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gl]十里红妆 >

第45章

[gl]十里红妆-第45章

小说: [gl]十里红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你当知我去北平府的缘由。我与郡主的交情也是可以拿来算计的。我与皇帝。。。。。。皇帝与我们家又有何情分,使他必然相信我们?若镇南王军北下,我们弃守或是守不住,皇帝必然要我们以命相抵,若父亲守住,日后镇南王必然不会罢休于父亲。“
    “秋后算账”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说法,有些人还会付诸于行动。镇南王明显不是好说话的人。
    秋云山又开始踱步。他不是迂腐的人,却总有几分读书人的清高。虽然这“官”来路不正,却也尽己所能,试图通过让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来证明自己并非如此无能,可实际,此刻,他发现自己在这许许多多的阴谋、阳谋,还不及自己女儿,他还是太无奈了!
    “镇南王兵强马壮,我们势单力薄,却又如何能守得住?”最终,他叹了口气。
    “父亲,我们不可力敌,却能智取。镇南王若起兵,必借□□之命。。。。。。我们。。。。。。”芸娘在秋云山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番,秋云山这才转忧为喜,又概叹:“芸儿,可惜你身为女儿家,不然必将出阁入相,天下以你为望。”
    芸娘低笑,她要天下何用?她所愿的,不过。。。。。。不可能的愿望罢了。“父亲方是此人。我愿父亲将来入阁出相,鸿图大展。”芸娘徐徐下拜,祝祷道。
    秋云山勉强笑了一下,扶起她。也许他已经年老,年轻时的雄图大志、指点江山,已经不复存在多少,唯愿全家平平安安罢了。
    却是难了。
    入秋。天气转寒,粮食入仓,却是难得一个丰收年。
    百姓都笑开了眉眼,秋知县是个好官!
    却不知道他们的秋县令每天提心吊胆,唯恐什么时候皇帝的责难就来,又或是,镇南王忽然领兵来夺城——
    日子一天一天过。
    结果,没等来皇帝责难,也没等来镇南王的兵伐,却等来了鞑靼。

  ☆、第55章

鞑靼也算是大明朝的老邻居、老敌人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彪悍,马上功夫了得,在百多年前,曾打到横州利水一带,差点度过利水河,横扫中原。后来由于内部权力分化,最终式微。□□揭竿起义,最终把这些人赶出了中原,登上大宝后,更秉持着“烦我者死”的原则,若有来犯,必穷追猛打到底,直把这些游牧民族打得喘不过气来,无奈只得上表臣服,称“永不犯天威”。
    只是,这些民族的“永不”时间是很短暂的。□□驾崩之,他们蠢蠢欲动,尤其是鞑靼,很是兴风作浪潇洒了一会——
    但太孙年幼无知,不代表群臣年幼无知、各藩王年幼无知。群臣都是老辣的,各藩王都是彪悍的,对付这些“化外之人”,他们早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打!打到怕了就不敢来了!各藩王为了自身利益、政治立场,更是坚决把打击这些游牧民族放在了第一位:别说抢夺我粮食、杀我百姓不可忍,光是皇帝一个“养匪自重”罪名就够你受了。
    所以,这几年大明朝内部虽然斗争不断,对外的态度还是很一致的,这些游牧民族没占到分毫好处。也就前两年,实在是快活不下去了,这才冒险出来抢一番,结果,好了,人正暗搓搓的等着,他们出兵三万,结果回来的不到八千,白白送了人头与人换银子过肥年,各部族首领呕得要命,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弱者只能挨打。
    眼看油水丰满的“狩猎”秋季又来了——今年冬天肯定也不好过的。抢,还是不抢,是个问题。各部族首领垂涎欲滴,可实在又被打怕了,不免生出几分犹豫。于是聚在一起商议,最后得出结论:抢!抢他娘的,必须抢!不然今年不知道又得饿死、冻死多少人!
    不过嘛,结合了以往挨打挨揍的经验,各部族首领得出结论:抢是必须的,但要抢得有技巧。各藩王,尤其镇南王这种兵强马壮的——听说北平府今年还出了一支新兵,据说是镇南王最受宠的一位女儿的亲兵,凶悍得很,而且配制装备绝佳,见了他们,就像饿了几天几夜的野狼一样,眼睛都能冒出绿光,哒不老部族的阿儿罕花和他手下的百多位勇士,在南瓦尔河中断遭遇这些亲兵中的一支五十人小队,连一个活着回来的都没有,吓人得很——必须避开。
    不求大,但求稳。于是,离北平府稍远又不属于镇南王封地的小村小庄小城小县变成了这些鞑靼的目标了。
    而这些小村小庄小城小县中,平安郡是最好的口粮餍足地:离镇南王起码五六天的路程,镇北军也要一两天。他们又不要那些房屋土地,抢了就跑,鞭长莫及,追不着、撵不起,真是最好不过了。最主要的是,据他们所知,这些县城没什么守卫力量,城门松散跟一团沙子似的,便是派出一队妇女兵团也能攻陷——
    唯一的缺点,就是远了点、路途难走了点,要是被人中间截断危险了点,油水差了些——
    不过,镇南王跟他们的皇帝闹翻了,皇帝杀了他很多兄弟,他都被气得吐血躺在床上,那位郡主再凶悍,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想来也不会多余多事地堵他们,平安郡又不是什么油水丰美的县城,没那个必要——当然,对于现在落魄的他们来说,蚊子腿也是肉,抢不了许多金银珠宝,得些过冬衣物粮蔬也是好的。
    平安郡的第一站,就是平安县。出于对平安郡的轻蔑,他们甚至不屑用以往驱赶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城下迫使县城打开城门容纳百姓方便他们进攻的做法,他们掠夺了附近的村庄,大咧咧的直达平安县,结果,他们看到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城门前满满的拒马、木刺、陷阱。。。。。。
    他们震惊了。
    他们不知道,这里人比他们更震惊!
    别说秋云山这个初来咋到不过年多的小县令,就是这里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原住民也膛目结舌。最初听到消息时,他们甚至不相信:前面有开阔富饶的北平、临平、安平等地,附近也有相对富裕的其他县城,鞑子饶大老远来干什么?抢口粮?连自己肚皮都填不满,哪来多余的粮让人抢啊?就算抢了,那点粮也不够鞑子来一趟的消耗,况且这里山势险峻,进得来难出去,要给人首尾包圆了,那简直就是来送命的,得不偿失啊!
    不过,消息传开时,还是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很多人就想往平安郡放心跑,要不然就往山林里躲,有关系有门路的,还想躲到夷人的寨子里,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又穷得只剩下石头土壤,鞑子总不能抢到哪里去吧?结果,大多半路被逼了回来,不能怪鞑子速度太快,消息才传来,快马就到,实在是前面没什么可抢的——
    走得快、跑得慢的,自然就被鞑子手起刀落了。
    秋云山也曾想过将三娘、芸娘,昊天送走,但三娘和芸娘俱不同意:先别说能不能走,他们是官眷家属,临阵脱逃,大扰民心。坚决不肯走。秋云山无奈,只能命令家丁固守后院,防止有人趁乱犯事,自己则尽可能地安抚民心、纠集物质、民力全力守城。
    只希望援军尽快感到!
    他只能这样祈求。
    所有人都如此祈求。
    2
    镇南王父子在江北某地汇合,自然不敢大咧咧的直返封地,而是按照原计划好的秘密路线,在几十死士的护卫下,日夜奔程,终于在皇帝的追兵赶到前回到了北平府。
    李志强等奉命戍守北平府的将领震惊了:不是说林震威上京祭祖的吗?为什么偕同质子世子回来了?那以后用什么辖制林震威?他们倒是阻止林佑安入城,可能吗?不用林震威开口,前来迎接的高阳郡主鞭子子凶横一挥,“放肆,我母妃病重,谁敢拦阻世子入城回府侍疾?”
    众人再不甘,也只能看着一行飞骑绝尘而去。
    皇帝知道事无可挽回,愤怒之下,改为专心对付镇南王的另一藩王兄弟:宁王。
    宁王以伪造宝钞的罪名下狱,他不甘受狱卒侮辱,举家自焚。镇南王闻之,当众喷出一口老血,“病”得更厉害了。
    一个“沉疴不起”的卫王妃,加上林震威,镇南王府彻底闭门谢客,任何拜见的借口都是枉然。
    李志强等奉命坚守北平府的将领对此自然是不相信的。可镇南王府守卫森严,好多密探又在上次芸娘闹出来的事件中遭到清洗,剩余不是靠近不了林震威,就是在守卫森严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递送信息,他们又不能强自打开镇南王府的大门——虽然皇帝有心削藩,可一日不削,他还是藩王,不是他们能冒犯的——进去看个究竟,只能按捺住惊疑,下令日夜巡防,意图预防和消除一切潜在的危险。
    他们不知道,危险大半就出在他们轻飘飘就要去的那些林震威的精锐部队里的精兵。这些兵士被分布在各驻营,串联起来,哪怕只有几千人,也可以轻易造成“炸营”——
    这是李志强在不日后北平府城门争夺战斗中很快被打退的原因:后援不及。他在撤退时,被林震威手下大员何愁“咔嚓”马下。。。。。。
    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北平府最终重落林震威掌控。
    硝烟熄灭时,已经是血流成河、尸堆如山。
    战争过后,北平府内的居民需要安抚,兵器粮秣需要大规模征调,新征集的乡勇需要训练、安置,还需要缉拿城内残余敌军、细作,处理卫生。。。。。。
    很多的事情要忙。
    林震威忙得分_身乏术之时得到了一个信息,斥候来报:鞑靼头目阿赤力纠集三万余大军,意取平安郡。
    林震威看了一下软皮地图:他跟皇帝翻脸,要取而代之,就必然要攻打到京城。要攻打到京城,从平安郡北上,过安州、天和。。。。。。然后抵望京,无疑是是最好的路径。
    鞑靼目的不过是取些米粮,若是能攻下,却不啻于给他当开路先锋,若是能跟北军交锋搓其锐,日后自然少他许多麻烦。
    所以,林震威觉得不需理会。
    吩咐下去,却又觉得不妥。细想了许久,终于惊觉:平安县不正是祈云那小娘子的父亲当县令?
    林震威当下色变。紧急再下命令:此事严禁外传。若传到郡主耳中,立斩不赦。
    林祈云根本毫不知情,每天不是帮忙处理城中、军中大小事务,就是跟她的亲兵门训练、巡逻,并无异样。林震威放心了,不过还是派了人盯着她:现在紧要关头,他们这边是丁点兵力都损失不得,要是祈云出于情谊领兵抵挡鞑靼,不但与他计划大相径庭,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当他率兵北上时,若是秋云山乖乖让道还好,要不然只能兵戎相见,届时那些老百姓就回想:既然早晚都打我们,当初何必假仁假义救我们于为难。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当作不知,让鞑靼替他们开路。。。。。。
    他防了女儿,却忘记了防儿子。
    林佑安把他的兵符偷了,林祈云率了三万精兵往平安县而去。
    林震威听闻回报,恨得差点没把自己牙齿咬碎了,盛怒之下,结实的梨花木案几被他派出了手指大的裂缝——
    威力之惊人,让人联想到若是那是脖子会是什么后果。
    林震威让人把林佑安看管起来,自己亲自追了出去。甫至城门,又有云翼亲兵来报:君主以死相挟,夹持云少将军同往平安县。让报王爷别追,回来任凭军法处置。
    林震威气得说不出来。
    也许,在她说想要一个朋友的时候,他就该掐断她所有的想法。
    不得不说,此时此刻,林震威对芸娘起了绝对的杀心。
    林震威一肚子闷火,回府就打算抽林佑安:真是三天不打,揭房上瓦。
    林佑安没有狡辩、求饶,端端正正的跪了下来,一副任凭处置的模样,把林震威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握着马鞭的手都在抖:“混账东西,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好事吗?“
    “儿子知道,但凭父王处置。”少年清亮的声音不高不低的响着,眸子里有羞愧内疚之色闪过。
    林震威看着这个儿子,他六岁就离开了自己,和他的母妃,自己一个人在深宫里艰难存活,甚至没来得及跟自己好好撒过娇,他就长这么大了——想到这里,他发狠要抽他个皮开肉绽的鞭子竟然下不了手,“你为何要如此做?你竟然敢偷本殿的兵符!你好大的胆子!”色厉,而内已荏。
    “儿子知错,但凭父王处罚,绝无怨言。”
    “放屁!”林震威恨不得撕着他耳朵咆哮了,可到底做不出这般举止,因而咬牙切齿的将鞭子抽在了旁边的案桌上,发出巨大的吓人声响——
    “父王请听儿子一句说话。”
    “说!”
    “云姐早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可是她知道父王你一定不会让她出兵。凭她的亲兵人数,也一定不够。所以她来求我。她说,这是一辈子的请求,求我答应。”
    “所以你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