,哼哼……”

    那被称作马大人的色目人将她打量了几眼,开口说了句什么话。他身边一个花白胡子汉人老头点点头,对奉书说:“小孩儿,马大人问你,偷的东西在哪儿?乖乖说出来。马大人宽宏大量,会从轻治罪的。”

    奉书心中暗骂:“色目人是个糊涂官儿,汉话也不会说,还得让人翻译。”脑子里飞速在想对策,可想了半晌,也只说出一句话:“我没偷钱……”

    几个家丁哄然大笑:“你没偷钱?那我们老爷的钱怎么没了?难道是自己生了脚,跑了?你倒是说说,不是你偷的,是谁偷的?”

    奉书一下子火了,心想:“哪有让清白人捉贼自证的道理!”她不知道蒙古的律法讲不讲证据和申诉,也不知道在大都,处置小偷是何种规矩。万一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让自己背这个黑锅,可不太妙……要是自己就这么被关进牢里,师父可永远也找不到了……

    想到师父,心中一宽:“必须得拖延时间,要是师父能找到这里,肯定有办法帮我。”

    她竭力压下心中的火气,对一个面善些的家丁道:“那好,我问你,你的老爷是做什么生意的?钱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儿丢的?”

    那大胖子登时又要抡拳头:“小兔崽子,还盘问起我们来了!”

    那姓马的市场长官却通过通译示意,让那家丁回答奉书的问题。奉书心想:“也不算是个太糊涂的官儿。”

    那家丁拿出一张刻了字的铁牌晃了晃,答道:“我家老爷是东十字路口三十六号铺,做香料生意的阿里哈桑……”添油加醋地把发现金币失窃的过程又说了一遍,末了还着重提到了这个汉人小孩一直在旁边溜达,贼眉鼠眼的左看右看,眼睛专盯别人的钱袋。

 第81章 石郎(续)

        奉书确实记得见过这个卖香料的老爷,因为他摊位上的味道实在是太令人难忘了,好像让她走进了一个五彩的花园。她这才在那摊位前面多耽了片刻,反正闻闻香气又不要钱。

    而且她记起来了,当时他似乎确实是在做一笔大生意,这几个家丁当时也在旁边帮忙来来回回的搬货。当他们听到叮叮咚咚的金币声响时,一个个嘴巴都咧到耳朵根去了。

    然而当时买卖双方的人员里,似乎不完全是眼前这几个人的面孔。好像还有两个面目猥琐的半大男孩在串来串去……

    寻常人完全不会留意这些。就算留意了,也多半立刻就忘。可是奉书已经训练了近一年的洞察力,稍微一回想,这些细节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脑海中。

    突然身子一晃,却是被人推了一把。耳中听得一个家丁恶狠狠地说:“现在还有什么说的?嗯?好好坦白吧!”

    奉书赶紧说:“我知道是谁!是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一个是汉人,一个是色目人,棕头发!你们快去追……”

    话没说完,眼睛却忽的一下子亮了。市场中人潮汹涌,几千几万副面孔不断来来去去。可奉书这双好眼睛不是白生的,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自己口中的那两个小嫌疑犯的身影。他们正在一个珠宝商身后转悠呢。

    她连忙伸手一指:“就在那儿!快去抓!那才是小偷!”说毕,生怕别人反应不过来,自己先拔腿就朝他们跑过去。

    却立刻让马大人的几个手下拉住了。奉书急得直跳:“快去呀!你们的八十个金币在他们身上!我出一百六十个金币打赌!快,他们往南去了!在毛皮摊!在肿背马后面!”

    几个在旁边值守的官差对望一眼,奇道:“肿背马?”随即心意相通:“骆驼!”首先冲了出去。市场中的骗子扒手一直是个大‘麻烦,要是能捉到一两个真小偷,人赃俱获,上面的奖赏是少不了的。几个家丁面面相觑了片刻,终于宁可信其有,两个腿脚快的也当即跑出去了。

    奉书心里咚咚直跳,眼睛紧盯着市场里的动静。再回头一看,那马大人正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低声和身边的翻译说了句什么。

    不一会儿,那跑出去的家丁和官差就挟着那两个半大男孩,风风火火地回来了。那大胖子家丁冲上去上下一摸,就从他们身上摸出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钱袋子,一连串扔在地上。那两个小厮面如土色,连连磕头讨饶。

    奉书冤情昭雪,扬起头,朝那大胖子哼了一声,说:“怎么样?”

    那大胖子家丁显然不会对一个小孩子承认错误,朝她恶狠狠地一瞪,说:“谁让你一直在旁边晃来晃去的讨嫌!”那语气好像她还欠了他似的。

    那个身为翻译的花白胡子老头走过来,对几个人嘻嘻笑道:“好啦,马大人说了,误会一场,都没事了。抓到的小偷他自会让人处置,你们都散了吧。”

    那几个家丁找回了老爷的钱袋,各自欢天喜地,还不忘对那马大人连声称谢,一个个转身就走。

    奉书心里却是不忿,待那大胖子走到自己跟前的时候,伸脚就是一绊。地上的积雪刚刚结成硬冰,那大胖子脚下打滑,重重的摔了个嘴啃泥,破口大骂起来。

    他起身后,扬起拳头就想揍她,让她一下子闪过去了。再追时,几个官差连声呵斥,让他别再在这丢人现眼,把他赶走了。

    奉书朝着他的背影做了个鬼脸,吁了口气,自己也想赶紧走。

    却忽然被那花白胡子叫住了:“喂,小孩儿,先别走!”

    奉书一怔,回头一看,那马大人正握着胸前的十字雕像,笑眯眯地朝她招手呢。

    他越是笑,和他胸前那个愁眉苦脸的男人雕像越是对比强烈,越是显得诡异。奉书有些害怕,但他是色目人,又是长官,想了想不敢得罪,也只好收回脚步,蹭了回去。

    那个花白胡子通译坐在一张板车上,向她传达了那马大人的意思:“小鬼,听你说话,像是南人?”

    “南人?”奉书想了一想,才理解他的意思,点点头,说:“我是南方来的。”忽然又道:“老伯,你有没有看到我……叔父,他……”指了指旁边一个回回,“他大约有那么高,穿一身灰衣……”

    花白胡子眯着眼打量着她,说:“没见过。你们住哪?”

    奉书往那夯土城墙一指,“住城里啊。我爹娘家人,都住里面。”

    的确,父母就和她隔着那一道城墙,这么说,也不算撒谎。

    花白胡子忽然哈哈大笑,直把奉书笑得心惊肉跳,半天才道:“小猴子,你吹牛呢?那大都新城里住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有一官半职,其余都是伺候这些大人物的工匠商贩,你这样的老百姓,哪能随随便便的说住进去就住进去?老实跟我说,是不是无家可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