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生活面面观 >

第47章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47章

小说: 明朝生活面面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好,便今日拿个碗盘,明日道自家凳子坏了需得借个杌子……
    这,郭三娘子想来这是夫人的情意,这要碎了一个不就是不配套了吗?那日里见她二嫂李二娘子又来拿另一套的,便说了句‘且小心着’。
    李二娘子也不知为的甚么事,便急了,当下去订了一套一样的。这样,郭家不就有两套吗?可偏偏这两套都放一个碗橱里。
    结果隔日里,这两套里便残了一个,再隔两日,残了三个。还都是郭三娘子放的那边。郭三娘子便当着众妯娌的面,道‘这几日未曾用过这套碗,怎的就坏了。’
    李二娘子便为这个吵起来了,道三弟媳自己没用好反诬人,要是怕错了不如去砧了字。
    郭三娘子年轻毕竟少经了事,听得这么一激,正好村头有砧字的,就把碗给砧了。
    这下李二娘子气了,这样便骂上了。起先郭三娘子还能让着,最后李二娘子道什么‘三弟媳显摆,以为是官家义女,便高人一等,看不起众妯娌,一个不值钱的碗还砧个字,把一家人当个贼似的防着……’郭三娘子便也不服气了,道她拿了自家多少东西,才嫁过来几天,这嫁妆便没了几样能看得下去的。说这话时,她们爱舅姑从医馆里回来,便也听在耳里,又听李二娘一再道三弟媳是防家人防贼似的,这才问了这个事。便有了这罚跪的事。”
    文箐听得她说得这般生动,好象她就在旁边看着吵架一般,真正是好奇这古代的女人们咋这么能说会想,包括自己的事也一样。只是这郭家兄弟众多,又不分家,挤在一块,真是是非多。想想前世,不还有人找男朋友就是要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的,所以也不稀奇了。只是,那李二娘子明显是欺小绿新为人妇,不懂得与这一大家子的相处之道,才会使小绿中了这“暗”计。
    陈嫂便也问了,郑大嫂子便道自己娘家便住郭家隔壁,郭家十多口人,就挤在那院里,可不是每天都热闹嘛。
    周夫人听了,神色不变,只道:“这般说来,郭亲家是半点儿也没错,确实要罚她守规矩的事。一家人,既然没分家,嫁妆再如何,也是一家的。她这一砧字,可不是就让家里人膈应上了。换谁是妯娌都有这个想法,若是我做她舅姑的,这事自然也要罚她的。想为这事她已知错,难怪她不敢再来看望我了。还请二位嫂子要是方便,代为周旋一二。”
    文箐听周夫人这般,心中暗中记下来,原来还有这一道。刻了一个字,便是藏私,说重点就是“异财”,这就是不孝舅姑不敬兄嫂。
    陈嫂在旁边叹口气道:“我们家,人口不多,夫人又是好说话的,她哪里见过难相处的。只是为了几个碗,便这样。改日里,我便让她从家里拿几个碗去吧,上次办喜事时,家里买了好几套,够她用几年的了。”
    宋二嫂子在旁边听得张大了嘴,周夫人最后两句说得恭敬,可是陈嫂却说得厉害,这一主一仆让自己也明白了厉害。于是,再不敢说话。
    郑大嫂子知道这是周家有点儿恼李二娘,陈嫂故意这般说话的,便道:“那是。这也就是李二娘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人才会这般计较妯娌间的小物事,既然是公用的了,坏了,不也是自己没得用嘛。我看她也是想打压一下三弟媳,本来她一直以为她在郭家算是嫁妆好的,原还是占自家大嫂上风,只是他家大哥却是个医士,这以后得看大嫂掌家,自不敢与大嫂比了。可是没想到三弟媳一来,又把她比下去了,所以这便有了些不服气。日子久了,便也好了。我见夫人身体不便,本来也不想讲这事来让夫人劳心。”
    文箐听到这里,居然妯娌间过日子还算计这个的。真正是富人家要算计分家财产,穷人家照样会比几样嫁妆好赖,比娘家出身的,连一个碗都要算计到。
    真个是:“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
    郑大嫂二人告辞而去,阿素拿起被柱子他娘抓空的果盘,皱了皱眉头。文箐原来只以为柱子他娘是个嘴碎而快的,倒也是第一次见这般占小便宜的,算是开了眼了。“吃不完,兜着走。”以后得叫她“兜着走”。
    周夫人却与陈嫂商量道:“想来,小绿也并不是很得舅姑疼,只怕这其中有我们周家的缘故。她也是受老爷连累,才急急地办了亲事,否则真要有时间好好挑,必不会是这光景。”
    陈嫂只劝她宽心,道:“各人有各人的命。郭三郎也是她自已看中的,咱们家那时候也只是顺水推舟。再说,这成都府,苏州府又能找到几个象夫人待小绿这般好的?”
    周夫人想了片刻,方道:“那也得帮帮她才是。眼见得她受苦,总不能袖手旁观。你,问问小姐可有好主意?”
    陈嫂笑道:“夫人心中已有主意,这又是出题考小姐,不是?”
    周夫人不说话,只管让她叫去,待她要出门时,又叫住她,让阿素也过来。
    文箐与阿素一起过来时,还不明白什么事。等陈嫂说完,文箐一听,马上就明白周夫人要考自己,想着如何答才好。只是为何也叫阿素过来?
    周夫人见她一副小大人模样思考,并不见多为难,便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怎么想的便怎么说。错了,母亲也不怪你。你只需想出法子来帮了小绿,又不让郭家的人闹大意见,便是了。阿素也是。”
    阿素虽不是明白周夫人的目的,不过想起阿姆来找自己时吩咐的“让小姐出头便行”,便也立于一旁,想了想,却不肯先开口。
    文箐见事来了,也不能躲,便道:“母亲,我倒是一时想不好,不如听听阿素姐姐的,阿素姐姐可是过些日子要见舅姑的人。”
    这一句打趣,把阿素羞得满面泛红。以往见小姐都正经得很,谁想开些玩笑来,也狠。
    陈嫂听得最后一句,心里寻思着:老爷要在,阿素要是回了苏州,也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别耽误了才是。最近只顾着夫人这头,倒是忘了女儿了,小姐却能念及此事,自己心里一时泛了些苦楚,又涌上些感激之情。
    阿素见众人都盯着自己,便羞答答地道:“李二娘子既是个爱占便宜的,小绿也只能让着她点,好的全交给舅姑,这样自己不占李二娘子的上风,又讨了舅姑的欢喜,时间一久,便好了。”
    周夫人看向文箐,文箐不想现在就讲自己的想法,见阿素这般讲,便有了主意:“姐姐是个善心的有菩萨心肠。我倒有几个小问题要与姐姐讨论的,请母亲与陈妈也指点一下迷津。”
    陈嫂与阿素有些疑惑地看向自家小姐,不知她又会出什么问题。阿素只想着小姐别太为难自己。文箐冲她一挑眉,又见周夫人点了头,便继续道:“这小绿一时软下腰来不要紧,可是天天要这样对一个不讲理的二嫂,只怕过得太憋闷了,脖子上老被人骑着,肯定不舒服。”
    众人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听小姐接着说:“这讨好了舅姑是真,可是这只怕也得罪了其他妯娌。小绿姐能有私房钱去讨好,可是其他房不如小绿姐的,岂不就觉得在舅姑面前矮了一截?”说完,看向阿素,冲她点头。
    阿素明白过来,接口道:“小姐说的甚是。这要是她家舅姑是个爱财的,初时必然喜欢她。可待得她无钱时,脸又要冷下来,到时各妯娌便齐齐出手,小绿的日子便很难过了。要是个不爱财的舅姑,今天小绿姐给点,明日又给点,后日再给点,时日一长,便养成了习惯,突然有一日不给了,必然是觉得小绿不孝顺了。”
    周夫人同陈嫂听得,纷纷点头,心里都道阿素也长大了,懂得想这许多事了,心中安稳了些。
    文箐在一旁听得,便鼓掌道:“阿素姐姐比我想得周到。原来世间果然有这般难处理的内宅事务。”
    阿素受小姐一夸赞,不好意思,便噘了嘴,一副女儿态,对了周夫人道:“夫人,您看,小姐如今更会欺负人了,嘴刀子利得狠。我说不过她,她必然有主意了。我这法子不好,不如听听小姐的。”
    周夫人只含笑不语。文箐没想到自己玩笑过头,被阿素出卖 了。心里道:“阿素也是个利害的。懂得绕到夫人那里一个大弯过来害自己。”
    文箐有心不想让内心想法被他人看透,总不能说我早就想过了,按我前世知道的婆媳相处关系,便是最好分开来住。于是,便慢吞吞道:“母亲,女儿觉得……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
    周夫人一听她这么说,知道她必然有想法了,更带着些兴味看着女儿。
    陈嫂在一边有点急切地想知道小姐的想法,便催促道:“小姐,不妨快点讲与我们听。”
    文箐抿了嘴,一笑道:“陈妈勿急,我也在想着呢。听郑大婶道,郭家十多口人挤一起,还不象咱们现在这般简单没有异心,而是各顾各的,都要为将来分家打算。这人一多嘴也杂,是非就多了。听母亲也说起过,这要是咱们在苏州便也会同小绿一样,要为是非头疼,可是我们现在归州,就没这烦恼事。”文箐说到这里,不再往下说了,而是直直盯着阿素,因为这事她们早就在房里讨论过了。
    阿素被她看得发毛,只得硬着头皮出来道:“小姐的意思便是:那小绿这事,只要分开住了,她二嫂便是再厉害,也不能天天跑她家里去摔碗换碗去。”
    “正是!阿素姐果然聪明!”文箐一拍巴掌笑道。
    周夫人听得,很是欣慰地点点头道:“你和阿素果然用心了。阿兰,这事便交给你们夫妻俩办了。”

第五十七章 母女
    陈嫂满脸笑容地看看小姐与自家闺女,很大声地应道:“明日里,便让阿素他爹在街上多留意,找几间房子。”
    “你也别急这个,先得问清小绿实情才是。总不能旁人说的,我们便‘见风就是雨’。”周夫人又叮嘱了一句。
    陈嫂脸上一红,心道自己也确实太急了,跟在夫人身边几十年,却还是没能学得了夫人的面面俱到。
    文箐听得最后一句“见风就是雨”,心里却是一震:周夫人果然老道,自己明知那两人都是街头里巷的“包打听”,这次却把“人云亦云”的事听在耳里,也没核实,便信以为真了,没个根据,可真是要不得。便靠到了周夫人腿上,放软了身子,轻声道:“母亲又教我明白了好些事,女儿都记得的,以后便是人家说了什么事,也要证实一下才行。”
    周夫人道:“你懂得就好。虽然说小绿此事不离十,咱们有心帮,也得考虑到郭家的人。便是让他们分开住,可是有舅姑在,也不能这样不尽人情,否则便是不尽子女应尽的孝道。”
    文箐点点头,认真地想了想。觉得自己真幸运,周夫人是个只要一想开了,便能把自己当作为一个商量的对象,如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长者指导一个晚辈,却又不端着那架子,总是引着自己一步一步地熟悉这世俗红尘事。
    周夫人见女儿这般乖顺,对世事也有些洞察,只是年纪太小了,经历之事太少,否则将来必是强于自己。自己过于刚硬才至如此,而女儿能柔能硬方才好。可惜自己看似这几天病状减轻,可内里宿疾发作,却是未尝告知于他们。只希望能拖一日便要多看一日儿女。
    “今日宋二娘子来,提到香米,怎的不见你关心了?”周夫人想到儿女,便又想起同龄的街坊邻里的闺女来,她们自是哪里都不如自家儿女。不过今日说及香米现在煮饭缝衣,不觉又想到文箐似乎这方面还一点未接触。
    “唉,我见她娘嘴太快,她也是。不想我们家吃个果子,或者小弟吃条鱼,立马便传遍归州了。”文箐学周夫人叹口气道,其实她本来也想叹气。香米,知道姨娘的那个秘密,可是自己现在反而不着急问了。
    上次问过香米,结果她说她娘不让她说了,怕说出来挨打。文箐想,必是小绿那次送她回去,她娘知道了打架原因了。经过柱子被拐的事,她娘想巴结周家的人,怕香米说漏了嘴,反而得罪了周家,所以才吩咐她不许说这话了。对于刁蛮任性又孤傻的人,文箐也不想多打交道。
    周夫人越发觉得自家女儿小大人似的,难怪陈嫂说她与自己越来越象,自己看着,也确实是象。于是,越发地宠爱地于她。“是象香米一样学针线呢?还是想学《论语》、《孝经》?过些日子让陈管事带你去买些书。”
    “都想学。我今日听得香米都会了,倒也心动。要会这个了,我自己也能做一件衫子,倒是给陈妈他们省些事。读书嘛,我倒是想给母亲买点医书回来看看,多了解一点总不是坏事。”文箐打了个哈欠,她有点疲惫,想睡了,此时她完全没有了防备之心,说得都是肺腑之言。
    周夫人听得“给母亲买点医书”,心里大痛。女儿便是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