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七零军婚似火 >

第27章

重生七零军婚似火-第27章

小说: 重生七零军婚似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矜姐和娘一样,就爱瞎担心。

    人家子路哥就不一样,由着他光着胳膊腿儿在院子里跑,从来也不担心他感冒之类的,更没有瞎担心什么海子边有危险,相反还鼓励他多玩多看。

    说实话,林子维喜欢这个开朗又有点凶的堂姐,但他的心里还是更加崇拜子路哥哥。

    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

    对,眼界。

    子路哥的眼界很是宽阔,给他讲了许多草原上的故事,还有外面的世界的故事。

    外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各种奇怪的水果和动物,还有像沙窝一样看不到边际的大海。

    沙窝是本地人对沙漠的通俗叫法,事实上沙漠也同样是一望无际,只是同孕育了生命的大海截然相反,其中鲜少有生命,只有极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动物生活在其中。
………………………………

第五十二章投胎是个技术活

    不像于村后的海子那么小那么浅,林卫国所说的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无边无际的海上行驶着能够装载几百上千人的大船,海上的风暴特别可怕,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会吞噬掉海面上的任何东西。

    林子维试图想像那船该有多大,整个罗布村也就只有几百个村民吧,能容得下罗布村所有的村民,还能在上面吃饭跳舞,那得多大的船啊!

    还有,在船上生火吃饭,确定不会把船烧个大窟窿?

    不过,子路哥说不会,那就是不会了,子路哥还说,海底有火山,有各种奇怪的生物,还有会放电的大蛇。

    别说放电的大蛇了,林子维长这么大,和电有关的事物都没见过几样,他只在公社的供销社见过电灯的样子,因为去的时候是白天,也没见着电灯亮起来是啥样。

    他很想看看大海,感觉一下被那种名叫电鳗的生物攻击的感觉,可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走出这个小村庄。

    林子维曾经问过林卫国,可不可以把大海移到罗布村来。

    罗布村后面的沙窝很大很大,大得同样看不见边际,大概能装得下大海吧?到时候罗布村里就也有海螺和虾蟹了。

    就像子矜姐讲的故事里,秦始皇不是有赶山鞭么,说不定也有能够移海的法宝呢?

    然而林卫国的回答是不能。

    林卫国不知道后世南水北调的工程,更不知后世的袁老已经可以在沙漠中种出水稻。

    “海是不能移到罗布村来的,”林卫国笑着说,看着林子维严肃的小脸和亮晶晶的眼睛。

    这个堂弟非常的聪明和坚毅,林卫国不愿敷衍他,认真答道:“但是可以让沙窝变成绿洲啊,让沙窝里到处都是绿树和花草。”

    林子维严肃脸:“嗯,哥哥,我要让我爹带着村里人种树,等我长大了,也要种很多树和草。”

    沙窝里的海子虽然好玩,可沙窝并不好玩,夏天的时候玩水,无遮无挡晒得要命,如果海子周围都是树林和草地,耍完水出来往树荫下一躺该有多舒服。

    林子维觉得堂哥很有见识,而且堂哥的很多想法都与众不同。

    就拿知青来说吧,村里的几个知青整天做梦都想着回城里去。

    他们当着村里人的面不敢说,可林子维知道,他们背地里经常抱怨农村的生活太苦条件太差,他们来农村当知青好像都是被迫的,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就算个别知青来的时候不是被逼的,来了以后也后悔了,成天说他们是被骗来的。

    可堂哥林子路却是自己申请当知青,看模样也没什么后悔的,而且他说的一句话,让林子维觉得很有道理。

    林卫国说:“知青们下乡是很苦,可是本地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以这种方式生活着。

    他们的生存状态难道不苦吗?他们生来就该受苦吗?”

    这话是林卫国和林家亮谈起知青问题时说的。

    林家亮听了沉默不语,旁听的林子维勉强听懂了这段话的意思——似乎哥哥是在打抱不平,为他们这些生下来就是农民的人?

    小小年纪的林子维陷入了沉思。

    他也知道,从生下来,人就分了三六九等。

    投胎是个技术活,那些知青也不过是生在城里,才能对农村指手划脚,嫌农村条件艰苦。

    如果他们也生在农村,不也得照样跟农村人一样在土里刨食?

    “那要怎么办?”

    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生在农村了,小少年林子维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怎么办,仰着头问林卫国和父亲。

    林家亮沉默以对,半晌忽然说了句:“这是命啊,你没投个好胎。”

    “子路哥哥,是这样的吗?”

    面对少年干净的眼睛,林卫国却是无法回答。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相通的。

    现在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可前面的路在哪里?

    做为一个渺小的个体,一个普通的知青,林卫国从一个狂热的革命小将,到响应号召主动下乡的知青,带着自己是国家主人的自豪感下了牧区。

    几年来,在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草原上,他经历过无数的狂热与冷静,躁动与迷茫,反抗与妥协,最终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就连他自己的感情,林卫国都理不清了。

    林卫国呆在罗布村不肯回去,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躲避他的爱情。

    明天,张楠就要结婚了。

    他不知该如何是好,曾经青涩与甜蜜的恋情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茫然与伤痛,他给张楠造成了感情上的伤害,然而他自己却更加痛苦。

    他以为自己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感情是应该的,可现在,他真的后悔了。

    不是后悔他的革命事业,而是后悔,他应当在离开金海市的时候,就跟张楠说清楚,那样就不会耽误张楠好几年的时间。

    曾经心爱的姑娘,她为他耽误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直到今年才嫁人。

    可他也没什么办法,他能做的只是远远避开,只是在她婚礼的时候,在这遥远的地方为她祝福。

    “我们该做的不是抱怨和后悔,而是努力让自己和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林卫国拍拍林子维的小脑袋,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做了总结,也算是对小家伙的告诫。

    “不管怎么样,总之,要好好生活。”

    林子维眨眨眼睛不是很明白,好好生活他是懂的,可是为什么会后悔呢?

    后悔自己生在农村么?那也不由他自己啊。

    林子维投胎在农村,他觉得自己说不定会抱怨自己命不好,但怎么可能后悔,后悔有什么用,投胎这活儿又不能重来一次。

    林香久走后的第二天就是小年。

    小年这天是个难得的艳阳天,阳光暖暖的,气温升了许多,路上的雪都化了不少,最为难得的是没刮风。

    在n省的冬天,不算气温如何,只要不刮风就算难得的好天气了。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第五十三章提前见到少年冯谦

    在n省的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很是重要,这一天要祭灶王爷。

    民间传说中,灶王爷要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的晚上回天庭述职,顺便向天帝报告这一年来民间的情况。

    一个家庭里,只要开伙做饭,就有灶王爷的存在,因此这位灶王爷可谓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位神仙。

    灶王爷在天庭的地位和官职,类似于城里的街道居委会大妈,同样也类似于农村的生产队长。

    这么接地气的神仙,自然也是看多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通晓人间的龌龊和伎俩。

    普通的百姓人家,哪家里没点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也不知灶王爷将这些事报上天庭,会不会引得玉帝他老人家不喜。

    是以不知从何时起,民间便沿袭下来一个风俗,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王爷,用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让这位基层老神仙上天庭之后嘴甜一些,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保得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遂。

    以往的十年来,祭灶这件事被当做“四旧”大力破除,好多人家只敢在二十三一大早,悄悄地往炉坑里放一颗麻糖。

    更有许多日子过得困难的人家,就连这颗麻糖也拿不出来,只能悄悄地给灶王爷磕几个头表示一下,念叨几句求他老人家保个平安顺遂。

    今年与往年不同,政策放宽了不少,但大部分的人家还是心存观望,在祭灶这件事上,做得还是极为小心的。

    白如意一大早起来,打扫干净灶房,便带着几个小的退了出去。

    林子佼和林子维两个小的,却是心念着里边的麻糖,眼巴巴地扒在门缝上偷看。

    祭灶这种仪式,按照规矩是由男人来做的。

    林家亮将一颗麻糖(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糖熬制成的糖果)放入灶坑里,磕了三个头,念叨了几句“求灶王爷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之类的吉祥话,简易的祭灶仪式便完成了。

    照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还应当给灶王爷烧一个草马当坐骑的,可经过这么些年,破四旧的余威尚在,没有哪户人家敢这么大张旗鼓地祭灶。

    时代不同,灶王爷他老人家只好委屈点,自己腾云上天庭了。

    粗瓷大碗里还剩着几颗麻糖,白如意将碗递给林子矜,让她拿去和两个小的分一分:“你们几个先吃麻糖,听说今天秧歌队在打麦场上排练呢,一会儿你们相跟着看热闹去。”

    顿了顿,白如意又不放心地叮嘱几个小的:“一会儿出去可别给别人乱说,要有人问起糊灶王爷嘴的事,你们就说咱家没糊。”

    林子佼和林子维年龄虽小,也知道这事重要,两人同时郑重地点头答应,眼睛却是紧盯着碗里的麻糖。

    这可是麻糖啊。

    比起前些年,如今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但粮食依然紧缺。

    很少会有人浪费粮食做这种糖,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尝尝。

    林子矜刚把糖分发给俩孩子,就听到外面一阵喧闹,邻居家的二铃跟一伙孩子扒着院门大声地喊,说是打麦场上扭秧歌呢,喊林子佼赶快去看。

    打麦场上很是热闹。

    这么多年没组秧歌队,今年又组了起来,不论观众还是演员都觉得新鲜又高兴。

    虽然只是预演排练,村子里的这些业余演员们却都很郑重地化了妆,穿着演出服,各自拿了道具,就在锣鼓声里热闹了起来。

    正是农闲时节,今天天气又好,很快地锣鼓声便将村里人都吸引了来,众人围成一个圈子,边看着热闹,边和熟识的人说着家长里短。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舞动着金箍棒的孙悟空,挺着假肚子的猪八戒,女扮男装的唐僧,还有骑着纸糊的小毛驴,旁边跟着新女婿,看样子正要回娘家的古装妇女。

    旱船的周围人最多,扎得花花绿绿的旱船原地摇晃着,看起来像是搁浅了的样子。

    一个嘴角边点了黑痣的媒婆子正跑前跑后,动作夸张地打这个骂那个,逗得周围的人一阵大声的哄笑。

    林子维早跟着小伙伴跑得不知踪影,林子佼钻在同龄的小姑娘堆里,一边嘻笑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林子矜前世在罗布村的时候,每年过年都能见到这些,看了一会儿,也慢慢地回想起这些演员都是谁。

    扮孙悟空的是小猴儿,她都忘了他的大名叫什么,只记得他很瘦,平时也像只猴儿似的爱跳。

    跑前跑后的媒婆是林树根扮的,这六十多的老大爷画着一脸夸张的妆,装作老太婆模样,故意弓着腰踮着脚,摇摇晃晃地走路。

    林子矜的目光在场中巡逡,时不时地扫过场下看热闹的人群。

    进入小年正是家里活儿多的时候,村民们大多穿着干活的旧衣裳,脸上的神情却是兴奋和喜悦的。

    一一扫过这些人的脸,林子矜的目光忽然凝滞,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她看错了吗?

    林子矜的目光死死地盯在人群中一个小少年的脸上。

    穿越以来她的眼力好了太多,虽然离得远,却将少年的模样看得清清楚楚。

    少年的脸形五官,前聚后散的眉毛,甚至他的右边外眼角边还有一小片疤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林子矜记得冯谦说过,那片疤痕是冯谦五岁的时候,冯父喝醉了酒,用家里的锁头扔过去打冯谦,他及时偏了一下头,锁头便打在了眼角部位,当时流了好些血,伤好之后就留下这么一块疤。

    冯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