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74章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74章

小说: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中的御医不是庸医,虽然得到解药之后在短时间内确认它的药性以及是否有毒就已经很困难了,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
  而且宫中给贵人治病一向是十平八稳,怎么可能随便拿到药剂,就真的在不确定后患的情况给皇后施用呢?
  能够做的,天子都已经做了,而让皇后和太子妃一直昏睡下去,想必她们也宁愿选择减寿几年却能清醒地活着这条路的。
  只是没想到的却是秘药的解药不是完整的,那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解药,或许真的不能根治,还会对皇后、太子妃的身体造成影响。
  天子狂怒之下,杀了徐妾还不算,还要整个代府也为此付出代价。
  不然的话,废为庶人的代府一系,应当是要被迁到南京,或者圈入凤阳高墙的。
  这下好了,徐妾来了这么一出,代府全家上路,一家人整整齐齐。
  这年头流放,一路上长途跋涉,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更何况天子给代府的选择其实就只有南部诸多远离中原、未曾开化的土地。
  交趾省这一处从秦汉时期就已经被中原视为囊中之物的土地,当年大周挥师南下的时候,也还遇到了瘴气困扰。
  这还是大周已经摸清楚了这地方容易遇到什么难关的情况下呢!
  代府的人光是踏上未知的土地,对气候的不适和可能存在的环境的侵扰就会让他们的人死伤大半。
  这是真·杀人不见血啊!
  而徐妾死后,代王妃竟然疯了!
  根据御医的说法,是代王妃失了魂,之前为妖法所控,如今施术人死了,不知产生了什么变化,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代王妃疯了。
  而代王妃疯了之后,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便是“不是我”和“姐姐,别怪我”,后半句话,她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看听的人是从什么方面理解的了。
  皇后遭了这回罪,虽然对这个命运坎坷的妹妹再怜惜,也不敢再轻易伸出援手了。
  只有她一人遭罪的时候,或许她可以再原谅这个妹妹一回,可是这一回,代王妃影响的不仅是她,还导致了太子妃和她一起受了这份罪。
  其他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凡此种种,都成为了白莲逆党起兵反叛、动摇她的丈夫和她的子孙后代的基业的一部分。
  这让她怎么能开口饶得了这个妹妹?
  只不过也因为代王妃疯了,皇后虽然坐视她和代府庶人们一起上路,但也让天子留了代王妃一命。
  不然的话,祁氏宗王,就算废为庶人了也不好杀,但是一个弟媳,不论是天子还是其他的宗王,可都不会将她的性命放在眼里。
  代府的事情告一段落,这段时间,就算白莲教叛乱的军情再紧急,天子也是要抽一段时间和皇后待在一起的。
  明明太子妃也是刚醒不久,可是得了假期的却只有太孙和皇孙们,皇太子还要勤勤恳恳地给亲爹干活,甚至工作量更多了!
  祁元询不服,他爹这样是像个有情有义的好皇帝了,可是他虽然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也是个模范太子,对太子妃也是以礼相待,被亲爹的任务这么一压,再被爹妈这么一衬托,还显得他是个渣男似的!
  皇后本身体弱,天子想要多陪陪发妻,祁元询是相当能够理解的,可是别看太子妃年轻,平时身体又一贯比皇后好,可是在苏醒之后,太子妃与中毒前大为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东宫众人都是能分辨得出来的。
  相处得久了,就算没有爱情也有亲情了,彼此陪伴的日子一天少似一天,皇太子再怎么热爱事业,也没有忙于工作,在太子妃痊愈后变本加厉、连相处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所以,祁元询逮住了自己的儿子为他分忧。
  皇太孙是皇太子的继承人,那皇帝把任务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教给皇太孙,有什么问题吗?
  还真别说,拉上儿子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事务是轻松了许多。
  一个人的工作量分摊到好几个人的头上,自然比单独一个人干活要轻松。
  两地叛乱持续了六十余日,两个月后,均被平定,只可惜匪首“天王”、“佛母”等数人俱散入民间不知所终。
  在正旦之前,天子还发诏书,“凡大同、山东等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一副连节都不让人好好过的架势。
  可是好赖是平定了叛乱了。
  后续的工作,依然是祁元询为父分忧,祁允昭为父、祖分忧。
  祁元询在这儿像模像样地培养皇太孙呢,正旦开年大朝会上,乾圣帝冷不丁地开口,说要效仿先帝,退位于皇太子。
  满朝文武,被这个消息吓得不轻。
  当场就呼啦啦跪倒一片,都在告诉天子,圣上您春秋鼎盛,不必着急传位!
  虽然没说,但是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完了,圣上被刺激疯了!


第90章 新帝
  乾圣帝说要传位于皇太子; 满朝文武的态度都很统一。
  这乾圣十三年才开了个头呢,您说要退位就退位啦,这不是吓唬人嘛!
  若真的像是先帝那样; 早早放权给太子; 后期又身体有恙; 退位之后安居兴庆宫修养,这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乾圣帝春秋正盛,前段时间生病是皇后与太子妃; 又不是圣上本人,这时候圣上被刺激了,想要传位太子; 若是日后反悔了呢?
  到时候,他们是听新帝的; 还是听太上皇的?
  皇家的内部事务,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这些大臣做出艰难选择啊!
  祁元询是相信老爹说出这番话;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然的话,大过年的,金口玉言的皇帝空口白话吓唬人?丢不丢人!
  而且平时也没少见他爹偷懒不干活,让他为父分忧啊!
  可是呢,作为皇太子,他更要为众臣做好一个表率,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个榜样。
  都是皇太子了,皇帝一开口就着急忙慌的谢恩; 就会让人思考; 是不是觊觎皇位已久了。
  祁元询相信亲爹和他自己都不会有这样的脑回路; 但是架不住万一后世出了个脑回路别样清奇的主儿呢?
  所以; 什么三辞三让之类的礼仪; 是一定要做足了的。
  于是乎,在皇帝开口了之后,大朝会上的所有人,都跪下来请圣上“收回成命”。
  退朝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仍是照旧,而乾圣帝,则是和皇后说起了他今日说的欲退位于太子的想法。
  皇后在天子在朝会上开口之前,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而就算他已经宣之于众了,还不至于派遣什么人专门到后宫来通报给皇后。
  皇后本人也不会做出那种监视天子在朝堂之上行动的事,以至于听完天子的话后,皇后都少见的愣住了。
  没有人比和天子少年夫妻的皇后更明白天子的心。
  懿文太子还在的时候,没有藩王心里敢有篡逆的心思,所有人都对这位太子所代表的正统心服口服。
  饶是如此,赵王依然是宗室里赫赫有名的贤王。
  这是个不甘平淡的男人,和他的父亲宣武帝比,他对军事方面的热衷还未完全退却。
  让这么个闲不住的皇帝,将权力交托给下一代,其实是个很艰难的决定。
  就算乾圣帝本人再不爱处理闲杂事务,更好军国大事又怎样?
  他完全可以沿袭此前太子监国的模式,效仿他的父亲,皇帝照样是自己当,但是政务先交给皇太子去处置啊!
  做出这样的决定,皇后突然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她。
  皇帝和皇后到底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祁元询在当天晚上被亲爹叫去吃饭。
  乾圣帝的态度很明确,不要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说要退位给你,就是要退位。
  祁元询:我的亲爹啊,真是谢谢你啊!
  这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吗?
  在此之前,乾圣帝一点想要退位的征兆都没有露出来,这也就意味着,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都没有做好迎接新帝的准备。
  想让其他人接受,不是祁元询主动就能解决的,还得天子表态。
  之后数日的朝会上,天子都未曾打消传位皇太子的主意,还对京外官员与藩王们的反对的奏疏留中不批,态度表露无疑。
  而汉王这位二皇子所上的赞同天子传位,只是需要缓行的奏疏,则得到了回复:暂缓是不可能了,传位是肯定的。
  祁元询一贯是知道这个弟弟的,汉王上疏赞同,要说他是好意,那就把他想得太好了。
  但是正巧,给天子了一个台阶下:连太子之后,储君之位曾经的有力继承者汉王都支持天子传位太子呢!
  甭管汉王这个台阶原本是不是想坑祁元询一脸血的,现在,天子就顺着下了!
  天子表意都如此坚决了,朝中的大臣们也渐渐松了口。
  不管汉王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不会吐血,反正,禅让大典也开始安排了。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回的禅位虽然也是天子突兀之间提出来的,但是好歹有宣武末年那一回的禅让大典可以参照。
  前一回太上皇赶着传位,这一回,倒是可以慢慢来了。
  正旦传位,当年改元,当然是一件很方便的事,连日子都不用选,可是这一回年初的时候就开始操办,是务必要选好传位大典的时间的。
  不能隔得太远,但是时间太紧了又来不及操办,便选了四月份的一个吉日,这是今年距离最近的一个大吉了。
  有了几个月的时间缓和,各地的藩王,以及藩属国,也都有时间来京师朝觐,并且参加禅让大典。
  即将上岗的新皇帝,作为皇太子,在这几个月里,更是要和他爹做好交接。
  朝政方面,需要交接的事务不多。
  天子出巡的时候,都是太子监国的,这也就意味着,天子很早就开始向皇太子放权了,朝中的许多要务,早就已经让太子上手开始熟悉了。
  但是军事方面,尤其是军权方面,能说道的东西就多了。
  乾圣帝本人本身就是个不好朝务、偏好武事的性子。
  要不然的话,高皇帝废除丞相之后,天子又怎么会拉起内阁——虽然阁臣们的品阶在朝中重臣面前真的还不够看——让他们在事实上行使了一部分丞相的职能呢?
  所以,军权方面的交接,也就是执掌京营、上直卫以及北京护卫军的人选,这都是要看情况的。
  在这方面,祁元询暂时没有人选。
  京营、上直卫,当然是握在皇帝的手里才安心,否则的话,太上皇和新帝之间,真的发生了群臣所猜测的、最不愿意见到的那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分歧,那到底是该听谁的呢?
  天子手中没有兵马,太上皇命人勤王护驾,再废帝另立,又该怎么说呢?
  当然,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祁元询是个很有安全感的人,更何况日后活得长,现在不需要急着争权。
  再说了,就是宣武年传位的时候,京营、上直卫的统领,也都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勋戚旧臣,替换承乾圣帝的心腹,也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权力的交接以平稳为主,不需要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所以父子之间非常和谐地略过了这一项,祁元询提都没提到这一方面。
  反正武将方面的班底,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在东宫兼任过东宫官的,是他们父子两人可以共同信任的班底,祁元询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等着他爹给他打天下就行了。
  说到底,他爹在这方面才是专业的。
  至于他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用得顺手的人,那也是应当的事。
  而且还不会让朝廷的人事结构产生太大的变化。
  大周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开国以来的两位皇帝都开了一个好头。
  那就是让自己得用的大臣兼任东宫官,培养他们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并不忌惮太子和大臣相交过甚。
  他爹在文臣方面的班底,因为本身没有太大的倾向性,所以能够入他爹眼的,都是文臣中的佼佼者。
  而不是祁元询自夸,他在自己的属官中的人气可是很高的。
  本身带着一系列的正统光环,只要他行事不出格,那就是文臣眼中的合格继承人,更何况,他还有许多额外的加分项,光幕所言谥号“仁宗”——这就意味着他肯定是文臣们眼中的明君圣主——为人宽厚、处事严谨又不失宽仁,以及未来超长待机(不)。
  乾圣朝的一群文臣,拥护太子的人占了朝中的大半,就算不朋不党要做清流的,也不会对太子有啥意见。
  这就是众望所归!
  短暂的交接期很快就过去了,比当年太子册封仪式更盛大的禅让大典和登基大典,终于到了。
  先是禅让,嗣皇帝从乾圣皇帝手中接过御宝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跪受行礼的流程,便算完成了禅让大典的仪式。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