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重生]两都纪事 >

第34章

[重生]两都纪事-第34章

小说: [重生]两都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潆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将手搭上去,她感觉到,这只手触感柔软而细腻,不如男人的厚实宽大,却能给她最大的安全感,是阳光普照海鸥盘桓的避风港。
    她紧紧地握住了这只手,下意识地低喃:“阿娘……阿娘……”声音又急又快,梦呓了数次,她猛地惊醒,睁大了双眼。
    视线所及之处,是绣纹精致颜色素雅的床幔,古朴而华贵。唐潆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床幔,激荡不安的心神缓缓平定下来,游离的意识随之回归脑海,适才她感染风寒,体力不支便小憩了一会儿,她不是在阶梯教室里,她不是学生。她身处宣室殿,是偌大帝国的操控者,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没有人,没有人敢当面嘲笑她。
    但是,背地里呢?阿娘,又会怎么想她?
    唐潆的眸色霎时黯淡下去,她想起榻,勉强吃些东西。身体发软,需借物使劲,她欲用力撑起身子,却猛然发现自己的手正紧紧地抓着谁的手腕!
    她偏过头,正好对上太后那双漆黑如夜平静无波的眼睛,心里咯噔惊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生出逃遁的念头,紧随而来的却是她在梦境中受的莫大委屈。她看着太后,委屈的情绪翻云卷浪般扑打在她的心头,想也未想,便略带哽咽地道:“阿娘……”
    自唐潆登基始,很难再看到她这般软弱无助的模样,像是又回到了数年前她设计使她身陷险境的那次,她从梦中惊醒,哭着央自己抱抱她。
    太后看着她,心中叹息一声,并未将自己被她紧握的手抽离,而是伸出另一只手略作宽慰地抚了抚她的脸庞,柔声说:“阿娘在的,饿了不曾?”太后微顿了顿,随即补充道,“厨下有热粥,非庖厨烹制,适才我亲手熬的,要喝么?”显然,太后不但人来了,不但守在她床榻旁,更事无巨细地向宫人垂询了她是否进食之类。
    犹如一个巨大的诱惑浮现在眼前,诸多复杂的情绪霎时烟消云散,也不问是什么粥,唐潆连连点头:“要喝!”
    热粥盛在瓷盅内,将盖掀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热粥的主料是湖州贡米,一颗颗饭粒饱满晶莹,入口食之,甜糯醇香,回味无穷,粥是淡粥,不油腻,鱼茸中和提鲜。本是无甚胃口的,太后一勺一勺地喂到她嘴里,味蕾全被调动起来,吃得又满足又欢快,竟一连吃了三碗。
    唐潆恋恋不舍地看着空瓷盅被宫人端走,又看向太后,由衷地赞道:“阿娘的厨艺不逊于御厨,若日日得食,人生大幸!”
    “巧言令色。你若想吃,我得闲了便会为你做。即便你不过来,遣人说一声,也会将膳食送来与你。”太后平淡道。
    唐潆蓦地怔住,兴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太后的语气并无半分责怪与埋怨,她却听出其中蕴含的深意。她垂眸,盯着床榻,喃喃道:“阿娘,儿……儿是想过来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假若她演技再好些,再装得若无其事些,即便怀揣着重重心事,也能多与她相处片刻。
    “哦?那为何不过来?”大抵无意从她那儿得来什么答复,太后的声音已然压低了些,“你不过来亦可,我也当你长大了可离得阿娘了,岂知你将自己折腾成这副模样。”
    她的语气又是自责又是怨怪又是失望,唐潆急切地否认:“儿未长大,儿哪离得了您,即便长大了,儿也不愿离开您。”
    “那你可愿意说说,近日究竟为何这般?”太后看着她憔悴的病容,压住心疼,冷声问道。她不问,并非不牵挂,只是想着她终归将成人了,即便被石头绊住脚步,能自己跨过去便自己跨过去。
    已记不清上次被太后训斥是何时,现下这般,唐潆反倒生出一点点庆幸一点点得意一点点窃喜,唯有对她,太后唯有对她才会流露出平静淡然以外的情绪。
    当然,更多的却是惯有的顺从乖觉,唐潆再不敢绕开问题不答,略微斟酌后迂回折中地说:“兴许秋风萧瑟,情绪易被感染。儿不知怎地,隐约开始担心来日若与阿娘分开,该如何难舍留恋。”
    忍冬闻言,好笑道:“陛下岂非杞人忧天?横竖是在禁宫里头,还能如何分开?”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她是皇帝,阿娘是太后,生活起居总是一起的,能朝夕相处,还奢求什么?喜欢一个人,非要拥有她不可么,她只想与她并肩携手,这不难做到。至于她的心意,为大局计,为长远计,埋在心底不无不可。
    想通了,触及太后洞若观火的眼眸,已不觉心虚,唐潆傻笑道:“涉及您的事,儿总是糊涂。”
    太后淡淡看她,少不得轻斥道:“若是如此,你便该与我细说,自己憋闷在心里头,事情可有解决?平白生病,身子本就不十分好的。”
    挨训了,要及时卖乖,唐潆湿漉漉的眼睛盯着太后,诚恳道:“儿谨记,下次再不会犯。”
    太后又瞥她:“还有下次?”
    真是说甚错甚。唐潆羞赧得脸蛋通红,嗫嚅道:“唔……再、再无下次了,儿不敢。”
    池再与青黛在旁轻笑不已,小老虎终归是小老虎,在娘亲面前脊梁骨又弯又软,再挨一顿训斥,哪还有半分气焰?
    天色不早,不能误她休养,太后便欲离开。
    唐潆轻轻拽住她的衣袖,撒娇道:“阿娘,您再留一会儿。”
    缠人的劲头好歹是回来了,太后不再疑她情绪有异,只回头看她,淡淡道:“明日再来,你好好歇下,捂出汗来,将寒气驱散。”
    “戴罪之身”,哪敢如平时那般死缠烂打,唐潆不情不愿地应了,躺在榻上目送太后走远。随后,满身轻松地入眠,梦乡酣甜。
    其实,太后并未回未央宫,她步出寝殿,便绕去正殿,将御案上积攒的奏疏翻开,细细批阅起来。做任何事,熟能生巧,更需结实牢固的基础,她幼时在金陵,颜家无女子从政,故而颜怀信只教她琴棋书画,裴之遥却教她四书五经。
    裴之遥曾以科举入仕,她的目光自然较寻常女子深远些,耳濡目染,太后并不逊其母。
    池再青黛在寝殿外听候皇帝传召,忍冬领着宫人将正殿的宫灯依次点亮,渐渐地,灯火如昼,依稀比平时还亮堂些。
    同样的夜,有人倍感温馨惬意,便有人倍感焦虑急躁。
    秦觅遣来送礼的小厮果真审时度势,万分恳切地央求王泊远代为斡旋,再如何,将身家性命保全下来,总不难罢?
    难么?难!礼收都收了,还能退回去不成?王泊远打肿脸充胖子,他不愿令人瞧不起,他自诩是扶持皇帝登极九五的功臣,前阵相位未得,皇帝亲来宽慰他弥补他,显然极是看重他。既如此,皇帝总会看在他的面子上睁只眼闭只眼,不会紧紧相逼。
    解决事情要追本溯源,秦觅这事情的源头是他贪墨,□□什么的,刘据不是还好好活着,大可寻别的借口搪塞过去。贪墨的数额小,裁案判罚,罪责便不会重。刑部近日在搜集证据,需从刑部那儿下手,翌日下值后,王泊远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打一顿就好什么的,你们真是后妈→_→

  ☆、第42章 端倪

王泊远乘车驾过去,递了名刺,便入府与刑部尚书张璟攀谈起来。张璟工于书画,投其所好,王泊远便与他畅聊书画,聊着聊着,王泊远向家令使了个眼色,家令忙呈上画筒,将里面的画卷小心翼翼地铺展在案几上。
    张璟的目光紧紧地粘着画卷,细细端详片刻,啧叹道:“此乃前朝名家真迹,吾遍访不得。今日观之,死而无憾!”
    王泊远捋须大笑,大方道:“张兄喜欢,收了便是,横竖我是外行,将它留在我这儿,犹如明珠蒙尘。”
    张璟面露几分犹疑,王泊远逮着他这几分犹疑,立时呼喝着家令将画卷好,收进画筒内,硬塞给张府家令。
    张璟见状,顺水推舟地点头:“也好也好,我代你暂且藏之,来日可与诸友共品。”张璟此话说得极为圆滑,代你、暂且,日后若要控他受贿,证据不全。
    秦觅昨日已押解进京,眼下是燃眉之急,王泊远难得听不出他话外之音,只当他肯松口了,忙以事相求:“秦觅年幼丧母,其父疏于管教,以致其定力不足,为宵小谗言所蒙蔽,才酿出此祸端。我痛心疾首,却怜其少年无知,思及人孰无过,望张兄从中周旋,免其死罪。”
    张璟闻言,神色不改,令人摸不清他心中所想。他只十分滑头地道:“王兄友悌,某深受感触,定然善待令弟。”
    善待?如何善待?王泊远又开口套他的话,结果套来套去,总没句准话,最后,王泊远望了眼那画筒。心想有此受贿凭证,张璟与他就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说话半遮半掩,兴许是担心留人话柄,有善待二字便足矣。
    王泊远向张璟施了一礼:“大恩不言谢,且容我先略拜伏。经此事,吾等必如唇齿相依。”
    张璟将他扶起来,走了走官场上的客套话,末了,遣家令代为送客。看着他走远,张璟回身过来,抱着画筒,爱不释手,心中冷哼道:秦觅年近四十,少年无知?再者,谁与你唇齿相依,近年朝政动向还不够明了?皇帝亲政后,必亲苏燮之流,远你之辈,基于此情形,我岂可同你休戚与共?
    张璟连连摇头,也不知王泊远是如何官拜尚书,大抵是从前归附萧相受其提拔,而萧相已生退隐之意,他若再故步自封,乃至居功自傲,绝无甚好下场。
    王泊远也是天真,秦觅这事岂有半分回寰之地?张璟手中正握着其贪墨的证据,雍州三年前曾有几个郡县受灾,河堤冲垮了几座,赈济百姓的米粮与修缮河堤的银钱,半数都给这贪得无厌的货给贪走了!雇匪截杀监察御史,更是罪加一等。
    张璟携着罪证,便与大理寺卿谢怀志入宫面圣。
    宣室殿中,唐潆与太后同在,除此外,还有江夏大长公主。
    本朝公主的身份有些特殊,因其可封王可拥兵可参政,故而张璟与谢怀志看见江夏,互相看了一眼,并未立时禀事。六年前郑王齐王与襄陵造反,事败身亡,在京的几位大长公主处境比以往尴尬许多,即便江夏与皇帝太后过从甚密,也不代表她愿一直安安分分。
    能避则避。
    江夏岂不知此理,她来此,是邀阿嫂与侄女赴宴的,听闻二人近日颇有些凑巧地都生了病,便关心几句,说了会儿闲话。
    江夏望了眼底下两个木桩似的老男人,顿觉扫兴得很,起身欲走,想借姑母的身份捏捏唐潆吹弹可破的脸蛋。太后抬眸,淡淡看了她一眼:“还不回府?出来许久,囡囡想她阿娘了。”囡囡,便是江夏诞下不久的女儿。
    有喝的有玩的有人陪,婴孩岂会对她生出想念?阿嫂也忒是护犊子了,捏捏脸蛋都不许,私底下自己又捏又摸又抱,实乃“敝帚”自珍!
    江夏看着唐潆姣好娇嫩的面容,目光一寸寸地踱过她日渐精致的五官,最后,停顿在她长而不细眼角含情的桃花眼上,才十分惋惜地缩回手来。小侄女若非躬身政事,常常端着副严肃刻板的面容,定然犹如新熟荔枝半露冰肌般诱人,不知会便宜哪家小郎君……或是小娘子?
    江夏心中暗想着,告退时居高临下地瞥了眼两个老男人,立时摇摇头,啧啧,忘了小侄女是皇帝,皇帝的婚事哪是自己做得了主的?
    江夏一走,张璟便将秦觅的罪证呈上,遍数其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的斑斑劣迹。罪证确凿,无可存疑之处,谢怀志又列举律法,引据前例,上谏皇帝该如何判罚。官员贪墨又雇凶,非一人可为之事,必有同僚或下属协助,如此,又牵扯出一堆人来。
    亦非故事,说断则断,不能长话短说,说到某处节点,更停下来各执己见地议论一番。
    这般,一直协商了两个时辰,天将夜,宫门将要落闸时,才算勉强有了定论。秦觅数罪并罚,立斩不赦,抄其家产,女眷充没掖庭,男子充军流放。余下协从作案的同僚和下属,亦是从重处罚。
    张璟临走,状似无意地说了句闲话:“素闻殿下喜好书画,臣暂得一幅前朝名家真迹,请与殿下品鉴一二。”
    皇宫中收藏的书画清玩不胜枚举,区区前朝名家真迹,皇室中人并不稀罕,张璟不会不知。太后闻言,便悟他意不在此,更在深处,于是微笑道:“暂得?是旁人馈赠之物?”
    张璟忙否认道:“王尚书暂时割爱,臣代为保管罢了。”
    话到此处,聪明人已然听得十分明白,王泊远以真迹贿赂张璟,欲使其包庇秦觅,张璟拒不收贿,反将此真迹作为王泊远的施贿证据。然而,他又不明说,半遮半掩,即便御前的人透露口风出去,王泊远奈他若何?
    接着,张璟与谢怀志纷纷告退。
    两个时辰不得歇,如果是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