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凤凰结 >

第115章

凤凰结-第115章

小说: 凤凰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冠璟日理万机没空去顾府亲看,对那样的情景实在觉得难以想象。顾老侯爷如今年事已高,早就不问世事不上朝,顾长风是闲赋在家的武将,也没有天天上朝的道理,大家彼此见面的机会也就是新春飨宴远远瞧上一眼,至于秋日三年一次的祭天大典,圣驾出宫,队伍绵延几里地,动用上万禁军,梁冠璟根本都见不着顾府的人。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连好事挑头的现在也不说皇帝不守妇道了,开玩笑,男宠都养起来了,还要妇道做什么?遇上梁冠璟偶感风寒没力气上朝,下面的人就要瞎揣测,之后几个月里都忍不住盯着皇帝的肚子看,生怕她在这个年纪上又有了,那可就尴尬了。万一她再生个父不祥的孩子出来,中年得子必然宠爱,一任性要废了太子另立储君,那有的热闹瞧了。
  还好,梁冠璟其实不近男色,丽景帝也不打算再生育子嗣了。
  晚上躺在龙床上,怀里搂着韩国夫人,皇帝唉声叹气,“要是朕不当这个皇帝,便可以带着允清去封地就藩了。”
  苏铭玥知道她舍不得小儿子。
  “去南宫怕是不妥,允漴在那边,虽然两人是兄弟,毕竟隔着一层,年纪也不相仿。”梁冠璟愁眉不展。
  “听说允漴也不是日日在南宫,青钰这些年带他出去游山玩水,遍访各地,最近一次出去大半年了都还没回来。”
  梁冠璟还是摇头,“朕不放心把他们放在一个地方,允漴哪天发了病怕是要伤了允清。”
  苏铭玥想想也是,“那便只能给他指一块封地了,淑太妃也可以跟着去颐养天年,允清是该尽一尽孝道了,报答这些年来的养育之恩。”
  梁冠璟道:“江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查一查哪里还有封地。”
  皇帝要寻一块上好的封地给最宠爱的儿子,自然千难万难也能寻得到。秋风秋雨愁煞人,寿王带着淑太妃去封地就藩了。梁冠璟病了一场,好一阵子都没缓过来,王婉妍提出来让皇帝去明月湖畔行宫养病,那么问题来了,这期间谁打理朝政谁批阅奏章呢?自然是韩国夫人了。那么谁在明月湖行宫陪伴皇上呢?自然是荣国夫人了。
  那怎么行?
  然而不管怎么样,韩国夫人在御书房打理朝政批阅奏章的时候,自是没有时间理会乾清宫寝殿的丽景帝。
  丽景帝寂寞无聊,韩国夫人临走还吩咐怜香惜玉守住门口,不许荣国夫人进来。
  “启昊呢?”梁冠璟问。
  怜香道:“怕过了病气,这两天太子就留在东宫,不来皇上跟前请安了。”
  梁冠璟看着怜香,“又是韩国夫人吩咐的?”
  怜香尴尬地笑笑。
  惜玉道,“皇上断不会责怪韩国夫人,当年燕王妃怀着身孕披挂上阵,结果后院起火,燕王和袁氏勾搭上了。韩国夫人没日没夜地忙,皇上在这个时候找别人勾勾搭搭,是人干的事吗?”
  梁冠璟哭笑不得:“为什么你们就觉得朕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肯定会去外面勾三搭四?你们看朕现在有那个心情吗?”
  怜香道:“这不就是怕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来给说笑逗趣,皇上一高兴……您可是皇上啊……”
  “皇上都那个样吗?”梁冠璟叹气。
  怜香道:“我明白了,皇上不是一般的皇上。”
  “这才像话。”梁冠璟点头,“再说了,韩国夫人这样朕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醋海翻波不是闺阁乐趣吗?朕觉得她有趣得紧。”
  怜香忙道:“有趣有趣。”
  梁冠璟道:“不过她都忙得见不着面,的确怪无趣的。怜香,你给朕说笑逗趣一个吧。”
  怜香为难了,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给她说笑逗趣,她望一望对面的惜玉,惜玉就更没辙了。
  李满意凑过来道:“那简单,宫里就有戏班子,奴才去现找一个说书的来。”
  梁冠璟道:“算了算了,不用了,扶朕去户外走走便好。”
  太监脚夫们抬着圣驾去了御花园,梁冠璟在凉亭里坐着黯然神伤了一阵,突然有一位弱冠少年和韩允浓嬉笑着过来了。
  韩允浓如今年方十六,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梁冠璟见了便笑道:“被朕捉到了,回头跟韩国夫人怎么说好?”
  韩允浓道:“这位是安公子,国子监的同窗,皇上疑心我跟他相好吗?”
  “都带宫里来了,不是相好是什么?”梁冠璟揶揄。
  韩允浓道:“横竖我是有口难辩了,随皇上怎么想吧。他进宫也不是来找我的,是荣国夫人邀约,只不过荣国夫人这会儿不知又去了哪里,安公子正准备出宫,因是同窗,我们沿途巧遇,便说几句话而已。”
  “荣国夫人?”梁冠璟看一眼那少年,便猜了个七八分。
  这少年看起来未满二十,能去国子监读书,想必是受了祖上封荫的世家子弟,品阶又没有高到王公贵族的程度,不然便应该在南书房了。从南书房出来,也有去国子监的,不过那些王公子弟必然也是十分优秀,倘是学艺不精轻易也不愿意去国子监丢人现眼。梁冠璟想到允清从南书房出来,虽然不十分优秀,按理也可以再去国子监继续念书的,倒不如允浓,因得是女儿身,倒不必被逼着去就藩,小小年纪离家万里。允清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也不知人心险恶,到了封地别被地方上的财主恶吏欺负才好,一思及此,又不禁悲从中来。
  梁冠璟这么想的时候,那安公子却是眉目流转,不断给皇帝送秋波。
  这下连韩允浓都看不下去了,赶忙拉扯着安公子离开了御花园。
  这一年入冬的时候,梁冠璟终于缓过劲来,重新回到御书房,跟苏铭玥一起奋战朝纲。
  她当了几年的皇帝,下面有好拍马屁的七品芝麻官上本,提议皇帝的生父生母,梁老将军和董太君也应该趁着新年升一升品阶了。公爵之位显然屈就了,皇帝的父母自然是皇帝和皇后,再不济也是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梁冠璟知道这是上赶着来给自己和梁家二老拍马屁的。
  梁老公爷如今八十好几,依然精神矍铄,大有长命百岁的架势。
  梁冠璟便给他写了一封信,问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封号,结果当天回信就带来了,信里梁运城对着皇帝破口大骂,说她不好好打理朝政,有闲功夫瞎想这些东西?
  “不许给我封皇帝的号,死了也不许追封!”
  梁冠璟想给老爹争一个名分,结果还被亲爹骂了一顿,讨了个没趣,回头她只好在奏章里又把那位七品芝麻官骂了一顿算是出气。
  关于这件事情,梁冠璟在韩国夫人面前自省了一番,认为自己的确有点吃饱了撑的。新年的时候,丽景帝抖擞了精神,又重新投入了奋战。如今四海太平,国泰民安,所谓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难,底下那些个忠忠奸奸的臣子们斗来斗去从未停歇,皇帝想打盹都不行,一打盹,天下就要生乱,一打盹,江山都未必保得住。后宫里的那些如今看起来只能算小打小闹,登不上台面,朝堂宦海的权势争夺才是浊浪滔天,载入史册的恢宏大戏,身为皇帝怎可掉以轻心?


第150章 舌战群鸨
  丽景帝登基以后, 陆陆续续颁布了很多法令, 诸如扶植织造业, 提高女织工月俸,减低赋税,全家有一名织工可抵偿徭役。原先织布的机器几经改造, 如今一间作坊时常有几十张织机,女工日夜不停,印染工艺也大大提升, 如今出口至波斯和南洋的布匹生丝每年以百万匹计。寻常百姓也由原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渐渐转而年年要添置新衣。太…祖皇帝的时候对服饰品级制定了严格的律令,民间很多颜色和质地的料子不许用,如今丽景帝治下, 只除了明黄和龙纹不可轻易织造, 其他渐渐放宽起来,商贾之流家财万贯的,更是可劲儿往自己身上砸钱打扮了。
  自女子科考以来,丽景三年的科考又作了新的调整,不光女子,农户、军户等后代有识之士皆可参加考试。按太…祖皇帝时的规定, 三教九流自有定数, 入了五行贱籍更是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说你祖上若是杀猪的, 你以后只能杀猪,杀鸡杀羊都不归你, 你祖上若是军户,子承父业,男丁成年必须在戍地从军,战时出征,非战则垦田。久而久之各行各业没了别的出路,自己的那一份工也不好好干,横竖干得再遭也没人辞退。当初太…祖皇帝初定天下,为了管好偌大一个华夏,这些律令很有其必要,如今时移世易,再这样下去显然不行。
  梁冠璟知道太…祖皇帝的威望无人可及,她当初登基也是强调不改国号,以太…祖皇帝的祖制来压人,现在贸然大改自是不行,所以只好一点一点慢慢来,先动农户商户。四海之内地主富农不少,因祖上是农户,以前都不愿意好好读书,只安心种地,如今也有心思活络的,让孩子去念书识字,还有商户本来就有不少花钱捐官的,如今还能用考的,自然让子女好好读书,省下那一大笔钱才是。一时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入人心。
  丽景四年,梁冠璟还想动一批人,但是这一次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为什么?她颁布法令普天之下男女只得一夫一妻,若要纳妾,需有卓越的功勋,若是妻子生不出来的,也不许休妻。
  这样就断了不少人的后,突然之间很多男人都开始怀疑起发妻不能生育,或者做妻子的自己怕生不出儿子来,被夫家嫌弃了。这条法令吵吵嚷嚷之后,形同废纸。不过对于纳妾的规定十分严苛了,必须登记造册,有户籍记录,寻常百姓若非妻子不孕是不允许纳妾的,官宦人家更是规定妻子过门五年而不孕才允许纳妾,其他任何理由都不允许纳妾。
  这条法令下去,非但男人们怨声载道,连女人们都很反对。自然,郑国公主带着苏静芝来宫里闲话家常的时候也会提起,私下里女人们其实很赞同丽景帝的做法,只是不好明面上说,显得自己十分善妒似的,一点儿也不够深明大义。
  苏铭玥叹气:“心里怎么想的,明面上还不好说,果然这一夫一妻不纳妾的法令是形同虚设了。”
  梁冠璟倒不这么以为,法令之于人,有了约束慢慢就可习以为常,等习以为常就敢说出来,再过些时候,哪家的夫君想要纳妾,便要被世人耻笑,渐渐纳妾之风就少下去了。早在天顺年间的时候,由于皇帝只娶了皇后一个而没有纳妃子,当时很多朝廷大员纳妾多,就会被皇帝嘲笑,很多人便不敢大张旗鼓纳妾,因为总有死对头要去给皇上打小报告。只是当时皇帝没有立法禁止,到了丽景帝手里,这条律令终于颁布下去,民间还闹出不少为了纳妾生子,生而后纳的,不生出儿子都不去衙门登记造册,录入户籍。而身为妻子,还要帮着夫君向官府隐瞒,方显正头娘子的本色。
  丽景帝听到这种事情,火冒三丈,命令当地府衙大小官吏到民间查访,若有瞒报户籍,违规纳妾的,予以没收家财的重罚。若地方官督查不力更要撤职查办,敢有知法犯法的官员,更是罪加一等,而且鼓励检举,检举者有功。
  纳妾之风渐渐收敛,狎妓之风又兴盛起来。
  这一次丽景帝更狠,下令取消妓户,关闭全国上下所有官私妓…院,所有妓…女就近到国家开办的织布工坊学习纺织、绣花等技艺。今后若有发现买卖人口以为皮肉生意的,嫖…客当街杖责五十,罚钱一百,在城楼前张榜公布身份,不得科考,不得入仕,而女方则罚没身上所携资财。
  丽景帝本来等着嫖…客组成一支军队来闹,结果嫖…客们倒没来,京城和扬州联合七十二家妓院的老鸨子,加上她们手低下的花魁娘子,浩浩荡荡两百多人来端午门前闹事,要求皇帝给一条活路。
  而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荣国夫人王婉妍。
  韩国夫人在后宫听到消息,简直要气晕过去,女帝为了天下的女子操碎了心,可总有这些拖后腿的鼠目寸光之辈,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天下女子的荣辱和生死。
  妓…女告御状,被告还是当朝女帝,这也算开天辟地以来的一大奇闻,当丽景帝准备放人进太和殿理论时,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有些人更是嚎哭起来,有辱斯文,妓…女误国,亡国灭种之类的说法全来了。
  丽景帝道:“诸位大臣觉得有辱斯文,有损国体的,现在可以出去,想留下来看热闹的随便,把人放进来,朕与她们理论。”
  御前侍卫们便把老鸨子和花魁娘子们押进了大殿,除了王婉妍,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本来这辈子都不可能到太和殿,因着这桩案子能到这种地方来,大家都好奇地东张西望,满脸兴奋之色。
  她们来告状,被告正是龙座上的女皇帝,留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