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重生之大唐-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着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公正中立的女儿,皇帝唠叨起来颇无顾忌。
“你说的是,必是东宫小人纵横,带坏了我儿!”人人都说太子的不是,还是十八娘公正,皇帝不愿易储,少不得就会捡自己爱听的来听。
“不能再让大郎为小人环绕了!阿爹总要为大郎计,不如搜访贤德,以辅储宫,有良师有益友,大郎自会一心向好。”高阳先是语气愤愤,愤慨竟有人带坏她兄长,接着提出意见,循循诱导,很为太子着想。
有小人就去小人,再择贤士充盈东宫。主意很好,也很在情理之中,皇帝沉吟:“容我想想。”
高阳赞同:“徐徐而来,周全为要。”心里知道,已经成了大半了。
如高阳所想,皇帝主意已定下差不多了,他想起留高阳下来是有事相商,本是要关心女儿的,却反过来被女儿关心了,皇帝心间暖融融的:“来来,靠近些,阿爹有话与你说。”
高阳要做的事已做了,坑太子也坑了,眼下就很轻松,可以继续当抚慰老父心灵的乖孩子了,笑着上前道:“看来是好事。”
“是好事不假。”皇帝愈发高兴了,“晋王要开府了,我已令人建邸,府邸营建总要几年,才能事事妥善,你的,也一并建了吧,早些着手,等建好了,有不喜的地方也好去拆了再改。”
建邸的下一步就是出嫁,高阳很适时的面如霞飞,低声喃喃:“阿爹不要儿了么,这么快就要我出宫去。”
皇帝笑着摆了摆手:“若能留我儿在宫中一辈子,我岂有不乐意的?只是,也不能耽误了你啊,府邸先建着,至于驸马,我必为你择一良婿!”
高阳羞答答的,轻若蚊呐:“嗯。”
看得皇帝那被太子操碎了的心,愈合了起来,虽然他儿子不太乖了,但女儿好啊,真是阿爹的小暖炉,嗯,先定下,然后迟些出嫁,至于驸马,再看看,若有比房氏好的,更改主意也无妨。高阳的品性与头脑,不管哪一方面,皇帝都觉得必要嫁得上佳才好。
接着就说到府邸建何处,这一件,高阳是可以做主的,她道:“四郎在东都有阿爹赐的魏王池、魏王堤,儿也要一个公主池和公主堤。”所谓魏王池和魏王堤,是皇帝赐给魏王的,在洛阳的潴沼三百亩,魏王命人挖成池,又修堤与洛河想接,供游人行走。每到春天,堤上杨柳依依,堤下河水清清,引得文人墨客无数,魏王之名因此二处闻于世人之耳。
人们一提魏王池魏王堤便会想到魏王,很能扬名,高阳趁皇帝高兴,她也要一处美景,让人们一提起便想到高阳公主之名。
皇帝当下心情很好,高阳说什么他都应,并且他以为这不算什么,想了想,便道:“长安城没有什么池堤可以赐你的,这样,我就将曲江南岸的芙蓉园赐你做别院,如何?”
芙蓉园位于长安东南,为前朝所建离宫,居地三十倾,周回十七里,园中广厦修廊,连亘屈曲,其地延袤爽垲,跨带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绿被冈阜,东坂下有凉堂,堂东有临水亭。
本是贞观十五年,陛下赐予魏王之地,现陛下却将此处赐给了她,高阳大喜,立即称谢。
皇帝笑道:“至于城中之邸,便取晋王邸一坊,你们往来方便,日后要去看建造如何,也好一同出行,如何?”
高阳无有不应,拜谢:“谢阿爹为儿思虑。”
皇帝抚须而笑。
出了甘露殿,高阳就什么害羞都没有了。宫中众人耳闻高阳公主要建邸,无不相贺,待听闻皇帝将芙蓉园赐给了她,心中就酸溜溜的,酸完之后,仍旧是贺,反正,就算不赐高阳,想必也轮不到她们。
唯有晋安公主又很生气,芙蓉园她去过,也有过一段流连不返的时日,这么好的地方竟然要给个贱人糟蹋了!她与高阳的仇怨,又单方面的深了。晋安越想越觉得,有高阳,所有好事便都轮不到她,这是利益相关的事,她不想忍了。
可是,不想忍,也得忍,晋安若真想与高阳别苗头,她虽不愿承认,却也自知还远不是对手,脑海中便适时地出现了韬光养晦四字。
从甘露殿出来的第二日一早,高阳收到了来自武媚娘的……玫瑰!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说了,我造那时候玫瑰还不代表爱情,但我不听,我就不听,我任性,我一意孤行!
☆、第十九章
娇艳欲滴的红玫瑰,如一波波妖艳的花潮一般蔓延在晶莹剔透的玉瓶中,花瓣上还有翻滚着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光可鉴人,阳光一照,便是万丈金光。
高阳纤细白净的手指轻抚上一朵花瓣,红色的花朵映着瓷白的手指,美得惊心动魄。她绽开一个绝美的笑容,问道:“才人呢?”
“在门外等殿下宣见。”
“去告诉她,花我收下了,见就不见了,若有话,说与宫人传进来就是。”高阳亲自捧了那瓶花,放到自己的书房中,而后到案前坐下,写了几字,抬首,便正对着花瓶所在的方向。
武媚娘没见到公主,并不气馁,每隔三日,便送鲜花去安仁殿,不特是玫瑰,牡丹、蔷薇、芍药,无不是风情娇艳,春色撩人之花,用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总之是她倾慕公主良久,特献鲜花聊表心意。
高阳花都收了,放在她最常注视的地方,只是从没松口宣见。从夏日到深秋,从玫瑰到海棠,高阳从武媚娘的手中接过每一季最美的景色,收藏在安仁殿的书房中。
与高阳书房中暖融融的花香四溢不同,前朝随着皇帝一道道颁下的诏书,气氛紧绷。东宫僚属全数替换,由房玄龄、张玄素等十余名老臣顶上,兼任东宫属官,如此,东宫与前朝连成一线。不止于此,皇帝又诏令刘洎、岑文本等贤臣常往东宫与太子交谈,谏太子不当之处,使太子明是非,懂进退,终为贤君。
这般处置实实在在地表明了皇帝要保太子的决心,太子为朝中最为显赫权重的大臣围绕,只要不行将踏错,乃至错一些也无妨,只要无要命的大过错,都有人死谏保他,堪称稳如泰山。
可惜承乾,注定是要辜负皇帝一片舐犊情深了。
高阳深知,承乾所患不在小人,而在其他。先因魏王步步紧逼,后因足疾自身颓废,太子之心如雨中小舟,风浪扑打,摇摇欲坠。太子亲近用惯了的旧人,而现在,乍然革太子旧人,而起朝中端凝厚重之臣,太子孤立无援,有苦无处可诉,心中之烦闷可想而知,又有正直大臣在旁不断谏太子过失,承乾更会心生叛逆。
否则,她为何要跟陛下进谏?真当她也是要保太子么?太子德不堪匹,迟早是要废,即便陛下不愿父子离心,魏王也不肯善罢甘休。陛下既舍不得魏王,又欲保全太子,哪能事事如意?他们,早成水火之势,二者,只能容一人活下来。
高阳出手了,并不以为自己奸诈,自古为皇位手足相残的不计其数,她欲挣出一席之地,必要有所动作,况且,她虽剑指太子,然太子但凡存一丝理智,稍稍为陛下想一想,便不会任事情无可救药。
高阳嘴角微翘,东宫谏臣中有一名于志宁者,其顽固不下魏徵,迂腐甚于老学究,并以直谏为己任,言辞激烈,不死不休,光这样一个人,就有的大郎磨了。
伏笔已埋下了,高阳便暂且搁下这事。至于太子,若无天降神人相助,便必如上世那般沉不住气,退一步说,哪怕他安安稳稳到最后,也无妨,毕竟,此时不论谁来看,她都拉了太子一大把,这功劳,太子不能不记。她无忧矣。
高阳的日子过得如涓流之水,有条不紊,悠然自得。
直至某日,魏王府的宦官跪伏在她身前禀道:“王置宴席于府上,欲延殿下与晋王到府一续。”
窗外的老槐树已掉落了它墨绿的叶,光秃秃的。安仁殿的地龙也烧上了,高阳怀抱一只小手炉,诧异道:“四郎因何相邀?”
宦官谦卑地笑道:“久不见殿下,心中挂念,府上恰又进了一批新乐人,要邀二位殿下共赏。”
高阳道:“待我上禀陛下。”
宦官忙道:“已请示过圣上,圣上准了,去了殿下后顾之忧。”
高阳微笑:“你回四郎,我必亲至。”
宦官喜而拜,应命而去。
因是晚宴,高阳出门便不很早,为方便,仍旧穿得俊秀飘逸,外着洁白的狐裘,头戴束发金冠,腰间围一条白玉腰带,与晋王站在一处,二人皆是容貌出众之人,引得人频频回首。
“天是越来越冷了,等到盛冬时节,芙蓉园雪景广袤,秀丽无比,我想跟你借个地,在那里,开个酒宴,你应不应?”晋王骑在高马上,唇红齿白,眼带笑意,跟高阳借地方,于他而言,陛下将芙蓉园赐给了高阳,他要借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开酒宴?高阳思索了晋王酒宴上会出现的人,眨眨眼,歪头道:“你带我一起玩,我就答应你。”
“这有何难,你等着,我广邀俊秀之士,必让你乘兴而归。”晋王拍胸脯。
高阳一乐,笑了。
二人一面说,一面走,高阳见了街边有买木偶的,虽不如内造的物件精细,但胜在心思灵巧,她还下马买了两件。
到了魏王府,门子一见晋王来了,还有那位许久不见的十七郎同行,忙机灵的上前牵马,口称九殿下,十七殿下。
长史应声而出,见高阳装束,拱手一揖:“九殿下、十七殿下,吾主已置酒宴,恭候二位殿下。”
晋王漫声道:“长史引路。”
一行人过庭穿廊,宴会设在王府后园,一面临水,三面设窗,夏日凉爽,秋冬则下帘,帘由竹磨千遍而成,其薄如纸,水影映在竹帘,就如映在宣纸上一般,粼粼斑驳,雅致非常。
水边遍植树木,名贵花色,垒形态各样之石,假山叠起,幽静古朴。
高阳踏入此地,只见大片的梅花树,已在枝头蓄满了花苞,只待时机开放,魏王亲迎,走到高阳面前,作势前后观望,而后粲然一笑:“十七郎之丰神俊朗,真叫天下男儿无面目见人。”
高阳从腰间扇套中取出一柄象牙扇来,做风流洒脱状,仪态万千地做了个揖,含笑道:“过誉过誉。”
三人皆笑,相携入席,因有高阳,陪客不好选,便只他三人成席,也无歌舞,唯有宦官口中那一拨新进的乐人奏乐,丝竹相伴而已。
坐毕,魏王解释道:“本该邀太子一同,奈何太子近日忙于政务,竟不得闲,倒也罢了,咱们三人好好乐乐。”
晋王深表理解:“正是正是。”
高阳瞥了他一眼,暗道你个呆子,回过头与魏王道:“四郎不也忙着?《括地志》修纂,颇是繁复罢?”
魏王摆摆手:“修书立说从不是易事,也不急一时。”举杯,“来,满饮此杯!”
喝过开场酒,重点就来了。
放下酒杯,晋王又自斟了一盏,魏王说与高阳:“大郎前些时候,也实在不像话,多亏你相助,陛下以朝中之臣为东宫属官,使得东宫贤才充盈,太子回归正道。”
看魏王这牙都快酸掉的样子,高阳笑而不语,你急的什么呢?他那是不得不蛰伏,边上围了一圈老臣在耳边念叨如何为贤君,他总要装一装吧。山河易改秉性难移,这话都不知?四郎,你差就差在太性急。
魏王不知高阳所想,说罢俯身,伸手执杯,与高阳手中杯碰了一下,爽朗笑道:“太子稳固,天下之福!”
晋王深以为然:“不错不错。”
高阳笑瞥了他一眼,心下无奈,呆子果然是呆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大郎乃家之嫡长,非我之言,实是陛下之望所在。”
若说之前魏王以为高阳可用,现在见了她的力量,便是发了狠地要将高阳收拢,故而有了今日探虚实的一场宴。魏王笑道:“也是有十七娘相请。”
高阳道:“我可不敢托大,阿爹没那个心思,任谁说都没用。”陛下善纳谏不假,却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话都奉若至宝的。
魏王一听就明白了,十七娘的是在自开脱,非她助太子,不过依着阿爹,让阿爹高兴罢了。魏王心稍定,有一个说得上话的帮手在陛下身边不时进言,积少成多,比起大臣们大张旗鼓的上表言魏王之贤要好得多,后者太露形迹。
他想今日就要高阳给一准话。
高阳怎么肯给?她看好的晋王就在身边坐着呢,难不成留下话柄,让他日后想起今日情形,猛然悟过来,十七娘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跟四郎勾勾搭搭。呆子偶也有开窍的时候。
这不找事么?
高阳顾左右而言他,怎么也不肯接了魏王的话,魏王气得咬牙,这丫头,成精了,真不好糊弄!
晋王也跟他们一起说话,可说了许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