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问-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来了!
被金钱一时迷惑了的酒店老板瞬间清醒,慌忙地掏出一份柳絮塞到自己的耳里,虽然不能隔绝掉所有声音,还好歹聊胜于无。
高渐离终于舍得抬头了,要是在往常饮酒至这个时刻,他早已醉得如痴如狂,哭着嚎啸了,但是今天,他却清醒地不可思议,眼睛润透明亮,不见任何一点泪迹,有的只有一望无底的伤痛与决绝。
“好。”
他拾起放置在腿边的筑,随意地敲击了几分,老板下意识闭上眼睛,想要忍受往常那因为无规律,又或是因为疯狂重复而显得嘈杂的音律。
出乎意料的是,这明明只是一段调试,但这瑟发出的每一个敲击音却不可思议地带着某种悲愤的感情,重重地砸落在人的心底,而它的每一根又弦似乎都连接着一段心脉,震动着引起人们心中最深处的共鸣。
老板无意识地摘下耳塞,站起身来,呆呆地看着立在高渐离身边的荆轲,对于这个日日光顾他酒铺的年轻人,他感觉到了,感觉到了一种对他的不舍、悲痛、尊重以及最后的期许:他期望他能成功,即便他什么都不知道……
前来准备准备将醉倒的高渐离的奴仆们也来了,但此刻,他们也被高渐离的音律所感染,代他,为荆轲送行;替他,留下眼泪。
荆轲闭上眼,没错,便是这个旋律,万万没想到,他们借酒歌狂多年,终寻不得其律,却在这最后死别之刻完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为自己低吟的绝唱,那些目送他离去的众人或许此刻仍不明白事情缘由,但是在几个月后,这将在燕国的土地上镌刻成一副永恒的画面,一直留在燕国人的心底,永不泯灭。
第 133 章
秦国, 赵地。
当一个国家被灭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至少在旁国的眼里,定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如此, 战争耗资巨大,很有可能让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崩溃之中,因此, 直接掠夺侵略地是最好的选择, 既能转移矛盾,又能威慑原地百姓居民。
而然, 当荆轲踏进秦国的领地之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感觉这里的百姓过得比一直避战的燕国还安逸?甚至有一种若是燕国就这么被统治也不错的感觉……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少加拿大人也曾幻想过要是当初美国也打过的场景,估计也有黑人也庆幸自己的祖先被贩卖至美洲, 包括后世的中国, 也有不少人看某些地方相当眼红,但实际上,只有历史知道他们曾付出过什么代价。
但是在秦国,荆轲并没有看见百姓的怨恨,他们对秦国的统治接受良好。
秦国就像是看不上他们的东西一般,一旦攻下城池, 所有的士兵都是等候在城外,没有任何一点抢掠的迹象, 不过若是让他们看见秦军抢掠山贼的场景,就不会那么想了……
而总是伴随着战争而爆发的瘟疫一点爆发的迹象都没有, 甚至因为基础卫生的改善,无论是老少的死亡率,还是日常的病痛都在逐渐变少。
叛乱的奴隶主被嬴政全部流放,剩下的田地发放给平民,奴隶暂时都被扣押,骨骼精壮,尚具上进心的人被挑选出来填充到军队中,用军功鼓励他们争取权利和地位;剩下的人每人发放新的农具被调遣去开荒,只要他们上缴至足够的粮食,便有机会恢复自由之身。
战忽局局长姚贾重新上线,以他良好的口才引导士兵,然后发放粮财,那些被俘虏的士兵在被‘洗脑’之后全部放归家乡,虽然姚贾克扣的银财不少,但是秦国不杀便已是大恩大德,尤其是秦国为受伤的士兵撞上义肢时,口碑更是达到了顶峰。
这样一番措施下来,甚至不少灾地因祸得福,无论是蝗灾、旱灾还是地动,都获得了一定援助。
当然,这些都是王翦在嬴政的授意和尉缭的指导下做的,当然,他的儿子也提供了不少帮助,不过这么多套流程打下来,王翦还真的怀疑自己说不定还真能当个文官试试……
所以,荆轲才如此讶异,没有接受过基础的关于政治经济教育的他对这个场景非常困惑不解,为什么秦国打仗后的画风如此清奇?
对此,墨斗只能告诉他,画风清奇的不止他们,还有后世的解放军,人家那才叫意志崇高,秦国只是因为有钱能满足士兵的欲望而已,若是没钱了,就算是嬴政也不能要求军队不抢不掠,否者被逼急了分分钟叛乱给嬴政看——秦国这么多军队一旦叛乱,可不是闹着玩的……
荆轲越走越犹豫,原本秦王残暴就是他执行这个任务的理由之一,但是很明显,秦国现在这个情况无时无刻都在向他表明嬴政其实是一个明君,但另一方面,秦国这样治国也摆明了他们已经做好了统治天下的准备……
踏入咸阳,荆轲领略着一个即将新兴的帝国的朝气,暗自下了一个决心。
……
不管怎么说,荆轲行刺的保密工作做得确实很好,至少另一边的嬴政还浑然不觉,他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了沙盘的制作之中。
不得不说,嬴政的确是一个手残星人,当初他能把鹰捏成鸭子,现在他就有本事把山峰捏成擎天柱。
幸好最后嬴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若无其事地取下柱子:“捏大了。”
没人敢回应,墨斗憋了半天,相当给面子地回应道:“是的呢。”
……
最后还是扶苏救了沙盘一命,许是小时候在工坊里完多了,见惯了伞捏制玻璃,他按着地图分毫不差地将地形捏了出来,好像自己真的去过一番,甚至还颇具匠心地捏了几个小人放在城池上——毕竟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不同于刚刚的沉默,尉缭在此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赞叹道:“不愧为公子,”
嬴政不吭声,墨斗安慰他:“虎父无犬子嘛……”
嬴政瞥了墨斗一眼,开口道:“寡人不用捏,也可有全天下的沙盘!”
墨斗:……那你真的是好棒棒哦。
等待沙盘捏制完成的时候,嬴政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了自己来尉缭这里的目的。
“秦国近日深受匈奴之扰,先生可有解法?”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只要抢收完成,他们便不用再担心接下来的日子,安安心心服役过冬就是,然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春夏才是逍遥日子,秋天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枯黄的草地,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们需要资源,无论是衣物还是粮食,而这些,在农耕文明那里统统可以抢到。
当然,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方面,没人愿意跟他们换;另一方面,能白拿的为什么要付出代价?
嬴政虽然很想收拾他们,但无奈,在当前,统一六国才是主要目标,现在只能随便找个人暂时守着,倒时再做打算。
对此,尉缭早在几年前便有准备,在小规模战役方面他比不上那些名将,但是,若是论大局观,谁都比不上他:“大王可是忘了蒙恬将军?”
还真忘了……
守孝三年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足以让一个人彻彻底底淡出一个圈子,若不是尉缭提起,嬴政还真的要灯下黑了……
无论如何,蒙恬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武将世家,青年时期跟着祖父打过仗,有一往无前的锐气,而现在人在壮年,做事更加沉稳,可攻可守,最关键的是,人家在空闲时间一直在研究匈奴,这一点,哪怕是快要被封为战神的王翦都是比不上的。
嬴政沉思片刻,便很快做好的选择,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秦国没有比蒙恬更加合适的人选了:“那便有劳先生告知蒙恬,寡人就定下他了。”
尉缭躬身应下:“诺。”
而此时,沙盘也捏制而成,只是上天似乎在给嬴政开一个玩笑,就在这个时候,侍者上前道:“大王,有燕国使者前来,说是来交降书的。”
第 134 章
荆轲进献降书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国各个大臣的耳内, 但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不是很正常吗?秦国连赵国都给灭了, 区区燕国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那个太子丹还在秦国当人质当了那么多年,胆子能大到哪个地方去?之前一个韩国投降做了表范作用,秦国将韩地治理地很好更是事实, 燕国这样做还算明智。
当然,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起码李斯并不如此认为, 至少,在他的情报中,更没有燕国要投降这件事,这个荆轲突然就冒了出来, 各种阴谋论下, 李斯甚至都觉得荆轲都是假的。
不过,当他看见樊於期的脑袋时,便放弃了这种想法,然后转头默默地开始呕吐——不是他看不得死人,而是这个脑袋已经开始腐烂了,或者说已经全烂了!
原本只有气味和视觉上的冲击, 现在又加上了李斯的声音,墨斗觉得自己的胃也开始抽搐了, 最后还是嬴政上前将盒子盖上,他面色并不好看——论谁在这个场景面前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悲哀。
樊於期是叛将没错,若是被擒拿回秦国定然会被处死,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这般惨状:身子留在异地燕国,头是回到了秦国——以腐烂了一路的方式……
嬴政叹了口气,捧起盒子交到身旁的侍从:“拿去给他族人。”
虽然很多人都在要求嬴政诛灭叛将之族,但樊於期的族人并没有没被杀死,嬴政只是撤销了他们的爵位,将他们贬为了庶民,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狠绝的处置了,因此又嚷嚷了两句之后便作罢,要知道有许多人可是把贵族的身份看得比性命还重的。
恐怖源头被拿走之后,议事厅终于回归了可以正常谈话的环境,墨斗微微松了口气,李斯将胃部的东西全部吐了个光后终于缓了过来,他接过侍从递过来的汤水微微漱了一下口,喘了喘:“见笑了。”
“先生是文臣,让先生见到此景是寡人之错,”嬴政笑着递给李斯一块手帕,“依您之见,这可是诈降?”
李斯的眉头越皱越深,最后摇头:“微臣只能说这降不诚。”
你要是说他是假,人家降书都写好了,叛逃了的樊於期也杀了;但你要是说他是真……投降这么大的事,这太子丹真的不亲自过来一趟?
嬴政转头看向墨斗,墨斗犹豫了一下,问道:“我若说是有诈,大王可就不见荆轲了?”
就算是诈降……那也是要见的……
嬴政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错误——讨论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意义,他们除非能确定燕国是真的走投无路想要投降,否则哪怕只要有一丝怀疑,那都是要做好阴谋陷阱的准备的,与其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还不如直接着手准备起来。
这也是墨斗明知有危险却不阻止的原因,燕国的这个投降嬴政无论如何都是要接下来的。
一旦离开这个误区,嬴政和李斯的思路瞬间就活了起来,什么四国暗地结盟,燕国诈降以攻秦不备都来了,特别小题大做,听得墨斗特别心累,这就是一个狗急跳墙的事情,为什么听你们说就这么高大上啊……
墨斗忍不住出声提醒:“我听闻荆轲武艺高强,有无可能会乘机行刺?”
李斯严肃道:“有可能,大王一旦有事,秦国大乱,那四国便有机会夺利,说不定连韩地赵地都有可能叛乱。”
墨斗:都说了,燕国没有想得那么远,反倒你都计划好了了是要哪样?!
不过也不怪李斯和嬴政预防着四国联盟,因为他们不觉得对方会如此天真没有后手,哪怕没有嬴政,秦国也迟早都是要攻下燕国的,没办法,先不说秦国现在的势力,就光是秦国从秦献公那一代开始算起,已经连着出来五六个明君了,把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全部顺一遍,这也算是独一份了,而且,这个趋势还有继续延续下去的样子……
李斯是这样想的:总不可能真是只是想要拖延一点时间吧,他们难道不知道这只会死得更惨吗?
然而很遗憾,太子丹还真是这样想的,不过真的说起来的话,燕丹本人其实他也很无奈,他当然想要留个后手,但是……没人愿意跟他结盟啊!
不管怎么样,太子丹确实就做了这么一个决定,虽然李斯有点想得太多了,但是好歹还是跟刺杀这个危险搭上关系了。
“无论如何,定要搜遍其全身,不可让其带任何利器觐见大王,亦不可令其近大王周身一丈之内。”
李斯将条例点一点罗列下来,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