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02章

寒门首辅-第202章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千里之蔽。国初舍河套而卫东胜,已失一面险;其后又辍东胜以就延绥,则以一面而遮千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深山大河,势乃在彼。而宁夏外险,及南备河,此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诚宜扼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而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为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输,方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存御,犹愈无策。武宗允准一清所议,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不久,因刘瑾构陷,一清所筑边墙仅成四十里之地而止。”

    奏疏写的很长,其中心思想便是要在陕西等地修建边墙。

    自出任陕西巡抚以来,杨一清颇有建树,将边防马政搞得有声有色。现在他又上呈一封奏疏给正德皇帝,请求皇帝降旨修建边墙。

    大明朝不缺清流,缺肯塌下心办事的官员。杨一清就是这样一个官员。

    怪不得正德会提到杨一清,原来是这位提出建设性意见了啊。

    “陛下,杨大人这封奏疏写的十分在理。”

    谢慎也不得不佩服杨一清,这奏疏写的鞭辟入里,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不过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杨廷和更适合担任这个总督。

    “不过,臣以为,在统筹全局上,杨巡抚可能不如杨侍郎。这倒也不矛盾,不如陛下再设个甘陕总督,让这杨一清去总制宁夏、固原、甘肃、延遂四镇。给杨廷和杨侍郎减减担子,让他专心去管大同、宣府、辽东。”

    “让杨廷和去管宣府、大同、辽东,让杨一清去管陕甘?这倒也有几分道理。”

    正德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陛下英明。”

    谢慎拍了一记马屁道。

    不得不说,把延绥分给杨一清去管更为妥帖。毕竟陕甘一体,管理起来也更为方便。加之杨一清对陕西的情况很熟悉,他去节制延绥不需要适应时间。

    而大同、宣府、辽东又是一个大的战区,另外派一人更为合适。

    如此一来大明九边重镇中有七边被两位总督节制,基本解决了各镇之间互不统属的尴尬情况。

    正德思忖了片刻,沉声道:“谢阁老和李阁老以为呢?”

    “老臣以为,四明所言在理。”

    “老臣附议。”

    两个老油条见缝插针的说道。

    。。。。。。

    。。。。。。

第四百零九章 病入膏肓

    从皇帝寝宫一出来,李东阳便凑上前来咳嗽道:“四明啊,你真觉得介夫适合做这三边总督吗?”

    对于杨一清做甘陕总督,李东阳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毕竟杨一清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又有巡抚陕西的经验,属于实力派。

    可杨廷和却不同。他虽然担任户部侍郎,但毕竟没有巡抚地方边镇的经验,就这么把大同、宣府、辽东三镇交给他,李东阳还真不太放心。

    但他还是选择相信谢慎,他相信谢慎推举杨廷和一定有他的理由。

    谢慎笑道:“西涯公,别的某不能说,不过杨大人今后肯定会成为大明股肱重臣。”

    李东阳心道,你小子还卖起关子了。

    “既然如此,老夫便不多问了。”

    他接下来要去户部传达皇帝的意思。杨一清要在陕地修建城墙,这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明国库岁入不过两百余万两,要是一下拿出十几、几十万两修城墙,恐怕不仅是天子,连他这个内阁首辅都要肉疼不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皇帝醉心玩乐,政务都是他这个内阁首辅操持,不精打细算怎么行。

    出了豹房,三人分道而行。李东阳去往户部,谢迁回内阁当值,谢慎则是回到府中。

    甫一进门,陈虎儿便凑上前道:“老爷,方才有个姑娘在府门外徘徊,小的上前询问,她说是您的故人。”

    谢慎愣了一愣,问道:“故人?她现在何处?”

    陈虎儿挠了挠头道:“小的想把她请进府来喝茶,可那姑娘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只把这个纸条交给了小的。”

    说完陈虎儿便将一个用细线绑好的纸条递了过来。

    谢慎取过纸条拆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日落前于国子监外相见,窈娘。”

    谢慎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

    窈娘,她怎么来京师了?

    “老爷,老爷?”

    见到谢慎这般表情,陈虎儿不由得有些担心,忙在一旁问道。

    “备轿,去国子监。”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吩咐道。

    虽然他和窈娘只有一面之缘,可那感觉却是如前世相识一般。如今窈娘来到京师,谢慎无论如何还是要和她见一面的。

    很快陈虎儿就将轿子准备好。在鲁种田的侍奉下,谢慎坐上轿子径直朝国子监而去。

    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学府,在此进学的都是公卿之子,都是不差钱的主。

    故而其周边的服务业极为发达,上至青楼歌馆,下至酒楼茶肆应有尽有。

    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下了学后,便会三五成群到酒楼喝酒听曲享乐。

    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这些监生不是科举出身,屁股本就不正做到四品以上高官是没戏了,再不放纵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与国子监正门相对的一家酒楼,二层临窗处坐着一个身着布袍的书生。

    这书生面容白皙,皮肤光滑,身材极为痩挑。

    他只要了一壶清茶,一碟蚕豆,有滋有味的吃着。

    小二不免对他冷眼相向。来这家酒楼吃酒的哪个不是王孙公子,京城阔少。他殷勤点侍奉着,光打赏就能获得不少。可这位倒好,只要了一碟豆子,一壶茶,一共就是五文钱,还有个屁的打赏。

    打赏没有也就算了,这厮还一吃吃了一个下午,赖在这里不走。

    可来者是客,总不能把这穷书生赶走吧?

    哎,真是烦啊!

    小二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暗骂穷书生无耻,他思忖着该不该上前委婉暗示,让这货赶快腾出位置来。

    便在这时,那穷书生猛然起身,大步朝楼下走去。

    小二还没反应过来书生便已经下了楼。

    还好钱已经结过了,不然为了五文钱他还得追下去。

    那穷书生离开酒楼,走到一顶轿子前猛然止步,拍了拍身着锦袍的男子后背,冷冷道:“你来了?”

    那锦袍男子转身,愕然的望着眼前的穷书生:“窈娘?你怎么这副打扮?”

    这锦袍男子不是旁人,正是东阁大学士谢慎。

    他看到窈娘留下的纸条,便急忙赶到国子监外。四下张望却没有看到窈娘的人,正自发愁,却被人拍了一记,转过身来窈娘便出现在他身前了。

    还真是来去无踪的侠女!

    “怎么,认不出了吗?我也差点认不出你了。你现在可不是那个余姚小秀才了,而是当朝内阁大学士。”

    窈娘拿谢慎开起了玩笑,引得谢慎一乐道:“你怎么想起来京师了,还还打扮成这样。”

    窈娘摇了摇头道:“一言难尽,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我们去客栈里说吧,我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

    “好。”

    千言万语到了嘴边便化成了一个字,谢慎点了点头道。

    二人来到窈娘落脚的客栈,来到房间中窈娘立刻关上了门。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气氛颇是有些尴尬。

    窈娘摘下束发的网巾,如瀑黑发顷时泄了出来。

    “这次来京师,便是想见见你,帮你做一件事。”

    她的声音仍然是寒冷如冰,谢慎不由得皱眉道:“这不必了吧。那日放你走是我自愿的。”

    都是陈年旧事了。当年窈娘行刺浙省右布政使薛举未遂,举城搜查刺客。

    窈娘负伤躲在了谢慎住的客栈,谢慎收留了窈娘也算对她有救命之恩。

    当时窈娘就说过,可以为谢慎做一件事。

    但谢慎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且自那一事后二人再没有相见过。

    谁知窈娘却有些激动的上前一步道:“傻子,你再不让我做就没机会了。”

    谢慎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遂问道:“为何会没机会?”

    “我”

    窈娘摇了摇头,低声道:“我得了重病,时间不多了。”

    “啊!”谢慎不由得失声。“你生病了?什么病,看过郎中没有?”

    窈娘苦笑一声道:“没用的,我已经病入膏肓,便是华佗在世也救不了我。”

第四百一十章 肺痨

    谢慎如遭雷击,登时愣住了。

    “窈娘,你得了绝症?”

    “这都是命。”

    窈娘摇了摇头,声音中满是落寞。

    谢慎却不甘的咬着嘴唇道:“我不信命,我这辈子就没信过命。如果我信命,我现在最多就是余姚的一个小秀才,怎么会做到内阁辅臣的位置。我也不要你信命!”

    说完谢慎便抓住窈娘的左手,往外走去。

    窈娘面色惨白,闷声道:“你这是做什么?”

    “带你去看病!”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窈娘一眼,不由分说的拉着她出了酒楼。

    二人坐上轿子,谢慎沉声吩咐道:“去王家。”

    窈娘低垂着头,不敢再去看谢慎。此时此刻,她觉得来京师就是个错误。

    不多时的工夫轿子便停在了王华府宅外。

    谢慎先跳下了马车,又把窈娘拉了下来。

    门官见小阁老来了,连忙打开府门将谢慎和窈娘迎进府中。

    最近王华身子不好,歇息的很早。谢慎不好去打搅,直接去到王守文的院子。

    此时王主事正在看闲书,听屋外一阵脚步声便好奇的起身察看。

    “守文兄!”

    谢慎走进屋中,急切道:“上次你给我说的那个神医现在可还在京中?”

    王守文愣了一愣,挠头道:“四明你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说的是那个李言闻吧?”

    谢慎点头道:“对,就是他!”

    “他应该还在京中,前些时日家父身体有恙,还是他给诊治的呢。”

    谢慎大喜道:“还请守文兄快帮我把这李神医请来。”稍顿了顿,他叹声道:“我的一位故友患了怪病,遍访名医都不能治愈。眼下,我只能寄希望于李神医了。”

    窈娘的事便是连王守文都不知道,谢慎也不打算多说。

    王守文有些为难道:“请他来不是不可以,不过这李郎中的性情有些古怪,我怕四明你招架不住。”

    谢慎连连摇头道:“便是李神医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王守文不知道为何谢慎会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郎中如此信赖。这李言闻虽然小有名气,但比起那些太医院的御医可要差远了。

    以谢慎的身份和地位,要想请太医来诊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王守文还是点了点头道:“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我现在便命人去请李郎中。”

    说完他便招来一个家丁,吩咐了几句叫他去请李郎中过府一趟。

    谢慎把窈娘带到了东厢房休息。看着她消瘦的样子,谢慎只觉得十分心疼。

    方才刚见面时他就觉得窈娘似乎得了病,这般看来真的是病的不轻。

    他之所以要来找这李神医来可绝不是撞运气。

    说起李言闻这三个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可是大名鼎鼎的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医药世家,他的父亲李言闻本就是名医,做过太医院吏目,还著有《四诊发明》、《痘疹证治》、《蕲艾传》、《人参传》等书。

    可以说正是父亲李言闻的耳濡目染,让李时珍最终弃儒学医,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如果没有儿子李时珍的光环,将会有更多的人记住李言闻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李时珍把老爹的名气和关注度都抢走了。

    李言闻是成化十九年生人,今年刚刚二十三岁。

    眼下李言闻还没有进入太医院任职,而是过着云游四海,行医救人的生活。

    今年李言闻正好游历到了京师,前些时日还为王华王老爷子诊过病开过方子。

    李言闻此时崭露头角,但名气多集中于家乡湖北蕲春。王守文虽然很感激李言闻,但并不认为他的医术比太医院的太医高,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谢慎却不这么认为。能够教导出李时珍这样的名医,足以见得李言闻的医术十分高明。

    加之他编纂的几本著作十分有名,这让谢慎坚信李言闻也是一个绝世名医。

    虽然此时的李言闻只有二十三岁,临床经验上不会很丰富,但天赋这个东西可是与生俱来的。

    不多时的工夫,王家家丁便带着李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