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嫂:养个小叔当状元-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半生的守候和等待,抛去性命的苦修和执着,终于打动上天。
一场涅槃,换来了重生,等候再次初见。
这一次,无论如何,他再也不会去吃生肉吓她了。
他也不会,故作桀骜不驯的姿态,让沈旭厌恶于他。
这一世,他会做一个谦卑恭顺的人,他会做一个厚实勤学之辈,他会做好沈旭的弟子,会为沈家支应门庭。
他会做太子的谋士,不会再做太子手上的尖刀。
他会让静姝做他的妻子,不会再让静姝成为太子妃。
他会好好地让静姝生下他们的女儿,然后再好好地看着她长大。
他会是一个好官,好丈夫,好父亲。
他身上所有的菱角,都被那沧海般的世浪给磨平了。
虔诚叩拜在山川地脉之上时,他曾许诺上苍,若再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便竭尽所能,治理天下,仁爱百姓,宽待宿敌。
卓一帆静静地想着,唯有这样畅想着未来的日子,他方能忽略这周身冷入骨髓的滋味,以及那饿到反胃恶心的痛苦。
煎熬吧,所谓涅槃重生,必先要经历死去的痛苦。
而他,也不过才堪堪煎熬了三天而已。
为了他的静姝,一切都是值得的。
青石板的古桥上,又一次发出闷声的响动。
卓一帆像无数次一样抬起头,本以为会像无数次一样失望的时候,只听一道脆生生的童声道:“爹爹,那个小哥哥好可怜啊!”
“他好像很冷,很饿。”
“爹爹,我们带他回家吧,好吗?”
卓一帆的眼眸突然睁得大大的,那深幽的瞳孔顷刻间覆上一层厚厚的水雾。
昏暗的阴雨天,连绵一片都是阴郁的天空。
然而那少年抬起的下颚,眼眸如湖泊一般澄澈。
他那嘴角满是裂口的血痕,可是却还是微微勾起,展现着让人动容的笑容。
好似这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不值得一提,而他再经历所有的绝望和痛苦后,依旧有着孩童那般善良的心境。
半世沉浮的沈旭心有感触,可这世道,遍地都是饿殍。
他能救一个,却不能救第二个,第三个
唯一能够解救天下苍生的,便是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多多选拔有能有才的后生官员,如此一来,方可解天下苍生之危。
“长生,去给那位少年送些银钱。”沈旭对着身边的随从道,虽然心里有些异样,可到底他还是并未破例收下这一落魄少年。
沈静姝圆溜溜的眼睛转啊转,似有几分心疼不忍。
“爹爹,我们不能将小哥哥带回家吗?”
沈静姝再次开口道,她眼眶里积蓄的泪水看起来的比少年更加清澈。
可即便如此,沈旭也只是为她擦去眼角的泪珠,然而轻声哄道:“长生会安排好的,他以后都不会再挨饿了。”
“京城涌进的难民太多了,我们家的下人也够多了。”
“达官贵族尚且不敢擅自添人,我们沈家更是要谨言慎行了。”
沈静姝虽然难舍,可她却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沈旭抱着女儿的手微微收紧,将她的额头按在怀中,然后爱怜地拍了拍她的背脊道:“静姝乖。”
沈旭走了,带着他的静姝也走了。
丢下钱袋的随从长生也紧跟而去,卓一帆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手里的钱袋握紧。
他艰难地从干草堆里爬起来,一个人坐在地上,抱着自己的双膝大哭起来。
刚刚他多想冲上去,从沈旭的手里强抢静姝。
可是,他还是压制住了心里那躁动的魔鬼。
他再也,再也不要,吓到她,伤害她了。
凡是她在乎的人,也终将变成他在乎的人。
他是卓一帆,这一生,是来爱她,护她,陪她一世白头的人。
那些阴暗又血腥的过往,通通见鬼去吧。
狠狠地发泄一顿以后,卓一帆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市集上。
他用沈旭留给他的钱填饱肚子,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然后换了一身御寒保暖的长袄。
他还是第一次穿这种文人的长袄,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媳妇一样。
可他对着锈迹斑斑的铜镜照着自己稚嫩又瘦弱的样貌时,却遏制不住地开怀大笑起来。
像一个疯子一样,可笑着,笑着,他却忽然泪流满面
“静姝,我来了!”千帆过尽后,卓一帆温柔而缱绻地呢喃道。
这一声,仿佛隔了千言万语,隔了浮世苍穹。
第697章 番外四:入住沈府(帆姝篇)
修养一夜后,第二日,卓一帆跪在了沈府的门外。
沈旭听到长生来报的时候,微微愣了愣神。
“你去问问他家还有些什么人没有?”
“若是家里还有人,拿些盘缠打发他回乡去。”
长生领命而去,不一会便来回禀道:“是一个书生呢,家里人都没了。”
“他说想跟着大人多念几年书,到时候就算回乡,也能教化乡邻。”
“哦?”沈旭捋了捋胡须,站起来道:“想跟着我学?”
“他怎么就知道我会收下他的?”
“少年稚子,不知天高地厚。”
沈旭语气虽说不满,可眼里的光却是敛聚光芒。
长生抿唇不语,谁都知道,他们家老爷最喜读书人,凡是喜欢读书的,哪怕就是小厮,他们老爷也会高看一眼。
若是那等王孙公子,只知道喝酒逛窑子的,他们老爷最是厌恶。
卓一帆跪在沈府外,来来往往的府中下人很快便传开了去。
沈静姝知道的时候,穿着她那粉色的夹袄也跑到大门口去凑热闹。
她小小的身影隐匿在门内,只是探出一颗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那个跪得笔直的少年。
卓一帆感觉到她的视线,她看人的时候,目光不像别人那样一闪而逝。
而是就定定地看着,直到她觉得满意为止。
她还是那般天真懵懂,眼里的光清澈而明亮。
一双漂亮的桃花眸耀眼极了,仿佛将这天下所有的美好都敛聚在她的身上。
卓一帆稳稳地跪着不动,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早就飞了。
沈静姝看了一会,确认眼前的小哥哥就是昨天桥洞底下那个以后,她便怯生生地上前道:“是爹爹给的银钱不够吗?”
卓一帆多想将她的小手攥在手心,然后拥她入怀。
可他却定定地望着她,丝毫不敢有逾矩之处。
“不是,大人给的银钱够多了。”
“那你快回家去吧。”
“爹爹说了,我家的下人够多了,小哥哥是进不来的。”
沈静姝拧着眉头,有些苦恼地道。
虽然她也很想留下这个小哥哥,可是她不能让爹爹为难。
卓一帆之觉得鼻头发酸,心里难受至极。
他的静姝就是这般在乎自己的父亲,所以才会被詹辰哄骗,自尽而亡。
今世今时,他更要取得沈旭的信任和提拔。
如此一来,日后他和静姝在一起,便不会有诸多磨难了。
卓一帆的眼中有了闪烁的泪光,为了不让暗中观察他的沈旭起疑,卓一帆当即便道:“大人能救我,是我的福气。”
“可出了京城,遍地都是饿殍白骨,我心甚痛。”
“唯有跟随大人,勤学向上,日后方有能救更多如我这般哀哀不绝之人。”
卓一帆说完,一滴清泪顺着眼角滑落。
大门后的墙垣下,沈旭渡步而出。
少年赤子之心最是难得,适逢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旁人的门生他用得不放心,可自己的门生多是中庸之辈。
“我府中不缺仆人,我身旁不缺小厮,你若执意进府,待如何?”
卓一帆闻言,当即叩头拜谢道:“大人学识深厚,书本万千。书中点墨不蒙尘,书外还需扫尘埃。”
“小子卓一帆原为大人打扫书房尘埃。”
“哈哈哈”
“好。”沈旭大笑,伸手将卓一帆扶起来。
昌顺二十五年冬月十一,卓一帆正式入了沈府。
昌顺二十六年春,沈旭小考卓一帆,见他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且本性淳厚,外圆内方,大为喜爱,收为嫡传弟子,赐字:顺之。
就在沈旭将卓一帆收为嫡传弟子后的第三天,外出上朝的沈旭带回了伤痕累累的张金辰。
三日后,张金辰勉强能下床了。
张金辰强撑着去给沈旭请安,谢过沈旭的救命之恩。
沈旭见他才思敏捷,颇有见闻,觉得救了他也算是一件好事。
于是晚膳时,沈旭便跟卓一帆提起张金辰道:“我让人去查过了,小小年纪便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只因家里遭了难,成了孤儿,这才耽误了。”
“要不要为师也收了他,与你一起做个伴?”
卓一帆握着筷子的手微微收紧,面上却丝毫不显。
只见他微微勾了勾唇,善意地调侃道:“老师爱惜人才,却说是与我作伴?”
“我若是不同意,老师岂不恼我?”
“罢了罢了,横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顺之读忠义之书,忠忠义之事,自然是事事皆以老师为先。”
沈旭面上古板,私下却是极爱这种和悦的调侃。
只见他用筷子敲了敲卓一帆,然后快意道:“如此甚好。”
静姝和静仪捂着嘴笑,忽然觉得沈家一下子热闹起来。
张金辰正式拜师沈旭了,可因为有了卓一帆在前,张金辰便显得毫不起眼。
昌顺二十八年春,沈旭被钦点为太子少傅,成为东宫谋臣。
同年,卓一帆下场,一举拿下解元。
昌顺二十九年春,卓一帆年仅十九岁,连中三元后,被昌顺帝钦点为状元郎,而与他一同下场的张金辰则只夺得了二甲第六名。
有了卓一帆这熠熠发光的弟子,沈旭虽然重视张金辰,却并未将他看做是自己唯一的传承人。
相反,事事以他为先,以沈府为先,不为名利所负累的卓一帆到真正成了沈旭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
甚至于,他还想让卓一帆入赘沈家,为沈家支应门庭。
可女儿还小,又因为卓一帆太过耀眼,因此他便没有明着说出此事。
张金辰与卓一帆入朝为官后,渐渐显露端倪。
他无法接受卓一帆事事都压在他的头上,于是他便私下投靠了楚王。
这件事被沈旭知道以后,痛斥张金辰。
张金辰以为是卓一帆告密的,前来找卓一帆对峙,结果卓一帆反过来提醒他道:“楚王可比你聪明太多了。”
张金辰顿时惊住,片刻后拂袖离去。
沈旭得知此事时,长叹一声,知道张金辰心思狭隘,不是良善之辈。
第698章 番外五:暗中筹谋(帆姝篇)
昌顺三十年,体弱多病的太子在及冠后,要开始选妃了。
昌顺帝年仅九岁登基,年十四便得第一子。
可惜那些孩子接二连三都夭折了,太子是第四子,也是正宫皇后之子。
是昌顺帝一手调教出来的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自幼体弱多病,不是长寿之相。
然而太子聪慧仁善,权谋之术手到擒来,几个弟弟皆臣服于他,内忧外患之下,昌顺帝更没有另立太子的打算。
昌顺三十一年初,沈静姝年芳十四,正好在选妃之列。
沈旭作为太子少傅,自然并不排斥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
只是太子体弱,又身在权柄之巅,他也心有忧虑。
就在他为此神思烦恼的时候,张金辰再次闯入沈旭的视线中。
“老师,学生愿意入赘沈府,迎娶静姝妹妹。”
张金辰表明心迹,朝堂之上有了卓一帆,他再想做出功绩,让沈旭将手中的人脉给他太难。
唯有做了沈旭的女婿以后,他才可以走上一条捷径。
沈旭并不昏聩,自然察觉张金辰有异。
他当即反问道:“你可是钟意静姝?”
张金辰当即面红耳赤,他来沈府也有好几年了,可静姝才豆蔻之年,若说钟意,只怕不妥。
于是张金辰便转了个弯道:“老师对学生恩重如山,静姝妹妹若是入了东宫,光是太子殿下的侧妃侍妾都够烦心的,更何况静姝妹妹淳善,最是慧敏,不应困于宫墙之内。”
“学生无家室牵绊,又爱怜静姝妹妹,必将一生好好待她,绝不会行纳妾养宠之事。”
沈旭顿悟,张金辰是想为他分忧。
可太子品行,他很是赞赏。
于静姝的聪慧灵秀来说,一定会照顾好太子,打理好东宫,成为太子的贤内助。
这也正是他烦心的地方,于公,静姝的品行和身份是最适合的太子妃人选。
可于私,他又想女儿平安顺逐,幸福惬意地过完一生。
沈旭没有答复张金辰,张金辰惴惴不安地走了。
想到最近忙于跟太子暗访周边官吏的卓一帆,沈旭心里有一个滚烫的念头再次升起。
如果张金辰换成卓一帆的话或许他就愿意请太子将女儿从选妃的名单上划去了。
接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