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每天都被套路 完结+番外-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妙不懂药草,不想给他帮倒忙添麻烦,索性不再坚持,薅了把青草垫在一旁的石块上坐下,认真看着苗老怎么栽种。
苗老问她,“你们家离涿县是不是很近?”
姜妙不疑有他,点点头说娘家所在的溪水村就是涿县辖下的。
苗老眼神一动,又问,“那你去没去过涿县?”
姜妙还是点头,“去过的,怎么了?”
第071章 小宝身世之谜
苗老栽完最后一株幼苗,放下花锄,眼神扫过姜妙那张明媚艳丽的小脸,思绪飘回两年前。
当时老爷子刚退位,肖彻接手东厂。
老爷子原先总督三大营,握着军政大权,一并交给了肖彻。
崇明帝早就想把肖宏拉下马,无奈老爷子一天不死,东厂的地位就无人能撼动,他只能先磋磨磋磨肖彻解解恨,头一个任务,让肖彻不带一兵一卒,只身前往西北肃州勘察边境储备军,回来写份详细的折子。
肖彻便把冯公公以及暗卫们全都留在府上,只带了苗老一人,以防止路途中突然毒发。
事情坏就坏在,肖彻身边只带了苗老。
崇明帝料准肖彻此去西北路途遥远时日过长,必定会有毒发失明的时候,一路上不知安排了多少刺客等着,虽然最后都死于肖彻剑下,但在归来途中,肖彻还是毒发了。
那晚在涿县住的客栈,苗老手中的方子是刚配出来的,试药人全都留在京城,没有人试药,他不敢私自给厂公用药。
于是趁着肖彻喝药酒的工夫,他下了楼,准备多花些银子买个能试药的童男,然而时间紧促,他找了一圈,问到的牙婆手中都只有丫头,没有小子。
起初苗老是抗拒的,后来一想,他对这个方子信心极大,不妨就买个丫头回去试试,倘若能做到让厂公双眼复明的同时又能成为真正的男人,那么往后便可一劳永逸,厂公再也不必受毒发剧痛的折磨。
他瞅了一圈,挑了其中最好看的那个,却是昏迷的。
牙婆拍胸脯保证说一定是奴籍,只不过来的时候不情愿,闹得厉害,她给弄晕了。
苗老付了银子,牙婆帮他把人送到客栈,直接进了肖彻的房间。
当时肖彻因为疼痛,意识已经开始模糊,他知道有人进来,却没办法凝神去判断来的人是谁。
直到苗老端了新方子煎的汤药上来。
肖彻喝下汤药以后房里发生的事儿,不言而喻。
苗老至今想起都后怕,他知道那个方子很接近解药,但没想到药效会大到堪比合欢散,可能因为有几味药的比重没调对,药效仅仅维持一个时辰便散了。
厂公向来不近女色,苗老担心他醒来发现异样会动怒,便提前把那丫头弄了出去。
那丫头……
苗老晃过神,视线再度落回姜妙身上。
他其实早就记不得那丫头长什么模样了,但去年头一次见到姜妙时,脑海里突然就蹦出那张小脸来。
要不是冯公公告诉他妙娘是姜秀兰的侄女,苗老险些就以为这位便是自己当年买去试药的丫头。
那丫头是奴籍,妙娘是良家姑娘,俩人虽然长得像,但怎么想都不可能是同一人。
思及此,苗老松了口气,怕姜妙质疑,主动解释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有门亲戚在涿县,随口问问。”
姜妙看他在收拾东西,也站起身,笑容客气,“您要没别的事儿,我就先走了。”
……
要同时准备端午节跟老爷子的寿辰,小安子并不在庄子上,一大早就去了肖府。
小宝是请了后厨窦大娘带着的。
这会儿不到做饭时辰,窦大娘在院里的枣树下放了张垫子,小宝光着脚丫坐在上面,他旁边还躺着个刚满四个月的小婴儿。
姜妙进去的时候,听到小婴儿在哭,他一哭,小宝就学着“哇哦~哇哦~”,比小婴儿“哇哦”的还像那么回事儿。
小婴儿原本哭得正伤心,被小宝一捣乱,似乎忘了自己要干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
窦大娘坐在一旁纳鞋底,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听到脚步声,她回头,见是姜妙,忙笑着喊,“妙娘,你回来了?”
姜妙颔首,说事情办完了,然后看向那小婴儿,有些好奇,“这小奶娃谁家的?”
窦大娘说:“我小孙子,庄子离家近,我怕小宝不乖,特地跑了趟把小孙子抱来陪他玩儿,一会就送回去。”
姜妙满脸惊讶,“您三个孙子呢?可真有福气。”
“是我那儿媳妇肚皮争气。”窦大娘说着,又把话题绕到姜妙身上来,“你也是个有福的,男人虽然走的早,头一胎却生了个儿子,将来不愁没依靠了。”
有没有福姜妙不知道,她只知道那个男人早被自己诅咒了百八十回,不死也该残了。
扯了扯唇,她走到垫子边蹲下,想去抱抱那个小奶娃,小宝见状,不高兴地嘟了嘟嘴,脑袋往后一歪,跟小奶娃并排躺在垫子上,然后“哇呜哇呜”地开始假哭。
窦大娘看笑了,“小家伙醋劲儿大着呢,你快别碰我孙子了,不然一会儿小宝真哭,你又得哄半天。”
“小气鬼!”姜妙被儿子弄得啼笑皆非,戳戳他额头把他抱起来,跟窦大娘道了声谢便回到自己院里。
……
傍晚时分,小安子跟着姜秀兰回来,给姜妙带了两只粽子。
“皇宫御膳房来的。”小安子兴致勃勃地跟她解释,“总的也没几只,肖府那边的下人没有,他们得的是府里自己包的,皇上赐的厂公全分给了庄子上。”
说着还幸福地喟叹一声,“有个干爹干娘就是好,啥好处都能跟着沾光。”
姜妙看着那两只绑了细棉线的绿粽子,去年的端阳节是庄子上自己包的,今年却是不同,不仅有御膳房的粽子,除夕跟元宵还有烟花看。
她笑了下,附和小安子道:“有个姑妈确实挺好的。”
第072章 先帝的妃子
五月初五,端阳节,护城河边的赛龙舟十分热闹。
姜妙陪着姑妈去看,被晒得蔫头耷脑,她抱着小宝去一旁的茶摊上休息,听到邻桌几位茶客在谈论那位鼎鼎有名的京城第一公子傅经纶。
“哎,你们听说了没,圣上亲自给傅二公子赐婚了,今儿一大早下的圣旨。”
一桌的其他几人来了兴致,“是吗?谁家姑娘撞了大运能被赐给二公子?”
“谁家姑娘也不是。”那人叹息着摆摆手,“被赐婚的是宫里那位行九的公主。”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其中一人皱起眉头,“这亲上加亲,怎么也不选位年长些的公主?”
言下之意,好歹男方是京城第一公子,婚配的怎么着也得是个有排面儿的吧?
行九这位,压根没听说过她哪好。
不仅如此,还有传言说她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又胆小又没用,活脱脱一个皇室废物。
但这些话,众人只心照不宣,要敢说出半个字来让人听了去,一会儿脑袋准得搬家。
“唉,可惜了……”先前挑起话头那人摇着头,喝口茶就叹口气,那神态,活像自家辛苦种的白菜被猪给拱了。
姜妙没想到李敏薇在坊间的名声会如此差。
好歹也是位金枝玉叶的公主,这么没存在感没面子的吗?
那肖彻几次三番去看她,图什么?
还是说,像肖彻这种打小在黑暗血腥中长大的人,内心向往光明,所以容易被单纯的人和事所打动,容易在心里栽上一抹白月光?
白月光……
姜妙喝到嘴里的茶突然就不清香了,掺了几分涩意。
难怪肖彻之前几次三番排斥她,甚至不惜花重金要撵她走,原来是对她这种暗藏心机的人无感,甚至是反感。
最后之所以同意保护她,大概也是看在冯公公和姑妈的面子上吧?
瞬间没了继续赏龙舟的心思,姜妙起身付了茶钱,抱着小宝挤开人群去找姜秀兰,说外面天太热,怕晒到儿子,自己先回去了。
姜秀兰也觉得热,索性陪着姜妙一道回了庄子上。
把小宝抱到榻上哄睡着,姜妙往嘴里扔了块松子糖,径直去往后园给豆角牵藤,做事能让她变得忙碌,没空去想多余的人多余的事。
奈何小安子晚上从肖府回来,第一时间就往她跟前凑,乡下人办喜事儿似的抓了一大把花生瓜子给她,这才坐下来,开始八卦,“妙姐姐还记不记得我上次跟你说过,圣上有意把九公主许配给傅二公子的事儿?”
姜妙剥了颗花生,淡淡嗯一声,“记得。”
“圣上今儿个一大早就下旨了。”小安子格外兴奋,说着想到什么,又撇了撇嘴,“可惜厂公觉得这门亲事不妥,亲自入宫去见孙贵妃了,也不知后面会不会有变。”
白月光要被挖走了,肖彻当然会觉得不妥。
他那样稳重的人,竟然也会为了某个人失控。
姜妙脑海里突然就冒出一句话:美艳风情在天真烂漫面前一文不值。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跟李敏薇作比较,可能是天太热,脑子热出毛病来了。
姜妙想起白天在茶摊上听到的闲言碎语,看向小安子,“你那么崇敬傅二公子,他被赐婚了,你一点儿想法也没有?”
“想法自然是有的。”小安子说着,呜呜两声,“二公子太不容易了,二十三岁才娶上媳妇儿,九公主秉性纯良,往后肯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姜妙提醒,“你们家厂公也二十三,怎么不见你有所表示?”
小安子嘟囔道:“厂公要能娶亲,我肯定也替他着急操心的。”
不能娶亲,却不影响心里有人。
姜妙觉得自己酸得莫名其妙,甩甩脑袋,把那些要不得的想法甩出去,然后催促小安子,说夜深了,让他回去睡觉。
小安子走后,姜妙坐到妆台前对着铜镜,里头映出来的人,柳叶弯眉桃花眼,眼尾略翘,眼神迷离,似勾似引,惹人遐想。
天真烂漫是不可能天真烂漫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天真烂漫,爹娘天生赐了这么张脸,她注定做不了我见犹怜的小白花,更做不了让人心心念念的朱砂痣白月光。
做不了就不做了,做她自己也没碍着谁。
心理建设完毕,姜妙麻利地上榻睡觉。
……
肖彻的确不同意把九公主赐婚给傅经纶,还亲自入后宫去见了九公主的生母孙贵妃。
咸福宫。
肖彻已经在旁边站了有一盏茶的工夫,孙贵妃的反应却始终清冷淡漠,甚至有些无动于衷,身子懒懒地倚在美人靠上,宽大的宫装锦袖垂落半截。
见肖彻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她道:“赐婚是皇上的主意,你来找本宫,似乎找错人了。”
肖彻沉默片刻,“傅经纶乃永宁长公主所出,娘娘您又是……只怕不妥。”
听到这里,孙贵妃弯起唇角,笑得讥讽,“皇上都不怕丢脸,本宫怕什么?”
……
同一时间,承恩公也在府上发火,原因正是崇明帝的那道赐婚圣旨。
原本帝王赐婚,臣下莫敢不从,可却偏偏赐的是孙贵妃所出的九公主。
那孙贵妃是什么人?先帝的妃子!崇明帝他亲爹的妃子!
第073章 只吃咸的
先帝当政时,曾经提出要削藩。
这一决策,引发了各地藩王不满,其中反应最大的便是当今圣上崇明帝,当年的魏王。
他开始暗中集结兵力准备谋反。
然而恰在此时,北梁来犯,先帝御驾亲征,结果出师不利被俘,南齐朝堂上群龙无首,乱成一团。
魏王正愁找不到借口带兵入京,先帝一出事,他就扛着“勤王护驾”的大旗,大摇大摆地开始北上,一路上也没闲着,所到之处割韭菜似的收买人心,等到达京城,已经得了相当惊人的百姓拥护力。
北梁没有放了先帝的意思,甚至准备狮子大开口,用先帝来要挟南齐。
魏王兵临城下,南齐大臣们无从选择,为了稳住朝局,安抚百姓,不得不匆匆拥立魏王称帝。
崇明帝登基后,先帝的妃子们一部分去了庵堂,另外一部分搬去北宫,唯独一人留了下来。
那人便是孙贵妃,她是先帝的女人,崇明帝却将她留在了自己的后宫。
因为中间花费两年的时间把孙贵妃养在宫外玩了一手瞒天过海,所以知道这事儿的人不多,即便后宫有人认出孙贵妃,得到的解释也只会是“长相相似”。
不巧,承恩公便是那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
虽然九公主是崇明帝和孙贵妃亲生,但要让九公主嫁给傅经纶,承恩公过不去那道坎。
然而孙贵妃的事儿是大忌,即便朝中有几位元老心知肚明,那也都是主动当了睁眼瞎装不知情的,谁敢放到明面儿上来说?
承恩公皱了一上午的眉头才决定入宫去见一见崇明帝。
然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