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天下GL-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堂方面,白夙本着求简求快的原则,只教蒙学和算学,凑够人手开钱庄即可。但蒋郡守和王逸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甚至借此机会与南守仁勾搭到了一起,而南守仁更是提出了刻石经的要求。
反正花的是白夙这个金主的钱,三人谁也不心疼,怎么气派怎么来,不但要刻石经,他们甚至将整座卢山都划作了学堂范围,闹着要把郡学搬过来。
白夙无奈,挪了一万贯钱给他们便撒手不管,转身另外寻了处庄园,从人牙子手里买了五十个较为机灵的少年男女回来,请王沅德教他们识字,又请霍晚晴帮忙觅了个算学先生,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将这摊子支开起来。
开办学堂只是钱庄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是更为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制作银票。
制作银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银票的材质选定,到正反面花纹设计,再到明暗防伪标记,这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轻忽不得。
就拿银票的材质来说,肯定不能像卫民军的饷票那样采用锦帛,毕竟大量发行的成本太高,可若是用纸,以目前市面上纸质水平而言,根本就达不到使用要求。因此,白夙不得不派出管事带着重金,到处去寻找懂得造纸之术的人才,欲将他们集中起来,研究改善纸质。
钱庄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白夙又将部份精力放到了蓬莱城。
白家的十艘大海船已经全部投入了运营,其中五艘往返在辽东辽西与黄县之间,另外五艘则载着粮食、陶器、茶叶、精盐、肉干、丝绸布匹等商品去了百济,打算从百济沿着海岸线行至新罗、高句丽到挹娄,将船上的货品全部换成人参、玉石、玛瑙和金银矿石等当地人完全不重视,乃至不需要的贵重物品。
虽然这五艘商船还没有返航的消息传来,但白夙仍然觉得,如今的蓬莱小城,已经跟不上蓬莱港的变化和发展。
事实果然证实了白夙的想法,就在半天之后,从辽西同时返回的两艘海船带回了大量的牛羊,随船归来的白十八更是带回了两个极为惊人的消息。
消息之一,忠武军与昭义军在击溃鲜卑慕容护余部之后,一路向北。
消息之二,匈奴举兵突袭凉州张掖郡,镇西大将军魏楚言率军于张掖郡居延城迎战半日,后匈奴退走。
至此,整个大庆朝廷才明白,为何鲜卑在取下辽西五县之后却不急着进攻,原来竟是暗中联络了匈奴,正在等匈奴出兵。
白夙神色依然平静,显然匈奴出兵之事,她早已有所预料,只是对昭义军北上之事更为上心,反复与白十八确认过后,方才让他下去歇息。
这两船牛羊还只是开始,后面的继续在装船运回来,白夙先是派人将朱二喜请到客栈细商许久,后又邀了东莱商帮里大小十六家行商坐贾。
耿寿本与宋弘在天上人间的别院吃茶,闻得消息后便回房换衣匆匆赶来,他还以为自己到得定是极早,却没想到竟是最后一位。
东莱商帮除了白夙财力雄厚之外,就只有耿寿家底丰厚些,其他十四位,全都在东莱排不上名号,基本算是被白夙拉来凑数的。
不过这十四位当家最近也混得顺风顺水,特别是在白夙给帝君送钱之后,他们更是风声水起,恰逢颖川郡主把军粮交给商队运输,他们又合伙凑钱买了几条河船替朝廷运粮到蓟城,很是赚了不少。
虽然赚了不少,但想到当初与白夙一起送给帝君的‘巨款’,心里还是有些肉痛的感觉,其中有几个家底特别薄的人,已经有些害怕白夙的邀请了。
好在白夙今天并没提钱的事,只是请大家吃了一顿美味的羊肉大餐,最后才说,手上有一批羊,问他们有没兴趣运去外郡转卖。
在白夙与东莱商帮,商量处置这么一大批牛羊时,楚宁也在愁眉不展。
忠武军与昭义军一路北上,方才过了乌侯秦水,便与鲜卑段部一个小邑族遇上,只是这个邑很小,总共还不到两千帐,缴获的牛羊虽然还没清点出来,但明显不多,可怕的却是,她们在这里搜出了好几千的汉奴。
这些汉奴都是去年被鲜卑掠来的边民,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被饥饿和凌虐所迫,徘徊在生死边缘,即使被救之后,也没见多少欣喜,顺从而麻木的望着这些将他们集中起来的黑衣将士,仿佛还不知道自己被救。
萧鸿飞等部将的强处是战场,李睿正在带着人手清点缴获,而这些边民的处置事情,就被推到楚宁头上来。楚宁愁的就是对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几千张嘴,不是说养便能随便养得起,怎么样把人口和劳力变成金钱和粮食,这是个大问题。
“难道就不能把他们发回原籍吗?”孙兴在战场上是的表现尚可,但对于这种政事,就显得有些不足了,他唯的想法,就是把这些人放回老家,让他们自己个儿去想办法活命。
但楚宁却知道,如果就这样把人放走,最后这些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沦为贼寇,要么重新被别的鲜卑部族抓回,甚至有可能,他们会自己主动去投奔。
商量无果,楚宁只好带着亲卫亲自接触这些边民,问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
在楚宁试图与这些边民交流的时候,正带忙着施粥的刘长贵匆忙过来禀报:“将主,这里有位老人家,自称是沓县县长。”
竟连县长也被掳掠?
楚宁心中一惊,连忙赶过去,然而,这位自称沓县县长的老人家,委实太惨了些,浑身上下饿得皮包骨头不说,竟连腿也被人砍断了一只,一件衣服已经烂到遮不住身,裹着一块羊皮被人扶靠着坐在地上,端着一碗清粥在手,用沙哑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问:“这是稻米粥的味道,从哪里来的稻米?”
没等扶着他的年轻人回答,老人家又继续说:“这年景不好,粮食收成不多,稻米精贵,你们煮粥的时候,米要少放些,多掺些水……”
“汉子们都要喝饱,出去放牛羊的时候不要偷懒,别再被那些狗贼抓到打骂的机会。”
“糠皮千万不要丢掉,可以混着稻米一起煮粥,女人和孩子们也都要给他们喝够半碗,老人……”
“邱老六呢?今儿怎么还没听到他的声音?”老人家突然转头看向扶着他的那个年轻人,哑着嗓子喝问:“他是不是真的去偷羊了?”
“邱老六……没了……没了……”那年轻人泣不成声:“邱老六今天早上……早上……”
“叫他不听话!叫他不听话!”老县尊小心翼翼的放下粥碗,从破烂的衣服里,拿出了一本薄册,捧着凑到眼前,一页一页的翻动。
那薄册上的字迹极大,楚宁站在两米以外的地方都能看清那一串串名字,可老县尊却差点直接凑到了脸上,翻到一页后,指着一行名字问那年轻人:“是这个吗?”
“是……是这个……”
“又去了一个……又去了一个……”老县尊咬开手指,殷红的血迹划过那个名字,两行眼泪跌落草地,咽声道:“从今天开始,邱老六的儿子,每顿都要多给一口吃食……”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布行的关心呢
感冒好了些
不过还没全部好
第111章
明明已经被救; 可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除了对外界的极度不自信之外; 更大原因是他们已经麻木到失去了希望。
看着这个枯瘦到似乎随时都会倒下的老县尊; 听着他对年轻人说的那些话语,楚宁突然泪流满面; 心如刀割的感觉告诉她,她对这个世界; 根本就没做到自以为的袖手旁观。
既然心未冷; 既然血犹热; 既然无法做到袖手旁观,那就挺身而出吧!
让惊涛骇浪伴我随行!
与风起云涌共舞一生!
楚宁大步上前; 向沓老县尊行了行了一个卫民军的军礼; 朗声道:“忠武将军萧鸿飞!昭义将军楚宁!踏马乌侯秦水,剿灭鲜卑段部两千余帐,恭迎沓老县尊归朝!”
直到楚宁连说了三遍; 沓老县尊才听清楚,抬起头来看向楚宁; 楚宁顺从的低头靠近; 任由沓老县尊摸上她的盔甲。
“这……这不是大庆军的盔甲……”沓老县尊的眼睛看不清楚; 但很快也查觉了不对劲,茫然道:“难道中原又换皇帝了?”
不过他很快又自问自答:“忠武将军萧鸿飞?是不是辽西守将萧鸿飞?”
“对,就是辽西柳城守将萧鸿飞将军。”楚宁解释道:“萧将军正率兵在追杀逃走的鲜卑狗贼,所以将诸位交由本将安置。”
“你就是昭义将军楚宁?是位女将?”
“是。”
沓老县尊点点头,倒是没在性别问题上面多作停留; 而是捧起那碗清粥喝下,润过嗓子后问道:“此番你等北上,携军几何?粮资几何?”
“忠武军一万,昭义军四千,辅兵和杂兵共计一万七千余。”楚宁对答道:“粮资目前尚余万石左右。”
事实上,当然不只一万石,只是楚宁担心这位老县尊要求放粮,所以报了一个保守数量。
“仅仅三万兵卒,就敢北上乌侯秦水……”
沓老县尊也不知该说这些人是胆大呢,还是无知,不过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这些边民被鲜卑劫掠来后饿死者甚多,基本都没有吃过饱饭,现在既然被救了出来,那就得救到底,最起码要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
“这是老夫被抓来后,暗中整理的人口薄册。”沓老且尊又将那薄册拿出递给楚宁,说道:“去年与老夫一同被这个邑部掠来的人口,共计六千四百七十一人,今天邱老六去了,还余三千八百六十七人。”
楚宁仔细翻看着薄册,里面的名字有些是用笔墨所写,有些是用的草木颜料,还有一些字迹即使干涸成褐色,也隐隐间还留着几许铁锈般的腥味,显然是以鲜血所书。
一个个被写上又划掉的名字,便是一个个生命从存在到逝去的痕迹,而这位老县尊,就是这些逝去者的唯一记录人,如果没有他,或许这所有的生命,最终都只会变成模糊不清的数字,埋葬在历史的尘埃。
“请老县尊放心,所有生者,都会得到妥善安置。”楚宁将薄册还还,恭敬道:“之所以只发放清粥,并非是因我等吝惜粮食,而是他们都久经饥饿,肠胃已经被饿得落下病根,如果不慢慢调养,让其随意暴食,恐多生病变。”
听楚宁这么说来,老县尊方才略微放心,让那个年轻人背着自己,又叫来几个人,亲自协助卫民军进行安置。
有老县尊的帮助,忙到晚上,终于将事情理顺了些,楚宁只吃了一个馒头就回帐子里,研墨提笔,开始写字。
她在给白夙编写新的算学书,原本按楚宁的想法,在卫民军的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财会知识,满足钱庄账务需要的便可,但今天写着写着,她却忍不住搁笔沉思起来。
今天沓县尊给她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即使现在冷静下来,她仍然有种想要改变现状的感觉,但这改变说来简单,可当真做起来又岂是易事?
楚宁以前看过许多穿越小说,主角念几句诗,就会才名远扬,主角背几句名言名句,就会立刻开宗立派,变成思想学术高人,要是主角再招些弟子,办个学校,那必然会招些道士来搞化学,找些铁匠木匠搞物理,一年卖肥皂,两年搞玻璃,三年火/药加大炮……
念诗,楚宁也会,但现实不是小说,背再多诗词名言也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填不饱大家的肚子,就解决不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战争依然会继续,历史依然会重演。
至于开宗立派走学术路线,这显然也只是小说作者们的意/淫,天/朝学术思想鼎盛于秦前,后世虽各有发展,但到民末时就已断代,特别是楚宁这样学着简体文字说着俗语长大的这一代,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读懂那些之乎者也,即使从后来那些国学大师的著作里抄背下来,但没有严明的逻辑和时代背景,又有何用?
再说了,如今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是从小就学诗经易,念起之乎者也来跟吃饭喝水一般,难道他们都是傻子不成?还能让一个东抄西背的人来装大牛?
至于找道士来搞化学,找匠人来研究物理,楚宁也有考虑过,甚至已经施于行动,匠作司就是一个类似的雏形,但很明显的是,目前并没成功,因为这些工匠的起点和基础太低了。
化学和物理并不是独立学科,它们的背后,都同样依附着另一尊大神——数学!
数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无论化学还是物理,都需要数学做为基本础究计算工具,如果没有数学来验证,没有数学来演算和描述,所谓的化学和物理,只不过是神学把戏。
就像楚宁,明知道匠作司目前炼出来的钢质,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可她却没办法去改善,这是为何?就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