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戏凰 >

第52章

戏凰-第52章

小说: 戏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见了宗正寺卿,却是个极善良及热心肠的老头,不顾她的阻拦一定要跪下给她行礼,然后又诚恳地道歉,“前些日子因为修缮皇陵,下官便大半时间在京外,京城里的事便松懈了,竟不知道宗正寺对王妃不敬,一应供奉皆有不足,罪该万死!”

    素波倒不至于听了这一句话就全信了,但是宗正寺卿已经又道:“下官这两日方才查出胶东王府许多供奉之物竟有不足,或者以次充好,心里惶恐,今日不止上门赔罪,也将所亏欠之物补上。”说着让人将带来的箱笼打开,灿烂华彩,一时晃花了素波的眼睛。

 第68章 合浦珍珠

    有一句话叫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素波觉得自己真心做不到。

    看着宗正寺卿送来的一千缗钱,十几套衣裳; 还有数套首饰等等; 别的也还罢了; 但是大小小几十个匣子的各类珍贵食材却深深地打动了素波的心; 虽然不能完全原谅宗正寺对她的伤害; 但是却对宗正寺卿毫无芥蒂了。

    尽管身为王妃; 她本应该享受涵盖了衣食住行所有方面的供奉,由宗正寺按季发下衣料以及金银珠宝,但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得到如此全面而且一点也不打折扣的待遇。胶东王的特殊情况,也由不得她出头去讨回来,留福一直告诉她低调; 只怕事情闹大了胶东王不得不出面时会有更多的问题。

    现在宗正寺卿如此公正大度地将东西给了自己,素波就很满意了。因此她收回了落在一匣子干海参上的目光,向宗正寺卿笑道:“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我还要多谢大人呢。”

    宗正寺卿如释重负; 看来胶东王妃的确最喜欢好吃的东西,对最贵重的宝石也不过扫了一眼; 却很感兴趣地看着海参、凫脯、瑶柱、猴头等等,便再拜道:“下官来此,还有一事要求王妃恩典。”

    原来还是有事要求自己呀!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虽然这些山珍海味还没有吃到,但是素波却也不好意思马上回绝; 就将笑意收了收道:“大人请讲,倒底是何事?”若是自己能答应的呢就答应,不能答应的呢。当然就要回绝了。

    吴望就道:“各王府及公主府的属官、内侍、女官等等一向都由宗正寺选人举荐,如今胶东王府却自行添减人手,与宗正寺册上不符,能不能……”

    自万仓曹案发之后,素波将府里的人打发走了不少,然后又回绝了宗正寺再送人过来,现在以为宗正又要插手府里属官人选,就立即摇头道:“不能!”与宗正寺斗了一段之后,她亦有些心得,虽然不欲闹出大事让外面的人知道,但适当的强硬却也是应该的,毕竟王府是主,宗正寺是仆。

    吴望想到了王妃会回绝,因此并不着急,又拱手一礼道:“王妃,下官岂敢动王府的属官,只是宗正寺为各王府和公主府都新增了药膳所,内设专管调理身子的药膳嬷嬷两个,内侍及杂役各三人,如今唯有胶东王府还没有完备,固然王府不在意,但依下官的职责却不能疏忽。”

    如果是这样,自己倒应该接受,虽然素波一向不喜欢药膳。她只得点了点头,“如此也好,只是我有言在先,这药膳嬷嬷进了府可要按我们府的规矩做事,断不许与我顶嘴自做主张的。”

    “那是当然,当然!”吴望面色恭谨地一一答应,心里却笑了,都说胶东王妃颇具才华,但其实也不过如此。自己以退为进,不很容易就达成了目标?虽然给王府送不少的财物,但算起来也不过正是寒食节的供奉提前了一些而已。

    而寒食节的供奉,特别是衣物首饰,谁也不敢私自截留的,毕竟祭祀时皇子王妃们都要换上最新的服饰祭祖,这可都是在百官面前,一点差错也不能有。

    宗正寺卿吴望目的达到,又陪了一会儿小心告辞出了胶东王府,非但没有觉得松了一口气,反而长叹一声。

    过去的邓家权势滔天,静妃和两位皇子死也就死了,但现在情形又有不同。天下平定之后,皇上对朝廷的掌控越来越强,邓家的势力越来越弱,几个月前与邓家关系最为紧密的十几户人家全出了事,据说是因为胶东王妃娘家的一座宅子被孙将军占了,但其实怎么可能完全是因为一座宅子呢?皇上还不是借此机会打压掌握兵权的武将!

    邓家的羽翼慢慢被拨出,对付胶东王就越加吃力,太子妃才会找到了自己头上。其实据自己看,皇上虽然邓家手下的武将们动了手,但邓太尉的地位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太子的地位是极稳固的,邓家根本不必担心。

    但是,邓家却不这么想,他们就是要把胶东王这个隐患消掉。这个道理吴望也懂,胶东王毕竟不是寻常的皇子,天下人都知道,静妃才是皇上结发的妻子,按礼制来说,胶东王才是真正的嫡子!

    这一次自己新派给胶东王府的几个人中定然有邓家的,继郑典膳被打,万仓曹案破,他们应该会有新的手段,说不一定过多久胶东王府就会传来什么消息。

    为了不留任何痕迹,吴望果然给各府里都添了药膳所和药膳嬷嬷,他对胶东王妃所言也基本是实话,为的是没有破绽。如今只盼着不要牵连到自己。

    太子是皇上的爱子,但胶东王也是皇上的儿子。现在看来,皇上未必没对邓家起疑心,只看将胶东王送出宫外,抬举徐家,以及治罪于孙将军等人的一系列举动看,他绝对不再希望静妃最后一个儿子出事。

    因此就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吴望心里依旧怕怕的,他出身邓家,也心向邓家,可他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邓家犯下诛三族的大罪!

    而且吴望还有一个女儿也嫁到了皇家,他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是河间王的岳父,而自己的女儿河间王妃每每回娘家都流露出想要娘家支持争储位之意。

    但吴望还是一直听从东宫的吩咐,因为他知道皇上意瞩于太子,一定要将天下交给太子。衡权利弊,他对河间王就没有那看好,倒是宁愿与未来的国君交好,但愿自己没有选错。

    吴望一路如是想着出了胶东王府,上轿后吩咐了一声,“去东宫。”

    东宫的大门要比胶东王府难进得多,他在门房里坐了半晌才被招了进去,却没有见到太子妃,只太子妃身边的余嬷嬷出来了,见面便道:“想来前几日娘娘交待的事情宗正寺卿已经办好了?”

    太子妃是邓家的孙女儿,吴望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可现在最怕就是她。太子府里的一切供奉,都是最好的,几乎与皇上一样,但娘娘还是时常挑出许多毛病,只要略有些不如意之处,便遣了余嬷嬷过来训斥。为着送到胶东王府的几个人,吴望也没少挨骂。

    现在他便赶紧恭敬地起身答道:“刚刚已经送了进去,因此便赶紧来回禀太子妃。”

    余嬷嬷点点头,面含嘲讽地道:“总算办成这一件事!你们宗正寺越来越不像话了,寒食节的东西不成样子,衣裳首饰也没有出彩的,你的差使是怎么当的!”近来几次进宫问安,太子妃竟被河间王妃和胶东王妃比下去了,太子妃很是不满意。河间王妃是吴望的亲女儿,定是吴望多给她更好的衣料首饰,至于胶东王妃,虽然穿戴都差多了,但是还是很出色,要再打压她才好!

    宗正寺在胶东王府面前趾高气扬的,但到了东宫里就是下人,明明寒食节的供奉太子与皇上都快差不多了,哪里能不成样子,而且衣裳首饰,最好的也是给太子妃的,件件焕彩夺目,就自己的亲女儿也比不好了,只是太子妃的样貌穿什么也不过那样了,但吴望不敢解释,只躬下身道:“下官已经尽了力,不敢有一点松懈。””

    余嬷嬷便有些不耐烦,“太子妃金凤口中衔着的合浦珠子太小了!”

    “去岁冬日合浦忽降大雪,珠池池水结冰,故而所采珍珠数量不足,进贡的大珠子亦少,太子妃凤钗上的珠子皆有九分以上,已经是仅次于皇娘娘的了,至于其余王妃所得,多半不足八分……”吴望说着,自袖子里拿出一个荷包递给余嬷嬷,“这几颗珠子是下官给嬷嬷留的,用别的珠子换了胶东王妃的。”

    余嬷嬷的气方才平了些,接过荷包捏了捏道:“她哪里配用合浦珠子?不过是皇后娘娘抬举她才封了胶东王妃罢了!”

    “正是,不过是没落的世家女,不说别处,只京城如今多少世家早吃不上饭了。”吴望随着余嬷嬷的口风,心里不由得想,皇后娘娘之所以要封徐家女为胶东王妃,还不是不想胶东王结一门没有助力的亲事?当然这话是绝对不能说的,他反而陪笑道:“再者胶东王妃从小恐怕就没见过合浦珠子,哪里能分得出来?”

    余嬷嬷便笑了起来,“你这个老吴,这话说得倒有趣,不过想来倒是不错的,徐家哪里还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听说他们叔侄进陆府时穿的破破烂烂的呢。”赐婚前皇后可是派人查过,徐家果然穷得不成了。

    吴望又细细地打听了东宫上上下下有何需要,又问了余嬷嬷家里还缺什么,一一记在心里,回了宗正寺衙门赶着催人去办,这些事宗正寺可不能有一点耽搁。接着他还要打点颖川王府、河间王府、江都王府,这些人他谁也得罪不起,就是长沙王和清河公主,也要小心,唯有胶东王府最好应付。

    每到这个时候,吴望未免又想到,如果皇亲国戚们都像胶东王一样,那自己就要轻闲多了。只可惜,胶东王府可能很快就要不存在了。

    宗正寺卿亲身来访是大事,此时素波正讲给留福,又正将宗正寺卿送来的东西一样样打开,“不知为什么直接来求见我,我想着毕竟是九卿之一,不好不见的。不过说起话来倒是和气,说他前些日子一直在皇陵,对京里的事情就疏忽了……最后送了这么多东西。”

    留福就看向胶东王,他正在桌前练字,最近王爷越发喜欢留在宁淑殿里,除了上午薛大儒上课之外,他差不多都与王妃在一处——这其间的好处,留福不必王爷说就知道,王妃再有什么好吃的都少不了王爷的。

    当然,自己也跟着借了许多光。

    眼下王爷凝神秉气,笔走龙蛇,心神完全投入了练字中,仿佛什么也没听到一般。但其实他当然都听到了,不表态就是让自己做主。


 第69章 葱烧海参

    宗正寺的吴望是邓家的人; 他在邓家的指使下没少克扣静妃和王爷的东西,留福也因为他吃过大亏。

    前些天因为万仓曹的事情吴望才老实了几日; 就又把手伸到胶东王府了。问都不必问; 留福就知道宗正寺送来的人中有邓家的。

    王妃不知道吴望的底细; 竟被这点子东西骗了; 只当他是好人; 其实比起宗正寺在王爷身上扣下的东西; 今天宗正寺送来的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留福细看一番,人的本性是改不了的,吴望还是换走了些好东西,“王妃,这凤钗上的珠子不对。”

    素波就瞧了一眼; 金钗打成凤凰样式,凤鸟口中衔着一串珠圆玉润的白珍珠,没什么特别的,“怎么不对?”

    “真正的合浦珠子细腻晶莹; 凝重华蕴,个个浑圆; 俗称走盘珠,放在盘子里滚动自如,”留福见王妃竟然不懂珍珠,只得细细道来,免得将来王妃被人嘲笑了去,“你看这几颗珠子小倒是不小; 远看也不错,只是细瞧色泽便不够好,也不够圆。”

    “的确如此。”素波凑过去看看,又随口道:“我见皇后、皇子妃的首饰都很爱用珍珠,只是大家为什么只用白色的,加点带颜色的岂不更好看?”

    带颜色的珍珠?那可是稀世珍宝!有一次皇上得了几颗粉色珠子,赏给了静妃,静妃便用许多白珠相配串了一朵珠花时常带着,为此皇后气得什么似的,静妃去千秋殿里拜见时半晌都不叫静妃起来。不过,后来静妃就再也不戴了,然后把珠花拆了,磨成了珍珠粉撒在花盆里。再后来静妃过世,皇后还派人来找过那几颗粉珍珠,只是怎么也找不到。留福就吃惊地问:“王妃可曾见过?”

    “当然见过,”素波不以为然,“我还有过一对粉色的耳环,一颗金色的吊坠呢。”在前世,那些东西都不贵,买了配衣裳很好看的。

    “什么?”留福吃了一惊,“还有金色的,像黄金一样?”

    到了这里也有几年了,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素波并没有什么机会与人说起过珠宝首饰,她也的确没有什么见识,不知这个时代流行什么,现在立即意识道自己说错了话,就急忙改口道:“那时候我还小,记得也不大清了,也许还是记错了,后来徐家遇了水灾,就什么都没了。”

    又怕留福追问,就指着那些山珍海味道:“这次我们可是发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