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明穿之直男也怕缠郎 >

第13章

明穿之直男也怕缠郎-第13章

小说: 明穿之直男也怕缠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淼一怔,随即问道:“这如何说起?”
  常安瞅了瞅沈清的背影,小声说道:“崔总旗,您出府至少要知会一声,您可知千户从清早到现在滴米未进。就您喝的药,一直在炉子上热着,敖干了好几锅了,千户就为了您回来就能喝,可您刚才说的话,小的听了都觉得伤心。”
  崔淼顿住脚步,看着沈清笔直的背影,心里不禁有些愧疚,现在想来方才自己的话,似乎真的有些过分。他喃喃自语道:“你这是何必呢,我那么做只是为了报答你的维护之情,你并不欠我什么啊!”
  沈清见崔淼没有跟上,停住脚步,转身看去,崔淼站在花丛中,粲然一笑,快走几步跟了上来。沈清垂下眸子,嘴角不自觉上扬,脚步似乎也轻快了几分。
  坐在饭桌上,崔淼看着面前的两碗黑乎乎的中药,他不禁有些发憷,深吸一口气,端起碗,捏着鼻子灌了下去。待两碗药喝完,他的舌头已经木了。
  沈清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手里端着一个小碟子,放到崔淼面前,淡淡的说道:“含着。”
  沈清小时候身体素质不好,能有今天强壮的体魄,完全是靠中药来调理,所以沈清对喝药根本无感,他下意识的觉得崔淼也应该和他一样,再加上之前崔淼也从未表现出对喝药的排斥,所以沈清根本没察觉。今天崔淼提起,他才留意到崔淼对喝药的排斥,就在刚才,他让常安到街上买了些蜜饯。
  嘴里一言难尽的味道,让崔淼没心思矫情,直接捏了一颗放进了嘴里,嚼了嚼,甜味瞬间在嘴里蔓延开,将重要奇怪的味道冲散,吃完一颗,崔淼紧接着又拿了一颗,不知不觉间,一小碟蜜饯便已下肚。
  “可舒服些?”
  崔淼这才有些赧然的说道:“多谢千户,好多了。”
  “为何不说?”
  崔淼一愣,问道:“什么?”
  “不喜药味。”
  崔淼只觉得老脸一红,讪讪的说道:“很多人生病无药可医,标下实在无颜开口。”
  沈清认真的看着崔淼,“跟我不必如此,我们是过命的交情。”
  崔淼傻呆呆的说:“哦,好。”


第18章 
  洪武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沐英的大军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京城,朱元璋亲临城门迎接,沐英在城门处,当着众多百姓献俘,元军国公脱火赤、枢密院爱足,跪倒在朱元璋驾前,沐英带头三呼万岁,众将士、城中百姓纷纷跪到,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直让朱元璋热血沸腾,心中大悦。与此同时,西平侯的大名在大明百姓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皇帝大悦犒赏三军,西平侯被赏赐金五百两,银一千两,宝钞若干,年禄增至三千石。这只是明面上的,真正给的比这多一倍还多,唯独没有升的便是他的官职,倒不是朱元璋不信任沐英,主要是沐英接连晋升,有些过快,必须有个缓冲的时间,否则很可能会招人嫉恨,徒惹麻烦。
  五日后,朝廷对于燕山卫众将士的赏赐也下来了,赏赐燕王朱棣金银玉器若干,至于多少,没人知道,只是看到有数辆马车被赶进王府。
  沈清因战功被擢升为燕山卫指挥使,赏金五百两,银一千两,各色绸缎十匹,宝钞若干,封清宁伯,年禄两千石。从赏赐来看,朱元璋对沈清和沐英一视同仁,同样重视。只是沈清刚刚崭露头角,不好大加封赏。
  崔淼因斩杀敌军将领有功,被擢升为燕山卫百户。又因救沈清的缘故,皇帝从私库自掏两百两银子赏给崔淼,宝钞若干。崔淼恭敬的朝南京所在的方向叩头谢恩,并从赏赐里拿出十两银子塞给传旨的太监。太监乐呵呵的收下,对崔淼这个面容俊秀的武将十分有好感。崔淼将皇帝赏赐的宝钞全部换成粮食,又派人将赏赐的金银给李翠兰送去多半。
  之后的一个月,崔淼几乎每天都在田里忙活,从翻地到耕种,再到施肥,虽雇佣了人手,手下军士也有帮忙,但崔淼尽量所有步骤都参与,在姚老汉的指导下,倒也干的有模有样。粗晓历史的他知道,再过不了多久,各地都会出现灾荒,更有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很多人因为没有吃的被饿死,明朝人口直线下降,被饿死、冻死的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如何能使粮食丰产,是他现在最想研究的事。
  不得不说姚老汉确实是个通晓农事的好手,北平地处北方,干旱是常有的事,水利又不方便,往往会出现旱灾,粮食减产、无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过多年的耕种经验,姚老汉总结了一套抗旱的耕种方法。虽然不能在干旱的年景做到丰产,但至少能做到收成还不错,这也是崔淼最想得到的耕种经验。
  “现在这个季节耕种属于中耕,伏天雨季及早中耕、锄耪,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农家有谚语‘暑天锄上一层皮;强似秋后犁一犁’。若是错过中耕,那就及早秋耕,秋耕时不要耙,敞着犁垡,以便接纳雨水。若是不耕地,或者耕了又耙轧雨水容易径流,容易造成旱涝不均、、、、、、”沈清给崔淼倒了杯茶,崔淼随手接过,‘咕咚咕咚’喝完,接着说道:“指挥使,标下觉得姚老汉的经验值得推广,虽不能在旱季保证丰产,但至少能保住收成。”
  耕种一直是明朝初期最重视的民生,所以朱元璋才会推行屯田制,有好的经验,自然比较容易采纳。
  “好,此事我会尽快回禀王爷。”沈清又给崔淼续了杯茶,问道:“最近一直在忙田里的事?”
  崔淼自然的回答道:“回指挥使,王爷赐给标下的五十亩农田,已经全部耕种完成,若是顺利今年或有产出。”
  沈清淡淡的点点头,问道:“身上的伤怎样了?”
  “多谢指挥使关心,外伤已经痊愈,身体也恢复的和之前相差无几。”崔淼试探的说道:“那个药,标下觉得可以停了。”
  沈清见状眼底浮现笑意,说道:“待会儿让王伯伯给你瞧瞧,若是他说可以,那便停了。”
  崔淼有些不情愿,其实这一个月,王志忠没少给他把脉,每次他一提停药的事,王志忠就反对,还说什么‘治病的药可以停,补药必须天天喝’,而沈清又是个听话的主儿,崔淼表示很无奈。
  “指挥使,标下觉得这事就不劳烦王医官了,他老人家要顾及王府众人,人多事忙。标下去找梁医师看看也是一样。”
  “怎么,崔百户是嫌弃老夫医术?”
  两人闻声望去,只见王志忠拎着医药箱走了进来。两人连忙起身,躬身行礼,招呼道:“见过王伯伯(王医官)。”
  崔淼面上带笑,心里却一阵哀嚎: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他还能再悲催点吗?
  王志忠将医药箱放在桌上,笑意吟吟的看着崔淼,说道:“崔百户,老夫最近闲得很,实在无事可做,还是不劳烦梁医师了。还是说崔百户是嫌弃老夫的医术?”
  崔淼连忙陪笑道:“王医官说笑了,您的医术陛下都赞不绝口,标下怎敢?标下只是怕王医官太过辛劳,王医官莫要误会。”
  王志忠挑挑眉,说道:“既如此,那老夫就给崔百户瞧瞧。”
  “那就劳烦王医官了。”
  崔淼眼底闪过无奈,乖乖坐下,伸出右手。
  看着两人你来我往,沈清眼底的笑意渐浓,招来小厮吩咐了两句,走到棋盘前坐下,自顾自的下了起来。
  没过多大会儿,王志忠便收回了手,说道:“伤势恢复的不错。治病的药可以停了,但补药还是要再喝些时日。”
  崔淼闻言脸色顿时变了,苦着脸争取道:“王医官,您看标下身体已经痊愈,那补药就算了吧。标下虽然得了些许赏赐,但还有母亲要养活,实在没有余钱买药了。”
  王志忠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看向沈清,质问道:“阿清,药材的钱可是崔百户所出?”
  崔淼连忙解释道:“不是,王医官,之前的医药费全部都是指挥使所出,但这也是标下所欠,终归是要还的。王医官,标下的身体已经痊愈,实在没必要浪费银钱,买那些补药。”
  王志忠脸色缓和了些许,说道:“阿清的命是崔百户所救,你的医药费就得阿清来出,这里没有欠不欠一说,崔百户完全不必为这个忧心。好了,就这么定了,老夫有事要办,就先回去了。”
  “王、医官、、、、、、”看着王志忠的背影,崔淼一阵无语,他看向沈清,试探道:“指挥使,就算当时您不在,标下也会中箭,指挥使完全不必把这事放在心上,标下也不想欠您太多、、、、、、”
  沈清沉默的看了崔淼一会儿,说道:“崔淼,若不是你挡在身后,我恐怕活不了。无论你如何想,对于我来说,我这条命就是你救的。”
  当时崔淼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沈清出事,所以长箭射来之前,他压倒了沈清,身子尽量后撤,所以长箭只穿透了崔淼的身体,并未伤到沈清。崔淼这么做,只想回报沈清之前的维护之情,并不想因为这个让沈清觉得欠他的。自从醒来,沈清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他都记在心里,但这不是他想要的。这个陌生的时代,崔淼不知道还会待多久,他不想欠别人太多,才会舍命相救,也不想让被人欠他太多,如果有一天他死了,最好的结果就是谁都不记得他,他也不欠任何人。在崔淼心里,始终没将自己代入这个时代。
  崔淼认真的看着沈清,说道:“指挥使,身为下属保护上官安全是本分,您不欠标下什么,所以不必做到这般地步。”
  沈清直视着崔淼的眼睛,半晌后,才出声说道:“既知我是上官,那便遵守命令。”
  崔淼一噎,完全没想到沈清会来这么一出。
  “每日晌午过来喝药,这是命令,可明白?”
  沈清语气很淡,崔淼却听出了别样的味道,不得不认怂道:“是,标下遵命。”
  两人说话间,常安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端着托盘,不用他靠近,崔淼便知道那是什么,瞥开目光,崔淼偷偷翻了个白眼,认命的看着面前那碗黑乎乎的补药,一咬牙,捏着鼻子灌了进去。塞了一颗蜜饯进嘴里,崔淼行礼道:“指挥使若无吩咐,那标下就先告退了。”
  不待沈清回答,崔淼直起身就走,心里腹诽道:“谁还没点脾气!我礼数做足,你还能怎么样!”
  崔淼快步离去,沈清并未阻止,只是安静的看着。
  常安一边收拾,一边疑惑的说道:“大人,小的是否做错什么?为何崔百户似乎有些不悦?”
  沈清收回目光,将手中的棋子放入棋盒,淡淡的说道:“无事,退下吧,没我的吩咐别来打扰我。”
  常安犹豫了一瞬,说道:“大人,您还未曾用过午饭。”
  沈清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的看了常安一眼。
  常安连忙垂下头,恭敬的说道:“是,大人。”
  房门被关上,沈清长长的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撇得清么?”


第19章 
  洪武十三年腊月二十,一晃时间又过去半年,崔淼的五十亩农田,经过他的细心培育,也在十月前收了第一批粮食,虽然算不上丰产,但相较其他农田的产出,也要多上一些。这引起燕王朱棣的重视,下令燕山卫屯田要虚心请教擅农事者。在崔淼的建议下,设置奖励制度,凡是卫所产出最高者,可免除当年粮税,一时间燕山卫的屯田热情空前高涨,就连燕王朱棣也时不时的在田里出现,换上便装,挽起裤脚,像极一个农民。
  还有十天便是新年,北平很多人家都开始忙活,街道上每日都热闹非凡。前几日宫中传来诏书,凡就番的亲王无需回京拜年,燕王为此派去特使,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去南京给皇帝皇后拜年。
  在卫所的兵士皆不能回家过年,崔淼也是一样,不过李翠兰手里有钱,即便他不在,想来也能过个好年。崔淼因着燕王的宠信,赏赐不断,多多少少攒了一些银钱,便在北平城较为偏远的地方买了一座宅子,虽说偏远,但走路去王府,也就一刻钟的脚程。临近年底,除了必要的守卫,燕王下令所有兵士均可休假。今日正巧崔淼无事,便带着郎平几人收拾宅子。
  将宅子从里到外打扫了一遍,又添置了家具,宅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完倒是有模有样,买些红纸,写上几副对联,再买几个大红灯笼挂上,倒也喜气洋洋。
  崔淼招呼陈虎出去买了几斤酱牛肉,几个小菜,一大桶米饭,还有几十张杂面饼子,又打了一坛米酒,众人围坐在客厅,甩开腮帮子,吃的热火朝天,没多大会儿,所有饭菜吃的盆干碗净。
  陈虎摸了摸腮帮子,憨笑着说:“百户,还是你这儿的伙食好啊,有酒有肉,还能吃饱,嘿嘿,以后有伙计,一定找俺!”
  马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找你?就你那饭量,找不了几次,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