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

第35章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第35章

小说: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小阁楼也籍没官府了。崔瑛稍加修整,便成一处清静的卖场。
  卫掌柜带着小伙计到会场时,后巷的院子里已经停满了马车,随着众人进了阁楼,仿佛进了水晶宫一般。
  门帘不是如今描花绣凤的大布帘子,而是由一颗颗米粒大小的五彩琉璃珠串成的,近午的光线一照,端得是流光溢彩。
  伴着一小拨碎玉般的轻响,小伙计跟着自家掌柜进了楼里,然后停下了脚步,不敢挪动。
  一楼的房间里高低错落地摆着各种各样的琉璃器,有七彩五彩的,有单色的,还有无色的,有细颈花瓶,还有高脚的酒杯;各自摆在展示用的底座上,阳光透过中空的窗棂,照在这些琉璃器上,晃了眼,也入了心。
  “客官这边走,请不要越过绸带,碰坏了琉璃器是要赔偿的。”穿着一身短打的跑堂人引着卫掌柜与小伙计徐徐前进,边走边介绍道,“一楼主要是各种器型展示,如果客官需要的器物与这些相差不大,可以直接找匠人定做,客官可以一会儿慢慢看,二楼上有更多实用的物件,请您品鉴。”
  踏着还有些吱呀作响的楼梯登上二楼,便见到一群妇人轻声嬉笑着,她们的头上簪着样式精巧的琉璃簪,手里握着一只只小靶镜,似乎在观察首饰的效果。
  “你说的等身穿衣镜呢?”叶知秋早就托人快马将送给皇帝和太子家的小镜子送走了,但此时他还有些气不顺,崔瑛一开始告诉他能做出和人身高差不多的镜子,比铜镜清晰无数倍。叶知秋也是抱着极大期望的,他甚至还在信里向太子炫耀了一下,他将有一个廉价却高档的镜子。然而崔瑛最终的结果却让他有点失望,最大的镜子也不过一尺见方,而且制造难度极大。
  收到小镜子的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并不意外,当年皇后娘娘也是折腾了好久的玻璃,直到怎么也除不掉里面的气泡,偏绿的色泽也无法再减少,才无奈放弃了这项烧钱的工作。
  但对崔瑛自己来说,这事儿就有点想当然了,他真没想到制作玻璃镜子的难度那么大。
  平板玻璃可以用浮法制造,去除玻璃中气泡虽然麻烦但还是有办法的。可惜,玻璃制出来了,但银镜反应他死活也弄不出来了。
  没办法,硝酸银不难做,烧碱也还行,但氨气难以制取,银氨溶液根本没法配。后来崔瑛没办法,找了位金匠,把银子敲得极平极薄,平贴在玻璃后面,再嵌一个紧实的框子,也勉强实现了镜子的效果。只可惜,镜子不能做得太大,金匠敲不了那么大的一个平面。
  除了妇人们青睐的首饰、镜子,还有一些东西也吸引了掌柜的和小伙计的目光。那是看起来就极鲜嫩的水果,放在透明的琉璃器中,只看看就觉得滋味极好。还有各种花露,只要一打开瓶子,便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儿。
  “我看你折腾了半天,最后就那个带冷凝的蒸锅有用。”成寅最近将学生都放出去教乡民了,自己闲得很,也来了琉璃展会。
  这真不怪成寅吐槽,做蒸锅最早是为了制酒精,后来用来蒸花露,再后来是做水果罐头,这蒸锅用处实在是太大了。
  “好啦,让你的学生好好学,过几天我打算开一场县试,择优录入衙役,可别通风报信,那帮鬼的爪子该剁了!”


第48章 考试
  琉璃展会持续了三天,在众人的赞叹下闭幕,崔瑛的琉璃作坊也算是正式开了张。刚刚忙完秋收,农人们又有了空闲的时间。
  识字的小孩子又有人被请去算水泥帐了,有些见识的大人则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张雷那里学数算或者送到县学生那里认字了。青壮们有的寻了份挑夫的活计,帮越来越多来六安的商人送货,只要返程时多捎些货品,这一来一回便能赚上好大一笔钱。妇孺们也不清闲,前脚将自家粮食入了仓,后脚冯家便四处招人摘棉桃,轧棉花。人人有事忙,秋收过后除了外地的商人外,竟没有什么在街上闲逛的了。读书的读书,挣钱的挣钱,竟比秋收还忙的样子。
  #
  “哎,听说了吗?”
  “什么呀?”
  “县衙门前都贴出来啦,你不知道啊?”
  “我又不识字,看什么告示?”
  “让你家小子去读啊,县尊要招书吏呢。”
  “嗨,我家那小子,到应天去帮人修路去啦,钱给的可比合肥那帮穷佬高。书吏有啥子好的?就那点工食钱,还不如我那小子在外头好吃好喝,挣得还多。”
  “也是哦,现在当个书吏又没什么油水,前两天还听东街那个书办抱怨,说县尊盯得太紧了,他连一点油水都沾不着。”
  “你听他哭穷,前两天还在赌坊赢了两贯钱,咱们县尊对吃喝在行,但这女色和买扑上嘛,”那汉子摇摇头,“还是个雏儿呢。”
  “那你不叫你儿子回来考啦?”
  “不叫啦,那点子脏钱,老子可看不上眼。”那汉子摆摆手,又问正好路过的两个县学生,“李先生、秦先生,你去不去考那什么书吏?”
  “我就不去了,”李姓的县学生摇头道,“做了衙役就不能应举了,我明年的发解试还想再试试。”
  “我倒想试试,”秦姓的县学生年纪更大点,他慢条斯理地说,“如今没有前朝贱役三代不得应举的规矩,我年纪也不小了,儿子也到了该入学的年纪,我打算在崔县尊那里寻份差事,好好养家糊口吧。”
  崔瑛没打算招一群官僚预备役,他要求书吏的标准很简单,写个通知能文从字顺,会用皇后那一套标点,会用算盘算四则运算,然后亲戚朋友里没有沾赌的。
  这一套标准在如今的六安并不难达到,因此不少身体不是特别强壮,没什么手艺的青年人都对这次考试跃跃欲试。这两天县学生的村塾里,青年人读书认字的人数都超过了小孩子了。
  听到各个村塾传回来的消息,崔瑛微微一笑,转身继续忙这次招考了。
  作为一个在市直属学校工作的老师,崔瑛的监考经验是极为丰富的,从最漫长司考,到最高等级的研究生考试,从最严格的中高考,到最散漫的各种资格证考试,他都监考过,对组织考试的一切流程了然于胸。
  这次考试的试题是由崔瑛自己命题的,三张书页大小的试卷,一张算学卷,两张书判卷,由两个做熟了的油印工将崔瑛刻好的蜡纸印刷成四百多份试卷。
  监考考官没使用毛遂自荐的老书吏们,而是用了刚刚练出点名堂来的皂班与捕快们,经过一个下午的培训,这帮从来没考过人的衙役们都兴奋起来,恨不得明天就开始考试,然后让他们抓上十个八个作弊的。
  考试报名的活计被崔瑛交给了尤湘,这名老捕快在六安生在六安长,对六安的人熟悉得不得了,绝对不会让亲戚有麻烦的人报名成功。
  “秦秀才,你也来考书吏啊?”尤湘惊讶地看了姓秦的县学生一眼,“您明年不去应发解试啦?”
  “嗯,我年纪也差不多了,再考一场发解试我是竖着出来还是横着出来就说不好了,寻份活计养活婆娘和儿女吧。”姓秦的县学生有点尴尬地含糊地说。
  尤湘没再多说什么,让这位秦姓的县学生填下自家籍贯和三代姓名,盖了一个章,将那张纸递给他道:“秦焕秦日新对吧,这是考状,要收好,凭考状入场应试。”
  “谢了。”秦焕接过考状,那是一张内嵌了叶脉的竹纸,纸面素洁光滑,叶脉清新可爱,左边两竖列是他自己写的祖、父的姓名,中间是他自己的名字及做的工作,最右端统一印着“甲戌年八月二十辰正开始入场,考位‘宙’字号”,很明显,座位排序以《千字文》中的汉字为序。
  八月二十,刚过中秋,早晚天气已经转凉,秦焕穿了两层单衣准时到了县学门外。没有正经发解试那样的搜身,来应试的四十七个人排着队,挨个儿走到门前,尤湘轻轻一点头,身后的衙役便抬起了水火棒让人进去。
  县学的景色秦焕再熟悉不过了,他在这里已经呆了好些年,但今天的县学却让他有些不敢认。没看到熟悉的同窗,却看一队队步伐整齐的衙役穿梭其中,没有年纪轻轻的成教谕,却有同样年纪的小崔县令。等所有人都点验完毕,卯时也快到了。
  试卷是小崔县令的幕友叶先生所发,每三人的桌子侧面便站了一个黑塔似的衙役,看得秦焕心里发慌。
  试卷打开第一页,照例写下自己的籍贯,然后试题才映入他的眼帘。“第一题,计算左面的数字,并写下结果。”
  算盘上木头碰撞的声音渐渐响起,秦焕也拿出真功夫,右手写字,左手拨动算盘,试卷正面的计算题不过盏茶时间便完成了。
  试卷反面的土地丈量,各种千奇百怪的图形被用比文言文的还拗的方式记录在试卷上,要求计算土地的总面积。
  秦焕在衙役的逼视下,艰难地完成了试题,两股站站地等同伴一起回家。
  正当秦焕等候结果等得正心焦的时候,县衙传来消息,县衙文书房遭到了火灾,据说不只连考生的试卷都付之一炬,连之前的完税薄子、地产分界的记录也都被这一把火烧得干净。要不是粮食习惯存放在独立的仓库当中,这次的事故麻烦可能就更大了。
  “果然,这些爪子动起来了,直接抓人吧!”


第49章 纵火
  “真的成了?”一位老爷子挑了眉头问。
  “真真儿的成了,县衙里红光映了半边天呢!”一个尖瘦的书吏点头哈腰的应承着。
  “那便好,去向县治和京城的人传消息,咱们把这事儿闹大,我看他一个小流民有多少能耐?”老爷子半眯了眼恶狠狠地说。
  “您放心,小的一准儿把这事儿弄的妥妥的。”那书吏谄笑道。
  据说县学试要重考、百姓的税收要重新厘定,甚至有人说税粮被烧了,大家得多纳钱物……一系列的消息真真假假假,让县里的百姓心烦意乱。
  #
  庄充是在赌场被抓住的,等他挣挣扎扎被推搡到县衙大牢的时候,那股子酒意才彻底下了头。
  八月下旬的大牢里,冷森森的,除了一堆破烂的稻草,就只有几只瘦耗子在空旷的院子里散步。六安的大牢空了挺久的了,本来六安民风就不是刁滑的那种,崔瑛又接二连三的弄出了许多就业机会,老百姓挣钱都挣不过来,暂时还没功夫想些歪心思。
  庄充有点害怕又有一点得意,他以为那一场火必然烧得极大,否则抓他的尤湘脸色也不会那么可怕。但如果事情闹得太大,身后的人家会不会将自己当替罪羊丢出去,他也没太大把握,杀人放火一向是重罪,轻者流放,重者杀头。
  “亏得我担心你,原来你竟设了个局,将我也套了进去。”成寅一听到学生传言的县衙大火,外套都没穿,披头散发地就冲到崔瑛家里,却见崔瑛和叶知秋穿着整齐,正颇有些闲情地看崔瑛表演功夫茶。
  崔瑛奉上一杯茶道:“也是真挺险的,不是有义民通风报信,尤班头敏锐,张班头当机立断,这场火怕是早就烧起来了。”前面的话语还算斯文,但最后一句,崔瑛说起时简直咬牙切齿。
  六安的书吏吕蒙正上任时已经在崔瑛的帮助下清过一批了,但吕蒙正上京叙职的时候早,皇帝将六安留给崔瑛练手,派他下来迟,这一来一回有半年时间六安就没有县令主政,只靠万事不管的县丞和刚接任不久的主薄根本弹压不住底下为所欲为的书吏。
  伪造文书,抢夺民田,敲诈勒索,吃了原告吃被告什么的,一堆小巧手段使出来,都是踩着老百姓不值得反抗但也足够伤筋动骨的分寸来。
  崔瑛上任之后,因为手边能用的人太少,暂时不敢大动书吏,直到这一年两税纳完,才开始登了告示要择些识文断字的人充任书吏。崔瑛在登告示之前就防了这群书吏狗急跳墙,先提前将三班衙役收拢在手,又梳理了全县的信息,还叮嘱了两个班头小心一些异常的动向。
  结果虽然没有出乎崔瑛的预料,却也让他心惊肉跳了,崔瑛只以为这些人会偷出有问题的帐目,或者逃窜边州,他甚至想过这些人会不会杀人灭口,却没想过,这些人竟然丧心病狂到要点火烧库。
  崔瑛现在一回忆起尤湘带着油坊老板来找他时的情景,都觉得自己心跳加速。
  六安原来只有一家屠户兼营着一点油料生意,油坊还是崔瑛推出了大豆油压榨方法后才建起来的,油坊的老板一直将崔瑛当成祖师爷在拜祭,对崔瑛简直比亲爹还恭敬、还实诚。
  油坊的老板在一个陌生人要买十几斤油的时候便起了疑心,悄悄将消息告诉了一个和尤湘走的挺近的小捕快,尤湘便有了警觉。很快巡街的壮班和捕快的线人便回报说这十几斤油辗转到了庄充手里,尤湘将事情告诉了崔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