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恋的她终于分手了[GL]-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白自己就是最出色的痕迹学专家!要伪装出那个现场毫无难度。
事实上,对于这件事,白从始至终没有做过任何表态,警方从他那里只得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内容,他就像是一个PTSD患者,根本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他的第一朵谎花,为自己身上的伤找到了合理合法的来源,并顺利住进了仇人所在的医院。
而这个故事里,真正真实的部分,只有他身上的伤。可谁知道这伤是在哪里受的呢?电影里没有说,因为一部电影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是游戏里显然做了更多的拓展。
发现自己的经验不好用,戚蓝反而被激起了脾气,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一定要通关这个游戏。
好在虽然是悬疑背景,但即死的选项也不太多,戚蓝磕磕绊绊,也完了下去。阮渔在旁边围观了一阵,见她一时半会儿应该无法结束,便索性去忙自己的事了。
正沉浸在剧情创作之中,门“嘭”的一声被人撞开,戚蓝如同一股旋风从门外刮了进来,停在她身边,献宝一样将捧着的手机递到阮渔面前,“看,这个应该是游戏里的彩蛋吧?”
这间医院规模很大,光是住院楼就有三栋,医护人员和病人加起来自然为数不少,自然也配备有食堂。食堂是一栋独立的建筑,从医院出来,穿过旁边的小花园就能到。
在游戏里,这里也是一张独立的地图。但因为这个地方在电影里没有出镜,自然也不能触发剧情,所以显得很不起眼。
戚蓝也是通关了主线之后,闲得无聊东戳戳西摸摸,才跑到这里来的,然后她便震惊地发现,食堂里的大厨,居然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建模的!
这确实是戚蓝没想到的。她之前猜测游戏里应该会出现一些剧组工作人员NPC,却没想到竟然会有自己。
这肯定是阮渔的主意了。
“被你发现了。”阮渔笑道,“比我想的快一点。”
“那你呢?你应该也有吧?”戚蓝连忙追问。
阮渔点头,“有的,不过不容易找到,你要努力了。”
她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戚蓝居然跟这个游戏卯上了,一直玩到十二点,被阮渔收了手机,躺在床上还有些不安分。而等阮渔第二天醒来,就发现她一双眼睛微微发红,面色稍显憔悴,整个人的精神却是极度亢奋,正捧着手机玩得兴起。
虽然戚蓝辩解自己是睡醒了才开始玩,但阮渔会相信她才怪。
不过一晚上不是白玩的,戚蓝不但又打通了几个不同结局,而且终于找到了阮渔形象的NPC,她是医院档案处的工作人员,理所当然地也没有参与过任何剧情。而且档案处在地下一层,地方非常偏僻,又是很多人的思维盲区,戚蓝也是废了很大的劲才找到的。
戚蓝觉得这个跟文字资料打交道的身份勉强符合阮渔的特征,唯一觉得不满意的是,“我怎么跟你离得那么远啊?”
阮渔终于笑了,她从戚蓝手里接过手机,“给你看个好玩的。”
戚蓝凑过来,看她操纵着角色,回到医院食堂,找到了那个戚蓝NPC,点击对话,并且花费游戏币购买了一份清蒸鱼。这个东西戚蓝之前也买过,点击使用就能触发一段角色吃鱼的CG,但她自己又吃不到,不知道阮渔为什么要换这个。
结果阮渔没有使用,而是将清蒸鱼放进了背包里。
然后回到档案室,选中阮渔NPC,把清蒸鱼送给了她。
在戚蓝惊讶的注视下,面前弹出了一个选项框,“档案管理员赠与你一份病历档案,是否接受?”
“这……这是线索?”戚蓝震惊!这份病例她当然知道,在电影里,主角考虑了好几种杀死仇人的方法,但一直犹豫不定,在获得这份病例之后,才终于决定为对方注射某种药物。
结果居然可以走后门拿到病例,省掉中间一大段剧情的?
“隐藏线索。”阮渔肯定地道。
不过这个设计其实毫无意义,因为背景设定里没有任何地方写了厨师和档案管理员之间有关联,除了阮渔这个知情人,估计也不会有人想要从食堂买一份清蒸鱼,过来送给档案管理员。
真要是有人这么做了,那估计也是误打误撞,几率低到绝对对得起“隐藏线索”这四个字。
想完了游戏,戚蓝思绪一转,才回到这件事本身上,笑着问,“你设计的?”
“你说呢?”
“我喜欢这个剧情。”既然被触发的几率极小,那么这个更像是小彩蛋的隐藏线索,几乎可以说是专门为自己设计的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群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餐桌旁,表面上看起来她们和其他宾客一样端庄严肃,但实际上,桌面下却忍不住你捏捏我的手,我蹭蹭你的腿,肆无忌惮的亲密。
刺激!
第84章 番外五 转型之作
这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 手机游戏也成为了一块巨大的市场。而在娱乐圈; 电视电影的衍生版权;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人气的作品; 不管是、漫画、动漫还是游戏的形式,都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自然也有人将视线转向了这块大蛋糕。
这次的游戏; 就是一个尝试。
而这个尝试; 毫无疑问取得了成功。
相较于时常只有两个小时; 又因为过审问题和商业价值做了妥协的电影; 整个游戏添加了很多支线和人物; 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观,人物刻画方面也更为细致,因此好评率反倒比电影更高。
作为编剧的阮渔,因为本人话题度高; 本来就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对象,此时自然又吸引了一波流量。
顾春知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刻为她接了一个很有分量的官方访谈。
现在的访谈大都很接地气; 就算官方的节目也不能免俗,所以聊完了作品,少不得还要玩几个小游戏,另外最后还会回答几个官方从粉丝提问里选出来的问题,算是给粉丝发福利。
阮渔本来觉得官方的访谈,选择的问题肯定也会中规中矩一些; 却没想到现在的节目为了恰饭都很能豁得出去,一上来就是一个爆炸性的问题。
“这位叫‘阮渔是我老公’的粉丝提问……额,老公你什么时候娶我?”主持人念完了问题,可能自己也有点尴尬,打着哈哈圆场道,“看来这是一位女友粉呢。娶你是不可能娶你的……不过粉丝们好像都很关心阮老师的感情生活呢,不知道最近是否有什么进展能跟大家通报一下呢?”
这种话题,阮渔没应付过十次也有八次了,但这一次,她没有再用顾春知给自己准备的标准答案,而是露出了一个迷之微笑,“确实有了打算长期发展的对象。”
“是吗?”主持人不由大喜。
做访谈,最喜欢的当然是爆料重磅消息。但是在这个圈子里,真正重磅的消息反而轮不到他们,不是被狗仔直接捅爆,就是明星们真身上阵官宣,就像林深之前那件事。
这种访谈节目不上不下,通常只能配合电视电影作品做一些宣传而已。这回阮渔在这里爆了一个大料,他们这个节目的热度都会高很多,怎能让人不高兴?
于是她下意识又问道,“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这应该不在粉丝提问里吧?”阮渔脸上依旧笑着,却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只是道,“她是圈外人,我不希望因为我的关系让她受到太多影响,这个话题就不要多谈吧。”
汉语里他和她是同一个音,主持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察觉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歉意一笑,“对对对,那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好在接下来的问题都比较轻松,很快就来到了最后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粉丝问的,而是官方写的,问的是阮渔接下来的作品。这也基本上是惯例了,方便参加访谈的明星为自己的行程和通告做宣传,提高热度。
结果没想到,就这么例行公事的一个问题,阮渔居然又给了节目一个巨大的惊喜。
“接下来,当然还是继续考虑转型的事。”她说。
主持人立刻问,“《谎花》还不算转型之作吗?我看媒体最近的评论,都认为它跟您以往的风格都不一样,这一次的转型显然十分成功。”
阮渔也看过那些报道,闻言笑道,“至少在我个人来说不算。”
“这么说,关于转型的事,阮老师是已经有想法了?”主持人立刻敏锐地追问。
阮渔微笑颔首,“是的,已经有了想法。”
“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见她愿意说,主持人便继续问道。
阮渔说,“主题是……戒烟。”
这个主题,不但主持人没有想到,等访谈播出时,也在粉丝和业界引起了一波热度。
香烟问题,一直都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牵扯到各方面。不过这几年来,上面确实一直在收紧相关的政策,甚至出过各种内容的禁烟令。这确实是个有深度的热点话题,单从选题上来看,她确实是有想法的。
虽然也有少部分人唱反调,但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示期待。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此刻,阮渔一走出演播间,顾春知就咬着牙,低声数落她,“祖宗!爆料感情的事我就不说什么了,看你蠢蠢欲动也不是一天两天,再说你又不是流量明星,谈恋爱也没什么。但是转型的事,你就这么说出来了,难道还没吃够教训?”
上次就是公开说要转型,最后失败了,才被外界嘲讽。她自己也说过从长计议,结果现在又爆料了一次。
这回若是还失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对我有点信心。”阮渔失笑,“这件事我比你上心,当然是有把握了才会说出来。”
“你已经开始动笔了?”顾春知立刻问。
阮渔说,“还没有,不过资料都找得差不多了,我准备再做一下实践考察,过两个月就开始动笔。”
估计是被上次的事吓到了,她身边的人都不怎么放心,看到访谈之后,不但戚蓝十分关注这件事,就连张灵灵和闫霜也打来慰问电话,让阮渔十分感动。
不过,戚蓝得知了具体的内容,又听她说要去做实践考察,就有些不乐意了。
因为阮渔这次考察,又要出差。
这个转型作品的灵感,说起来还是上回去茶花村的时候得到的。
茶花村除了少部分的田地之外,真正的经济支柱其实是漫山遍野的茶树,这种茶树的叶子不能制茶,结出来的果实却是上好的榨油材料,村子里出产的茶油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深受城市居民喜欢。
但这个产业,也是最近十几年才由政府扶持形成的。而在那之前,他们村子里的经济作物是烟草。
中国的烟草是国营商品,农民们种植烟叶、采摘烘烤之后,由专门的烤烟站回收,再送到烟草公司进行深加工,最后往下铺货。从种植到售卖,全过程都由政府把控。
不过这些年来,香烟行业一直在收紧,很多种植烟草的小村子都被合并成了一个个基地,不管是种植还是烘烤的技术都在不断翻新。像茶花村这种种植量不大的小村子,自然早早就转型了。
不过当地一部分村民还保留着自己种植旱烟、自己裹烟卷来抽的习惯。阮渔当时在村子里看到,就动了心思。
每个时代变革的出现,都不免会伴随着阵痛。从大的方向看,这种变革既是必要的、也是臣工的,但是深入到其中的个人,辛酸苦辣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茶花村是转型成功的代表,但却还有更多失败的例子。
阮渔想写的,就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对抗的故事。
这段时间,她一直在抽空查找和搜集各种资料,现在又打算自己下去实地考察,跟一下整个生产流程。
但是戚蓝这边虽说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但很多人来这里是给她和阮渔面子,她身为老板,也不能轻易脱身。所以阮渔这一走,就意味着两人又要分开几个月的时间了。
“没那么夸张。”阮渔安慰她,“我只在几个重要的节点过去几次,每次去个三五天就回来了。”
虽然加起来也有好几周的时间,但拆分下来,就没那么难以忍受了。再说这是正事,戚蓝又不可能真的阻拦,最后只能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上次去茶花村,虽然也是考察,但阮渔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这一次,她则每天都扛着相机,在烈日炎炎下跟着村民们一起忙碌,拍摄并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也把自己晒黑了至少两个色号。
好在资料搜集完毕之后,她便开始闭门创作,又进入了戚蓝熟悉的那种状态。
几个月后,阮渔和戚蓝一起带着剧本回家拜访戚教授和张女士,而应邀前来吃晚饭的华导,看完剧本之后沉默半晌,最后一拍桌子,“我年纪大了,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