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与君缘 >

第56章

与君缘-第56章

小说: 与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那封遗书,于他而言,实在太俱诱惑,里面写尽了众多官员贪污受贿的时间数目,独独少了他的,虽惹人疑窦,更证明了他是世间少有的清廉。
  倘若闵世杰意在相位,对一个野心勃勃之人,还有什么比这份清廉更能让他心动!
  暮笙想通这一环节,便猜测此番礼部一案,也必有闵世杰在后推波助澜,他是侍郎,仅此尚书,又有清廉之名,再加上此番他仍旧固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便极有可能拜相。
  “林潭能写出那样一封遗笔,既能保证顺利交到你手中,又暗中摆了闵世杰一道,还给了你一个人情,让你不得不留下宛娘,可见她心有成算,如此看来,必还藏有后手!”暮笙找到崔云姬,将她的想法说了一遍,最后如是道。
  崔云姬在江南立下大功,回京之后升任京兆尹,居正四品。此番礼部一案并没有牵连到她,只是算起来,毕竟是江南之事留下的,且宛娘还在她那里。
  崔云姬听罢,忙问:“可曾禀与陛下?”
  “自是先禀了陛下,锦衣卫已去查了。”暮笙镇定道,“林潭若留了后手,必然在宛娘那里。”只有放在宛娘手中,才能方便她们找到。
  崔云姬点头:“宛娘就在我府中,上卿大人随我走。”
  二人没任何耽误便去了崔府。
  宛娘随崔云姬入京之后,便住在她家中。只是平日二人见面并不多,宛娘喜静,多在房中看书,刺绣,甚少出门,崔云姬也忙,只常吩咐管家,照看好宛娘衣食,切不可怠慢了,旁的,也不曾多问。在她心中,府中多了个宛娘,不过是多养了个人罢了。
  说起来,二人也有近半年未见了。
  崔云姬领着暮笙走入宛娘的小院。那里环境清幽,花香芬芳,几处房舍,打理得干干净净,令人心生好感。
  暮笙环视四下,随着崔云姬走到屋外。
  此处是宛娘的居所,二人不曾擅入,崔云姬站在庭中,高声道:“云姬拜会。宛娘可在?”
  房中很快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门吱呀一声从内打开,宛娘一身湖蓝襦裙,莲步轻移,走了出来。
  “崔大人。”她朝崔云姬施了一礼,看到暮笙,又朝她施礼:“薄府君。”并不知暮笙已升任上卿。
  崔云姬简单的介绍道:“薄府君已拜上卿。”
  宛娘惊讶地望了暮笙一眼,随即便婉婉一笑,道了声:“恭喜大人。”便退到一旁,将二人让进屋里。

  ☆、第七十四章

  烹茶,是一种艺技。自选茗,到择水,再到挑选茶具,每一步都是烹出一壶好茶的关键。
  宛娘面朝着暮笙与崔云姬,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优雅悦目。清泉初沸,将初沸之水,注入瓷壶与杯,杯壶升温。再将茶叶拨入壶中,取悬壶高冲。
  滚烫的沸水冲入壶中,并没有溅出分毫,袅袅升腾的白烟如仙雾,使宛娘的容颜氤氲袅娜,如隔轻纱。
  美人,到了何时,都是赏心悦目的。
  将清亮的茶汤分入杯中,一时间,室中茶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瓷质的杯盏,剔透如玉,奉到暮笙与崔云姬跟前。崔云姬看得入迷,端起杯来,品了一口,缓缓道:“竟不知你还精通茶道。”
  宛娘已就坐,手中也端了茶,闻言,轻笑道:“我曾为妓,因相貌出众,鸨母以为奇货可居,便花了大心思教导我,茶道,便是那时学的。”
  她并不隐瞒自己不堪的过去,说起来的时候,也没有半丝羞愧。崔云姬这才发现,相比两年前,宛娘似乎看透了什么,整个人变得淡然超脱,仿佛过往的一切苦难,都只是生命当中的磨练。若只是看得明白些,倒没什么,可若是看破红尘,那便不好了,毕竟,她还年轻,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
  崔云姬看着宛娘,心道,的确是太忽略她了,既然得了人家的恩惠,托人家的托付照料她,便该对她好些才是。
  一盅茶饮毕,暮笙搁下茶杯,说起了正事:“搅扰姑娘,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只是此事要紧,兴许只有姑娘才知晓,故而,不得不来扰姑娘清静。”
  宛娘温婉一笑:“无妨,大人问便是,宛娘必知无不言。”
  她笑容柔媚,声音清雅动听,让人平添信赖。
  暮笙便道:“林潭死后,可有给你留下什么?”
  宛娘一愣,随即便诚实道:“有。”
  “可否一观?”暮笙忙道。
  宛娘没什么犹豫便答应了,她站起身,走入内室,那是她寝居之所,崔云姬的目光一直在她身上,知道她那抹淡粉的裙摆消失在门边,方回过头来与暮笙道:“倘若真在宛娘这儿,我可要敬佩那林潭的胆量了。”
  那时宛娘是在闵府,他赠予宛娘之物必要经闵世杰之手,这样还能堂而皇之地在闵世杰那老狐狸的眼皮底下递东西,心智非常人可比。
  暮笙一笑道:“说不准,那封认罪的遗书,不就是闵世杰亲手交给你的?”可见林潭对闵世杰的了解,还有她对人心的把握。
  崔云姬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突然有些不服气起来,挺不愉快地说了句:“可以不可再!”
  暮笙没搭理她,她还是觉得林潭定有东西留下,且那东西,必在宛娘这里。
  过不了多久,宛娘便捧着一只匣子出来,那匣子十分古朴,表面看来并不惊人,乃至连一只锁都没上。拿到二人面前,宛娘将匣子打开,满满一匣子银票便暴露在人眼中。
  暮笙:“……”林家果真豪富!
  崔云姬:“……”没想到她家养了个财神。
  “这是林爷辞世后,闵大人替她转交给我的。”宛娘柔和一笑,语气中很是平静,仿佛根本不知道这一匣子银票价值几何。
  林潭*后,林家大笔家财不翼而飞,崔云姬与暮笙通过各种渠道追查多日,也未寻到一丝蛛丝马迹,时隔两年,这一大笔消失的财富终于出现,二人只觉得相当无力,按律,林潭的家财都是要充没国库的,然眼前的这一大笔钱财,似乎又不能算是林家的财物,它们已与林家毫无关系。
  暮笙还是关心正事:“可否将这匣子借我一观。”
  宛娘将匣子推到二人面前,婉声道:“二位大人自便就是。”
  这匣子颇大,暮笙将银票倒出,倒了一桌子,而后在匣子四周内壁摸索起来。内壁是用红色的绒布做了里衬,看来精致贵重。暮笙一寸一寸地摸着,不放过半点可疑,终于,被她发现了一道小小的缝隙,掩在绒布底下。
  二人对视一眼,崔云姬取来剪子,将那层绒布小心剪开。宛娘看着,匆匆地别过脸去,那清凌凌的眼眸中满是悲伤。这只匣子,除了在闵大人面前开过一次,她再也没有动过它,不论里面的银票多少人求之不得,不论这些财富能给她带来什么,在她眼中,都是害死了林潭的东西,因为它们,因为她,让林潭死得凄惨。
  她恨她,也忍不住想她。
  绒布剪下后,便是一块薄薄的木板,轻易便拆卸了下来,木板之后,是一本小小的册子!
  暮笙取出这本册子,打开一看,脸色顿变,崔云姬见此,凑上前,只一眼,也是万般惊讶。
  这是一本账本,里面出现的几个名字,皆在京中身居高位。
  当年林潭临终遗笔中揭发出来的人,都是江南的一些地方官,并不曾波及到京师,而这本账册中,京中高官都被牵连,自然,闵世杰也少不了榜上有名。
  “这本账册面世,少不得又要陡生波澜。”崔云姬叹道。没想到林潭果真把这本账册藏下来了。放在匣子的夹层中,匣子里放了数十万两银票,任谁都只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些银票上,哪里还能注意到这只不起眼的匣子?、
  崔云姬扭头望向宛娘,只见宛娘正对着那账册愣愣出神。不知怎么,就有些不是滋味起来,朝暮笙说道:“这本账册还是由上卿大人上呈陛下罢。”
  暮笙一点头:“一切,有陛下做主。”
  事关重大,不是她所能承担得起的,账册到了陛下手中,定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至于这一大笔钱财,暮笙望向宛娘。
  她突然又对林潭的行为多了一分理解,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怀璧之罪,即便安分守已,也会有麻烦自寻上门,这两样东西,其一是钱财,其二是美色。宛娘生就倾世之貌,无人相护,必在这世上零落,而这一大笔钱财,更不是谁都能拥有得起的,无能之人拥巨额之才,如三岁幼童怀金,只会招致横祸。他想宛娘过得好,便要与她钱财,他想宛娘过得平安,便要与她保护。崔云姬便是他认为最恰当的人。
  她是女子,心肠软,且性情正直,不会见色忘义;她出身名门崔氏,不会为钱财所动,便不会见财起意。宛娘托付给她,再恰当不过。
  暮笙想到的,崔云姬也想到了,她转头望向宛娘,宛娘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说一句话。崔云姬发觉今日她看宛娘的次数尤其多,看她的每一眼都有不同的感觉,而这一次,她便觉得很烦躁,宛娘那温婉宁静的坐姿,对她心中莫名的烦躁没有丝毫抚平,反倒让她更躁动了。
  平日里不大见面的人,竟然对她有这般巨大的影响,看来以后也不该多见了。崔云姬一下决定,便与暮笙道:“事不宜迟,上卿大人快快入宫吧!”
  暮笙也是这般想的,她站起身,与宛娘道:“这笔银钱,你好生收着,财不露白,我与崔大人,都不会宣扬。”崔云姬亦是颔首:“你放心。”
  宛娘垂首望着那堆了满案几的银票,厚厚一叠,价值可观,可换美食华服,可易良田美舍,这样人人都喜的好东西在她眼里有如磐石,除了压在她心上让她难受,没有半点用处。
  暮笙一辞别崔云姬便入宫去了。崔云姬看看天色,还早得很,想来想去,又去了衙门。
  今日天气不错,暮笙踏入殿门,孟脩祎正抱着琵琶在拨弄,见她来,便将琵琶放到一旁,站起身来,道:“突然回来,是有什么收获了?”
  今晨,暮笙突然说好久没归家,要去家里看看,今夜便不宿在宣室殿了。她宫外那个家也没什么亲人,更没什么牵挂,孟脩祎便提出让她干脆搬进宫来住,也免得时不时就去看一趟,平添麻烦。暮笙不肯。陛下就生气了。
  不过眼下看来,应当是气消了。
  “我去见了崔云姬。”暮笙道。
  “哦。”孟脩祎兴趣缺缺。
  “而后,又见到宛娘。”
  “宛娘啊,听闻她甚美,卿来给朕描述描述,这个宛娘,是如何的动人心魄?”孟脩祎靠着软枕,嬉皮笑脸。
  暮笙忍不住横了她一眼,没好气道:“恍若天人,比我现在美,比我以前也美,陛下可要亲眼看看?”
  “罢了,你一个我就难消受了,再来一个,日子还过不过了?”孟脩祎懒洋洋地道,朝暮笙招了招手,示意她走近。
  暮笙并不违背她,走到榻前,意料之中地被孟脩祎扯到了怀里。暮笙乖乖地靠着她,好奇问道:“陛下如何知晓宛娘?”
  孟脩祎挑起她的一缕青丝,漫不经心道:“自有了锦衣卫,大臣们有几件事是朕不知道的?”不过没说罢了。
  暮笙默然,从袖袋中取出账册与她,孟脩祎一看,兴趣大盛,待翻完,面上竟有些兴奋:“来得正好,朕正觉得这几日,为了一个相位,大臣们有些不听话了。”她要对朝廷绝对的掌控,哪里容得下不听话的臣子。
  “来人,宣淮安君来。”孟脩祎高声唤道。
  这会儿淮安君正送孟幼琳去一处茶宴,那处茶宴是一名郡君所设,到宴皆是宗室皇亲、与淮安君交好之人。这样的场合让淮安君很放心,不怕有人为难孟幼琳,便带着她去了。
  孟幼琳果然也开朗起来,会交新的朋友,令孟幼舒甚为欣慰。
  这时,家中仆役领着宫中来使匆匆赶来,称陛下有召。孟幼舒便看了正与人兴致勃勃地交谈的孟幼琳,吩咐了仆婢照看好小姐后,便随天使入宫去了。

  ☆、第七十五章

  有了账册,便可按图索骥。皇帝没急着动手,也没有一见到大臣犯一点错,便大发雷霆、揪住不放。御下之道,宽严并济,有用之人,若无大过,皇帝不介意放一马,而庸碌无能、只顾自己生财之辈,皇帝是万万容不下的!
  将账册交予淮安君,命她酌情查办。淮安君收了账册,就如收了个烫手的芋头。陛下并未严明何人要查何人要办,更未说何人可放过,只说了一句“酌情”。
  要她如何酌情?这等大事,她岂敢自作主张?
  淮安君想了想,跪在地上,道:“此事干系重大,单凭臣一人,难免疏漏,况且,朝中大臣秉性如何,臣委实知道不多。锦衣卫自设立来,伏听圣命,唯建章是从,又受理多桩贪腐受贿之案,对百官了解,远胜于臣,臣请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