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将军在上]西夏女王子 >

第49章

[将军在上]西夏女王子-第49章

小说: [将军在上]西夏女王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战神
  庆历七年,夏。
  
  西夏大殿。
  
  大宋像往年一样,派出使节带着岁币前往西夏,财政官带人一件件验收,发现竟然比往年送过来的东西多了一倍。
  
  乌恩看了看官员呈上来的账本,笑道:“这是怕了想交保护费啊。”
  
  “都收了,不收恐怕明天宋皇帝就要吓的陈兵边境了。”
  
  下面的大臣笑作一团,皆说宋的羔羊胆小如鼠。
  
  乌恩脸上挂着笑,心里却感叹着宋的富裕,真是一头肥羊啊,她已经忍不住想要宰羊了。
  
  六月,又是一个雨水连绵不绝的夏季。
  
  经历过江北水患的柳惜音对这样异常的天气十分敏感,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北方再次传来黄河决堤的噩耗。
  
  “这回,老天也站在你那边吗?”
  
  柳惜音喃喃自问,遥望北方的天空。
  
  七月,北方大水,民田被污,房屋被毁。比之几年前的水患,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乃大宋开国以来最大的水灾。
  
  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离开家园,数十万人形成了庞大的流民队伍。
  
  宋皇帝赵祯度过了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才和群臣商议好治理江北水患的措施。
  
  如此数量的流民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如溃堤之水,搞不好会天下大乱。
  
  西夏,河间府。
  
  万顷良田被洪水淹没,乌恩眼里却是兴奋的神色。
  
  “天助我也!”
  
  接到江北一带水患的消息,乌恩就带着亲卫队赶了过来,虽然田地被淹对西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现在西夏可谓是地广人稀,把灾民安放到别处即可。
  
  身处黄河下游的大宋受灾只会更加严重,据悉整个宋北境不仅百姓乱作一团,驻军也受到波及,驻扎的部队不得不避走别的州县,对于西夏来说可谓天赐良机。
  
  时不我待,乌恩立即召集西夏南部所有将军,再抽调了左右两厢共计十二个监军司的部分兵力,带着整整五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挥师南下。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唯一能打的禁军里,属西北禁军最为闻名,西军的士兵大多是在与西夏的数次战争中磨练出来的,肯吃苦,敢牺牲。
  
  曾经漠北的叶家军也是从西军中脱颖而出的。

  而剩下的厢军和乡兵,大多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在西夏铁骑的眼里,他们的战斗力不值一提。
  
  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西部的宋夏边境上,此次西夏大军分作两股,二十万骑兵去西部汴京拖住宋的精锐部队,剩下的三十万大军由乌恩带着从东部进攻,绕开了最难打的西军,以势如破竹之势,直逼汴京。
  
  宋皇帝赵祯才从朝堂回来,坐在凳子上的屁股还没坐热,西夏大举进犯的消息又让他惊得站起来。

  赵祯是由养母刘太后养大的,幼年一直活在刘太后的阴影之下,性子文弱温厚,若是在和平年代,也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赵祯为帝数十载,文治武功里,打战是他最不擅长的。但他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打不过就用钱养着。

  西夏和辽屡次进犯,宋朝廷用每年数十万的岁币求和,一向只认钱的辽、夏倒也接受,毕竟打战消耗巨大,有时候大动干戈抢来的东西一合计还没有耗费的军费多,既然宋愿意给钱,那大家相安无事也挺不错。

  在举行了几次朝议后,坚持不住的赵祯病倒在了龙椅上。

  

  。

  

  邢州,数万受灾的难民住在邢州城外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发现地上的小石块在微微的震动,他抬起头来四处张望,似乎没有什么异常。

  看来是看错了,他叼了根稻草在嘴里,舒适的晒着太阳。虽然因为城内人满为患,他们只能住在城外,不过官府每天都会发放粥粮,倒也不愁吃喝。

  直到一旁的人用胳膊杵了杵他。

  “干啥?”他不耐烦的问。

  “你看这石头是不是在跳?”那人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格老子的,青天白日的闹鬼了?”他奇怪道。

  就在两人研究了半天后,沉闷的轰隆声从远处传来,越来越多的难民注意到了异常。

  就在所有人惊慌失措的时候,一名浑身尘土的官兵骑着马挥着令旗大喊着:

  “西夏人来了!”

  “关城门!”

  “关城门!”

  他这一喊坏了事,难民们像是受了惊的马群,全部冲向城门,试图进入城内躲避。

  挤满了人的城门,根本关不上,驻守在城门的小队长被眼前的阵仗吓呆了,除了不停的喊人把门关上,根本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轰隆声越来越响,一声声砸在难民与官兵的耳膜上,好不容易关上一扇门的城门再次被冲开。守城将领终于赶至,终于狠下心来下令。

  “擅闯城门者,杀!”

  屠杀百姓可能会被降罪,但城门再不关上,就连被降罪的机会都没了。

  这一喊,唬住了几个闯门的难民,也激起了民愤,官兵与难民在门口斗作一团。

  混乱中,西夏的骑兵到了。

  

  

  

  大宋,汴京。

  赵祯躺在龙床上,妃子一勺一勺的喂着药。

  兵部侍郎正在和他禀报前线的战事。

  前线噩耗连连,黄河以北的两道防线接连被破,北部防线一溃千里,西夏大军仅用了数十天的时间,连破四个州县。十日前传来邢州被破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

  “报!”

  边关失守,情势紧急,边警一日三报。

  兵部侍郎说:“进来。”

  传讯兵跪地痛声说:“相州被破!”

  “这不可能!”兵部侍郎惊呼。

  邢州才刚破,相州早已做好迎敌的准备,怎么可能短短三日就被攻破?

  “咳。咳。”赵祯艰难的撑起身子,瞪着红透的双眼问道:

  “韩琦和范仲淹呢?”

  赵祯封范仲淹为安抚使,韩琦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两人是大宋现在最后可用的将领,其他将领要么在南方来不及回来,要么就是对领兵作战只会纸上谈兵。

  “两位大人目前,生死未卜!”士兵说。

  赵祯眼白一翻,昏死过去。  


  与西夏有数十万的马匹、骆驼不同。宋非常缺马,不但普通人没有马可以骑,就连很多名人学者也只能骑驴。

    宋朝没有草场可以养马,整个北方一带常年被辽、夏控制。

  早年间,在宋还有草场时,宋却没有用来牧马,而是从西夏买了羊,运到草场放牧。

    宋的皇帝和大臣们从骨子里没把这个当回事,如今恶果已至。

  宋的步兵打不过西夏的重骑兵,跑又跑不过轻骑兵,唯一值得称道的弓弩兵,又被西夏的冷锻甲所克制,一般的箭镞根本不能穿透。最后只能依靠坚固的城池。

  如果没有乌恩这个异数,或许西夏会像无数打败宋军的北方民族那样,接受宋的招安或议和,每年收取宋的朝贡和岁币,然而没有如果。

  三天前,相州。

  在宋混迹多年的乌恩对这些城池的防守结构了如指掌,投石车摆好,就准备朝城墙的薄弱点投掷。

  宋军也有投石机,等他们数十人拉好绳子,将石块投掷出去时发现,西夏的军队站在射程之外,他们的投石车根本打不到西夏大军。

  乌恩骑在马上,轻蔑的勾起嘴角,抬手,向前一挥。

  数十枚巨石抛向空中,被砸烂的城墙,总是能让乌恩心情愉悦。

  第二天,相州城上空,硝烟还未散去。

  乌恩看着自己的士兵清扫战场,一车车的尸体被运走,而更多的尸体,则只能用铲子来铲走,火炮和巨石的威力下,很多尸体已不成人形。

  她依旧向城内走着,身边的惨状无法扰乱她的步伐,征战数年,她的内心早已冷如坚铁。
  
  她知道自己做出的是正确的选择,她也知道,自己犯下的,是无法饶恕的罪孽。

  没有退路,便只能一往无前。

  她不再惧怕敌人的鲜血,她甚至开始享受对别人生杀予夺的权利。

  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杀死她在乎的人,也没有人能夺走她要的东西。

  掌控一切的感觉不断的激励着她,让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在真正的蜕变,千千万万的士兵用刀疯狂的敲击着盾牌,用尽全力的呐喊,雷鸣般的共鸣:

  “战神!”

  “战神!”

  “战神!”

  声音犹如洪流将她淹没。

  是了,她变成了西夏的战神。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章节肥一点,大家节日快乐(#^。^#)





第80章 第八十章 女儿
  “娘,您就信我一次,西夏人真的就要打过来了,我们快跑吧!”

  数天前汴京的坊间一直流传着西夏人就要打进来的消息,甚至有些人说再不跑就没机会了。朝廷多次安抚无用后,使出强硬手段,再有谣传者,一律抓起来。

  男子背着包裹苦苦劝说着母亲,却被路过巡查的一队士兵听见了。

  “小兵,你去警告那对母子,再大声喧哗莫须有的事情,我们可就要把他们带走了!。”

  “是!队长。”小兵应道。

  小兵走到那对母子面前,严肃的说:

  “你!再乱说可别怪我们无情,汴京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男子见有士兵来,怕惹麻烦上身连连说好,拽着他母亲的手却是丝毫未松。

  小兵完成了任务,就回去跟着队长继续巡逻了。

  小兵原名不叫小兵,他是土生土长的汴州人,小时候听多了酒楼里说书先生讲的沙场故事,就整天说以后也要做一名名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就给他起了一个小兵的绰号,笑他连兵都不是,还妄想做将军。

  后来参军入伍后,有认识他的人,这绰号也就带进了军队里。顺口好记的名字流传开后,甚少再有人喊他的原名。

  “小兵,今晚起你开始去城墙值守。”队长看了看手里的值守排表。

  “是!队长。”

  小兵不喜欢这个名字,一点也不,他明明有个很好的名字,却没人愿意喊,等以后立了功,别人一定会喊他程将军,或者程小将什么的,都不错。

  营里的老学究曾经跟他吹嘘过,汴京曾是战国魏都大梁城,后来经过大宋不断增筑,才有了现在规模壮阔,气势雄伟的汴州城。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小兵突然有种与有荣焉的兴奋。

  北方那些鞑子进攻过大宋多少次,也没见真打到汴京来的,小兵对朝廷的说辞深信不疑。

  无聊的夜晚,值守的小兵天马行空的幻想着。

  “小兵。”

  突然有人喊他,是一个他不认识的官兵,看服装是校尉级别。

  “跟我来,有大人要见你。”

  小兵跟着他进了城楼,他一眼便认出了那名穿着官服的人,是胡青!

  他是曾经天下兵马大将军叶昭最信任的参谋,在军中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小兵崇拜的偶像之一。

  他紧张的都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放,只听胡青对那名校尉说:

  “就是他吗?”

  校尉恭敬道:“是的,胡大人,按照您描述的身形,最像的就是他。”

  身形?小兵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是看着比那些五大三粗的同僚瘦小了点,但力气不小,平时操练一点问题都没有。

  胡青看向他,严肃的说道:“你叫小兵是吧,有个机密的任务要交给你。”

  于是,经过了接连两天的训练,他学着胡青口中描述的那样,模仿者那人的一举一动,就连晚上做梦,他都梦见自己成为了那个他崇拜不已却又遥不可及的人——叶昭。

  他穿着叶昭的盔甲,带着叶昭的面具,领着守卫汴京的数万禁军在城内、外巡逻。

  叶将军又回来了!汴京所有百姓仿佛看到了希望,惶惶不可终日的他们终于安静下来。

  小兵骑在一匹白马身上,带着禁军走过一遍又一遍的街道,握着大刀的手心已经全是汗水。

  他看到了许多他认识的人,还看到了他暗暗喜欢的姑娘。虽然没有人认出他来,但他依旧骄傲的挺直脊背。

  终于,几天后,西夏大军来了。

  数不清的骑兵,密密麻麻的方阵,他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