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凤凰结 >

第102章

凤凰结-第102章

小说: 凤凰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女们纷纷点头,表示女子若想不受气,必须当自立。然而自立何等艰难,最后话题又绕回去了,梁冠璟让她们说说女子如何生存,如何自强,如何立世,乃至于如何像男人一样齐家治国平天下。
  课室中叽叽喳喳皆是讨论交流之声,大家的主意一个又一个,这个又说如此行不通,应该那样那样,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梁冠璟让她们回去把心得写成文章交上来,就当作业。
  “诸位德才兼备,假以时日,皆可为君,望今此与君共勉。”梁冠璟起立与学生行礼道别。
  苏铭玥在外头迎她,几乎要扑上去一把抱住,只觉得她的课是她听过最好的。
  几个人正转身要回去,突然走道上一个女学生追上来拦住了她们,她向梁冠璟行了个礼,水灵灵的大眼睛盯住梁冠璟。
  “董先生,学生记得梁后的生母便姓董,所以你就是梁后本人,是不是?”
  梁冠璟跟苏铭玥对视了一眼,她不自在地嗯嗯啊啊着,谁知道旁边王婉妍道:“你可不要声张出去,不然以后董先生便不来上课了。”
  那少女惊喜莫名,看神仙一样看着梁冠璟,“梁后是一代名将,我还道即便不是三头六臂,也必然虎背熊腰,山一样的伟岸,却原来是这样子的……”
  说罢突然就笑了,笑完又眉头一皱,“刚刚她们有些话冒犯了先生,希望先生不必介怀。我来这金陵女子书院,便是希望修身养性,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做梁后那样了不起的女子。”
  梁冠璟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少女道:“敝姓孟,孟文君。”
  梁冠璟道:“他日若我朝开恩科让女子入学考试,你可记得要来。”
  那少女郑重答应了,又向梁冠璟一再行礼。
  苏铭玥赶紧拖着梁冠璟走掉,再不走,就要谱出一段不伦之恋了。
  上策论的先生闲散南宫多年,如今家中老母病故,守孝丁忧,长期告假了,自此梁冠璟便经常要去金陵书院上课,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室里一张桌子跟前挤了两三个人,可谓盛况空前。自第一堂课开始之后,她们又以各朝各代的其他杰出女性为例,各抒己见,发表了很多看法。
  渐渐也有人来与玉平公主套近乎,打听这位董先生的来历。
  韩允浓之前便受了韩国夫人的提醒,不可吐露真相,便随口道:“是宫中一位教习的内侍女官,梁后怎么可能会来?”
  南宫岁月细水长流,苏铭玥觉得孰不寂寞,梁冠璟隔三差五上一次课,她隔三差五去宫外布衣坊看一看生意,手中宽裕,日子舒心,骑马射箭推牌九,连火铳都重新玩起来。走东街串西市,南宫不像京城的后宫,没有那么多森严的规矩,在这里过日子如鱼得水。
  荣国夫人虽然天天来烦人讨嫌,日子久了也习惯了,哪天不来还怪惦记的。
  她不知道哪里物色了两个唱戏的优伶过来,长乐宫里天天歌舞升平,排起了一出风尘三侠。戏排好了也不挑日子,便邀宫里其他姐姐妹妹们来看,苏铭玥还道她自己演的是红拂女,竟然不是,只见台子上一位少女模样削似梁冠璟,一身红衣演的自然是红拂,而荣国夫人演的是李靖,另一位少女穿戴了大胡子演的虬髯客。
  戏演完了,大家纷纷鼓掌,说比外面戏班子唱得还好。
  苏铭玥便咬着梁冠璟的耳朵道:“什么人不好找,找个模样像你的。什么人不好演,让这个人演红拂。”
  红拂是什么身份?是个家妓而已,连妾都算不上,有达官贵人上门,还要出来见客赔笑的。梁冠璟倒并不生气,拍拍手安慰她:“就是演个戏,大家图个乐子,你莫生气。”
  待打赏的时候虬髯客脱了胡子卸了妆容,那伶人竟是跟苏铭玥有几分削似,气得韩国夫人一夜都没睡好,这分明是荣国夫人吃饱了撑的整出来埋汰她的。那红拂与李靖相亲相爱了,虬髯客相貌丑陋,只落得和红拂兄妹相称的下场,荣国夫人就是故意气她的。
  梁冠璟只好又安慰她,“好了好了,往日里我只跟你好,还不许人家戏里演一演过把瘾的?”
  苏铭玥道:“天长日久的,我看你也对我腻了,你对她倒是和颜悦色的,你去同她好吧。”
  梁冠璟道:“这话说的,分明是你跟她有过这个那个的,我都没说什么,你吃的哪门子的醋啊?”
  苏铭玥道:“那你的意思是,我跟她有了这个那个的,你不生气,所以哪一日要是你跟她有了这个那个的,我也不该生气?”
  梁冠璟求饶,“这不什么都没有吗?我保证守身如玉,要是真有什么,你就把我活撕了。”
  苏铭玥道:“真要有什么,我成全你们,我才不像她那样呢,死皮赖脸的,跟个狗皮膏药似的甩不掉。”
  梁冠璟道:“我看你俩平日在一起也有商有量的,不像很讨厌她的样子。”
  苏铭玥道:“她不对着你露出那个骚浪模样来,我才不管她。”
  “夫人啊,要对我有信心一点,好不好?”
  天顺元年就这样太太平平过去了,天顺二年梁冠璟三十七岁生日的时候,京城的皇上给母后送来了贺寿礼,随礼的信中说皇后有喜了,皇子的生辰在天顺三年征月。
  那一天梁冠璟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她满打满算三十七岁,再等半年就要当祖母了。
  祖母这个称呼让她无法接受,直叹自己老了老了,什么远大志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都没了,老死南宫算了。
  这回轮到苏铭玥安慰她,她十七岁生韩允浓,现下女子十五及笄,很多少女十六七岁便成婚了,若是允浓也十七岁生子,她当外祖母的年纪还更小一点。女人又不是因为当了祖母就老了,武瞾六十七岁才称帝,来日方长。
  梁冠璟道:“什么称帝啊,做个春秋大梦而已,也该醒醒了。”
  天顺帝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据说少年老成,已经是个受百官称道的皇帝。那一夜听诏的几位朝中大臣原本想联合起来给这位少年皇帝一点儿下马威瞧瞧,结果六个里面有两个被皇帝拿住了把柄整治一番,发配边疆去了,剩下四个也就老实起来,不敢造次。如今乾坤已定,再说人家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也没人信,也没有由头说。说出来,那是杀身之祸,轻易不敢说。
  如今皇后也有孕了,朝里再没人说什么纳妃的事情。皇帝做表率,底下连纳妾之风都跟着效仿,偷偷摸摸起来,谁要是家里妾室多了,被皇帝知道还要嘲笑讽刺一番。
  梁冠璟哀叹似水流年,一夜没睡好,第二日还要去书院上课,学生见她哭丧着脸,关切地询问是何缘由。梁冠璟只好交代:“我要当祖母了。”
  大家纷纷恭喜,询问董先生家的公子如今在何处高就,竟是没见过就已经婚配。
  梁冠璟道:“他成婚早,未立业,先成家了。”后半句不方便说,如果当皇帝也算立业的话,他离当一个好皇帝还早着。


第134章 孝穆睿皇后
  孝穆睿皇后是天顺帝之后白氏的谥号, 全称很长, 但历史上称呼这位皇后常常习惯用“康后”代替, 据说天顺帝本人非常讨厌这个称呼,当初拟定谥号的时候一堆溢美之词呈上来让皇帝勾选,天顺帝的朱笔第一个化掉的就是“康”字。
  天顺帝在位时间很短, 野史提起这位皇帝经常用这八个字形容:过慧易夭,情深不寿。
  然而历史上对天顺帝的康后评价却非常高,至少比她的夫君天顺帝高得多了。皇帝在此之后终其一生没有再娶, 虽然古往今来只娶一个皇后的皇帝不止一人,但是人家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而为了亡妻从未再娶的就真没有了。
  康后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关于女帝梁冠璟的一言一行, 正史野史不胜枚举,添油加醋,各地唱曲戏文排了一大堆,唯独康后充满了语焉不详的神秘色彩。
  一来,她是天顺帝之父洪熙帝的妃子,皇帝不许别人说自己妻子的闲话, 尤其是她二嫁父子俩的事情, 正史里关于她言行品貌的记载就非常少。鉴于洪熙帝在位时她并不得宠,有些人便推测她相貌平平, 也有说她性格孤僻,不善言辞, 所以不讨洪熙帝的喜欢。关于她的出身记载也不详,可能是孝感皇后——惠文帝之母徐氏一族的宗室之女,因此即便她不得洪熙帝的宠爱,也很早就获封妃位。
  二来,她当洪熙帝的康妃近十五年,当天顺帝的皇后满打满算只有两年多,两年多里后宫没出过什么大事,就没什么好记载的。
  三来,她醉心的事情多是一般女人甚至男人都不怎么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奇门遁甲,暗器机关之类的,她在后宫里手绘的那些图纸文稿也没有流传下来,使得这位皇后充满了神秘感。
  但几乎是世所公认的,之前臭名昭著的神机营事变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一战成名洗刷冤屈的神机营也是从她手里开始重建起来的,这支部队对整个帝国的延续有着不可取代的功勋,甚至被称为热…兵…器时代的开山鼻祖。她还设计了改造兵符的模具,据说其工艺后来上百年时间都无人超越。
  建立了一支传说中的女兵部队——神机营,并开创了一个时代。
  生了一位伟大的皇帝——宣德孝皇帝韩启昊。
  留下无数关于奇门遁甲,暗器机关的图纸文稿(已失传)。
  孝穆睿皇后的“睿”字当之无愧。
  天顺三年征月,康后薨。
  消息传到南宫的时候,梁冠璟正在金陵女子学院上课,她看见苏铭玥突然出现在课室外面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本来她今天应该与荣国夫人一同外出采买胭脂水粉,此时不应该来这里的。梁冠璟便一时暂停了课堂,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她走到门口问:“出什么事了。”
  苏铭玥道:“是皇后,玲珑她……”
  梁冠璟一时怔忡,“难产?”
  苏铭玥点头,“生的时候看着挺顺利,说是产后血崩,孩子平安出世,她……没救回来。龙颜大怒,皇上差点把孩子摔死在地上,还好青钰在,抢了下来。太医院上下死了不少人,皇上亲手打死的……”
  梁冠璟不知道说什么好,无可奈何,无话可说。
  晚上苏铭玥劝她回京城看看皇帝,如有必要,就把孩子接过来抚养,毕竟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没了娘。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他是皇帝,他也逃不过去。”梁冠璟决定不回京城。
  后来她说过,她一生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太狠心了,没有回京城,在儿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又一次错失了修复母子关系的机会。虽然也有很多人诟病说她就是个薄情之人,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使两个人十分生疏淡漠。而在南宫日子过得太逍遥,韩国夫人也没有多加劝说,千里迢迢,不去就不去了吧。
  十八岁痛失爱妻算得了什么,十八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过两年再续弦就是。
  然而这一次她的确错了,十八岁正因为太过年轻,做什么事情容易冲动,容易极端,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然而这个人是皇帝,他做错了事情,后果很严重,祸国殃民,生灵涂炭。
  本来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殃及了大半个华夏,可悲,可怜,可叹,可恨。
  天顺三年三月,国丧期满,瓦剌来犯,其实边关小规模的冲突从未间断,损失交战双方各半,无需皇帝操心。但是消沉了一个月以后,韩允漴决定出门散散心,杀杀人,自己的百姓不能杀,瓦剌,就你了。
  远征瓦剌的命令下达以后,满朝文武反对。这一次连一向爱拍皇帝马屁的内阁红人,小国舅梁青钰都极力反对,不光反对大规模出兵,更反对皇帝御驾亲征。
  皇帝去意已决,那天纳谏的臣子被拖到端午门外广场上打屁股的共计一百三十余人,还打死了两个,梁青钰下狱,这次他没能逃掉。事实证明,封建王朝,任贤纳谏只出于皇帝的意愿,如果皇帝一定要办成一件事情,那事情肯定会办,至于成不成,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之后,天顺三年六月,十八岁的少年皇帝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瓦剌。那天晚上听遗诏的大臣们暗暗地想,天顺帝就要完了,齐王两年前就没了,下一任皇帝是谁?
  梁冠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迅速赶往京城,然而到达京城不久,前线不断传来战报,小皇帝先后平了瓦剌,灭了鞑靼,顺道还去了趟西夏,屠了人家十几个城池。
  事情做得有点过分了,然而怎么办呢?谁让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呢?
  事情做得有点过分了,然而怎么办呢?谁让他是我梁冠璟的儿子呢?
  那一刻,作为母亲,梁冠璟是很骄傲的,晚上她在床上搂着韩国夫人,笑着说:“这个混账!”
  虽然事情的确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