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10章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高首辅带着程卿一行人直奔北镇抚司,得知黄侍郎在入诏狱的第一晚就自尽了,自然是不信。
高首辅更相信是锦衣卫刑讯逼供害死了黄侍郎!
说真的,黄侍郎这个人活着时不讨喜,顶头上司礼部尚书都嫌黄侍郎是根搅屎棍。
然而黄侍郎死在锦衣卫手里,所有人都没办法接受。
大佬们再怎么嫌弃黄侍郎都是内部矛盾,锦衣卫害死黄侍郎,文臣们当然要一致对外!
俞显站在那里,挺胸收腹,像一杆笔直的红缨枪,精神奕奕,亦杀气腾腾,并不因为高首辅的诘问而害怕。
“黄侍郎的尸身,卑职已命人收殓,高大人若不信,可请仵作验尸,查清楚黄侍郎的死因。”
文臣们情绪比较激动,高首辅摆手:“随本官一道,先将黄大人尸身接走,正三品的礼部侍郎悄无声息死在诏狱,本官等着骆竣的解释!”
高首辅还瞧不上俞显,甚至都懒得为难俞显!
谷宏泰恨不得冲出去为自家千户大人辩解。
——真的没有对黄侍郎动过刑啊,怎么就没人信?
俞显听了高首辅的话,并不退缩:“黄侍郎自尽,的确出乎卑职预料,但高大人若要用此事去为难骆大人,卑职认为大可不必——黄侍郎是因为罪行败露,无颜面对世人,才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皇上昏迷了,锦衣卫的职能没有停摆。
俞显除了怕程卿误会,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因为他是奉皇命在办差!
黄侍郎不自尽也不会有好结果,黄侍郎做的事是“叛逆”。
俞显这样想着,又忍不住看了看程卿。
程卿和孟怀谨站在一起。
黄侍郎说,仰慕先太子风采的人数不清算不尽,锦衣卫不可能把所有人抓起来。
那程卿呢……也是其中之一吗?
俞显不敢深想。
他虽然怀疑程卿和章先生一伙人认识,毕竟没有证据。俞显也不希望找到证据,否则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
俞显情愿相信程卿与章先生一伙人无关。
黄侍郎是两朝旧臣,倾慕先太子,难忘旧主很正常。程卿才十八岁,先太子在东宫自焚时,程卿还没出生,两者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俞显说服了自己,视线从程卿身上一扫而过,又落在了诸位文臣身上。
“锦衣卫办差,只对陛下一人交差,卑职若是办错了差事,将来自有陛下处置。高大人可以请仵作为黄侍郎验尸,但接走黄侍郎尸身一事,请恕卑职无法同意。”
黄侍郎虽然自尽了,罪名却还没有判定。
京城现在的谣言,和黄侍郎脱不了关系!
三品侍郎的尸身和叛逆罪臣的尸身处理方法肯定不一样。
高首辅没想到俞显态度这么强硬,文臣们对俞显破口大骂,锦衣卫们站在俞显身后,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
程卿快步上前,“高大人,能不能让下官和俞千户说两句。”
高首辅想起程卿、俞显还是自己的孙女婿程珪,这一批人都是南仪书院的同窗,缓缓点头。
“给你一炷香时间。”
“谢谢大人!”
程卿争取到了和俞显“私聊”的机会。
两人另找了个房间说话,俞显的表情很紧绷。
他觉得程卿会喊他先让步。
这当然不行!
哪知程卿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俞显意外。
“你说黄侍郎是自尽的,我信。”
俞显恍神,片刻后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你为什么愿意信我?”
程卿奇道:“这种事你没必要说假话呀,如果黄侍郎是被刑讯逼供而死,以你的脾气,也不会说谎。”
俞显是什么人?
是骄傲的小公鸡。
从前两人初识时,俞显搞“校园霸凌”都坦坦荡荡的。
一个人的脾性会收敛,会遮掩,根子却很难改变。
哪怕朝臣们骂锦衣卫,骂俞显狗仗人势,但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评价,锦衣卫不过是听命行事。
其他锦衣卫千户是好是坏,程卿不敢保证,她和俞显一起去了趟淮南,俞显是什么样的人,程卿是知道的。
“你带人抓黄侍郎,一定是黄侍郎做错了什么,既然你是正常办差,那就更不屑于在黄侍郎的死因上撒谎。”
高首辅只给了一炷香的时间,程卿不想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讨论“信任”问题,不管俞显现在的表情如何,程卿都要按自己的思路走:
“现在骆大人在宫里,锦衣卫许多事应该都是你在代管,我不知道你们具体在执行什么样的命令,但如果骆大人真正忠君,现在锦衣卫的差事就该停一停了,看看京城现在的局势,文臣有文臣的心思,锦衣卫有锦衣卫的立场,皇子们蠢蠢欲动,还有京城的谣言和西北战事的威胁……俞三,有国才有君,如果连国都不存在了,锦衣卫忠哪门子君?”
俞显深深看了程卿一眼。
程卿恍若未察。
她知道俞显对萧氏祖陵发生的事心有芥蒂,觉得她和章先生一伙人存在某种联系。
程卿想解释都不知该从何处说。
说自己是女扮男装,说自己只剩下不到一年性命,所以要等着章先生一伙人提供“解药”,不得不与章先生他们周旋?
还是要说,自己怀疑亲爹程知远生前说不定和章先生他们是一伙的,所以章先生他们现在如此执着想拉自己入伙。
“父债子偿”这种逻辑,程卿并不是全部认同。
她真的对造反没有兴趣。
她只有两个愿望。
第一,大皇子不能当新帝,最好是五皇子当新帝。
第二,大魏的政权交接平稳过渡,不要发生大规模战争!
皇子们要争,就让他们争!
其他势力也要掺和一脚,想彻底掀翻朝廷,改朝换姓……呵呵,这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老百姓来买单。
“你想我——”
“不错,我想让你代表锦衣卫,和朝臣们讲和。大家先把这段时间渡过,等局势平稳了,再争个输赢高低!”
俞显差点想说程卿是在做白日梦。
朝臣和锦衣卫讲和?
皇上虽然病得只剩一口气了,也要挣扎着醒来啊!
“不可能!”
“……那你向高首辅说清楚,黄侍郎为什么会自尽,这样总行了吧?”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说的就是程卿了。
先提一个俞显绝对不会答应的建议,再退而求其次,提一个俞显比较容易接受的建议,俞显答应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程卿和俞显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
程卿轻咳一声:“高大人,俞千户有话要对您说。”
……
北镇抚司外。
章先生与同伴一直留意着北镇抚司的动静。
按照章先生的预判,高首辅带着一群文臣冲进北镇抚司,必定会和锦衣卫发生剧烈冲突。
双方的势同水火,谁也忍不下谁,没有皇帝居中调停,京城就彻底乱了。
这是黄侍郎牺牲的意义之一。
结果出乎章先生意料,高首辅带着人进了北镇抚司不到一个时辰就出来了。
并没有如章先生想象中那般怒气冲冲。
文臣们的情绪很平缓,又带着几分恍惚!
——这怎么可能?!
第611章 :大皇子怎么还不造反?
高首辅带着人进去,又带着人出来,居然和和气气的没有和锦衣卫发生冲突?
这怎么可能!
章先生打听了一下,了解到高首辅一开始和锦衣卫的确要发生冲突了,程卿忽然说要单独和俞显聊一聊。
高首辅给了程卿一炷香的时间。
也不知程卿和俞显说了什么,一炷香后,俞显从诏狱提了两个犯人出来,并且把黄侍郎生前招供的记录都给了高首辅看。
黄侍郎承认自己心系旧主,故意挑动四皇子争储,又派家仆去敲登闻鼓告状,要把二十多年前“宫变”的真相揭露——
这些并不是锦衣卫在污蔑黄侍郎。
俞显审黄侍郎时,诏狱的犯人听见了。
而且锦衣卫还关着四皇子妃乔三娘,表示高首辅若是愿意等一等,还能请四皇子妃出来对峙!
砰——
章先生手里的茶杯都摔了。
他的同伴瞠目结舌,“我们做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程卿怎能这样行事?”
没能挑拨朝臣和锦衣卫翻脸,黄侍郎岂不是白白牺牲?
同伴咬牙,“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得告诉程卿卿——”
“住嘴!”
章先生呼吸的频率加重:“不知道皇帝的病危是真是假,绝对不能去找程卿,你想害死她吗?”
精心布局被程卿破坏了,章先生的确生气。
生气之余,章先生又大感欣慰。
朝臣和锦衣卫的一触即发的冲突,程卿都能按下,这就是程卿的本事呀!
“她越是有本事,我们越是该放开手脚。”
同伴被章先生说服了,心中亦是一片火热滚烫。
程卿破坏他们的计划是无心之失,因为程卿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章先生收敛了心神。
四皇子是彻底废了,翻身无望。
朝臣和锦衣卫虽然没有势同水火,黄侍郎也不能白白牺牲,京城谣言还要加一把火,还有大皇子那边,得给大皇子增加点信心。
……
孟怀谨在回去的路上,为他赶车的车夫,也有和章先生同伴相似的疑惑。
“您为何不阻止程卿呢?”
孟怀谨在马车厢里闭门眼神,“我为何要阻止?”
“如果不是程卿,今日高首辅绝不会善罢甘休,锦衣卫无人能承受高首辅的怒火,最后必将惊动骆竣……”
只要将骆竣扯进这个旋涡里,骆竣就别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干清宫。
没有了骆竣的保护,昏迷的皇帝就——
孟怀谨知道车夫的意思。
程卿消弭了这场冲突,对稳定大局有用,却不利于孟怀谨这边的一些安排。
在程卿说要和俞显单独谈谈时,孟怀谨的确有机会阻止。
他知道程卿肯定能把俞显说服。
但孟怀谨在那一刻选择了放纵程卿行事。
他也说不出为什么。
大概是不想程卿在得知真相后瞧不起他吧。
在程卿的心中,他是风光霁月的“师兄”。
孟怀谨希望这一点能永远都不改变,他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秘密,却没有刻意隐瞒过程卿,更没有算计过程卿。
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些事一旦迈过那条底线,利用了一次,就会利用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彼此的信任耗尽,双方都面目全非。
当然,孟怀谨不能这样告诉车夫。
“第一,就连娘娘也不能确定皇上的病是真是假。”
“第二,是我先前想岔了,京城可以混乱,但不该失去最后的秩序,将来我们收拾乱局时会很麻烦,所以程卿刚才做的很对,我自要顺水推舟。”
是这样吗?
车夫陷入了沉默。
他虽有怀疑,却与孟怀谨是主仆关系,皇后娘娘让他们这些人听孟怀谨的,他们就不能自作主张。
车夫现在的心情和章先生差不多。
大皇子那边,应该快忍不住了。
……
人人都在盼着大皇子快点造反,大皇子要是再没点动静,真是对不起众人的期盼。
高首辅知道了黄侍郎的事后,朝野上下更是人心惶惶。
说真的,就算天显六年的“宫变”另有隐情,现在也不是追究的好时机。
高首辅还记得先太子,这几年皇上做事越发随心所欲且糊涂了,高首辅偶尔也会怀念往昔,如果没有天显六年的宫变,是先太子继位,如今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怀念归怀念,先太子又不能活过来,今上都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先太子又没有血脉留下,谁出面为先太子伸冤?
每一次皇权交替,都藏有许多污秽。
成王败寇,都是皇家内部的纷争。
所以怀念归怀念,以高首辅的立场,还不至于因为那一点怀念就要去先太子奔走。
现在的皇上不行,等新君登基,或许又是一番新的迹象。
高首辅的真实想法有点大逆不道,但事实就是如此,朝臣们既不喜欢太蠢的皇帝,也不会喜欢太聪明的。
每个人都在争取更大的权利,每个朝臣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皇帝不会太昏聩,又希望皇帝可以全力支持自己的想法,忽略其他朝臣的……黄侍郎或许真是先太子的旧部,或者只是打着先太子的旗号搞事,高首辅都很不喜。
就算先太子还有什么血脉流落在民间,都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想把皇位夺回去,可能性太小!
高首辅就不赞成。
流落在民间的先太子血脉,比得过接受皇家教育长大的几位皇子吗?
虽然在高首辅眼里,几位皇子并非完人,高首辅也没指望过新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