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生活面面观 >

第114章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114章

小说: 明朝生活面面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箐便欲问价格,吴七这时却赶了出来,一声吼道:“呔,你个老汉,休得欺两位小郎年少!便是一箩臭柑子,岂是你说的那般好!”
    文箐一听“臭柑子”,难道是臭的不成?便拿了一个仔细放在鼻头闻起来,倒也未尝闻得一丝一毫臭味,唯有浓郁的桔子香味。这个闻了,刚才的晕车感便好象减轻了不少,倒是很适合在船上用。只说既说是“臭”的,莫不是同榴莲一般?
    那卖 柑的老头一看吴七这势头,衣衫有些破损,且见他额上有伤在身,看来是刚打过架。面对一个经常打架的一身蛮力的人,虽心里有些怯意不愿与这人多话,却嘴上也不服输地道:“老汉我哪里曾胡说?你个外乡人,不识货也便罢了,怎说得我是欺了小郎!这话传出去,岂不是叫我那五棵树上的柑子都卖 不得了?!你也休得仗势欺人,不买便罢,哪里需得如此费话!”
    老汉作势便要挑担子要走,边挽箩筐上的绳子于扁担上,边对文箐两人道:“两位小郎,那一个便也不用付钱,送于你们尝尝,可是我老汉说得胡言?免得人传我邓大欺人!”
    文箐见得路上两旁有好几个人开始关注这边了,心里暗悔这吴七个性太莽撞了,自己不想被人看见,却没料到反而招了是非。便好言好语安慰道:“老爹休急。我便买些来尝尝。你且放下来,这里人多,来往不便,咱们且到那墙下。”
    吴七仍是阻止:“这个,小……小郎可便上当,这可不是甜橘,只是没人要的臭柑子……”
    文箐抬头对他一笑,安慰道:“无妨,我便要几个尝尝,我家小弟倒是喜欢上这个。且看邓老爹如何卖 ?”
    老汉邓大见吴七,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氏,怕是最近这两年来的流民泼皮类的,可是看这两个小人倒是象作主的人,也许这汉子也只是个下人,要不哪里来的马车?便卖 他几个,让他也见识见识自家的柑子,免得说欺了人。依言挑了担子到墙下,方才道:“我这个,一文铜钱便是两个。你要论斤买,便是四文可买两斤半。”
    文箐一听,这个价格可是比橘子要便宜得多了,而且个又大。莫非真如吴七所言,或者是臭不可闻,不能吃?“老爹,你刚才说这个能使人胃口大开,可是说这个酸得不成?为何又叫臭柑子,莫非真是臭?”
    “小郎想来是大户人家,所以家里下人不曾买过这个。只是因为其价贱 如此,种上一棵树,几年才得结果,一百多斤,也只卖 了几十来文。便得此俗名。倒也不臭,相反,这个便是用来泡酒,香醇得很啦。小郎要是不信,我这瓮里便是今中秋前用青柑泡的,我且打开来与你一闻。”邓大见这小郎好相貌,虽然面上有擦伤,却也不显狼狈,而且说话也是中听,自己不懂,倒也知下问。心情一时便好转,为了应证自己所言非虚,便急急地打开酒来。
    文箐其实只想安慰住这老人,因走得急,只带了一套衫子换洗,别的什么也没带,买几个柑子满足了文简,再买点儿糖果,便上船去。可是见这老汉这般情切,只得对吴七点点头道:“我家小弟倒是挺想要的,便花上一刻钟,看看这柑子如何。”
    文简怕老汉被吴七吓走,买不成柑子,便也跟着点点头道:“嗯,这个看着便是好,想尝……”
    那边老汉一听最小的孩子夸这个好,便眉开眼笑地道:“这位小小郎倒是真识货。这乡里的土产,你这般贵人甚是好奇,便不是买,老汉也要让你们如愿,且见识见识这番不同。”
    原来另一个箩筐里装的是酒,且见他好不容易启了泥封,打开酒瓮一个角,作了一个“请”的姿态,便让出地方来。
    文箐前世也能喝酒,所以在他打开来那一瞬间,便早已闻得鼻头一阵不同于平常白酒的异香,果然是好酒!
    吴七早就使劲伸了伸鼻子,喉头上下滚动,终于不得不承认这老汉的酒果然香,嘴上却不服软地道:“你这酒如何卖 ?可能尝尝?”
    邓大有点不乐意与他打交道,装作没听见。
    文箐见此情此景,和言道:“老爹,您这酒可也是卖 的?”
    “小郎是个识货的,我便卖 于你。一瓮二十斤,只是我这价格不同于平常素酒,便是一斤需得付我十八文来。”邓大地着文箐倒是满脸地笑,酱色的脸上全是褶子。一边说,一边拿了一个小酒勺,便去瓮里舀了一勺上来,递了过来道:“小郎可喝得酒?可尝上一尝,便知老汉我绝非虚言。”
    吴七想着平常的酒也就是一斤十来文,算是不错的;他这个居然贵这么多?难道真是好吃不成?就是这香味儿,确实不同别的。不觉便吞了几口口水。
    文箐看着吴七都盯直了眼,心里好笑。接了过来,也不递于他;只放到自己鼻端面前,一吸鼻子道:“果然是香啊!好酒!”
    说完,又故意伸到文简面前:“弟弟,可是闻得香?”
    文简也跟着姐姐学,伸了伸鼻子道:“香!”然后一个手指头飞快地探进勺里,往嘴里一放:“啊……”皱着眉头,直往外吐:“辣……”
    文箐没想到他这会儿好奇心全激发了,真象一个馋嘴猫,实在忍不住了,也笑道:“谁叫你贪吃?这可是酒!”
    文简苦着脸道:“我便是闻着香,才……”看了一下姐姐笑得欢,明白过来,不好意思起来,“姐姐欺负我……”
    文箐不再笑话他,递于吴七道:“吴七叔帮我尝尝,这酒,香是香,不知味道如何?”
    吴七早就想伸手拦截了,闻言已急不可耐地接了去,脖子一仰,便猛灌几口,砸巴几下嘴,又慢点儿喝了最后一口,回味了一下。想刚才差点儿砸人家买卖 ,现在不好意思,所以嘴上仍然要硬着道:“香是香,味道还成。”
    文简这时也品过味来,插嘴道:“嗯,辣了,不过也甜。”
    邓大刚把酒瓮封上,初听得吴七的话有些恼,不过看这个也就是死鸭子嘴硬,自己何必同一个粗汉子计较。又见文简说甜,旁边那好象作主子的小郎倒是一脸兴味地看着那姓吴的汉子,于是也知买卖 还可能有得成。只得按捺住不快,没好气地夺了吴七手中的勺子。
    “这柑子除了泡酒,可真能擦手擦脸?”文箐心里琢磨着,这冬日要来了,却是手与脸上干得很。
    “老汉我绝无虚言,要是敢欺于小郎,叫我不得好死!这柑子虽皮是厚、硬,可是内里的汁水只要擦在手上,过得些时间再洗开了,这手便是冻了也不裂开。小郎看老汉这手,日日农活,虽有老茧,却无皴裂。”邓大又忙着伸出那双斑驳粗糙的大手来。
    文箐看着他手上粗粗的纹路,有些发黑,想来这便是劳作之人辛苦耕耘的印记。
    “那我要是买了这一担,如何个卖 法?”文箐这一开口,不仅是邓大一愣,便是吴七也是吓一跳,忙阻止:“小……小郎,这个,使不得。哪里需买这多,便挑几个熟的就是。这出行可不方便得紧。”
    那邓大却是眼睛骨碌一转,拍了一下手道:“小郎这是要搭船下行?那敢情好。这柑子,我本就是要卖 与这些人的,你只需在船上剥上一个,船上客人要有晕船的,自然闻着味儿便来了。”
    文箐刚才只是同情了一下老汉,还真没想到在船上卖 几个,被他这么一说,倒是想到了可以拿这个与同船的船夫们打好关系,自己也能找到一个依靠。心里便有了主意,只是此时又多了一个心眼,问道:“你适才说这酒,是青柑泡的,那要是这熟柑泡的,可是一个味儿不是?”
    邓大一愣,道:“小郎还真是问准了。这青柑味有青柑味的,这熟柑味的有熟柑味的,却都是香。家中酒不足,也泡不了这多柑子,我家才将这些柑子卖 出来。小儿在码头近船处,也有熟柑泡的几个小坛子酒,另有未熟青柑,半青半黄,小郎要泡酒,拿那些个则最好。”
    吴七性子急,不想在这边耗太多时间,把周家姐弟送走,自己也好去给徐姨娘那边帮忙,或者马上去探听张三的行踪,尽快了结这些事。便催促道:“小郎,快买几个,便上船走吧。”
    文箐想了想,自己这一路往下行,不知具体要多久,不如索性就一路走走看,反正如今自己也是没办法了,且走一步再说。听得吴七之言,知道不能在此地久留,方道:“老爹,便挑了这些个,同我们一起到船家,我且买下来你们的柑子与酒。只是这酒,需得分几个小坛装于我才是。”
    老汉邓大狂喜,果然是个好说话的大主顾,今天真是行大运了,忙点头道:“好好,我这就到旁边店家处取几个小坛来,小郎先走,到船边有卖 柑的,便是我家小儿。我即刻就来。”也不顾担子,进了不远处的店子,果然一小会儿提了一串用绳儿牵的小坛子,放于担前,挑了起来。

正文 第四章 遇贵人,搭船离开
    
    这季节下行的船倒是真多,只是吴七找来找去,都无直接去杭州的船了,很是失望。中途停靠的船,除了担心自己看走眼了,让文箐他们遇到一个不好的船主,又想着中途换别的船,两个小孩终是不便得很,要有个万一,只怕将来都不好查寻。有心想送了他们去杭州,奈何这边张三一事,刻不容缓。真正是好生为难。
    那头文箐与邓大父子俩已经交易完,买了一箩是半青的,一箩黄橙的,加上两坛大酒,和小坛子,凑成两大担。此外又买了些别的,花了足有七、八十贯钞。邓大好不容易见如此大方的主顾,当下便又介绍了好些柑子的保养法,泡酒法等等。
    文箐一一记在心头,心想这父子俩真是个实诚人,提供了自己大量的免费信息啊。又买了些其他糖果,面点,想来也能够两三日的吃食了。
    却看吴七头疼地在那边与船主交涉,显然是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那邓大见此情形,问得这小郎还未曾订好船,而是临时找船,便对文箐道:“小郎,我家小子对这一路船家也识得几个,要信得过俺邓大,我且让他去帮忙打听一下,可有合适的船家正好搭了小郎。”
    文箐一想,这样太好了,便道:只要下行的船就好,当然最好是能乘到杭州的,实在不行,到武昌便也好。
    一刻钟不到,果然就有了消息,说席家正好要去武昌府,原来订的船位有空余,船家同邓大相熟,能免费搭了他们。文箐听了大喜,觉得这席家听起来似是耳熟,便问了一声。
    那邓大父子便满口夸起席家来,道:“这席家可是岳州这里的大户,也是个大善人,小郎同他一道,自然是能平安的了。”
    文箐心里听了,安下心来,欢喜地道:“有劳邓大伯相助,实在多谢了!这船要是今日便能载了我们,我便多付些船资于船家,也是应该的。”
    邓大父子忙挑了担子,文箐叫来吴七,不用再找船。
    吴七问了一下,听说只到武昌,便不乐道:“这哪里行?得找条到杭州的才是,否则到了武昌,又得重新找船,这么多东西,哪里是你们能干得了的。这不成!”
    文箐当时也只想着能一下子坐上船,所以才买了这些东西送人,打好关系用的,可是既然这到杭州的船没了,只能先离开的这里再说。有这些物事拖累,实在不便,届时送于席家或者船家就是了。不就是几十贯钞嘛。便劝了吴七:“你无需担心我,便是去年我也能从江陵回到归州。这去杭州,我自然一路找好人相帮便是了。你看,这船还没开,便遇到了邓大伯,又遇到了席家还有热心的船家,自然顺风顺水的。”
    邓大在旁边听得,原来不是吴七护送,而是两个小孩。想来必有急事,耽误不得,于是安慰文箐道:“小郎放心,这船家也不贪财,倒是个好的。到时我让他在武昌再找个船家帮你回杭州便是。”
    吴七也明白,此时需得早早离开这里才是。听文箐这般有主见的话,只想着记下了席家的人与船家,以后再问他们便是。有了邓大这话,倒也觉得只能如此了。
    那船家虽与邓大父子平日里有些来往,大多也是买点儿酒,此次邓大父子相托,也只是因为主顾是席家的,好说话,方才答应的。等见得他们挑的是酒与柑子,便想着这要碎了或少了可不好办,略些犹豫。
    那邓大父子在一边又说了好几好话,船家方转过身子来对吴七他们道:“这东西都是易碎的易坏的。便是这柑子堆得这般高,滚落几个到角落里,只怕你们反而说我们伙计不地道,偷吃了。可就不好了。”
    文箐听得船家说话腔调,显然是岳州本地人,刚要搭话,却见仓里走出来几个客人,催着船家快开船。船家回应着。不多时;又一个着了青布道袍的男子,不到四十岁,脸上一团和气,在仓门处问道:“有何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