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48章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48章

小说: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种尝试,也是前所未有的,于是乎,只在人才最足的原两京和太子统辖的两府进行了人才筛选,居住在两京的人,也得到了移居永宁府与太平府的恩典,这对于地方豪强中被强制迁府的人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
  从前行军打仗,文臣随行的话,基本上做的就是军师、谋主的活,可是他们这一批人却不是这么回事,与其说是军师,倒不如说是给士兵们找了个先生,然而他们又最起码都是读过几本兵书的,真的要参预战事,也不是不行。
  黎垓在经过基础的汉语雅言斧正教学后,就随着自己的同批吏员们进入了军营。
  日子古井无波地过去,每月相隔半旬的模拟演练算是最有趣的活动了。
  时间一直延续到乾圣六年的年底,大军突然接到了开春后开拔的命令。
  因为周历新年即将到来,而在军中欢快起来的气氛,突然再度警肃起来。
  南京城中,祁元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真的尽力了,但是在战事方面,太有发言权的亲爹实在是不听劝。
  而且事情的发展实在是出人意料,太有相似性了。
  自从移居兴庆宫后,太上皇的身体调养得愈发得当,但是这么些年下来,也已经习惯了不去干涉天子的决定。
  更何况,对东胡用兵,即便是太上皇当政,做出的决定,想来也和乾圣帝一般无二。
  乾圣三年,安南化为交趾的那一年,宝船终于成批出厂。
  天子欣喜之下,令马康平率众出航,到乾圣五年,近海诸国环游一圈的马康平顺利返航,还生擒了肆虐海上的海盗王,夸功御前。
  再这样的文治武功下,天子陶醉了。
  祁元询对父皇扬天威于海外的举措是没有意见的,但是天子遣使告知东胡内部角逐后胜出的胜利者别失八里汗,此后双方友好互通,大周承认这位东胡可汗原廷嫡脉的地位,东胡可汗也要尊奉大周,双方互不侵扰之后,祁元询就觉得不妙了。
  别失八里可汗前头的那位乌格齐可汗,和大周往来算是比较频繁的,态度也很殷切,不知道这是不是给天子造成了一个错觉——就算是原廷残部,东胡余族,也很尊敬他。
  但是,大周之前的积威是怎么来的?
  都是经年累月地攻打原廷残部,让他们的直系王庭轰然倾塌,这片草原上的东胡诸部为了至高的权力再次混乱角逐,通过这一摞摞的白骨与血肉积累起来的啊!
  像乌格齐可汗那种亲近大周的东胡可汗,才是少见的奇葩。
  可汗的迭代本来就是一种讯号,天子在宝船出航后愈发多的来朝觐的藩属国的吹捧中迷失了自我,竟然就这样直白地派使节过去与新可汗接触,祁元询很难同意这一点。
  因为光幕提醒而没有上演的护送安南王子归国护军不幸被伏杀这件事,他觉得再不出现什么意外,就要在北方边境之外重演了。
  或许是因为光幕总不会让祁元询在他有着殷切期盼的时候失望——当然,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送上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阻碍——天子头一天点好了出使的使臣人选,第二天,光幕就将这个使团的结果原原本本地放了出来。
  使臣被其斩杀,东胡汗还悍然与大周断绝,俨然要重燃战火的模样。
  自认为是个脾气比父皇要好许多的温和皇帝的乾圣帝怒了。
  作为皇帝,他拥有着大部分统治者都有的缺点,那就是记仇,让他没面子的人,尤其是这种给脸不要脸的别国君主,他想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悔恨中度过余生的办法,委实有许多。
  乾圣帝觉得自己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饶是他拥有着广袤的大周江山,统治着这么一片辉煌的国土,对待那些前来朝贡的藩属国,他的态度永远是那么的温和。
  无论是朝鲜国、日本国、安南国,还是东胡,他都给了他们许多的机会。
  尊奉大周的国家,朝鲜国、日本国,还有马康平出海后联络才频繁起来的琉球、占南等过,哪个不是得到了实惠,甚是殷勤地来上贡?
  而在受到安南国与东胡的冷漠对待之前,他的处理措施,又有哪里没有彰显出一个泱泱大国君主的宽容风范呢?
  “太子,你以为朕要惩治他们,是为了一己私欲吗?”
  天子的反问如此简洁,认为父皇对藩属国太过宽纵,而后的处理方式又过于激进的祁元询无法回答。
  他原先想着是好歹做个准备先,不过天子这么说,不是一时气愤,那就没有多少让他置喙的余地了。
  对于乾圣帝来说,仅仅是遣使发诏,字面上过招,当然是他善意的证明。
  即使他在登基前,治军多年,也不代表他在理政的时候也会一直用这样冷肃的方式来对待藩属国。
  怀柔、让藩属国心怀仰慕、主动亲近,这是他作为大周的第二代皇帝要实现的目标。
  他不怕动武,但是能不动武的时候,乾圣帝也不会轻易起兵戈。
  源自于前世,对周边的藩属国抱有的态度都未必是亲近的皇太子,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和古代皇家原产的乾圣帝有分歧的。
  当被落了面子之后,马上以极为激进的反应来反击的乾圣帝,他的处理方式和皇太子习惯的理事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
  哦,不,也不一定。
  在天子乾圣帝在乾圣六年的年底开始调兵的时候,终于将自己和父皇的对话想通了的皇太子,抓住了乾圣帝的不同。
  征安南国的时候,天上的光幕记载内容其实变化得相当频繁,而里头其实将乾圣帝面对这种带有人命的严重挑衅的反应过程记录了下来。
  降谕斥责、逼迫对方认错、趁机收回争议领土,而后才是派军护送——这说不定是基于安南局势而做的安排,但显然也说明了天子还有下一步动作——最后在调查好了地形后,储备好了各项物资后,才征调将帅领军出征。
  每一步都事在步步为营,并且在舆论上做好先导的先机。
  至于为什么在面对东胡的时候没有这么做。
  一来,大周征安南的灭国之功,已经给了天子和将士们极大的信心,再加上军功相酬,这着实是人心可用;二来嘛,东胡人的原廷王庭那一支已经七零八落不成气候了,可是剩余的东胡余部,再怎么和原廷王庭不对付,也改变不了他们同样是东胡人的本质。
  周人和东胡人可是大仇,宣武年的时候可是隔三差五就发兵征东胡的,乾圣帝好声好气派使臣过去,竟然收到的是这样的结果,要派兵征东胡,谁会有异议?


第60章 入籍(下)
  大周与东胡征战多年; 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应的策略。
  和发兵征安南不同,此番大周派遣了六万精兵; 号称十万大军,由卫辉侯丘福、怀远侯朱能、新城侯张玉统领,因怀远侯、新城侯二人年高,是以卫辉侯受命领总兵官。
  从班底来看; 这是彻底的今上旧部组建而成的。
  自原廷倾塌后; 逃亡北地的嫡系王室已经快要断绝传承; 东胡人内斗不断。
  他们虽然不服大周,但是这么多东胡部族,未必会愿意与大周两败俱伤。
  而且东胡之外; 还有诸多汗国存在; 大周外面的这一层东胡人; 留着他们,反倒有作为与其他东胡汗国缓冲的作用。
  大周坐拥中原膏腴之地,在本土的生息都没休养够的情况下,对那些东胡汗国的土地是没有兴趣的。
  既然如此,留着这一支东胡人做制约,也是应有之意。
  天子虽然因东胡可汗的反应而震怒,但是显然心中还是有成算的。
  安南被灭后; 南部的诸多藩属国闻大周威名便战战兢兢,北地的这一任东胡可汗与他统辖下的东胡; 怕是也要成为大周杀鸡儆猴的又一个范例了。
  想必在此之后; 大周使团在西域、北境诸国的局面也能打开了。
  计划很美好; 天子既然决定了; 朝臣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 自然都齐齐称是。
  皇太子有种不祥的预感,但是他没打过仗,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前不久还刚被父皇以为要阻止开战骂了一顿,只能委委屈屈地闭嘴。
  按照正常的走向,大周飞龙骑脸,根本不会输!
  更何况,大周还有火器!【震声】
  作为一个穿越者,皇太子同学似乎很没有牌面,连火器这么一个军国利器都不去发展。
  但是问题是,大周一直以来对火器都是极为看重的,在现有的时代,大周拥有着整个时代水平最为顶尖的火器!
  大周的统治者对火器的看重,远超祁元询对古代统治者的想象,他的强调更像是画蛇添足而不是锦上添花。
  大周的开国之君宣武帝,完成了历史上罕见的以南统北的伟业,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主角光环在闪耀,同时还是因为,宣武帝同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原廷残暴,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到了群起而攻之的地步,这就不必多说了,只说原廷给宣武帝留下的发展基础。
  原人是东胡一部,虽然是汉化最深的一部——因为种种原因,建立原廷的这一部,和现如今在草原上势大的诸多东胡部族,关系其实并不是特别好,总而言之还是争权夺利那一套——但到底还保留着一些东胡人的习性。
  比如说许多东胡权贵占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许人去农耕,而是放任上好的良田长满荒草,俨然一副要退田还草的架势。
  又比如,东胡人,从权贵到朝廷,都很喜欢养马。
  朝鲜国有东胡人的大型马场,养了许多的良种骏马,那么国内自然也不会少。
  南方这样的富庶之地,自然也是有东胡人的大型马场的。
  所以宣武帝以南统北的时候,不是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只有水军,大周的骑兵同样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大周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便是火器营。
  那时候的大周尚未一统天下,火器的数量不足,但是威力已经颇为巨大了,是以宣武帝登基后,对直属天子的京营、上直卫等部队的大力武装就,就包括火器这一项。
  前年京中的京营军制又进行了一次改革,分成了三大营,从职能划分来看,是步兵为主(当然还是有骑兵的)的五军营、以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以及以火器兵为主的神机营。
  神机营的火器都是安南被俘的胡氏兄弟开发研制的,有一说一,这家人作为外戚能被重用多朝,终于篡位成功,真的是有原因的。
  京营直属于天子,在大周的火器研制已经领先于世界的情况下,他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想要改进火器的部分技能——毕竟他也只会纸上谈兵,想要一次就启发研制者开发新型火器产品那是在做梦——而去冒险和已经被天子安排进工部的胡元澄接触。
  等到未来他做了皇帝,执掌京营名正言顺,就算提出什么想法也没有人能追根究底的时候,再去和胡元澄提出改进意见,难道不是更好吗?
  从大周所具备的条件来看,祁元询的警兆来得很突兀,也并不是很可信。
  但是以他这么多年和光幕接触后,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前世记忆中拥有太多的小说桥段了,总之他断定,像这种级别的大事,光幕会轻易放过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就是不知道这回光幕送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了。
  *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天空是碧蓝而空旷的。
  东胡的王庭抛弃了他们在汉化后习以为常的宫殿,而是居住在帐篷里。
  帐殿的外头,被视作长生天启示的光幕就这样立在那里。
  虽然光幕出现在天上,被东胡人视作是长生天的启示,但是很显然,如果真的有天的话,这光幕的信息一定是来源于被中原人尊奉为上帝的昊天,而不是草原上东胡人的信仰长生天。
  光幕的信息跟随着中原王朝的动向进行播报,即便是从之后的情报进行分析,东胡人也能判断出,中原人借此规避了哪些损失,获得了哪些臂助。
  这实在让人眼红不是么?
  草原上逐渐兴起要重新南下中原的诉求——但是对于失去了中原土地,在周人的追亡逐北中逃遁到草原更北方的东胡诸部来说,这样的冀望,目标又实在是过于远大了些——终于在大汗与周人断交后,从光幕难得一见的给他们的眷顾中看到了希望。
  虽然,这则记录依旧是从周人的角度来写的。
  但是换个方向想一想,除了周人之外,还有哪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有这样详细的记录?
  东胡人的心得到了安慰。
  东胡可汗别失八里坐在自己的王帐里,直属他的亲卫正在和他汇报:“大汗,长生天启示,周人此番大军出征,两个老将不是病逝就是病重,主将贪功冒进,最终全军覆没。长生天庇佑,我军此战必胜!”
  别失八里哈哈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