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开海 >

第747章

开海-第747章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这的北洋旗军,实在是不愿以此刺激刘汝国——按照传统观念来说,刘汝国的人往好听了说是义军,往难听了说就是一支流贼。
  不是大明正规军不要他,而是他从未表达过有加入大明正规军的想法。
  谁敢把炮卖给他?


第309章 奉天
  刘汝国确实没有加入正规军的想法,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会加入正规军。
  他统帅的这支人马,这支顺天安民义军,也没有丝毫成为正规军的意愿。
  这如果是在大明,那毫无疑问这属于造反。
  不过这发生在海外,所有人对此的界定都很模糊,就连刘汝国自己也不知道顺天安民义军究竟算什么。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反大明的,或者说反东洋军府的,没有。
  因为刘汝国不是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
  这里的‘现代教育’指的是隆庆、万历十余年间的私塾、乡学、社学、讲文院、讲武堂以及北洋学堂,总之是这个时代大明所有的正规教育。
  刘汝国不在其中,他是嘉靖年受的教育。
  如今就算是私塾的教书先生,也会谈起海外,哪怕这私塾先生不是很懂,但教材都发下去了。
  所有受教育的正规渠道,只要教师照本宣科,学生都能明白一个常识——这个世界有很多国家。
  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国家不是个新知识点,大家都知道这世上有很多国家,朝鲜、吕宋、安南,都是国。
  不过在现代教育出现以前,大家并不认为,中国也属于这些国家其中之一。
  大中华文明圈,是国家意识出现最早的地方,但这个国家意识跟后世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意识有点区别。
  在这个时代的国际上,大家公认世上有许多国家,安南、朝鲜、日本,都是国家,国民也都有自己的国民意识,都知道我是安南人、我是朝鲜人之类的。
  但中国不一样。
  在中原大地上长大的人,别管他是个汉朝人、唐朝人、宋朝人、元朝人、明朝人、清朝人,如果说他的祖国会成为别国的属国,都是极大的耻辱。
  人们根本不能接受,哪怕整整一代人为之流血牺牲都不能接受。
  但事实上世界上各个时代,有这种集体意识的国家才是少数,只有它是整个接触圈最强大的那个,才会产生这种意识。
  大国专有的骄傲。
  这种意识是双刃剑,并非都是好的,很多时候这种心态正是衰弱的开始。
  尤其对中原王朝这片诞生过公羊学派的神奇土地来说,坏处还要更多一些。
  公羊学派没了,但后世人人都知道中华武人最高荣誉为封狼居胥。
  对一个自大统一以来千余年贯彻这种集体意识的国家来说,它从乡野百姓到中央朝廷,自信心极强,但外交意识非常弱。
  弱到他们从不觉得自己是在外交。
  中华帝国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中国,当然其他的国也是国、国王也是国王,但世上就是只有一个天子之国。
  那些在外面的国王,和潞王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自然还是有的,毕竟没潞王那么高贵。
  本质上,他们眼中已知世界里所有国都是蛮族,让天子高兴,册封一下,就能脱离蛮族。
  不是蛮族有许多好处,比如前俺答时代草原部落的皮囊煮肉、后俺答时代草原部落的铁锅炖肉。
  让天子之国承认不是蛮族,只有一个渠道,进贡。
  要么看着可爱好玩,天子一高兴准其进贡;要么不可爱也不好玩还挺壮实,就得打出底气之后还懂尊卑。
  除此之外几乎没别的办法了,在这个时代的已知国家里,不给中原王朝进贡,这叫自绝于国际社会。
  一直到陈沐为主的现代教育出现,人们的已知世界范围越来越大,也逐渐理解了原来世上许多国家里,有些地方把天朝看得和他们一样。
  争强好胜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国家敢把自己和天朝并列,需要打一下。
  云淡风轻的人呢,则很容易就接受了万里之外有国家认为自己和天朝是一样的,并只是发出轻蔑的嘲笑。
  刘汝国不在这二者之中,他是受过去教育的人,跟新派的北洋旗军不一样,他眼里这世上就一个天子,也从不觉得自己是在造反。
  从心理角度上,他不愿意成为正规军,也不想跟官吏混在一起。
  而从现实角度上,他认为成为正规军会有许多麻烦,意味着他要接受更多调令和更多指挥,不自由。
  刘汝国没想着当将军,他的想法都在旗子上了,顺天安民。
  民心即天心。
  新派的北洋旗军知道世上有许多地位平等的国家,所以看敌友会先从国别上分,存在歧视但也更倾向于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征服战争。
  旧派的刘汝国就不一样了,他觉得世上只有天朝,那女王和他宿松老家隔壁楚藩前些年因荒淫无道,被万历皇帝送去西洋印度的楚藩武冈王没啥区别。
  刘汝国分辨敌友的方式是先看阶级,这才是他不想跟正规军站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官造鸟铳、官造火炮,是他最心心念念的物件。
  甚至就连官造的腰刀,要是能给他弄来几百口,也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海外的义军就像个擦边球,四洋各地都有这样的部队,大家都有购置老旧军械的渠道,这关键看主官的胆子大不大了。
  相对来说,应明和汤显祖都是属于胆子小的那个。
  不过很快,就有人给他们增强了胆量。
  来自东洋军府的辎重船再一次靠港,上百封来自军府的公文书信送到伦敦府,其中有两封是交给刘汝国的。
  一封来自遥远大洋另一边的万历皇帝,为表彰刘汝国在艾兰王国助朱晓恩起兵,授其武略将军,准其节制民兵保甲,镇抚一地。
  第二封信,则来自东洋大臣陈沐,或同一起的官服、铠甲、腰刀、手铳等物。
  陈沐在信上说,授予官职时皇帝并不知道他人在英格兰,因此他的官职依然以皇帝授予艾兰镇抚、武略将军为主,另调其移兵英格兰,行使权力。
  这两封信的到来,标志着刘汝国的部队受到朝廷认可,而刘汝国也欣然接受了来自朝廷的委任。
  奉天承运啊。
  没人能拒绝这种极富神圣使命感的诏令。
  他就想率领一帮贵族口中肮脏下贱的泥腿子,把奴役他们的贵族打个稀巴烂——人人有地种,人人有衣穿。


第310章 赤足队
  《伦敦记》的演出非常成功,人们惊讶于来自大明伦敦知府汤显祖创造的艺术形式。
  在过去演出的戏剧基础之上,有了更多演的成分以及音乐,尤其重要的是为照顾百姓,除几名大明演员外,所有人使用英语,更便于百姓理解。
  不过同样也有场次使用汉语,观众付出一样的票价,在汉语场次中能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比如说冷饮、啤酒、水果,还能和英格兰如今真正的掌权者坐在一起。
  当贵族阶层与教会力量被扫除,来自大明的汉文化摧枯拉朽地席卷岛屿已是板上钉钉。
  谁也挡不住了。
  北方边境的刘汝国,也如愿以偿地得到能够武装部队的大批军火。
  包括四门镇朔将军、十二门佛朗机、六十门虎蹲炮,三百支铁炮与五百杆南洋造以及供这些军火打上一场大仗的千斤火药。
  军用物资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铁炮。
  这些铁炮来自驻扎在亚洲西部沿岸的日本部队,说实话这些年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除少数几个诸侯依旧有能力领兵,大部分首领在武士难得的平静中得到善终。
  还有一部分首领在上了岁数得病后交出兵权,在北亚带部分家臣属兵分得田地做了大地主。
  即使成为农夫,他们依然因忠心从征而得到保留武备的权力,只不过像铁炮、甚至是部分诸侯携带的国崩就没有必要保留了。
  而此次英女王入东洋,也让东洋军府大臣倍感欣慰,又向应明再度增兵,便将许多没老到可以养老、尚能一战的日朝部队送入英格兰。
  一方面是为做援军,另一方面是为避免日朝部队在东洋军府继续增加影响。
  说起来诸如上杉景胜之辈,在东洋数年都算镇守有功,可陈沐不想给他们升官,随其想要封地或归国的愿望愈加强烈,送出门打仗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此次支援应明的,便是日朝联军的先头部队,由上杉景胜所率四千步军,登陆南安普敦。
  他们登陆时应明专程去港口接了,说实话……这帮人真的是大变样了。
  应明来的时候,有一支船队已经继续往欧罗巴走了,运兵的不是军舰,统统是乘坐李禹西送货福船过来的。
  近海停泊着十几艘大福船,数十艘运兵小桨船一拨一拨地将士兵往返运送,海滩上黑压压的士兵正在扎帐,沙滩上堆放着成箱的军事辎重。
  当海螺号被起起伏伏地吹响,不论是扎帐的还是休息的,所有士兵就近披挂装备,在帐前依所属部队站成方阵等待检阅。
  上杉景胜是他们的直属长官,但调至英格兰,应明就成为所有军官的顶头上司。
  宗藩军的特点就是位卑权重,谦信在路上喝酒喝死,从征好歹算个工伤,接班的景胜领受卫镇抚的官职,后来常驻金城被编入金城右卫。
  从官职上来说只是个从五品,但在金城很受知县吴中行信赖。
  因为他们文武不分家,被当作继承人培养的人物以前在老家不但掌军而且还能管民,正是吴中行需要的好手。
  景胜在金城五年,起初干的是卫所事,第二年就兼主簿,成了县城第三把手,后来还当了三年练兵佥事。
  当时正值吴中行北征黑脚之后,黑脚人给金城送去了大量奴隶,吴中行自其中摘选强壮之辈编为保甲,都由景胜训练。
  金城保甲到现在军纪都非常好,只不过就是汉语不太好,因为这帮人汉语全是景胜教的。
  知县吴中行曾向东洋军府表达过担忧,认为以后金城会出现方言。
  应明过去也是见识过日本部队的,各路诸侯的兵往那一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入眼到处是旗子,现在可好,那些旗子基本上都不见了。
  如今景胜这已经登陆的千余部队,仅有百余人背插小旗,看上去整洁多了,也容易认。
  军旗,是战场上用来分辨敌我、番号的东西,过去他们的背旗多,多到需要人手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分封混战带来轻整体、重局部、小规模等特点决定的。
  武士、足轻,装备口粮自备,一名千石武士麾下十二名足轻装备各不相同,有的有甲、有的无甲;有的有阵笠、有的没阵笠。
  打起来如何区分敌我、区分统属?
  统一国家是不需要那么多旗子的,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前,平氏统治时所有人都用红旗,源氏与之对抗因而用白旗,两个阵营,红白两色就够了。
  但进入战国时代,自然不够用。
  这名武士也没有资财为所有人配置统一的铠甲与装备,但他能让每个人准备一块布。
  人人一面军旗非但不费钱,而且还是最省钱的方法。
  现在就不一样了,应明眼前的这支部队,装备还是那个样子,由于当年从征皆为各个家族抽调之精锐,哪怕是足轻也有像样的铁甲和铁阵笠,几乎除了头盔,跟武士在装备上不差什么。
  所有人的盔甲全部在胸口后背加了勇字铁牌,编制亦被统一为小旗有靠旗、总旗有盔旗,除此之外只有传令兵背旗。
  不仅盔甲统一、他们也头一次穿上了统一布料与颜色的兵服,是由东洋军府批下布料,由景胜差人制作。
  倒不是为避免他们打仗时穿不惯,主要还是赵士桢懒得记录了,头一次是由军府制作制作制式兵服两万套,结果北亚保甲兵能穿,景胜的兵普遍反应兵服做大了不合身。
  没办法,北方的兵服较厚实,智利那边的兵用穿不上,陈沐只好再收上来,打包送去西班牙,也不知道如今卖出去没有。
  反正后来是又由军府直接给景胜批的布料,让他们自己做了,这人也挺实诚,做好兵服剩的布料还全上交回去。
  挺懂事一人。
  他们也确实省布料,不用做军鞋,缝个足袋穿草鞋,足轻们自己都编得挺利索。
  如今这会,应明瞧见的就是一群穿着扎甲,光着脚丫列队的士兵,他们刚从船上下来没多大会儿,足袋和草鞋都挂在腰上,整备自己的装备,照景胜的话说,这些赤足队已经准备好投入战斗了。


第311章 神仙
  伦敦以西的方圆三百里的辽阔大地村村起战火。
  为了让汤显祖的戏剧队能随处表演,短短一月之间,上杉景胜四处出击,打出了难以言喻的威名。
  应明给他的部队做了一次简短的分析,最终认为上杉景胜暂时还不适合被派往北方与苏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