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观-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换地方,应该是不开了。”
邓氏想了一下,又觉得不能置信。“真不开了?可晓得是何缘故?”
邓知弦见姐姐上了心,想着自己这次上门来应该有戏。便道:“说出来的理由着实笑死人,道是厨子寻了门路,不来了。”
邓氏捂着嘴乐,道:“好啊。中秋节前一天,她大放厥词,豪言壮语,我还寻思着她真要大干一场呢。就晓得,她一个黄毛小儿能做得出什么来?绒衣不过是运气罢了。这下,哈哈,可有得热闹看了。”
邓氏一想到文箐要是从沈家归来,不知她还好意思过来上课吗?“李氏那厢要是听得这事,只怕这回可是扳回一城来了。这不就是败家吗?到时看她还有何可说的,拿钱这般当儿戏……”
她笑得开怀,邓知弦却直摇头:“这事,暂且莫与你三嫂说。”
邓氏诧异地道:“为何不说?那日她信誓旦旦的,今日能见她出丑,又由李氏出头,我作甚要做个好人?”
“姐,此事莫慌,且听我慢慢与你道来。她真不开食肆了,姐姐也没得利,不是?”邓知弦暗道姐姐糊涂。腹中饥鸣,问道:“姐,家中可有好果子?”
“能看她笑话,我高兴。”邓氏已经满眼是李氏训文箐的场景了,见丁氏那边端来酒与菜,便没往下说,而邓知弦则赶紧开动,自斟自饮。
“你喝慢些,急酒伤身。”邓氏幸灾乐祸完后,冷静了一下,道:“不过,你说的也是。她不做了,我也没占到便宜。你刚才说甚么送钱来?”
邓知弦卖了一下关子,多夹了两口肉脯,又品了一小口酒。“还是姐姐家的酒做得地道,你们家郭董氏这一手厨艺真不差。”他斯文地掏了一下,没找到帕子,邓氏走过去,将自己的帕子递于他。他抹完嘴,用舌头舔了一下上腭,方才悠悠地道:“她缺厨子,姐,你手下放着这么一高厨,岂不是浪费得很?”
邓氏闻言,有些薄怒:“我做甚要成全她?她那食肆开不起来,才好呢。”
“姐,说好了,若没有旁的物事,归家时这酒至少得给我一坛。”邓知弦续满杯,放下来,再吃完盘子中的小点心不留一点渣,肚子似乎半饱了,拿帕子拭了拭手,这会儿不着急喝了,话也多了起来。“那当然不能白给她。郭董氏可是姐姐手下的人,又在襄王府里学得好些厨技,王府公孙能吃得上的菜,咱们要能做出来,那还了得?”
邓氏想了想,郭董氏跟自己在襄王府后,就被周同带到王府里去献艺,讨好了王府一干人,同时也跟着其他厨子学了好多新的花样儿。说起来,开食肆,就应该自己开才是。“我手里没钱,光有人也没奈何。送与她开食肆,哼”
邓知弦慢悠悠地道:“姐,当日她提到开食肆,你咋就没想法?”他言下之意,文箐能想到开食肆,姐姐却是个没用心思的,否则搭文箐的顺风车,岂不是便宜了事。
她怎么没用心思?那时她与李氏一同笑话文箐说败家呢。邓氏羞恼道:“搭她的顺风车?她现下不是也没开成吗?她要撂摊子不做了,我还得瞧她脸色?我可没那个厚脸皮。”
邓知弦皱了一下眉,道:“姐姐手上真是半点积蓄也无?”
邓氏骂道:“我手上要有积蓄我还能忍着看爹娘卖田地替你还赌债?你个没良心的,我手里的钱全给你拿去了。现下你吃吃喝喝的,快想个法子来。”
邓知弦左手斟酒,右手执了根筷子指了指刘氏所居处,道:“那厢呢?”
邓氏怨恨地道:“管得死死的呢。我现下月例就二十贯钞,打发叫花子一般。你以为我x子好过。若在她面前提半个钱字,定然是要挨一通说头。”
“姐,你也真是没用。明明守着这么多田地,这么大一个宅子,却是连个丫环的工钱都不如。你手下郭董氏的工钱可比你的月例高出不少吧?”
邓知弦一挑拨,邓氏就更是气上加气。“有这个宅子管甚么用?他三哥一家住着,那边两个小的也时常来,房子只能空着候着他们,又不能赁了出去。只说赁出去,丢脸面,不指望那点钱,又道甚么住了旁的人家的话,家中便不安全……”她一肚子牢骚,此时一古脑子倒了出来。
邓知弦此来可不是为了听姐姐的这番没用的话,只道:“我晓得了,晓得了,大姐,你也真是命苦,若同李氏一般,就好了,这还是需得当家才能作主啊。你若有钱了,哪用看老太婆的脸色。”
这话说中了邓氏的心坎上,窝火,骂道:“还不是因为你,姐姐若不是为你将积蓄全搭进去了,又哪里用得上看他脸色,你好歹也给姐姐争口气……”
邓知弦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是捅到马蜂窝上了,赶紧认了个错,然后道:“我这不是争气了嘛,这两年我可没向姐姐伸手讨好口粮。现下,我急火火地赶来,就是为了让姐姐有个营生,也赚份钱……”
邓氏不太相信弟弟说的话,可是邓知弦说得极认真,这让她又想听是甚么名堂。
邓知弦小声与邓氏说了两句话,邓氏听了,差点儿要发怒,道:“你让我现下去求她?又不是我缺厨子,我作甚要弯腰于她?不成”
邓氏想到了叶子当时偷偷摸摸跟在郭董氏手下学厨一事,自己与刘氏借此发挥,最后叶子没学下去,便与文箐差点儿闹翻了,文箐后来便去自适居暖房,如今再将郭董氏送出去,这不是自己变相赔礼道歉,自己便占下风了吗?这个,她可不干。
邓知弦叹口气道:“姐,可是你手中无钱,放着郭董氏在家也无用处,这不是与钱过不去吗?无钱,瞧上面那位脸色过日子,可不好受。忍得此时,得了钱财,到时她铺子开起来,离不得郭董氏,还不是要求到你门上来?”
可惜,姐姐不如她那大侄女活泛,若是他,定然好生讨好文箐,哄得那边高兴,这些事又何必发愁。
邓氏还是不甘心,不肯这般做。一想到自己要开口讨好文箐,对着那张脸,邓氏就觉得难受至极。
邓知弦又长话短话说尽。“她现下铺子开不下去了,你这给她送一高厨,那便是雪中送炭,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只怕是千感激万感激,你这可是给她解了困……”
邓氏想想文箐好似也只有当初归家时,对自己有过亲热,后来……自己现下送人于她,她真会领这个人情?邓氏问道:“一个厨子能赚多少钱?我巴巴地送人给她,让她美滋滋地挣钱,我能得几个利?”
邓知弦晃了一下酒壶,笑道:“这个大姐就不用担心了。我听说她现下花出去的钱可不少了,这食肆要是开不起来,她可是亏大了。咱们也不要多了,只要她分咱们姐弟三四成利,她还能不肯?”
邓氏认真地盯着弟弟,“三四成利?一个食肆一月能赚多少?”
邓知弦心里也没底,想了一下以前随姐夫在外头的吃吃喝喝的花销,装作十分有把握地道:“南门口开食肆,那处可是旺地,人多,卖得好了,一月怎么着,也能赚二千贯钞吧。”
邓氏曲着手指,算了算,四成利的话,到自己手头上便是五百贯钞。这……这可比现下刘氏给自己两年的月例钱还多。那,一年则能分得,分得,五千多贯?不是,不是,六千贯钞两年就是一万来贯钞啊三年……
她心下大喜,想着沉甸甸的一匣子钱摆在眼前,自可以随心所欲叫来外面的婆子想要买甚么就买什么,再不用看刘氏的脸色,这可得多扬眉吐气
明朝禁自宫,如果有自宫者,罪流徙,有亲邻闻悉且替其隐瞒不上报,则亦要受罚。但后来由于王振由小太监而成为宠孪后,想进宫当太监的人更是屡见不鲜,禁令发布一次又一次,无果
正文314送上门的买卖
可是并没有如当初邓知弦那般料想的很快有结果,因事有不凑巧,沈于氏离世,文箐奔丧,根本没时间来周宅上课,邓氏开始时还傻傻地等着,后来就有些坐不住了。派人去找邓知弦,让他想法子。
邓知弦安慰邓氏道:“姐,你怕甚么?放眼苏州,郭氏也只此一人。你那侄女不开了,咱们自个儿还开不成吗?你家中的钱并不比她少,何必求她”
邓氏怒道:“你说的话是容易,自己开?我也想自己开,可是钱呢?我如今一百贯都无,开个食肆赁个铺面就得多少钱”
邓知弦却提醒她道:“这是给家中挣钱的事,姐不妨好好与你家姑斟酌。”
刘氏一直想谋周腾手上的一间铺子给小儿子周同,却未能如愿。这事儿邓氏自然心里明白,所以她认为文箐那边迟迟不来周宅,又怕文箐要么真个放弃不开了,要么找到厨子了,那郭董氏就全无用处了,自己的打算就全落空了。既如此,不妨从刘氏这处下手。只要说服得刘氏出得钱,食肆便能开了,如此一来,邓知弦可以当个掌柜的,帮姐姐照看好这门营生。那可比与文箐合伙开食肆分钱要赚得更多。
邓家两姐弟都是如此想,事实上二人皆不认为开食肆是个难事,既是有郭董氏,邓氏不过是缺钱而已。至于经营,寻个铺面,有邓知弦看管,雇几个跑堂的,生意就能支起来了。
可是她想得十分如意,只是说服刘氏出钱这事儿却是难办。九月底时,邓知弦说自己正寻铺面,问姐姐钱筹得如何了?刘氏要出多少钱?
邓氏没好气地道:“还多少呢?一毛不拔你以为钱是那般好讨要的?你走后,我去找那边说,结果是我说几回,便训了我几回。我就是不赚这个钱,我也不再到她面前讨没趣了。”
邓知弦道:“难道她就不动心?上次不是听你说她一直打周腾的主意吗?”是以,这个时候邓知弦问及刘氏怎么不肯出钱的问题。
邓氏一肚子怨气,冲邓知弦嚷道:“那是不用她掏钱,自然是想要了过来。如今要让她掏钱,那就是割她的肉,哪里能乐意?硬说我开食肆,会赔光了,瞧不起你姐我。气死我了。弦弟,你帮着姐姐争口气,且瞧是否有个法子来。”
邓氏说的不为过。第一次时,刘氏一待她说得半句话,后面的都没听,披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数落:“你能算清你房里的几个数,便自以为能算清铺子里的帐?那你三哥还那么累作甚?你三嫂算得比你清楚多了,可铺子的帐也不敢轻易接手,你能强得过她?你知跑堂的要几个?赁个铺面要多少钱?一个厨子工钱几何?客人想吃甚么……”
邓氏心底当然不服气,她自认为比李氏强得太多了,可这话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是顶撞了刘氏这个财神爷。于是道:“儿媳自是不曾做过,不过有韦大管家帮着,又有姨娘看顾,花点时日,应是能上手的……”
刘氏“哼”了一声,道:“你莫以为小的那个要开食肆,你便非比着做这个。钱不是这般败的,同儿是读书人,不做这经商一事。”想当初分家,她可是十分想让周同打理一个铺面,只是周同有自知之明,拿铺面换了全部的藏书,刘氏劝阻无力,便没法子。
邓氏第一次碰了壁,第二次又绕着话题说,说到了郭董氏在王府厨子帮过工,会做好些菜只怕整个苏州人也没吃过。
刘氏那时眼一眯,没吭声。但想想周腾评价韦大的话:韦大不懂铺面经营之事。在这点上,她还是信周腾的眼光,再说她老了,更是看钱看得紧,便不想把钱放出去,开酒楼开食肆要是亏了,可就没法收回来了,好不容易靠地里卖粮食挣点儿钱,那是要攒着养活一家子大小及后代的,周同后面还有文筹,文筹要成亲生子的,可不能一下子这么花了出去。这种要掏钱包去做买卖的事,她不认为自己没胆理,只是一个理由:亏了的话,怎么办?
邓氏见隐约有些戏,第三次与刘氏面前提及,一时说快了,提到了弟弟说起文箐那边不开食肆了。
刘氏也小小地惊了一下,听得原因,方知邓氏是被邓知弦给说服的才会有要开食肆的这个主意。她对邓知弦是没半点好感,厌弃得很,认为与这样的人来往,很是丢周家脸面。此时十分不满,话语中讽刺没半点隐藏地道:“难怪,原来是你那宝贝弟弟想的高招,我说呢,你怎么想出这个主意来了……你不妨说说,你弟弟从你手里败去多少钱财了?如今你那边败空了,又打起我这厢的主意来了我告诉你,没门这是周家的钱,你们姐弟要想赚钱,卖邓家那几十亩地与房子去,败家莫败到我们头上来……”
邓氏连续吃了三回排头,灰头土脸,暗里直骂刘氏悭吝,守财奴,不知趣地管着儿媳应该掌管的钱财不松手……骂完刘氏,骂弟弟出的馊主意。可是,她现下十分想手头有钱,看着李氏打发娘家的节礼眼红万分,晓得文箐做绒衣能赚得那么多,更是嫉妒得要命。平时说些风凉话,暗里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