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缠秋,水存风 完结+番外-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笑道:“皇帝还是心软了。”又捻着帕子指着他道:“你以为把她们当外头的官儿一样用俸禄养着就是对得起她们了,可现在反倒可怜她们孤苦。薪儿啊,你比从前更懂人情了。”
“年岁长了,有些事自然就想的不同了。”
太后端了茶噙了一口,悠悠道:“皇帝,表面功夫做得再足,到底都是自欺欺人,后宫里没有子嗣,哀家这老婆子不去啰嗦,也有的是人会去啰嗦。”
皇帝被这话说的面色更加阴沉,好像被人戳到痛处,敬事房的彤史已经七八个月没有更过了。他内心似乎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再搭什么空架子了,既然都是假的,何必再装什么脸面。若不是立后一事早早定了,不肯对群臣出尔反尔,等拖到了今年,怕他也不一定再提。
“谁要啰嗦就去啰嗦,朕不放在心上!”
太后见皇帝心神有些动荡,反倒做出一副和蔼的样子道:“薪儿,其实宠爱男子也没什么,你父皇还爱那张将军呢,就是你叫师傅的那个,你瞧,也不耽误你们这几个孩子生养。”说完这话,太后忍不住用帕子捂住嘴轻蔑的地笑了起来。
皇帝面色铁青,见太后半点脸面也不给他留,连父皇的私隐都要被拿出来宣扬,他颤着声道:“母后自重。”
“自重?哀家还有什么可被敬重的,选妃立后都是皇帝说了算,连后宫的事现在也是宁妃在管,哀家好一身松快,还怕什么?”太后冷笑道。
皇帝闭上眼,咬牙让自己平静,缓过神色对太后道:“儿臣知道母后只有庆阳这一件心事,儿臣自然给母后办好。”
“你?”太后面色大变,手点着皇帝身子颤抖起来。
“你要对庆阳做什么?她可是你嫡亲的妹妹,你居然要拿她做文章!”
皇帝似笑非笑道:“母后多虑了,儿臣当然知道她是儿臣嫡亲的妹妹,所以儿臣一定要把她嫁给她心爱之人。”
“一派胡言,庆阳养在深宫,怎会有心爱之人?”太后眼皮止不住的跳,她捂住胸口不知道皇帝要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皇帝看看太后气急攻心的样子,好似有些不忍开口,有些惋惜的道:“柳良那孩子您应该知道,是儿臣的侍读,宁妃的侄儿,吴国公的孙儿,他与庆阳情投意合,早已定了终身,若儿臣不把庆阳嫁与他,怕庆阳要以死相逼了。”
太后的表情扭曲到了极致,指着皇帝骂道:“你疯了?”
皇帝不理太后的怒气,轻飘飘道:“儿臣觉得十月份就很好。”
“那柳良是宁妃的侄儿,论起来,庆阳和柳良可是姑侄啊,你这是在背弃伦常!”
“他二人又无血缘,宁妃日后做了皇后,柳良身份更加贵重,朕何苦拆了这好姻缘呢?”皇帝拍着大腿笑道。
“他们差着辈分啊,哀家记得那姓柳的比庆阳还小,你让庆阳以后怎么抬得起头来?”太后皱着眉歪在一边,几个小宫人扶着她。
太后又惊又悔,心说怎么没有听到一点风声,她哀怨道:“是你封锁了消息。”
皇帝盯着太后道:“庆阳是朕的妹妹,她喜欢,朕就愿意成全她,不像您只想着名位权利,把她嫁进易家她不会开心的。”
“情爱都是靠不住的,没有权位就只会被人踩在脚底下!”
太后站起身掐住皇帝的衣襟,用一种难以言喻的表情看着他,又愤恨又怜悯,她扭曲着脸道:“你得不到心爱的人,所以拿庆阳做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这么可耻!”
皇帝撇过脸,冷冷道:“儿臣没有得不到的人,朕是皇帝。”
太后脸抖了一下,然后止不住地狂笑起来,她松开皇帝推开上来扶人的宫女,对皇帝嘲讽道:“你从小就是正统做派,他是你亲弟弟,你跨不过那道坎儿。”
皇帝也冷冷回道:“他出了五服,早就不是朕的弟弟,朕与他名义上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太后笑着摇摇头,拿帕子捂着嘴笑,好像听到了什么可笑至极的话,又道:“可是你们的血缘断不了,你们永远都是亲兄弟,永远!”
皇帝没有回这话,只是面若冰霜地坐着,也不看太后,好似看不穿他了。
太后嗤笑了一番终于也跌回了榻上,她累了,再笑不出来了,她已经没有什么筹码可以和皇帝斗了。争了这么多年,所有曾经拥有的最终也都没有了,她真就只是一个可怜的寡妇而已了。
太后无力道:“是,哀家这辈子除了庆阳最在乎的就是尊荣权位。可哀家是看着你长大的,虽然拿你争过一些权位,可从未害过你,你小的时候还抱着你在宫里玩耍,真把你当半个亲儿。可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哀家,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肯给?”说着那帕子拭起泪来。
“那便要问太后了。当年母亲如何而亡,您又在其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冷眼旁观是罪,落井下石是罪,见死不救是罪,踩着旁人的尸骨登位更是令人不齿!”皇帝冷嗤道:“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原来就因为这个?先皇后的事又不是哀家下的手,这位子空着哀家不争也有旁人去争。后宫就是这样残忍,她要做贤良的皇后,旁人就会做有野心的嫔妃。”
皇帝盯着那无辜叹气的妇人道:“您的手真的就那么干净吗?您做了什么,老天都看在眼里。朕留着你的位子是还顾念曾经母子的情分。”
太后再装不下去,捧着玉如意,低着头,神色呆滞,也不再说什么话挣扎。她呆了一会,抬起头,勉强笑了,拿帕子抚摸着皇帝的额角道:“薪儿长大了,母后很欣慰。”
皇帝眉头攒动,站起身施礼告退。
“趁着还有机会,做些真正让自己快活的事,别像我,临了了,什么都没了。”
皇帝转身看了一眼那个妇人,明明刚到中年,正是人生中最有福分的年纪,却比耄耋老者还要苍凉悲苦。他顿住,轻轻叹了口气离开了慈宁宫。
第93章 露风声渝州揭京都 排奇曲明皇会兰陵
罗家外宅内,容巾们聚了一处,商讨对策。
“女君,这些日子咱们也打探清楚了来龙去脉,是桃花家那些小贱蹄子瞧不惯我们做派,带头暗地里写的檄文,这梧桐家明面儿上打头阵,牡丹家的跟风拉了一帮乌合之众四处泼脏水,就是想把这事坐实了。”
罗女君看这众人愤恨不平的样子,却也不慌,对众人说:“诸位莫慌,先生那里给了提点,皆在先生掌控之中。那檄文重点无非就是拿三爷的文字做文章,其实并无实据。而且市井间的传闻从来对文墨笔法不感兴趣,咱们怎么解释都不会有人在意。他们只看些野史韵事,听到贵人们有什么私隐风闻,就好像苍蝇逐臭一般,闻着味就来了。”
“姐姐的意思是咱们只要把这注意力转走,旁人就不会再盯着三爷的事不放了?”
“不光如此,而且既然要转,就要好好的转。从前那些不利于三爷的谣言也该辟一辟了。”
众人点头,觉得十分有理,就问罗女君道:“您看咱们怎么做?”
罗女君微微一笑,如此这般定下一计。
不到一两日遥彦茶楼里就传出成章的惊天秘闻。
“铃姐姐,出事儿了!”两个女子冲进桐音斋,一个拉着铃萝急得直哭。
“你这孩子哭什么,快说清楚!”铃萝拽着她,众人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围上来看。
“那遥彦茶楼又开始传二爷的事儿了。”另一个年长镇定些的让人把哭哭啼啼的小丫头带下去,自个上来说。
“可桃花家与咱们不是已经把那事压了吗?几处散纸钱的地儿都安置了人去堵,朝野里虽然挡不住那风,可京城百姓没几个人知道。”
“姐姐不单单是宁妃的事,还有二爷服用寒食散的事,他们有实据!”
众人哗然,都瞪着眼议论纷纷。
铃萝扯住那丫头道:“这样私密的事旁人怎么会知道?二爷身边的人绝不会说,他们又怎么会有实据?”
“这事犯在白帝城里,是刚刚进京的渝州商贾传来的消息,说许多人都知道这事,若不信可以去渝州查,王府里的,官府里的,甚至白帝庙里的侍从都清清楚楚。而且不止一位商旅知道此事,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实在没法不信啊!在茶楼里一桃花家容巾当场就扯了面巾咒骂着跑了,说白爱了二爷这么多年。”
铃萝坐倒在椅子上,定下心,皱眉道:“就算贵子们一时风流,沾染了寒食散也并不是什么必死的罪过,只要咱们咬牙认了,顶死了就被嘲讽几年,等风头过了都不是大事。”
“姐姐,你想的太简单了,这事最可怖的是牵扯到了三爷那里。”
铃萝拍案道:“什么?他们还没把自己摘干净呢,竟敢来蹚这趟浑水?”
“这风闻传出来没多久,紧接着就有人说其实当年二爷就是寒食散的瘾犯了才在三爷府里寻死,怕别人知道这事就放出三爷行巫弄蛊的传闻去遮掩自己。又有人说最近三爷文章的事就是因为二爷的事儿兜不住了,才找人污蔑三爷转移风头。那檄文都被人扒出来是玄都社执的笔,虽没有实据,但信者如云。”
铃萝恨恨道:“又是晴雪社那些贱人,诬赖嫁祸最有一套,自家最不干净还敢出来把脏水往外泼。楚地来的阴险狡诈,暗害大爷二爷不是一两回了,从前只敢悄悄的使绊子,如今在朝廷上掌了权,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嫁祸。亏咱们当年还说大爷二爷亲弟弟不在身边,又来了个异姓弟弟就当是亲弟弟一样的。没想到他狼子野心,做下这么多恶事,咱们与他不共戴天!”
“姐姐,现在外头都说三爷可怜,被人拿出来顶包,就为了遮掩大爷二爷的丑事。”
“怎么又牵扯到大爷?”铃萝神色变得更差了。
“哎,以前那些不堪的言论就不提了,更有说二爷吃禁药就是为了在后宫寻欢作乐,所以开府多年还时常流连宫中。当年去白帝城就是被大爷发现他与妃嫔纠葛不清,一气之下断了兄弟情分,发配到西南思过。更有说二爷去江南是冲着美人戏子去的,人人都知道他爱听戏,真有人当回事在传。”
偷食禁药,狎戏妃嫔,龙阳断袖,不敬兄长,栽赃兄弟……种种污名一股脑泼下来,真真是塌天的大祸!
铃萝与众人道:“二爷的名声要护住,但咱们自个儿也不能倒了。姐妹们,大爷二爷都是心志坚定之人,绝不会因为凭空污蔑之事生分,他们出身皇家相互扶持,这么多年,依旧不离不弃那是深信对方为人的。这份情,旁人不懂,可咱们心中清楚,挺过这段日子,不怕没有将来。”
有人动容,有人叹气,有人愤恨,还有人默默放下书卷离开了桐音斋。
铃萝这几日忙的睡不着觉,除了连夜写了辟谣的文章四处张贴,更动用了书斋的影响联系各方文人还有戏园子里的当红相公将二爷的善举编写成戏词四处传唱。可京城之人日子奢靡更爱风流韵事,管你怎么体察民情,为民请命都抵不过才子佳人的故事来的有趣。
桐音斋把从前写二爷在沂州赈灾的戏折子翻出来让各处园子先唱着,自个掏钱包场子,也吸引了不少人来看,但也就不温不火,又有人拿二爷斩官的事嘀咕,但好多小老百姓觉得就应该斩贪官,看着解气。桐音斋把暗访的情节给摘了,换了斩贪官的情节来,果然看客多了许多,举着拳头喊杀得好。
因为二爷的传闻引起千层浪,各茶馆都开始讲起了二爷的评传,绕着弯往那风流事上引。一些戏园子看着别家园子排了沂州斩官的折子有些热度,于是也琢磨着怎么弄点人来自家花银子。
也就又过了七八日的功夫,京城中最大的戏园子梨香苑排了一出新戏,说的是唐明皇登基后观《兰陵王入阵曲》斥责其“非正声”命天下禁演。实则是唐明皇登基前梦中见兰陵王音容兼美,于是与他有一段情史。兰陵王说自己要托胎蜀地不能再与他相会,唐明皇不舍,恨他薄情,从此再听不得兰陵王三个字,所以登基后禁了此曲。唐明皇后遇寿王妃杨氏,发现其容貌情态与兰陵王相似,又出生蜀地,认定了是转世轮回,也顾不得伦常一定要纳她为妃,谱写了一段凄美佳话。
此戏一出,京城轰动,谁人都知唐明皇兰陵王代指何人,又有那史实相接,这半虚半实之间最是引人遐想。观戏之人趋之若鹜,梨香苑的门槛都叫人踏平了。
随之而来的事却出人意料,二爷的传闻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官府就出动大批官兵封了所有戏园茶馆书斋,说是稽查□□曲剧书册。一时间,戏子墨客人人自危。
徐府的侧门被连夜敲开,徐大小姐一身劲装带着人把门外的长衫先生扶进府内,那人朝徐小姐行了礼,徐小姐也赶紧回礼道:“先生不必言谢,早些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