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主样,这房子如今的景象,不正与她是一般的落魄吗。
屋子里灰蒙蒙的,连个老鼠都没有。那间昔日她借住的屋子里空荡荡的,东西大半已经搬走了,唯有柜子中放了一铺薄被,也发出霉味,显然是不能睡了。
清平没想到屋里竟什么都没有,连个睡觉的地方也凑合不了,当即想转身去叫外头的那几个当差的人来帮帮忙,去门外一瞧,人家早就走了。她站在枯叶杂草中出神,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十分作孽。
有几个担货的货娘从她门前路过,许是对这凄惨的院门内里起了好奇,停下来看了几眼。清平灵光一现,走出门去说要买些东西,货娘们见有生意上门,自然乐意。将担子挑进院里,见着这破败的样子,不由吃惊道:“客人,您这是……”
清平买了些蜡烛火石并一切零零碎碎的东西,答道:“许久未归,没想到竟成了这个样子。”
货娘们道:“这屋子若不料理一番,可住不得人,客人不如去客栈住一晚。”
清平道:“一时半会寻不着人来,等会自己弄弄,凑合着住罢。”
货娘们互相看了看,一人大胆道:“只是清扫屋子的话,我们几人也做得。修屋顶的泥瓦匠是要另寻的,不过我们也认识人。要是客人放心,便让我们来,半日便能弄好。”
清平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当下痛快道:“可以,你们要是动作麻利些,工钱我翻倍付。”
这些人听到有双份工钱,将担子放在柴房里,各去叫人了。不一会泥瓦匠也来了两个,清平见她们在院中忙的热火朝天,自己顺着小院外的夹道慢慢走着,两旁紧挨着其他人家的院墙,清平从高低相间屋檐里望向灰蒙蒙的天,雪飘飘洒洒落下,一片沾在她的眼睛上,她伸手捻去,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夹道的出口处有一条河,还未到结冰的时候,河水仍是流动的,雪花落进水中,倏然便不见了。
她蓦然想起那日在悬泉宫上见到的冰封的长安城,不知道那闪耀着冰色的长河,是不是就是她面前这条呢。河畔被雪覆盖,黑水白岸,如同一副长长的画卷,她看的久了,却有些分不清是人在动,还是水在流。
天色渐晚,周围顿时暗了下来,清平顺着原路返回,夹道上落着许多光晕,是那些人家挂起了灯笼。她回到小院,见拾掇的差不多了,与货娘们交付了工钱,又托一人买了些被褥枕头。货娘们道:“客人这些家什也用不得了,需得换新的……还有这门,没有锁怎么行?”
清平看了看那门上的锁,道:“没事,明日便叫人来修,今天劳烦大伙了。”又取出一两银子与她们道:“我在这也只是过个年,回来走访亲友罢了。待日后我离去,这院子又要空着,还望诸位留些心,路过之余为我照看些许,在下感激不尽。”
货娘们纷纷应下,挑起担子走了。
屋中已经模样大变,清平拿着烛台进去一看,到处干干净净不说,连窗纸都已经换了新的,她将被褥铺好,见厨房里已经有人把灶炉烧热了,边上还摆着几个茶碗,想是方才干活累了烧水喝。她从碗柜里捡出个小碗,倒了半碗热茶,本想寻个坐的地儿,手一扶那凳子摇摇晃晃,最后只得坐在门栏上,看着天色转黑,雪花纷纷扬扬落下,院中那棵老树枝桠向天,枝头挂着几片瑟缩的枯叶,她看的有些入神,自己也不知在想什么。
她有些恍惚地想,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这个院子,可是燕惊寒再也不会回来了。院子的门无人去开,离开的人也不会回来。
连日的奔波中清平并未觉得有多劳累,到了这里,却觉得手足皆如负千斤,连起身也有些艰难。她向着燕惊寒从前住的那间屋子走去,推开门,里头陈设还是旧日的样子,她跌跌撞撞地走到桌前,点亮烛台,桌上凌乱地摆着笔墨纸砚,燕惊寒向来不爱收拾东西,就这么随意放,常被她父亲责怪。清平伸手拂去桌上的灰尘,拿起一叠纸细看,见到一行行熟悉的字迹,“大梦不觉春已到,翻身暂借雨声眠……”如此之类的闲诗,后头跟着清平自己写下的评句:“赖人赖语赖事多。”燕惊寒不服,又在下面添了一首新作的诗。其实燕惊寒不擅诗词,偏喜词句犀利、观点独到的杂文。两人读书时,常常这么在纸上斗嘴,所写的远远不止这几张,却不知道最后都放到哪里去了。
想到这里,清平心中一动,四下一扫,最后在柜子里找出一个箱子,打开来,满满一箱的纸,间杂一些零碎的纸条,都是两人当年读书时苦中作乐,信手所写的玩意。她原以为丢了,没想到都被燕惊寒仔细收着。
清平一张张看过去,好像回到了那时的日子,故人音容犹在耳边。纸上妙语往来,明明是件乐事,她只看了一半,却跪在冰冷的地上,头抵住箱子,不觉泪流满面,不忍再细读下去。
这夜清平在屋外呼啸的寒风中沉沉睡去,或许是回到了一切开始的地方,她难得地做了个好梦,梦中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改变,日子如流水一般,延续着从前的平淡,这种宁静祥和,已经是她许多年不曾拥有的。
那些流离漂泊都渐渐淡去,院中古树春来抽枝发芽,夏时绿荫繁茂,她坐在树下,听着叶片被风的哗哗作响,阳光从缝隙中洒下,落在她的脸上,温柔地轻拂过。
她原本紧皱的眉心慢慢舒展,梦中和风暖阳,梦外一人坐在床边,伸手摸了摸她的脸。
楚晙见她睡的沉,手贴在她额头上试了试,又剥开被子,手顺着单衣摸了进去,没有感觉烧热,这才小心地为她掖实被角。
楚晙身上披风落满了雪粉,便解了放桌上,那桌子四腿三高一矮,她的披风颇有份量,这一压顿时失了平衡,差点将烛台打翻,弄出不小的动静。楚晙险些出了一身冷汗,当即看向床,饶是这般,清平也睡的沉沉,连动也不曾动。她将披风抱在怀里,满屋竟然找不到一个放东西的地方,简直比朝堂政务还让楚晙发愁,她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只好放在床尾。
见清平睡的这般熟,她想到了许多年前,两人年纪尚小时睡在一起的日子。这一生中,仿佛只有那段时光是任性的,年少肆意而为,纵情快马,行遍万里河山。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短暂。时至今日,她却再也不能像那么放肆了。
楚晙的面容在渐低的烛火中变的柔和起来,她低下头,缓缓闭上眼,轻轻地吻了吻清平的唇角。
第234章 清辉
清平这一夜只觉得睡的格外踏实; 她醒来时外头仍在下雪; 房中烛火早已熄灭。她突然想起今天要去找人来修门; 连忙穿好衣服去办。这就是无下人伺候的麻烦之处了; 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幸而她这几年做官被人服侍惯了,却也没生疏了从前一人生活的能力; 踏着小雪上街寻了修门的人,又购置了两身新的冬衣。看到有人在路边卖炭; 她想想屋子里也冷; 便买了一袋; 请人送到家边的巷口。
等到她回到家,见到门前站着几人; 似乎对这破门大开的院子备感兴趣; 全围着看。清平正要开口询问,其中一人猛然转过身来,激动道:“大人; 你可回来了!”
李大人一手夹着冬衣,一手提着两袋炭; 木然看着自己府上的管事奔来; 管事老泪纵横; 见了她好似见了亲人。看到她这副模样异常震惊,几乎是惶恐地说道:“大……大人?”
清平不知她是怎么寻来的,瞅了瞅她,又瞅了瞅自己手里的东西,迟疑了一会问道:“你要?”
。
管事当然不要; 她不但不要,等见到院子的模样时,更是苦着脸求清平回去:“大人,这地方……如何配的上大人的身份?大人怎么能住这里!”
她气的跳脚,清平稳稳当当地坐在凳子上说道:“怎么不能住了,你看我不是住的好好的吗。这屋子昨日还找人修补过,我看着就很好。”
管事看了一眼她睡的屋子,如被天雷击中,急道:“这怎么睡得!屋里这般冷,等再冷些大人如何受的住!”
清平被她吵的耳朵发麻,又躲避不得,只能当什么都没听到。谁知管事突然话锋一变,戚戚切切道:“大人可是嫌弃我在府中管事做的不好,若大人不满意,我这就辞去,再为大人寻一位好的来,请大人回去吧。”
清平实在不愿回去,在她看来,那并不是属于她的地方,干什么都不自在。但管事这么说了,她也不好什么也不表示,便出言安抚了一通,坚持道:“我住这里挺好,不愿换了,你回去吧。”
她如此油盐不进,管事好话坏话说尽,也死心般地离开,突然她回头对清平说道:“既然大人住在这里,那我也来这里伺候不就行了吗?”说完不等清平发话,连忙带着人匆匆离开了。清平暗道不好,却没拦住她,眼睁睁看着管事跑了。
到了下午,管事果然带着人来了,先是将门换了新的,又把屋顶的旧瓦全部换成了新的,院子也给刷了一遍,家具也都采买了新的进来。这间小院落焕然一新,管事的忧心不单单在人身上,连院中那棵老树,她担心冬天寒冷,专门叫了人用稻草卷把树身围了起来。她这般有心,清平先是谢了她,然后说道:“以后我不在了,你若是不愿再做这个管事,直接与吩咐你做事的那人说便是,她不会为难你的。”
管事惊道:“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我——”
但闪躲的眼神还是出卖了她,清平心知自己不过刚刚回来,管事再如何灵通,也不可能第二日便知道了,还能找到在什么地方,要说没人告诉她,全靠她自己打听,那清平真是佩服之极。
至于这个人是谁,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敲门声,下人去开了门,一个中年女人在门外问道:“请问李大人在吗?”
清平从屋里出去,看到一辆古朴的马车停在门外,那女人行了一礼道:“李大人,我家主人请你过府一会。”她从怀中取出拜帖,竟是严府的。
严明华找她做什么,清平有些奇怪,便撇下院中的一众人不理,对那女人道:“既是如此,那就走吧。”
。
先帝在时,清平曾数次听人说起与这位首辅相关的事迹,总是逃不开贪墨二字,这在清平心中对严明华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大约是格外爱财,以此类推,她所住的地方也自是富丽堂皇。
但到了严府,见到如此普通的民宅,她才惊觉人云亦云的可怕。那么当年,严阁老到底是如何被人安上了这么一个恶名的呢,真是令人费解。
她在书房见到了严明华,清平记得宫宴上她还有些头发是黑的,但如今竟是全白了。严明华正在看文书,看到她来了道:“既然来了就坐吧,你昨日方到的,是吗?”
清平坐在椅子上回道:“是,下官是昨天晌午到的。”
严明华放下手里的东西,似乎在斟酌着如何开口,一阵沉默后她道:“辰州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之前上奏内阁的两本折子我也都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不能说的,都可以说了。”
清平摇摇头道:“下官没有什么想说的。”
严明华苍老的面容浮现出一丝笑,她道:“你这样子,与你那恩师,确实有几分相似。”
清平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严明华显然并不需要她回答,继续说道:“说起来还要谢一谢你,我那个弟子最是顽劣,许多我劝她的话她未必听的进去,但旁人的话却能听得一二。”
清平意识到她说的是姚滨,答道:“阁老廖赞了,姚大人为人风趣幽默,下官与她相处的很好。”
严明华道:“她可与你说了我什么?”
清平想了想说道:“好像是爱说笑话。”
严明华抚掌笑道:“哈哈,就知道她会编排我。”
清平沉默了一下,问道:“阁老叫我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严明华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说道:“李大人,你出任尚书不到一年,参你的折子却比做了十几年官的人还要多,这也算是一种本事了。”
这本在清平意料之中,她平静地回答道:“她们要参,下官也没有办法。没做让她们高兴的事情,那便让她们发发火出出气也没什么。”
严明华这次是真的笑了:“这说法倒是新鲜,难得一见。李大人,其实不光是你一人被参了,我也被人参了数本,你看我现在在写的就是自辩的折子,辰州的事情波及深远,余震犹在,现在又是年关了,那些御史谏官正等着这个机会,此时不参,更待何时。她们参你罪名写的也有些意思,我这里特地留了几本,你要不要看看?”
清平道:“看不看都是一样的,她们参下官,无非是说我做错了事,犯了大罪。但下官从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