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迟迟不肯靠到我这岸头,我被这可恨的船儿闹得心里发痒,开口道:“你吹大口些,我热。”
韦欢便叫人拿了扇子来,敷衍地扇了几下,方又喂我,我见她总是不解风情,又急又恼,复又道:“方才你都尝的,怎么这一口不尝了?”
韦欢只好自己尝了一小口,要换汤匙时我却没给她这机会,倾身向前,一口将她喝剩下的汤吸尽,但觉这一口比方才那一口又更要香甜,且鼻子里充盈的都是她的味道,不由得更想要亲她一亲了——只是经她口的汤水便已美味若斯,却不知那一对温润薄唇更会是何等美妙滋味?若我能咬上一咬,是不是连今夜的梦也都会香甜起来?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韦欢,她将汤匙放下,淡淡道:“若不喜欢,就不喝了罢。”
我道:“喜欢,怎么会不喜欢?今日做醒酒汤的是谁,做得好极,赏他一匹绢。”端起碗,将一大碗汤一口喝干,谁知灌下去便觉肚内翻江倒海,忍了一会忍不住,弯腰向前呕吐,举措不及,有些许秽物沾在韦欢衣袖上,忍羞漱了口,塞了几团香在口里方道:“这做醒酒汤的很该死,怎么喝了倒催人吐?”
旁边的小宫人扑哧一声便笑了出来,被韦欢一瞪,忙肃容站好,韦欢道:“你灌得这样急,不吐才怪呢。不过现在吐了,总比夜里再起来吐好。”
我道:“是极,这醒酒汤果然做得极好,赏一匹不够,要赏他十匹才好。”
韦欢不语,只扶我出去,向那榻上歪着。我惦记她的衣袖,还只是睁眼看。她道:“我自会去换衣裳,你先眯眼躺一会罢。等下我叫你。”
我方向榻上一趟,中酒时候,睡得却不甚安稳,总觉鼻子里留有韦欢的香气,便闭着眼唤“阿欢,阿欢”。韦欢道:“我在。”伸手握着我的手。
我方安心睡了,迷迷瞪瞪地也不知过去了多久,耳边有人在说话,听声音有些熟悉,因眼皮沉重,懒怠睁眼,便只竖耳倾听,也听不大真切,只觉似是个公鸭嗓子的男人,这人说完,韦欢便轻轻笑了一下,道:“冀王醉了,再上一碗醒酒汤来。”
她一说,我才想起李睿还在这里,这下眼皮也不重了,身子也不沉了,直直睁眼坐起,气哼哼地道:“你们背着我在说什么?”
韦欢回头道:“醒了?”将手上的东西放在一边,凑近来扶我,我将她甩开,瞪眼去看李睿。
李睿笑道:“我见她坐在你这看书,就问她可知经书大义。她被我问住,不说自己不通,倒说我醉了,你醒得正好,你说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是说什么?”
他虽算不上勤学,毕竟也是习书多年,颇得父母、师傅们赞誉,韦欢的学问不是靠自学,便是在家学、内书堂和我这里旁听而来,虽有敏才,较李睿毕竟差得远了,且李睿又是这样自信满满地引《老子》的句子,我多少疑心韦欢错了,却不肯说她错,只道:“这话出自哪里?我仿佛听过,却不记得了。”
第98章 拥抱
本朝姓李,传闻是李耳之后,因此高祖立国,便以道为国教,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连我的乳母们都能引用其中章句,因此我说不记得,李睿立刻便瞪了我一眼:“《老子》是立国之本,你为我李家子弟,怎能不记得?”
我道:“这会儿我头正晕着,再是立国之本,我也记不得,先让我好生躺一会,醒来再说背不背书的话。天也晚了,你赶紧出宫是正经,不然路上碰见那位,啧。”
李睿摇头叹着“朽木不可雕也”出去了,韦欢本要送他,听我捂着头喊疼,因赶着替我来揉头,我觑李睿走远,才不喊了,倒在榻上迷着眼看她,她两手却还自我两侧太阳穴处按压,指尖凉凉的碰着我。她比我大的这两岁着实没有白长,这样半弯腰时,衣襟微垂,锁骨下已有若隐若现的窈窕曲线,我看得越燥了,推她道:“热。”
她仿佛有些无奈,叹气道:“就怕冀王带娘子去那不知什么地方,喝酒樗蒲,混没个轻重,所以才叫他们好生劝着,如今看来,全是没用。”
我道:“不是在外面,是在宫里喝的。教坊排了新舞,看得入神,不知不觉就喝多了,以后再不这么喝的——你别只站着,坐过来罢。”退出一尺之地,拍着榻沿让她。
她道:“我还有事,叫她们服侍娘子躺一会。”
我扯住她不让走:“我才想起来有话和你说。”
韦欢看我,我其实无话,单只想留她,挠挠头,两手捉着她手道:“你…很好看。”
韦欢深吸一口气,道:“妾告退。”
我急忙道:“我真有话…呃,我叫人从外面带了些东西,你帮我看看好不好,若好了…若好时,就替我给崔二崔六她们各送一份,也给你一份。”说着扬声叫方才跟的人,结果几个人进来说:“陛下已经厚赐那冷淘胡,将他打发出去了,先买的放到现在,已不大好了,娘子…还要给韦娘子么?”
我一怔,方想起如今已过了数个时辰,那冷淘只怕早就不能吃了,又是失望,又是愤恚,作色道:“既不大好,你们就不知再去买一份来?或者方才他做的时候留一份?”
韦欢劝我道:“若真这么喜欢,明日开了门再去买就是,不急在这一日。”
旁人劝我还可,她劝时我却益觉伤心,挥手将人打发出去,闷闷抱膝坐着,韦欢挨在榻沿坐下,推了推我的肩道:“你说冷淘胡,我倒想起来,是天津桥南边街上那家不是?那个我以前吃过的,不大喜欢,纵是好的拿回来,也不过是放坏了的下场,不值当你生这场气。不过冷淘向来是寒食时节才有,怎么这会儿就已经在卖了?”
我道:“他是商贾人家,只要有人肯买,寒冬腊月里卖冰都不稀罕,二月里卖冷淘有什么好奇怪的?”
韦欢笑了笑,见我热得拿手揭衣服,便索性替我宽了外袍,又顺手拿起榻旁团扇替我扇了几下,徐徐道:“娘子觉不觉得,今年比去年还热?”
我除了外袍,又有她扇风,正是惬意时候,半躺着道:“好像是。”隐隐觉得有些什么事,歪着头想又一时想不出来,还是韦欢道:“去年大旱,关中已是米价飞腾,今年这样,不知又要更旱到什么样子。”
我一下便盘腿坐起,拍腿道:“是了,去年已是大旱,今年再这样热,岂不是更艰难?”
韦欢道:“艰难也艰难不到宫里,娘子这样急做什么?”自己这样说,却抿嘴微微叹了一叹,我瞥见她手动了动,忽地想到什么,道:“你家里…还好么?”
韦欢低了头,淡淡道:“好与不好,都这样罢。”
我道:“你莫急,等我托了人,替他谋个官身,不拘多少,总是一份进项,他有了品级,你家里人也不敢太看轻了他。等他安心读两年书,再去试一场,有我在,不会叫他落榜的。”自母亲提过这事后,我便着意打听,将这科举的门道已摸得七七八八——时下考试并不以钻营投刺为耻,而科举的试卷既不糊名,又要总虑各人的考量,只要我有心,保韦无生忍中个举,过个吏部诠选不是问题。
韦欢看了我一眼,道:“多谢娘子厚意,不过现在说这事为时尚早,等娘子出了宫再说罢。”见我还要说,便伸手按在我嘴上,压低声音道:“你现在托人,无非就是太子、冀王,托了人便欠了人情,日后要还。一来一去,就说不清了。”
我刚想说“自己嫡亲的兄长,提拔个举子这样的事,还什么人情不人情的”,转念一想,又将这话吞了下去,看韦欢道:“你瞧出了什么?”
韦欢道:“瞧出什么倒谈不上,我只是觉得,以太子之尊,上道分内的奏请都要辗转托到自己的妹妹头上,只怕陛下与太子之间嫌隙不轻。”
我踟蹰片刻,方道:“其实他最先找的是李…睿哥。那厮睡迟了,太子阿兄等他不到,又遇见了我,才临时带我出去的。我没答复,他也没强求,可见托到我头上,不过是随口一说,未必当真指望我。”
她看我一眼,道:“这才正说明太子心中惶恐。不然,他为什么临时见了你,就托到你…娘子头上?”
我虽知母亲不喜李晟,因见她近日待他倒还温和,且父亲尚算康健,因此并没料到他们之间已到了这等境地,回想起李晟当时的神情,心底蓦然生出一股凉意:“他觉得六郎比他更受宠,在爷娘面前更有分量,又急着促成此事,所以才托他去说?”
韦欢点点头,又补了一句:“他还觉得你在陛下面前也比他有体面。”
我打了个寒噤,强笑道:“不至于此。”
韦欢道:“是也好,不是也好,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娘子若听我的,还是少参与外朝之事,自自在在的冶游玩乐为上。横竖娘子只是公主,日后嫁了人,就是外人,那东西…”她指了指贞观殿的方向,“与娘子无关。”
我沉吟不语。
韦欢以为我还在犹豫,又道:“这些话本不该说。只是娘子既视我为腹心,我自然也竭忠尽智,知无不言——太子与冀王都是天后陛下的嫡亲子嗣,长幼有序,冀王再是受宠,也越不过礼法的关口,古来有废他人之子而立己子的,却少有能废己之长子而立少子的。故尔天后再不喜太子,日后…的,也多半是太子。而天后陛下是太子的嫡亲母亲,太子得以立为太子,正是因为天后得以立为天后,故太子再是与天后陛下不和,也只能尊奉着母亲,这便是礼法规矩之所在。如今的情形,太子与冀王尚同为人子人臣,兄弟之情还在,倒不会有什么大龃龉。日后却不然。到时太子以人君之分,却处处受母后掣肘,冀王以人臣之身,却得以凌驾君王之上,久而久之,太子纵再仁厚,朝臣们能无怨言?太子不敢动冀王,难道还不敢动与冀王的人?冀王得以久居人臣之上,能无觊觎之心?年少骄纵,又得母亲宠爱,做起事来,能不冲动?两龙相争,潜伏愈久,争斗愈烈,所波及者也愈广。所以我劝娘子持身中正,莫要轻易投了一面,埋下祸根。”
我苦笑道:“你说得极是。”倘若母亲不是那位则天陛下,韦欢说得自然是极对的。可惜母亲偏偏是那位旷古绝今的女帝。在她眼里,韦欢所说的一切礼法规矩,都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工具罢了,好用时固然便用,不好用时便不弃若敝屣,什么尊卑,什么长幼,在母亲眼里,大约什么都不及她的权位重要。
连子女亲情,也是如此。
我叹了口气,道:“阿欢,能不能…让我抱一抱?”
她没想到我听了这么一大段,到头来说的却是这么一句话,怔了怔,看见我的脸色,又抿了抿嘴,张开双手,迟疑地向我身上一靠。
我紧紧地抱住她,贪婪地吮吸着自她脖颈里散出的香气,良久,才在她耳边轻轻道:“阿欢,若我不是公主,你…愿意同我做朋友么?”
韦欢甚是犹豫地将两手反扣在我背上,动作轻缓得如同不情愿一般,隔了好一会,才道:“身上都是汗,我叫人打水进来,服侍你洗漱了,早些睡罢。”
第99章 青梅(一)
东都城南安业坊,去皇城与城西南定鼎门皆不远亦不近,本是东都乡绅聚居之处。近年来圣驾颇幸东都,许多朝官在东都都置办了别业,安业坊中也渐渐住进了许多外州官人。
坊西北临通济渠一带,也有这样一处中等宅邸。里外不过二十余间,门口一般只两个看门老仆,出入也都用驴、骡之车,并不见富贵煊赫——然而倘若有人进到宅子里,便可见处处雕梁画栋,粉金砌玉。亭台楼阁,虽不甚大气,却极尽精巧,书画字帖,虽陈列不多,却皆是名家。
那屋舍虽只二十余间,庭院却有五六重,最靠西的小院还引了通济渠水,自造了一处曲水亭台,四面种满奇花异树,无论春秋冬夏,皆是葱葱馥郁。
曲水中间,亭台之上设有琴案,上面摆着一副古琴。琴上并无名字标记,不知出于阿谁之手,亦无甚镌刻装饰。
午后时分,亭台上有人焚香盘坐,闲拨琴弦,虽是随意之举,却也自成一章,弹到兴起之处,忽而中途改了乐曲,从《簪杨柳》转去《破阵子》,铮铮铁马之声未毕,又变作怅慢婉转的《离别难》,未及一章,又改作了《剑器子》,《剑器子》奏完,又变成了《千秋乐》——这里不乏教坊大曲,以一具独奏,难免流于稀疏,这弹琴的却偏能别出心裁,以快指相合,高昂时仿佛鼓乐齐奏,柔慢时又如众人同声而叹,无论柔和怅惋,还是金戈铁马,皆能得其三味,连旁边侍立的女童都侧耳相听,面上时而怅惋,时而激昂,仿佛已随着琴声入了意境。
独孤绍入了庭院,听到的正是《剑器子》,因驻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