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

第22章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第22章

小说: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平弯起眉眼:“座主喜欢就好。”
  陆允明也笑了,“去吧,我让人送你。”
  似乎再推辞就太矫情了,程平谢了以后,转身出来。
  陆允明看着关上的门,笑一下,摇摇头,接着看书。
  因为有侍郎府的马车送,程平到家很早,回去以后就把那日买的算学书找出来看,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若真能以算学制科及第,当个基层技术人员,不掺和政治的事,光低着脑袋干活,大好!
  而且周围打交道的都是理工男——前世有个朋友是女码农,她经常吐槽同事们太糙,一个个神经不拐弯,今世程平太希望周围是一帮这样心大如斗、神经笔直的糙汉子了,别的不说,至少身份暴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基层公务员技术岗,我来啦!
  程平对入朝为官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同样有限的数学题中去——薄薄的一小本书,能有多少习题?只好又把原来从柳夫子那弄来的一本残破的算学册子拿出来看。
  弄的年都没好生过,跟房东靳老丈一家守岁时,还拎着书看。
  靳阿婆教育孙子:“阿佑啊,你看程郎君念书多么用功,你以后也要这样,学好了,才能骑高马,坐大车。”
  那日吴焕他们来找程平,年前又是侍郎府的马车送程平回来,虽然靳老丈、靳阿婆不知道具体这些是什么人物,但只看气派,便给定了性——贵人。
  能与贵人交结的程郎君自然也是好的,靳家对程平原本也客气,如今更客气了十分,爬屋顶这种活必须不能让她干了,交给程平的只是“写桃符”这种清贵活。
  之前阿佑并没念书,受了程平的影响,靳老丈也去坊里杜夫子家给他交了束修,让他年后就去上学。
  程平到底比陆允明运气好,阿佑还没上学,不知道上学的苦,只惑于“骑高马坐大车”这样的说辞,以为念书是顶好的事,不但不怨程平这“别人家的阿叔”,还有点崇拜,与洛阳学龄小儿一听陆郎君之名就恨不得画圈圈诅咒他的情况完全不同。
  没滋没味地过完了年、过完了上元节,到阿佑开始懵懂的学堂生涯时,正月十八程平去礼部报名,参加制科考试。
  没想到遇到一个熟人——州府试时考明算的小胖子。
  小胖子仍然是萌嘟嘟的样子,见了程平很是欣喜。他运气还不如程平,当年礼部试就没通过,本想着卷土重来再战礼部试的,没想到先举行制科,又恰好有明算,小胖子当然不放过机会,便来报名了。
  听闻程平报的也是明算,小胖子大惊,用学渣看学霸的眼神盯着她。程平嘿嘿干笑,现在你对我这种文科生报理科考试是“不明觉厉”,要是我考不好,不知会不会嘲笑?
  转眼,那不知是会坐实程平学霸名头、还是会引来自不量力嘲笑的唐代基层公务员特招考试就到来了。


第37章 奇葩考试题
  试卷发到程平手里; 她就傻了眼; 我的妈; 怎么还有易经推演、阴阳五行、天文天象?这真的是考数学而不是考玄学?
  但又一想; 古代的科学和玄学总是不分家的——医巫不分家,数易不分家; 天文历法里面更是各种掺和; 考算学的时候里面有玄学的内容; 再正常不过了; 原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其实易经推演、阴阳五行这些; 柳夫子真还教过程平; 但无奈程平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长了一颗非常坚定的唯物主义心; 哪怕经历了非常不唯物主义的灵魂穿越事件,依旧对这个不感冒。
  程平一上这种课就打盹,还因此被柳夫子拿戒尺敲过两次。但即便她看起来认真了,弄出来的东西也是四六不靠。最后柳夫子摇头叹息:“执着外物,一身俗骨,罢了。”在放弃教她作诗之后; 又放弃了她的玄学。
  在这方面,程平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易经》背了下来。
  程平努力想原来老师讲的; 又把易经里面一些佶屈聱牙的东西搬出来; 好赖把前两题都敷衍上了。
  第三题照旧“超纲”; 是关于选穴和风水的; 程平真是连敷衍都无所敷衍了——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不让一道题空着,是程平前世当了快二十年学生秉承的一贯宗旨,那么,写啥呢?
  程平很老实地说起选穴注意事项。因为唐代帝陵多是“因山为陵”,程平说的也主要是在山中营造陵墓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注意石头的透水性,如果是渗透型石灰岩比例大,那山内部很可能会形成溶孔、溶洞甚至暗河,棺椁放在里面被泡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要统计从古至今这片地区地震频率——在地震带上,保不齐那天就被震出来了……林林总总,琢磨琢磨措辞,把能想出来的都写上了。
  一个看起来很玄学的问题,硬是让程平掰出了科学味儿,也是没谁了。
  再看下面的题,程平舒一口气,丈量土地,计算赋税,这就容易多了。
  后面还有计算堤坝土方的,计算人夫数量工期的,程平都一一认真算了。
  程平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明算及第的人那么少了——考的太杂,一个单纯的数学人才是答不了这样的试卷的。2
  出了考场,小胖子季元春和程平出宫城,穿皇城,一边走一边对题。
  季元春苦着脸:“易数阴阳这些,我不是没认真学,是真学不好。先生说我没这天赋,再学也是枉然。”上一科礼部试就是卡在了这方面。
  程平大生知己之感,也苦下脸:“我们真是难兄难弟,一看前面这几道题,我就懵了。”
  “那你到底是怎么答的?莫非空着呢?”季元春问。
  “那不能!胡诌也要诌上些什么。”程平传授自己的胡诌经验:“捡着《易经》上跟题目沾边的往上扯,再车轱辘话正过来、翻过去地说,所谓以‘易’释‘易’也。只是,我写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他们阅卷的……”程平给小胖子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小胖子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试还可以这样考……
  程平看小胖子被三观重组的模样,不无得意地总结:“这就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
  把小胖子忽悠得五体投地,程平正得意着,突然抬头看见不远处的陆侍郎。程平才发现,这里是礼部官员出皇城必经之处——陆侍郎想是刚下班?
  话说这次制科虽然是在礼部报名,但监考什么的都没用礼部掺和——估计皇帝自己也知道,殿试那些所谓的“门生”,虚得很,这次为了让自己这“座主”与“门生”们的关系瓷实一点,所有高官都不让露面。
  程平没在考场上见到某侍郎的绯色身影,谁想到考完了,倒遇上了——话说你们不是中午就下班吗?工作要不要这么卖力?你卖不卖力跟我没关系,但是抓着我胡扯吹牛……
  陆允明没什么表情地看她一眼。
  程平尬笑着冲陆允明行礼。
  除了程平,还有两个前科及第的,一个进士,一个明经,考的都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离着都不远,赶上来对陆允明行礼。
  其余考生见是穿绯袍的,也有知道他是谁的,也有不知道的,都纷纷行礼。
  陆允明对众人微笑着点点头,便在考生们让出的路上,先走了。
  待陆允明走远了,程平直起腰,放下手,全忘了自己刚才的尴尬,在心里打趣起座主来:“恰巧与考生们碰上了,却一句话都不说……陆侍郎对制科考生避嫌得很啊,可见‘朝乾夕惕’这个词绝不是嘴上说说的客气话。”
  皇帝虽然监考不用高官们,但是阅卷却少不了他们,尤其算学方面的,那必须找专业人士。
  陆允明因为“简在帝心”,被点名与另外两个被皇帝信任的大臣在皇帝内书房一起阅直言极谏试卷,而明算们的试卷则是当今太史令孙玉带着两位国子算学博士在承德殿审阅。
  皇帝本人是“总览官”。
  “总览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捣乱的。
  先是在内书房这边“内涵”了一会子朝中事,又拐去承德殿“吓唬”人。
  被信重的大臣们成天见皇帝,对皇帝这种生物敬畏还少些,可怜两个算学博士,一共没见过皇帝两回,皇帝溜达到他们旁边,就赶紧诚惶诚恐地行礼,这活简直没法干了!
  皇帝自己也不自觉,这里拿一本试卷看看,那里抻出一道题问问,很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可惜——是个文科生,而且还是个上学时不大那么认真的文科生!
  姓高那位国子博士解释了一通,偷眼看皇帝,看他皱着眉,心里一怕,便跪伏在地,颤抖着身子请罪。
  皇帝摆摆手,笑道:“不碍的,朕就是问问,你继续。”
  高博士战战兢兢接着阅卷。
  大约也觉察出自己对小博士们的“震慑力”,皇帝坐回太史令身边。
  太史令虽然只是从五品下,但却是天子近臣,常见面的,而且孙玉也算三朝老臣了,把太史令这个职位霸占了三十年,看这矍铄劲儿,大有当到地老天荒的意思。
  皇帝对他也还敬重,老老实实坐在旁边,顺手拿过一本待审阅的,考生名字有点熟——程平,程平,那个殿试挺机灵的明经?怎么跑这儿来考明算了?
  皇帝来了兴趣,难道真有这等通才?
  看完前面几题,皇帝皱皱眉,好像哪里不对啊,于是推给太史令。
  太史令接过来,看着看着就笑了:“小子滑稽!”
  皇帝赞许地点头,想起那日殿试时,这个叫程平的士子虽表面上恭恪得很,细想,是有些滑稽,没想到太史令只看试卷就能看出性格脾性——若是策问或诗赋倒也正常,可这是算学试卷。
  再看后面的试题,太史令放下拈胡须的手,略皱着眉,态度认真起来。
  皇帝就更好奇了,耐心地等他看完。
  看太史令终于用笔在卷头上画了“上”,皇帝笑道:“这个考生有何过人之处,孙公与某说说。”
  “此生于阴阳易学一窍不通,却是个干实在活计的人,于算学有其独到之处,有些便是臣也闻所未闻,只是具体是否正确,还需验证,看道理是很通的。” 太史令指着最后算堤坝的题,“陛下请看这里。”
  皇帝拿过试卷,仔细看这道题,皱眉道:“朕看修河建坝的奏折里,从来没有这样算的。”
  程平应用p=pgh公式算堤坝横截面所承受的压强,推导不同深度堤坝厚度比例,用计算的方法,从理论上初步解决了堤坝最佳厚度的问题。3
  堤坝厚度一直是困扰治河的一个大问题——太宽厚了,固然牢固,但人力物力耗费太多;不够宽厚,则可能会被冲垮。
  听孙玉解释了一番,皇帝点点头,“倒着实有些子门道……”


第38章 终于当官啦
  试卷都审阅好; 暂拟的名次也出来了; 连落榜的试卷一起; 都呈送给皇帝; 等候御批。
  皇帝从落选的一摞中随手抽出一份来,字写得甚好; 难道内容一团糨糊?
  哪知; 岂止不糨糊; 还条例分明得很; 言辞也相当恳切; 只是太恳切了; 切得皇帝磨牙。
  直言极谏科的试题一共五道,考生可以五选三,当然全答亦可。
  这个考生第一道选的就是宦官乱政的问题。他认为宦官乱政的根子还是在皇帝身上; 是君臣互不相信,君权与相权相争的结果,认为应该恢复唐初那种皇帝与宰相重臣共商国事的程序,而不应该大事都皇帝自己拿主意,“深谋密诏,皆从中出”1; 这样就不会给宦官挟天子令天下的机会。
  皇帝气得摔了试卷,“竖子敢耳!”
  即便再直楞的大臣上书; 也没人敢直接拎出君权和相权的事情来说。现在为什么是群相制; 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对此; 大多数人也只敢敲敲边鼓; 让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这会儿来了个二愣子,直接戳穿了君权要求无限集中的幌子,皇帝怎能不气恼?
  恰这时候有宦官通传陆侍郎求见。
  皇帝气鼓鼓地一边等陆允明,一边接着看直言极谏别的落第试卷。
  除了刚才看的那种大胆荒悖的,就是不知所谓的,皇帝把试卷扔在桌案上,难怪你们不被录取!
  陆允明进门行礼时,皇帝犹悻悻的。
  两人在窗边榻上对面坐了,宫女捧上酪浆来。
  皇帝先问:“诚之怎么这时候过来?朕不是免了你这几天的当值?”
  陆允明从袖子里取出奏表双手递给皇帝,“是关于太后寿诞的事。此即是圣人家事,又是国事,臣等已经大致把章程拟好了,陛下不妨与太后商议,只要不违制,尽可以改的。”
  皇帝接过奏表,从头粗粗地看一遍,露出笑脸来,栋梁就是栋梁,为人做事熨帖周到,礼法人情都能兼顾到,若朝中大臣都能如此,少多少啰嗦!
  皇帝不禁想起之前的礼部侍郎,什么都严丝合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