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华锦 完结+番外 >

第59章

九重华锦 完结+番外-第59章

小说: 九重华锦 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吧,可拿好了别弄坏了”说完,目光转到梅之千身上扫了一眼。
  大家立刻凑了过去,当看到林霜语的字时,都是一脸惊讶,尤其是几个稍大些的。
  “大妹一手好字,自叹不如。”林宏伟朝着林霜语拱了拱手,到也真诚。
  林霜语不太擅长应付这些,可对方眼里的真诚她却感受到了,点了点头,“二哥画的君子竹也不差。”
  刚才只是远远看了一眼,的确是不错,其实,上辈子,她也喜欢画,但只是喜欢,没这天赋,画不好,却不妨碍她品画的水准。
  所以,她才唆使五弟要了画来。
  林宏伟面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
  老太爷看着这一幕,脸上神情又是一番变幻,或许小五说的对,一个家,犹如一股绳,大家拧成一条,才能坚韧不催。
  林允兰算算的眼角瞟了一眼,心里颇不是滋味,本是想让这大姐姐出丑,起先,她是真不信,一个乡下回来的能怎么样?
  现在看着那字,酸的很,又觉得委屈,之前一直有林允兰压着自家一头,现在又来个林霜语。
  其他几个姑娘也开始拿出自己的本事来了,这一番热闹,总算是驱散了一些笼罩在林家上空的乌云。
  大家都有默契一样,对二房和三太太的事,只字不提。
  可不提,不代表事情就没发生。
  离了林家,二房一家直奔京都,二爷到底是做了周密打算的,早就在京都置办了房产,虽然院子不大,可也够二房安居了。
  本来,这房子是为儿子到京都赶考以后留在京都备用的。
  林家没分家,在京都置办一套这样的院子,二房哪里来的银子?还不是二太太本事,这些年管家积攒下来的。
  这细水长流,也是一笔不少的资产。
  只是,他们脱了林家,墨家那边的婚事,还能作数吗?
  二太太和二爷心里都没底,因为墨家这些天一直没有给回信,林允兰的心,更是七上八下,却也只能等着。
  年节,也是有些冷清,不过,这个年节,京都也没有往年的热闹。
  ------题外话------
  今天是不是很多开始上班的?


第91章 审太子(2更)
  年节过去,便是新的一年开始了。
  已经新年第二天了,老百姓尚还沉溺在新年的气氛里,走亲访友,有些热闹。
  有些人也终于沉不住气了,因为都知道,那宗三司关着的可是太子,耽搁一日,便多一日变故的风险。
  只是宫里没有响动,他们要动,也不得不谋划一番,怎样能不着痕迹让事情不至于牵扯到他们身上。
  本来,这次西北的蝗灾贪墨案,几位皇子或多或少都被牵涉其中,一个不好,他们就是下一个太子,所以,他们只能是齐心协力,让太子把这案子都背下来,他们才能免去麻烦。
  同时,还能除去大敌。
  三司的小院里,易九兮依旧独处几日了,天色渐亮,听得外头炮竹声,这是迎新之声,新年第二天了,怕是今日起,他这就不会太清静了。
  这几日,父皇应该有了决断,就快有结果了,拖得太久,恐怕很多人都不想。
  坐在扶椅上,椅子摆在门口,双手搭在两边椅扶上,抬头看着天际,俊容始终挂着浅浅的笑容。
  衣袖里,手中捏着的是一个墨绿色的竹卷,里面的内容已经看过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却难测小人难防。
  忍不住笑容扩大,林霜语竟已猜出他的身份,上次京都远远一眼,好似脸上的疤没那么吓人了,若是再过些日子,不知会是什么模样。
  不过,那一双眼睛应该还是一样,那日,其实,他一直没有彻底昏迷,迷迷糊糊中,抬头看到一群食尸秃鹫在头顶盘旋。
  当时,他在想什么来着,对,他在想着,如果,银星再晚来一步,可会看到白骨森森的自己?
  可他从未后悔过,即是险棋,便是落子无悔。
  就在那时,他听到了一声颇为无奈的轻叹,看到了一双至今难忘的眸子,仿佛看透世间沧桑,有着苍穹万里的辽阔,又藏着万丈深谷的清幽。
  一双小手,费劲全力的拖拽着自己,还从没那样被人当物件一眼对待过。
  她说,既然这般想活着,那就好好活着吧。
  银星说,是个农家女子,他打从心里是不信的,不是不信银星,而是不信这世上,有这样的农家女子。
  既是个迷,便不着急,一步步解,总有解开的一天。
  她不忌讳让自己知道已猜透他的身份,一是告诉自己,她手中又多了一张底牌,与他的交易,便多了一分底气。
  无妨,是她自己凭本事争取的。
  她这一句既是告知她已知晓他的身份,也是一句提醒,既是任何,自己与他是同一条船上的,他这个上家安好,对她也好。
  聪明的女人不计其数,这般聪明又狡猾都带了几分坦荡的,却是生凭紧见。
  简单一句话,便已看出,她已然大致知晓,他入三司,自退因素占主导,她是怎么猜测到的?或者说,如何分析出来的?
  这等能耐,纵是男子,深处局势漩涡的大多数人,恐怕也看不透吧。
  越发好奇了
  难防小人难测,的确是,进来之后,他才想到,那幕后之人和父皇,现在都不会要他的命,甚至,可能太子之位都还能勉强保全,可是,防不住有些没脑子的想方设法要他的命。
  这宗三司说起来是最安全的地方,却也因为大家都觉得是最安全的地方,却忽略了,有些人,想要富贵险中求。
  今日送进来的早膳,菜和粥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那双测毒的银快,落飞脑中突然想起昨夜送到的竹卷,自己恐怕还真会忽略了。
  这算不算又救了他一命?
  上次闹事,他让银星击中马车偏离方向,救了她一回,这么快,她便还回来了,真是个不爱欠账的女人。
  不对,该说小女子,才十四不是吗?
  是谁想要他的命?左右不过是那几个,只是,当真是蠢了些他只要将现在还放在里头的碗筷打翻,很快有人想要行刺太子的消息就会送入宫中。
  太子都落入三司了,还有人如此迫不及待想要他的命,这其中是何缘由?
  这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要助他先出牢笼了。
  真是摇头了摇头,头却突然定住,身子紧绷了一下。
  不对
  不是这么回事,不对,让他再仔细想想,这整件事,好似有一股子不同寻常的味道,思绪飞转,一条思路在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整件事,好似处处没有错,细思极恐。
  差一点,差一点,他就成了别人棋盘上的棋。
  好在,他本就无意这么早出去
  闭上眼手不自觉捏紧,究竟是何方高人,下的这一手好棋,连他都忍不住要夸一句了。
  步步惊魂不为过。
  就连,有人安耐不住,想要对他下手,都在算计之中,届时,他勉强出了牢笼,这出手之人,既是在三司动的手,必然会查出来,不管是哪一个,肯定是与赈灾案脱不了关系的,到时候,这案子也顺理成章有个了解。
  他保住太子之位,可那些所谓账本,却并没有因此抹去他参与贪墨的的怀疑,这就埋下一个伏笔。
  往后,只要再来两三次,就算不能置他于死地,也能让他身为一国储君的威望弄个荡然无存,最重要的,今日这一招,便是再父皇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太子已有了让人忌惮想要杀之后快的实力,就这一点,他这太子之位,如何还能坐的安稳。
  高,实在是高啊!
  正好印证了当初他的猜测,这布局之人,的的确确不想要他的命,更不想一下要了他的太子之位,甚至连父皇的心思都掐准了几分。
  既如此,怎能让他如愿?
  “太子,早膳可用完了?”
  “嗯,去收拾吧。”
  热闹终于要来了,也让京都各方人马等的足够心焦了。
  “太子,请移驾会审大堂,皇上下旨,今日再审。”
  “那便去吧。”起身,丝毫没有拖沓,比他想的还快一些,不知用了什么手段。
  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段,和宋晖的死一样,再复制一遍,那个告御状的宋康也死了,现在,又一个死无对证。
  一早,消息传入宫中,皇上震怒,下令立刻开审太子贪墨一案。
  这人总不会又是自杀,死于他杀。
  路上,听的官差透出的一点消息,易九兮暗暗一叹,若是此时,他这在出点什么事,今日,恐怕就更热闹了,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手段果然了得。
  太子贪墨案开审,这官员都还在沐休期,闻讯,个个着了官袍望三司赶,路上,这一抬抬轿子,可是有些壮观了。
  这么大的案子,主审的三司之主,一位是庆康老王,一位是端亲王,还有一位,是德仁王,都是皇室宗族里德高望重,举足轻重的人。
  两位老王爷,是当今天子的叔叔辈,大夏立国之后,这易家族长长辈,也就这两位封了王,也算是为大夏立国立下功勋的人人,而端亲王,则是当今天子的胞弟,一母同胞,是现在诸位皇子的亲叔,地位可想而知。
  这宗三司审皇族子弟,也就名正言顺多了,否则,总免不得有时候会尴尬。
  前几日开审的时候,满朝武来了大半,今日圣驾要亲临,这大大小小的官员,三司都快挤不下了。
  只能临时加了不少椅子,可谁也不敢坐啊,皇上往哪上头一坐,脸上还带着怒火,谁敢坐?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说现在是扣押在三司,可他还是当朝太子。
  太子已出现,场面顿时冷了几分,大家都静静观望着,心知肚明,这今日必然是要有个说法的。
  仵作刚才验过了,那宋康是他杀,谁杀的?
  此时一些人看太子的目光,多多少少都带了几分审视。
  几位王爷也到了现场,他们是有王位官职在身的皇子,可参与朝政,出现在这,理所应当,更何况,这案子,可不光是太子一个人,他们手底下的人,也有不少牵涉其中的。
  就算现在都没有证据像太子一样被盯上,可手下有人不清白,他们免不得要收牵连。
  这一次贪墨案,可真是捅了个天大的窟窿出来。
  夏元帝,大夏王朝的开国之君,头戴金冠,一身明黄,面容肃穆,不怒而威,身上,自有一股子开国之君的威严气象,近五十的年纪,正当年。
  “你还记得自己是一国之储君,记得自己是臣子之份便好。”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不自觉低下头去,皇上这一句话,轻飘飘的,却饱含质问之声,质问太子,何曾对得起他的储君之位,和对得起身为臣子之责。
  不管是哪一个身份,也不管此案是否就是他主使,他所管辖的吏部出了这样的事,他便难辞其咎。
  的确,宋晖对易九兮来说,就是个意外,自己确有失察之责,父皇问罪的没错。
  “儿臣失职,吏部主管朝中官员升迁调任,却没想,成了一些人利欲熏心的工具,去年秋,西北蝗灾,宋晖等人欺上瞒下,利用职权之便,贪墨赈灾款项,至使赈灾不利,百姓受苦,罪该万死,儿臣分管吏部,有失察之责,甘愿受罚,请父皇责罚。”
  一席话,不但将这案子自己挑明了,还主动请罪,到是不怕后面的屎盆子。
  “只是失察之责?送晖一案,贪墨数量巨大,他一个吏部侍郎,何来如此大的胆子,如今死无对证,却留下了账本和人证,你是如何进到这三司的,你可明白?”
  夏元帝加重了语气,龙目微动,便透出一股萧杀之气。
  大堂之上,气氛立变,臣子们大气不敢出,纷纷地头看向地面。
  “儿臣被带到三司,是因宋晖之弟宋康所告。”
  平静而答,眼神没有丝毫闪避,一副陈述之态,到是让人觉得,好像这事,还真与其无关一样。
  “告你如何?”明知反问,这是要太子自己当着众人之面说出来。
  “告儿臣主使宋晖贪墨赈灾款项!”
  “你可认罪?”
  一来一往,简单的言辞,却让听者忍不住倒抽凉气,一句话,几个字,顷刻之间,那可都是生死攸关,社稷攸关啊。
  场面一时静的让人害怕,所有人低着头,目光却不约而同的扫落在堂前的太子身上。
  “儿臣不认!”
  四个字,掷地有声,却让人更加剧了大堂紧张的气氛,一句不认,便了事?怎么可能?
  “好一个不认,那这案子,看来真的好好审审,你乃大夏国之储君,是当朝太子,若是诬陷,宋家真该满门抄斩,我大夏太子,素来有贤德之名,你入三司,吏部尚书潘礼赞,携诸多官员联名书入宫为你保举,尽诉太子在朝之功绩”
  夏元帝神色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