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帝-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怀义抽噎了两下,抬起头似有顾忌一般,偷偷看向李令月,却发觉李令月也正看着他,双眸含笑,但不知为何竟让他有些发寒。他急忙将面颊垂下,又躲在武太后怀里呜咽起来。
阿娘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货色?李令月不解,不过温怀义的举动她倒是清楚了,竟是想用苦肉计来陷害她,真是小肚鸡肠兼无知。她迎上武太后询问的目光,淡然以对。
女儿不开口,武太后就又将目光放到了温怀义身上,她挑起对方的脸问:“怀义,你是说公主欺负你了?”
温怀义看了眼李令月,恍若受了天大委屈一般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李令月嗤然,上官婉儿倒是悄悄挪了身子,趁无人注意,将案边的笔置到了地上,因着地上铺有毛毯,笔落地无声倒是没有人发觉。
武太后看着面前这个委委屈屈的男人,淡声问:“那你倒是说说公主如何欺负你了。”
“公主……”温怀义用哭腔控诉着,“方才小僧见着公主,便向公主见礼,哪想公主却不搭理,还让随从惊了我的马。小僧一时不慎跌倒了地上,这才……这才害得腿坡了。”
这理由倒真是有趣。李令月听得哑然,再观武太后却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她瞧了瞧温怀义的腿,道:“想来是公主怀有身孕,性子不好,你便多担待些。去太医署寻个人看看,这事儿便过去了。”
“太后……”温怀义不依不饶。武太后却懒得同他再言语,只哄道:“你腿若是不好,如何帮我盯住明堂事宜。我还有事同公主商量,你先退下吧。”
温怀义银牙暗咬,一副憋闷模样。李令月看他不情不愿地起了身,忽觉便宜了他,便作出一副恍然模样,同母亲道:“阿娘,您要建明堂?”
武太后颔首,反问:“怎么了?可是你算到了什么?”
李令月点了点头,踟蹰着道:“阿娘,明堂一事事关重大,关乎国之命脉,依女儿之见,这建明堂的人选还需斟酌。”
温怀义瞠目,若之前他对李令月只有些不满,此时便已升为怨恨。他辩驳道:“太后!”
武太后抬起了手,示意他噤声,“此话怎讲?”
李令月回道:“此乃天机,待女儿慢慢同您说。至于温师,女儿觉得比起建明堂,寻经书倒更适宜。”
温怀义哼了一声,他自回来后便一直在为太后寻经书,可寻到有女主治国的书谈何容易?你这个小丫头又懂得什么?
李令月倒未对温怀义动怒,她的脸上依旧带着浅浅的笑,“女儿昨日卜了一卦,倒是寻到一本合乎母亲心意的书。”她转而望向脸上刻着不忿的温怀义,柔声道:“此书名唤《大云经》,还要劳烦温师了。”
温怀义面色一怔,暗叹:莫非这个小丫头真有大神通不成?他急于求证,起身就想回去寻书,未想走得急了,未注意前方那管毛笔,直直踩了上去,只听噗通一声,竟就这般滚下了层层石阶。
这下,假摔变成真摔,温怀义只觉腿疼头晕腰也酸,真是全身没有一处好地方。他呜呜叫着,哭嚎的声音听得室内几人都皱起了眉头。武太后当即嘱咐人扶他回去,再回眸看向身旁两人,却发觉这两人都是眉头微蹙,一副爱莫能助的模样,真是挑都挑不出错。心里忽然一阵烦闷,她借口要批阅奏章,将两人轰了出去。
※
偏殿里,李令月和上官婉儿并排坐在榻上,八月日头炎热,侍女贴心为两人上了一盘酥山。
“啊,是酥山。”李令月自幼便爱这冰凉可口的美味,她的眼睛亮了起来,手刚捏住碗内的调羹,她还没下手,眼前那盘冒着凉气的美味就被上官婉儿挪了过去。
李令月撇了撇嘴,探出手想要小小地挖一口,哪想调羹刚过去就又被上官婉儿给夺了过来。这下李令月彻底不依了,“婉儿!”
这一声唤得百转千回,隐隐有些求饶的意味。上官婉儿听得哑然,可面上却还是一副坚定模样,“不行。”
“只小小的一口都不成么?”李令月抿了抿唇。
上官婉儿倒是难得看到她这幅小女儿模样,不由噗地一声笑了出来,凝视着李令月写满期待的眸子,无情地摇了摇头,“不成。”
李令月没了力气,挺着的肩膀亦垂了下来,她唉唉叹了一声。
“怎么搞得似我欺负你一般。”上官婉儿讪然,她挖了一勺酥山凑到嘴边,就着李令月的渴望神情,张口吞了进去,“香甜软糯,只不过太凉了,你怀有身孕不宜食用。待到明年这个时候,再来我这儿吃吧。”说罢,娇俏一笑。
李令月忽觉眼前绽放出千万枝桃花,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之前的失态全都值得了。她又自我牺牲,学着方才温怀义的模样,委委屈屈地“嗯”了一声。
上官婉儿失笑,毫不避讳地问道:“你近日惹到那贼秃奴了?”
“我只是没像武家兄弟那般为他献殷勤罢了。”李令月看着上官婉儿津津有味的模样,忽然觉得真的有些发馋,旋即将目光挪开,看着屋外的大好阳光,怏怏不语。
上官婉儿瞧她这样,却是忍俊不禁,她自顾自地吃着,随口道:“那二人为了讨好太后倒是竭尽所能。”
“是啊。不过眼下倒真是需要这样的人为母亲铺路呢。”李令月附和着。
蝉鸣嘒嘒,上官婉儿望了李令月一眼,轻轻颔首表示赞同,回过头,又挖了一勺酥山送入口中。
※
一个月后,武承嗣于朝堂之上同太后祝贺,声称洛水现神石,石身刻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希望太后应承天意登基为帝。朝中一时沸腾,虽对石块由来心知肚明,但被酷吏压抑许久的大臣们,开口时却也只敢表示:天意如此,希望太后顺应天意,诸如此类。
他们这样的态度,正和武太后的心意。只是武太后尚未应允,只说自己将要亲去洛水接受这块“宝图”,并于接受“宝图”后为自己加了个封号,号称“圣母神皇”。而就在武承嗣兄弟制造神石时,温怀义也未闲着,带病盯看白马寺僧人紧锣密鼓地宣扬大云经,将武太后说成弥罗转世,必将女主天下。
僧人舌灿莲花,百姓听着渐渐信了理,将这个主掌国家多年的女人当做了佛祖转世下凡,心中膜拜不已。官员未有百姓愚昧,可碍于酷吏,却亦是不敢怒也不敢言。
一时间,大唐内仅剩李家宗亲愤懑咒骂,却也不过是躲在家里。武太后这次的举止比废李显时更加明显,兼之她先前多番借酷吏之手除掉李氏族人,种种举措更是令李家人惶恐不安。一方是忐忑过余生,一方是反抗争光明,两方抉择,李家人犹豫彷徨,只得暂且将一腔热血压下,只待苗头兴起,便随之点燃。
第55章
酷暑未消,天气尚且燥热,地处博州的琅邪王李冲按捺不住,在当地召集适龄男子高举起李家大旗准备伐武兴唐,其父越王李贞亦从豫州起兵呼应。在这两父子的号召下,余下同武氏不对头的宗亲们只觉热血沸腾,纷纷抑制顾虑摇旌响应,可惜还不待揭竿而起,鼓舞人心的李家父子便被武太后派去的将领击灭。
噩耗传来,众人的一腔热血立刻被恐惧覆盖,他们都清楚大势已去,等待自己的只剩下死亡,遂当洛阳城传来自己被告密之时,他们并未选择赴行,而是裁了段白绫自我了结。毕竟于他们来说,比起被酷吏折磨致死,这倒是最好的结局。
“启禀圣母神皇,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皆已服罪自缢。”
李家的鲜血溅在大唐各片土地,溅到李家亲信的心底,溅得众臣人心惶惶,但却未溅到武太后的眼里。武太后并不为此动容,相反她还有丝愉悦,面上挂着浅淡笑容,她回眸瞥了眼李令月,称赞道:“阿月,你倒真是神机妙算。”
李令月谦逊颔首,面上不露情绪,心中亦是不悲不喜。那串长长的名单里,写满了李家亲族的名讳,不过未听得薛顗两字,她多少有些欣慰,薛绍终究还是保住了命。只是这念头却也是稍纵即逝,眼下母亲的绊脚石已除,朝代更新在即,她也该为自己的下一步打好根基了。头颅微微垂下,她恭谨求道:“天下兴安,恳请圣母神皇赐我武姓。”
武太后看着这个最识时务的孩子,面上有慈爱笑意,她抬手轻轻抚了抚女儿发髻,柔声道:“不急,还不到时候。”
是啊,八哥还没让出地位,您又急些什么呢?李令月垂眸,轻轻应了声,“是。”
※
一个月后,侍御史傅游艺上奏,声称关中百姓皆恳请圣母神皇即位,以顺天意。武太后听罢未置可否,然而她不表态,处在帝位的李旦却慌了神。为保性命,素来识时务的傀儡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当堂献出玉玺,主动退让帝位。
如他所料,这一次母亲并没有假意推辞,直接就准了他的奏请。他抬起头,看着母亲威仪面上暗藏着的欢喜,深深叩首,从此将属于他的朝代转送与人,退居东宫变作了皇嗣武轮。
那一日曾有贞观之治的李唐易了主,一直处于后位的武氏撤去掩人珠帘,坐在雕龙榻上接受百官朝拜,成了男权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风云变幻,属于武周的时代开始了。
※
宽大的襦裙已近掩盖不住隆起的小腹,李令月向着石阶缓慢行着,她不由感慨女人孕期真是脆弱,食欲不振便就罢了,眼下竟是没走几步就觉出疲劳,不过还好她身边还有个贴心人帮忙搀扶。
“婉儿。”李令月对身边的女子笑笑,攒着对方柔荑走近书案,静静看着那位开拓新王朝的皇帝持笔挥墨。
墨点宣纸,遒劲有力,那纸上书着三个常见文字“日、月、空”,却是彼此相依,连在一起,成了个罕见的“曌”字。武皇帝置下狼毫,端详着自己的字迹,噙着舒愉笑意,问:“你们看,这个字可好?”
李令月轻轻颔首,称赞道:“日月凌空,恢弘大气,委实不错。”
武皇帝听得受用,又笑道:“朕准备唤它做照。”
“日月当空,普照天下。”上官婉儿思忖着,柔声道,“日月似阴阳,依道家讲便是太极生两仪,意为有;佛家言万色皆空,空便意为无,是以菩提心境。却是个好字。”
李令月对这个字当然熟悉,但却并不多言,只应和道:“婉儿好文采。有无相合,却是无上境界,倒是正配得母亲这古往今来第一人。”
武太后面带浅笑,她看着纸上黑字沉声道:“朕亦觉得甚好。”她摩挲着纸上字迹,似是喃喃自语,“曌,武瞾。我终究是做到了。”
※
虽已铲除不少势力,但女主临朝,不信服者仍然有之,故而自尊为圣神皇帝的武瞾依然放任酷吏胡为,朝堂上的低压仍未消散。只是这些李令月却不愿再管,一来女子当权不易,酷吏不失于一种初期的镇压手段,二来她临盆在即,更是无力插手。
身着宽大襦裙,李令月依在榻上,看着贴在她腹上的女子,面色温和,她抚了抚女子乌黑发髻,笑着问道:“婉儿,可又听到些什么?”
上官婉儿半坐起身,摇头回道:“今日他倒是安分。”
李令月抚着隆起小腹,禁不住腹诽起来:你每日对他念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兼之威胁他吃竹条,他哪里敢不安分?想到此她却又不禁哑然,自母亲登基不久,她便同母亲请了恩准,跑来婉儿殿里安胎。真是未想到她的婉儿这样可爱,除去对她嘘寒问暖外,还不忘替她教导胎儿。想来这孩子自未长出耳朵时便听上官夫子授课,出来后定是个人才吧?她淡淡笑着,俄而腹里却传来一阵抽痛,惊得她一声哀嚎,“哎呦!”
“怎么了?”上官婉儿急忙凑了过去,攒着李令月的手问,“是那孩子又踢你了么?”
腹里似藏着几捆荆棘来回旋转,李令月疼得额头冒汗,她捂着肚子艰难地摇了摇头,“婉,婉儿,好痛。”
上官婉儿目露怜惜,她侧眸看了眼李令月的腹部,脸色立刻怔了起来,她摸了摸湿润的长榻,愕然道:“阿,阿月,你流了好多的水。来人,去禀告宅家,传奉御!”
须臾之后,在主殿忙政务的圣神皇帝赶了过来。
“阿母。”李令月虚弱地唤着。武瞾走近,瞥了眼为女儿拭汗的上官婉儿,见上官婉儿并不挪步,心中无奈却并不怪罪,只同李令月柔声道:“安心,仅是快生了。我已唤了稳婆过来。一会儿有婉儿守着你,不会有事的。”
上官婉儿微怔,回过头对女皇道了声谢,即刻又转过头一瞬不眨地盯着李令月。少顷,稳婆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