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清平纪-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夏天也不用棉被,一张草席一个草籽枕头就能睡一夜。石长春来的突然,凤天幸也没来急提前请假,石长春赶紧让人去工作,别耽误了看病人。这个年代的人也有着特有的纯朴和实诚,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时,就算斤斤计较,却也没几个真正的恶心肠,日子稳当了,在旁人遇到事了,能搭把手都不会吝啬。
等凤天幸夫妻都去上班,石长春在凤家也没坐住,跟馨妍说了一声,就出去在县城里溜达溜达。上次来县城还是帮凤家搬家,当时来的急走的也匆忙,县城里啥样子还真没仔细看。难得有机会逛逛开开眼见,石长春当然愿意出去看看。气派的二层砖瓦楼,镇里都没几个人穿的上的的确良衣服,石长春是看什么都觉得稀罕,
这一趟来县城,回村里能说一个月的稀罕事了。在农村人看来,城里人的日子跟掉进福窝一样,不用天天风吹日晒的地里刨食,在工作的单位和厂子里干轻省活,一个月有粮有钱,还有生活用品的票。要说不羡慕那是骗人的,没那好命投胎当城里人,就只能指望下一辈人努力。有了学问懂得多,在城里有活干才能慢慢安置下来,今后的代代都能成为城里人。
被农村人羡慕的城里人,嘴上说着有多体面,内里的情况也就各自心里清楚明白。这年头又没有计划生育一说,娱乐生活少为了省点油灯天黑就早早睡觉,两口子一个被窝里不发生什么事那才不正常,发生什么事后怀上更正常。没避孕措施,也没打胎药,怀上后也没b超做。孩子生下来就得养着,当然孩子多的人家,生了儿子养不起也会送人讨□□命。
如果是女孩家里有能力就养着,没能力就看孩子命硬不硬能不能活。不过这个年代的人普遍认为女孩命贱,一天几口米汤都能养活。不是只有农村里生下女儿养不起丢尿桶里淹死,城里一样会把孩子扔到人少的地方,任她们自生自灭。不是狠心没人味,生下来养不活,早晚都是饿死,比起大了能知饥和饱,还不如趁着什么都不懂时扔掉。
谁又比谁好到哪去,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生存规则,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时代,可一个时代却能被所有人共同努力来改变。淹没在时代里的故事,泯灭在时代里的生命终究化作尘土,再无见天之日也不留痕迹。事不关己的事,不过听后一阵感慨,过后就被丢之脑后。没谁会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裹足不前,也没谁会为了存在的痕迹去较真。
活在当下的人,仍旧在各自的生活轨迹里继续前行,习以为常的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感悟着年代里的酸甜苦辣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生,也是寄托希翼未来的过度段。黎明前的黑暗,终究会消逝在光明乍现的面前。努力的生活,在艰苦中温暖着永不被磨灭的亲情,幸福着抓在手里的幸福。
五九年六零年六一年的天灾**度过去,六二年老百姓生活开始稳定篇章,各地大城市的有志青年们,在主席他老人家授意的日报中提出: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城里吃闲饭。鼓励了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支援西北建设,把自身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再锻炼,更深刻的感悟农民努力的魅力,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农民一起进步。
在这场积极向上的运动下,全国人都关注着此事,馨妍倒是没见到新和县有听到安排知青的问题。在馨妍前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是很金贵的。大家族有族学,为的就是更好的培养族中年青人才,持续家族兴旺。而农家想要供出一个秀才,要倾家之力来供,可见读书需要的资源之重。
这个世界读书的条件和环境,都要比馨妍前世放开太多,相对而言两者有所不同,却也有所大同。国家的进步靠的是人才。哪一类的人才都很知识阅历有关,馨妍想不明白领导人费心费力的让读书人下放农村,是学种地呢还是让农民也都去学习呢?俗语有云,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终各司其职。
国家大事都不是馨妍应该管的,做为一个乖孩子,她只要好好上学,力所能及的帮爹娘做点事,不给他们增加任何负担,是她所该做的。有过夏天迎来秋冬,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不便的是岁月的脚步迈动,给人留下的是两鬓的斑白,和少女对老去的伤怀。拿了小学毕业通知书,馨妍早就习惯了旁人对她年龄的惊叹。
八岁的年龄一米三不足的身高,白皙细腻的肌肤迎着光带着晶莹剔透的质感,五官比起小时候的童稚,张开的瓜子脸上五官更加精致,浓淡相宜的柳叶眉,一双眼睛如星辰如明月,却给人沉稳淡然如水的静谧气质,会使人不自觉中忘了她的年龄。琼鼻粉腮水润的唇色,不同于这个时代的齐耳学生头,一头齐腰的乌黑长发,就算是最普通的半旧棉布宽松衣裤,也仿佛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用旁人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县城的姑娘,比得过馨妍更出挑的是真没有。不论什么年代,容貌是利器,同样的也伴着弊端。好在凤家跟董家关系亲近,董国强潘国明他们和馨妍一直都在同班,馨妍就算不怎么跟他们一起出去玩,却也是他们心中小伙伴的一份子。馨妍是他们罩着的人,还真没谁找馨妍麻烦。
至今为止,也就一个人明显表达过对馨妍的不喜情绪,就是潘国明跟馨妍同岁的妹妹潘青青。两人同龄,潘青青比馨妍大了三个多月的月份,只是不论从身高长相还是智商,委婉一点的说馨妍都要胜她一筹。没人喜欢总被拿来比较的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馨妍小学都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了,潘青青才只读二年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潘青青每次撅着嘴不情不愿的跟着她哥,和董国强他们去凤家找馨妍一起上学,都是斜着眼睛哼哼唧唧的。已经十多岁的男孩子,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女孩子的小矫情在他们看来挺烦的,被冲了几次越发反骨。不是谁都如馨妍一样,安静从不对他们玩闹指摘评点,除非玩的过火,才会出言让他们冷静。
除了自小就形成的习惯,及对美好事情本能向往外,好孩子再玩闹都保有底线,只是缺一个能让他们听进去话的人罢了。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比成年人简单,喜欢就是喜欢,讨厌也就是讨厌,黑白永远都是简单直接,而不是同成人的世界里,把出发点是善意的事件,酝酿成了大规模的敢怒不敢言。
主席他老人家下放有志青年到西北,目的是为了锻炼年轻人更深刻的学习和建设,不成想上山下乡从自愿,慢慢发展成大规模非自愿。大城市初高毕业生,都基本安置到各地区的农村,或者是林场牧场。插队下乡的人多,新和县也安排了百十多名额。都是十七**岁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从学校里刚毕业的孩子。说句良心话,与其指望这群孩子建设农村,一群没做过农活的大城市孩子,他们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国家做了这样的安排,下面就得想折子安顿人,国家给予知青口粮和生活费,至少生活基本能解决。紧接着知青的安顿还没结束,主席他老人家希望通过斗、批、改的运动达到天下大治,也是对最初运动内容目标的设想和概括。但意愿是好的,往往后期的发展脱离了掌控。以至于在馨妍他们初一结束,变质了的运动成为别有用心的阴谋。
叫嚣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打倒一切当权派,保护主席保卫国。世间不缺乏聪明人,隐在背后推出缺一窍心眼的人出头做红兵头,带领着十七八岁一二十岁的年轻学生,开始了打倒当权派的行动。从县里的党委书记到主任,镇政府主任,合作社里的主任,医院院长主任,生产队里的大队长富农,学校里的校长和主任。
总而言之,一切实权的人物,都被带红袖章的小红兵拉出去文斗。国家政策暧昧不明,开国元勋老党员老干部都没被撤职调查,下面的人除了忍着又能如何。铲除异己趁乱□□的不少,容易被煽动的红兵,用好了就是一把无人敢责锋芒的利剑。凤家一家在县城里生活,首当其冲会受到波及。
凤天幸当初可以说是走的董县长的路子,才进入中医院坐诊,红小兵不会管你的医术和医德。好在凤家来县城之前,户口在大石村,属于中下贫民,凤天幸在医院一直与人为善,没挡住谁的路,也并没有得罪什么人,才没跟院长一样,被挂牌泼墨拉出去游街□□。百货大楼也一样不平静,不过供销社主任一直都是聪明人,有些挂着处理的次品,都内部消化人人有份,有心捣乱的人折腾了一阵子,也没翻起大浪。
就是馨妍他们念书的初中高中校长被抓去□□,高中部的学生也停课去参加红小兵,为无产阶级斗争而努力。初中也就初一的学生年龄太小,仍旧照常去上课。可老师们人人自危,课堂里教学内容,也变成四平八稳的红宝书和主席语录。董家和潘家倒是免除□□,却也撤职留守查办,家家都不安生。
形势不明,都只能任由事态的发现。县城里整天都是闹哄哄,带着红袖章的红小兵,激情奋昂的演讲□□,没有大半夜都不带消停。还要瑾危慎小的防备着,深怕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推出去,一把年纪了还被半大小子青年,跟训孙子一样的按上反动派名义□□。可目前凤家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大趋势面前,是龙你也得盘着,是虎你也要趴着。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跳跃的会不会太大,剧情要发展女主就得长大,可一点点的发现太啰嗦,我最讨厌的就是某点的文,一件事明明很简单的发展,非要拖沓十几章,让人反感。
第41章
由夺权引发的负面影响更广,其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时间的酝酿推移,政局依旧模糊不明,不安份的人都慢慢浮躁。六八年下半年起,随着全国省级革委会陆续建立,在已经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地方,必须领导群众进行本单位的斗、批、改。大革命也从最开始的文斗,发展成以武斗为主了。
何为文斗?何为武斗?不是跟你斗诗词比武,文斗手段还算温和些,只是把批斗的人拉到建好的台子上,红小兵炮语连珠的公列各种罪名,下面的跟着一起讨伐,最多只是按着被批斗人的脖子鞠躬,不会有更进一步的身体攻击。可发展成武斗人就受罪了,拳打脚踢跪石子砖头都是轻的,玻璃碎渣才叫痛苦。
夫妻间的举报,同事间的举报,甚至是学生举报老师。还有红卫军头头间的不服矛盾,手持红黑棍的红小兵,也因为派别不同,相互之间的斗殴挣势。整个新和县也一片混乱,路上随意的行人间对话,也上纲上线对语录口号,红宝书主席语录成了通行令。对不上号,很可能就被认为的是反动份子,抓住戴高帽接受群众激情批斗。
这种生活氛围,处处都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不走正途的氓流一番钻营,成了洗心革面的正面典型人物,满嘴的上纲大义,耀武扬威的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神态激昂的打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幌子,行着霍霍之事。外面太乱除了必要情况,馨妍基本都在家里守着。初中二年级还能见到课本的样子,下学期和初三教育局甚至躲着连书本都不敢印刷。
军为主文为魂,少了教书育人,谈何的道和德。家国国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国家混乱小家也安稳不到那去。大城市除高中的年轻人,不是当红小兵就是插队去了农村,能留下的人只占少数部分。而小县城里的高中的已经全部停课,戴上红袖章,跟着一起闹无产阶级革命,初中毕业的人要么也入红小兵,要么就在家里闲赋。
工厂和国企单位,停工停业整顿内讧,工作都只能说混日子。馨妍初中混毕业也才十二岁,没法继续读高中,干脆的留在家里,足不出户的照顾父母衣食,打理家里的家务活。尽量让父母每天回来,都能在舒心的环境中吃顿安稳饭。人的心力是有限的,一旦过度紧绷着神经,身体早晚都会垮掉。
这几年爹娘也在迅速衰老,六十几岁的人头发已经花白大半。每次看到爹娘的白发,馨妍都心酸难耐。没有补品补药,甚至于吃一顿肉都非常艰难,馨妍手里再多的养生方子也无用武之地。破四旧女工行不通,教育局都在这场运动波及中躲了,馨妍会的琴棋书画更不能透露,否则一顶资本家小姐做派,凤家就再无宁静之日了。
国家甚至不准许小商贩的存在,厨艺和糕点方子傻子才会白白献出去。就算交出去,也不见得凤家就能得到好,馨妍心灰,除了窝在家里偷偷看医书,她真的什么都做不了。爹爹的身体还算硬朗,可娘亲身体本就病过很长时间,后来心胸开阔身体好了些,但伤了的底子更要好好养着。
从大石村搬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