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重生之女帝 >

第16章

重生之女帝-第16章

小说: 重生之女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苏慕蓁领命,只是还有些顾虑,“公主,那凝儿……”

    “慕蓁放心,舟车劳顿,凝儿我会帮你看着的。”李令月拍了拍她的肩。苏慕蓁再度颔首。

    两人齐齐向旁边望去,却发觉上官婉儿那厢比她们更早谈完,此时也正望向她们。苏慕凝对着两人和悦一笑,而上官婉儿却在李令月望过来的时候,撇了头。

    李令月暗忖:莫非是之前同慕蓁贴得太近,惹婉儿吃味了?她抿唇窃笑,同苏慕蓁道:“外间人多,慕蓁你先去帮衬下,一会儿我再唤你。”

    “是。”苏慕蓁知道公主要与上官婉儿独处,低身对妹妹柔和一笑,牵起她的手就走了出去。

    如此室内就仅剩了李令月和上官婉儿两人。李令月站起身,踱步至婉儿面前,看着上官婉儿明显憋闷的脸,俯低着身子柔声道:“我刚听慕蓁说,请来的夫子都在偏堂,我们去看看?”

    上官婉儿螓首轻颔,扫了眼李令月递来的手,没有搀扶,抵着塌子站了起来。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生闷气,只是忍不住不满,看到李令月同别人太过亲近,她的心就开始发堵,她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可就是控制不住。

    李令月将手收了回去,面色恹恹,心里却在窃喜,婉儿真可爱。她故意退到一边,静静地看着。这样不作为的举动,无疑更让婉儿生闷,脸上的神色也淡了下来,她目不斜视地向前走着,直直略过了李令月。然而方才和李令月错过身子,自己的脚就被一个东西绊住,身子不受控制地向前倾去,上官婉儿的面色一惊,她有些惊慌,担心自己会摔在地上,在阿月的面前丢了面子。

    不过这惊慌却也只有一瞬,下一刹那她就发现自己跌倒了一个人的怀里,那人不必多说,自然是李令月。

    李令月双手环着她,目光又是满满的温柔,她伸手抚了抚自己的眉间,神色略显忧戚,紧接着低下身落了一个吻。那吻很轻,虽是落在她的眉间,却让她感受到无尽温柔。闷怒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情不自禁地缩到那人怀里,挨着肩膀依了依。

    李令月轻柔地抚着她,她知道上官婉儿虽然没说,但心里已经喜欢上了她。唇角漾出一抹温柔笑来,附在婉儿的耳边,呼气如兰,“婉儿,勿要多虑。阿月的心里只你一人。”

    上官婉儿不禁餍足而笑,可笑过之后,她却也突然发现自己的失态,急急忙忙地起了身,对李令月施了一礼,“公主,婉儿去偏堂了。”避开李令月直视过来的眸光,上官婉儿径直行着。

    李令月苦涩一笑,她的婉儿还是像上辈子一样的不坦率啊。快步跟上上官婉儿的步伐,李令月垂眸觑着她,看着那温婉的眉眼,默叹:婉儿,若是你上辈子早些告诉我,我想,我一定早早就爱上你了吧。你是那么的温婉可人,怎么我上辈子就这么迟钝呢?

    伸手牵起婉儿藏在袖中的柔荑,李令月弯眉浅笑,“我们走。”

 第25章

    几日后,东都饥荒爆发,民不聊生。洛阳宫内,李治和武后二人亦是忧心忡忡。

    “媚娘,听说东都闹饥荒了?”李治斜依在榻上,微眯的眸子里溢满了担忧。

    武后舀了勺汤药递到李治嘴边,柔声道:“莫要担心,我已着人去周边运粮了。亏得阿月那里建了善坊,还能顶些时日。”

    听得百姓暂且安好,李治舒了口气,张口将药汁吞下,他又道:“阿月倒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公主。好啊!巾帼不让须眉,和明允一样有才干!”

    武后的眼帘垂了下去,她盯着棕黑色的药汁,舀着匙羹敷衍似地“嗯”了声。

    喂完汤药,武后柔声哄着李治入睡,见夫郎的眼帘沉沉阖上,她方才起身离去。回到宫殿,听臣下汇报饥荒情势不久,就有宫人来报,说是太平公主求见。政事要紧,武后让女儿在门外候了会儿,等到臣下汇报完毕,这才召李令月进来。

    “阿娘。”李令月进去的时候,臣子已经退下,她走近对武后施了一礼,抬眸打量了眼四周,发觉上官婉儿不在,心里有些失望。

    武后招呼她坐下,问:“可是善坊出了什么事?”

    李令月摇了摇头,“阿娘放心,女儿已让慕蓁去长安善坊那运些粮食过来,眼下东都善坊虽然存量不足,但熬粥分摊过去,还是能撑上几日的。”

    武后颔首,神情略显疲惫。

    李令月起身斟了杯茶水递给武后,莞尔道:“阿娘莫要忧虑,女儿昨日卜了一卦,饥荒很快就要平息了。”

    武后挑眉打量着女儿,女儿还未及笄,可她的那双眸子却已似古井般幽深。武后接下女儿递过来的茶杯,想着女儿的话,忽然轻声问道:“苏家的那个丫头,已经去了有些时日了吧?”

    李令月心下微怔,暗道:阿娘的观察还真仔细。她面不改色,只轻柔地笑道:“是。就要回来了。”

    武后抿了口茶,“嗯。差不多了,也该让她回来了。”

    “是。算算路程,就快到了。”李令月笑着附和,心里却有些打鼓:阿娘难道发现了她私藏粮草?李令月噙笑看着母亲,好在武后没有多说,只笑着称赞她几句辛苦,便放她出了宫殿。

    李令月退了出去。刚下石阶,眼前就看到一抹熟悉身影,那是她心心念着的上官婉儿。因在武后殿旁,李令月不好太过失礼,只对着婉儿颔首笑笑,趁着两人擦肩而过的间隙,用食指轻挠了挠婉儿的手心。

    上官婉儿哑然,并未回头,只带着浓浓甜蜜和身后抱着奏章的宫婢一齐走了进去。

    ※

    两日后,苏慕蓁带着粮食进了城,刚进城门便就引起了轰动。不只是因为粮食,还因为这个队伍有些壮观。前方是可与军粮大队媲美的运粮车队,由苏慕蓁带领,而后方则是一队百姓,他们皆背着一堆行李,想来是要去外间避荒,但一出城就遇到了苏慕蓁的运粮队,听闻朝廷要分粮,就又都退了回来。

    李令月站在城墙看着,只觉苏慕蓁确是可造之材,她扬了扬手,命人将皇城门打开,放苏慕蓁等人进来,待粮草队步入城门后,又派了几个侍卫,守在城外,安抚百姓,说只待天后商量好,便开始分发,让大家都回家去等。

    话已讲完,群众听不听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令月要带着苏慕蓁去见武后。武后自也是消息灵通,她两人刚到殿门口,不用通报,便被允了进去。

    不用两人多话,武后当即开门见山道:“粮食大致有多少?可够一城百姓食用?”

    李令月回道:“共有三百石,足以供一城百姓吃些时日。”

    武后颔首,心想等这些粮食吃完,周边的粮草也该运到了。便又吩咐李令月道:“如此便依着户籍册去城里分发吧。”

    “是,女儿这就和刺史商议,将娘赠予百姓的粮草分发下去。”李令月领命,带着苏慕蓁就向门外走去。

    武后看着女儿的背影,暗自忖道:她并未吩咐李令月积攒粮草,这么多的粮食不可能立即聚来,这说明李令月之前就有准备。莫非女儿真的能卜算天命?想着女儿之前的话,她的眉头忽然蹙了起来,李令月曾说过会给她一份大礼,看来就是这一份了。解了燃眉之急,又将功劳算在了她头上,而且还不忘替自己谋一份人心。这丫头当真是长大了。

    唇角微微弯起,武后的面上浮现出一丝笑意,那是个复杂的笑,有欣慰,有忧虑,还有一丝冷厉。

    朱唇轻启,武后的话语观不出喜怒,“去将婉儿唤来。”

    ※

    李令月同刺史商量过后,让苏慕蓁代自己前去协助,而后就去寻了上官婉儿。临近婉儿宫殿时,她忽然发觉宫人正在向外搬运物件,心中忽然生出一个不好的念头,她走近问道:“你们这是作何?”

    宫婢急忙放下手中物什,对着她施礼道:“回公主的话,天后有令,让上官才人搬到长生院内,奴婢等正在为才人搬运物什。”

    李令月蹙了蹙眉,娘让婉儿搬到自己的宫殿里,这应该不是随性之举。她记得上辈子婉儿搬到武后宫殿是在武后即将登基的时候,那时候武后诸事繁忙,为了方便政事,才唤婉儿入住,而此时……李令月想,这时这么做,应该跟自己有关。

    疾步走近内殿,李令月在桌案边看到正在收拾书籍的上官婉儿,心里一急,伸手便攒住了婉儿的柔荑。

    会对她如此大胆的人,除了李令月,再无他人。上官婉儿并不介意李令月的亲近举动,她停下手中活计,抬起头,对着李令月淡淡一笑,“公主。”

    李令月目露关切,攒着婉儿的手更紧了,“婉儿,阿娘怎么突然叫你搬去陪她了?”

    武后的心思不好揣测,上官婉儿亦知自己的搬走没有那么简单,但还是淡笑着道:“公主莫要担忧。近日政务堆积,天后见婉儿每夜歇息过晚,唤婉儿过去,只是为了省去婉儿赶路的时间,可以多歇息会儿罢了。”

    “这样啊。”李令月柔和笑着,眸子里却隐隐透着担忧。婉儿搬到武后身边,处处受着武后盯梢,自己再想像之前那样同婉儿独处怕是不大容易了。看来阿娘对她也存了疑虑。

    “婉儿……”李令月垂眸觑着上官婉儿,眼里是满满的关切。

    上官婉儿知道李令月担心她,她反握上那只手,轻轻拍了拍,“公主,婉儿已经及笄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婉儿还是那样的会为她着想。心里一阵揪疼,李令月弯眉淡笑,“东西都收拾好了么?我帮你吧。”

    顷刻后,李令月送上官婉儿前去武后宫殿。两人刚至偏殿,便见着了武后。武后打量着同婉儿并肩的女儿,调侃道:“怎么阿月,婉儿搬到娘这里,你还不放心?”

    话虽是笑着说的,可听到李令月耳朵里,却总觉得暗有所指。她知道当权者都有猜疑的毛病,眉毛微微弯着,她快走几步,行到武后身旁,揽起武后的玉臂,娇声道:“阿娘又在说笑。世人谁不知晓,天后的寝宫可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婉儿住在您这里,女儿怎么会不放心。”

    武后“嗯”了一声,未置可否。她看了女儿一眼道:“既然你放心,便回去吧。粮草那边也需要人去盯着。”

    李令月觉得这大概是母亲的一次示威,母亲想让自己知道,即便自己能卜算未来又如何。眼下还是她当家作主,她不让自己同婉儿过多接触,那自己也只能遵从。勿要凭借卜卦再搞些小动作,否则下一次可不会这么容易就算了。

    乖顺地低下头颅,李令月将眼底的戾气藏住,道:“是。”

 第26章

    东都饥荒之事刚过去不过两月,长安城就又传来一件令二圣忧心的事——素得二圣宠信的正谏大夫明崇俨被盗贼所害,命陨当场。二圣得知后颇为震惊,当即命大臣立案调查,并从洛阳迁回了长安。

    李令月和上官婉儿自也跟着同行。这一次,李令月很乖觉,她没有同李治开口求得和婉儿同车,只对着婉儿轻轻一笑,就自行上了武后备给自己的车舆。明崇俨死了,六哥也要下去了,属于她的时代就要来临,她有耐心,不会再因心急而惹怒母亲。毕竟现在这个时段很敏感。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了长安,一到大明宫,武后就立刻召了大臣,询问明崇俨的死因。大臣只道明正谏死于盗贼之手,但却并未捉到真凶。这样的结果显然不会令武后满意。

    武后阴沉着眸子,细细想着这几日的事,心里忽然笃定下来,明崇俨的死不这么简单,长安的盗贼没有这么猖狂,敢在人来人往的道上,当街刺杀朝廷大臣,这事必有蹊跷。

    她宠信明崇俨,因为明崇俨不止相貌英俊,还善于面相巫术,可以帮她卜卦推算,并且十分的知识趣,知道怎么讨她的欢心。然而堂下的那些大臣却并不怎么知识趣,他们只认为明崇俨是个江湖术士,不值得他们费心尽力,而且那些人还多是李贤的心腹。

    ——明允?!武后的眸子眯了起来,她突然记起昔日自己曾唤明崇俨给几位儿子看相,当时明崇俨就说这几个儿子里,只有李贤难堪大业。莫非是他,心生记恨杀了崇俨?

    心里有了主意,她当即下令,命自己的心腹暗中测查,看此事与太子有无关系。同时,却又将自己能卜会算的女儿叫了过来。

    “阿月,你既会卜卦之术,便帮娘算一卦,看看究竟是谁害死了明正谏。”武后淡淡说着,神色观不出喜怒。

    李令月自然知道明崇俨的死同谁有关,她知晓母亲这样富有心机,应是已经开始怀疑李贤了,此时问她大概是想证明自己的猜疑。她看了眼武后身旁侍立着的上官婉儿,见其目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