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第7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随其后身着沉重板甲的艾兰骑手则去势不减,让魏进忠狠狠地在心里捏了把汗,连梗在喉咙的命令都不敢下——艾兰骑手是骑马步兵,他们不会骑战的呀。
再后来魏进忠就不担心了,因为他发现艾兰兵压根就没想着骑战,这帮人就是奔着落马去的。
临近敌军两三步,战马看着闪烁长矛心生恐惧,马背上的骑手却并不害怕,干脆起身跃了出去,像一颗颗板甲炮弹般砸在守军士兵脸上。
随后展开厮杀。
“我就知道将军忘不了咱,快快快,下楼列阵准备突围。”
第232章 折返
混乱的战场上,身着赤色棉甲的东洋马队第一次在伦敦城露出獠牙。
他们结成墙阵,轰踏间碾碎阻拦面前的一切。
不论是长弓射出的羽箭,还是那些如林立起的长矛,统统不能对他们造成丝毫伤害。
查尔斯男爵的部队一直以为他们对这支来自大明的精锐部队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他们的武备、他们的战斗能力以及令人惊恐之处。
可实际上他们依然所知甚少。
这是一支奇怪的骑兵,既不是他们熟悉的西欧封建骑士,也不太像他们有所耳闻的西班牙新式骑兵。
会在骑兵小鼓的鼓点下结成整齐队列墙进如堵,吓得步兵矛手连忙在军乐中顶在长弓手身前,下一刻迎接他们的却是骑兵齐齐掏出燧发铳朝他们射击,而后缓缓后退。
步兵阵线才刚有一点变化,他们便会整齐地踱马小步冲锋,以极长骑矛把最前转身的步兵刺死,而后潇洒离开。
一旦步兵试图上前,一排浑身罩在欧式板甲中的明军骑兵就会从缝隙里轰踏冲来,如同炮弹砸在每个人身上,挥舞属于爱尔兰人的斧头在兵阵中绞起一片血雨腥风。
说来也怪,过去光脚丫子的爱尔兰人提着一样的斧头,在爱尔兰被不是那么精锐的英军撵着漫山遍野地跑,无一合之敌。
可如今这帮英军眼中的红毛蛮子套上一套成本至少三英镑的板甲,提起祖传的破斧头组成战阵,砸进兵阵喊着‘进!退!’往返冲杀,反倒转眼就把英军的密集兵阵扯开个大口子。
通常在兵甲没落后整整一个时代的条件下,打仗是不能唯武器论的,使用武器的人才更重要。
但在这个时代的欧洲,除少数几个国家外,那还真的就得唯武器论。
因为大伙儿都基本上不存在训练,有限的战术也没强大到能抹平装备优势,三千个光膀子的爱尔兰部落勇士就是打不过一百个英格兰下马骑士。
反过来虽然差点,但同样能攻守势易,成百上千聚在一起的英格兰步兵就是打不过二百个爱尔兰重装步兵。
如虎入羊群大杀四方。
英格兰的长弓手们曾是主宰战场的决定性力量,便宜往往意味着数量,数量则意味着力量。
他们有自发性的简单训练,每个成年男子都需要练习射箭,而当这些人被征召,则只需要一个词——纪律。
不需要为他们准备盔甲,不需要为他们制作兵器,只需要准备一把小刀。
然后他们会把一根紫衫长木条削成长弓,没有紫衫就随便找根别的长木条。
到了战斗时期站成一排什么都不用管,什么射击角度、射击力度、距离测算都是小贵族队长需要操心的事,长弓手就听话就行了。
队长让拉满弓就拉满弓、让拉半弓就拉半弓,旁边人看着做就行,队长手抬多高他们就抬多高,再来个小贵族在队伍侧面看一眼,只要整个队伍整齐划一,射程、力度、精准便都不是问题。
而且通常一个好弓手只要有趁手兵器,在近战肉搏中也是一把好手。
毕竟甭管东方、西方、非洲还是新大陆,只要是能开满战弓的汉子,抡圆胳膊锤蒙三只夺鹿不是问题。
但伦敦紧急征召的长弓手们并没有趁手的近战兵器。
勇敢的长枪手们仍在做最后的搏命抵抗时,这些长弓手仅仅挨了一次冲击便向伦敦塔溃散而去。
带动大量步兵放弃围困阵地,开始向西边逃散。
与真正上场搏杀的艾兰兵相比,应明的东洋旗军非常轻松,抓住时机便冲杀一阵退回,没有机会也不会冒险,只是用骑兵铳往复射击,更有托大者是不是引火燃雷,驰不数步掷入阵中。
这会他们扔的并不是东洋军府的原装掌心雷,那些精制的铁壳手雷早在普利围城时就用得差不多,后来的手雷都产于万历十二年正月前后的普利。
人们用做炮仗的方法,在厚纸壳的炮身中段沾二三十颗铁珠,爆炸并不稳定,有时铁珠能一颗不剩地炸出去,有时则仅能炸出数颗,不过造价便宜,被普利大量生产。
大量到在伦敦塔外被东洋旗军找机会随手就能丢出去俩。
正经的杀伤力极为有限,但非常吓人。
飞射的弹丸、大量硝烟和巨响光亮,构成守军全面溃败的根源。
守军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别人跑他们也跟着跑,许多人去冲击伦敦塔的南大门与草坪上的小桥,更多人则在发现大门紧闭后玩了命的向西溃散。
高墙上的查尔斯伯爵见状大怒,尤其在看见魏进忠部士兵正借此时机从伦敦桥上冲出来,当即命令城上火炮向他们发起轰击,但距离较远难以命中,倒是把桥上的民宅商铺墙壁打出一个个大窟窿。
倒是几门安置在城上的回旋炮起了作用,炮弹砸在艾兰兵的行进路线上,砸死几名板甲士兵,令他们在猛打猛冲下的高昂士气稍有削弱。
不过这都不能阻止伦敦塔外的守军溃散,因为他们无法把火炮调转炮口轰响敌我双方焦灼的战线上。
如此情境之下,查尔斯男爵几乎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明军大肆冲杀失去战斗意志的守军部队,并与先前被围困的部队汇合,而后扬长而去。
紧跟着城内守军才刚打开门试图让明军冲击后的溃军入城,转眼明军又从西边杀回来,这次不是骑兵,干干脆脆的大队人马列阵如卷席横扫而来。
一部分部队在城门之下试图冲入城内,一部分部队则掠过城墙冲向伦敦桥。
守军只有奋力搏杀才能勉强把城门外的部队拦在外面,没过多久,这支部队来得快去的也快,马队从伦敦桥上带走大量尸首,再次用比他们来时快得多的速度消失在伦敦塔的视野之中。
注:夺鹿——一种分布于亚洲平原的珍稀中大型灵长类哺乳动物。
《舌尖上的山海经》有云:夺鹿者,猴也。长身而修颈,其声如键盘哒哒,力甚微,味酸甘,不常见,见之天下大穰。
第233章 没用
百丽儿并不像被明军带到西敏寺的其他女人那样惊恐,只是瞪着大大的眼睛观察着她看见的一切。
在行走向西敏寺的路上,她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队伍最前两个骑在马上的‘红帽子’身上。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明军,不仅仅是她,她们一行二十多个女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明军。
但伦敦的人们早就知道明军的存在,最早是在明西战争,来自海上的商人在伦敦买卖货物,带来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在世界另一端的某个角落被名叫大明的国家击败。
那几乎当时伦敦城街头巷尾最时兴的谈资,尽管贵族们谁都不知道那场仗是怎么回事,仍然能毫不吝啬地赞美让可敬可畏的菲利普二世灰头土脸的战争。
后来没过几年,人们说明军大举登陆新大陆,战争结束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几乎在英格兰得知这场战争发生的同时就已经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
那时候,英格兰几乎举国欢腾,哪怕偶尔有落难的水手带回他们还没登上新大陆就被岸上的大明人打伤打死甚至整船沉没的消息,也没人在乎。
贵族们忙着支持商人出海,就连女王也忙着试图跟大明建立联系。
不论是去哈瓦那乃至墨西哥,还是去新大陆东海岸碰运气,人们看到的都是巨大的机会。
预言家杨高与军械商人汤二的到来使他们成为伦敦城炙手可热的人物,人们想要更多华美的丝绸与昂贵的财宝。
不过后来,情势产生了变化,当普利茅斯独立、王国军队在爱尔兰的殖民受挫,大明开始被描绘成一种可怖的地狱,明军也成了恶魔的代言人,且形象随战争局势一再恶化。
但是在百丽儿看来,似乎眼前的红帽子并没有那么可怕。
依照文艺复兴以后女性地位空前低下的眼光结合欧洲长久以来贵族与平民割裂的情况来看,好人和坏人最基本是要分阶级的。
一个可怕的人,应该像昨天夜里从桥上过来的那些下三滥一样。
穿着紧身裤用带泥点的白袜子裹住整个小腿,上身穿着似乎从来没洗过分不出颜色的亚麻衫,冻得瑟瑟缩缩抓着锈迹斑斑的杀猪刀,满嘴腐烂牙齿看见女人恨不得吞进肚子里去。
而不是一个此时骑马走在前面的的红帽子。
去年冬季以后,关于红帽子、蓝帽子的消息进入伦敦城内,有幸受邀进入爵士府邸参加宴会时百丽儿听那些贵族青年高谈阔论战争的局势,人们不止一次提到了红帽子。
但从来没人告诉她,红帽子人人都穿着鲜艳的红色棉甲,上面每一枚扣子都是铜的,厚实的棉甲看上去威武高大,有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很昂贵的毛皮和刺绣装饰。
这样的人他可能是敌人,但百丽儿潜意识里认为不会是坏人,哪怕是坏人,也比落到那些伦敦城里的下三滥手上强。
这并不单是简单的嫌贫爱富,百丽儿拥有属于自己的鉴人哲学。
她的父亲在战争开始前正试图赔上丰厚的嫁妆把十六岁的她嫁给一名四十四岁、有三名前妻、六个小孩但拥有国会上议院席位的破落贵族,以实现家族地位的上升。
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不论哪边都非常糟糕,而且同样的是上层女性都受到更多束缚,下层女性则因生活所迫反倒稍稍自由。
当然这自由也是相对而言,瘟疫的散播、家畜的暴毙、男人的阳萎、牛奶的丢失,以及暴风雨的到来都会让无辜的女人变成女巫。
而生来接受基督教与新教杂交的英格兰人圣公会传统教育之下,百丽儿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与价值,在混乱时代保住贞洁就是作为联姻工具最大的美德。
落在伦敦无业流氓手中要比被明军带走坏太多了,往好了说,前者显然没有足够得到性生活的机会,而后者看上并不像情况糟糕的模样。
至少依照东洋旗军看上去的模样,一个领口露出丝绸衬衣、干净且得体的男人站在英格兰任何地方,都不会缺少女人投怀送抱。
事实证明百丽儿的判断非常准确,女人们的担忧完全多余,直至她们被两名东洋骑兵带到西敏寺,漫长的路上两个骑兵除了用眼神表达对她们的吊钟裙撑感到奇怪外,几乎没朝她们多看一眼。
进了西敏寺,事情就变得更奇怪了。
百丽儿粗略估计,大约有七十名红帽子在西敏寺各个地方,井然有序地各干各的,全然不像她在英格兰见过的那些粗俗、野蛮、肮脏的士兵。
有解去棉甲穿着深蓝色棉军服与棉甲裙的明军在走廊地板上铺好厚实有光泽的帆布,把皮背包垫在帆布上面当枕头,然后才躺下去。
红色棉甲盖在身上,最后把脸上盖雕绘花纹有盔枪的精美头盔来遮挡阳光,抱着火枪沉沉睡去。
有些人在教堂的花园草坪上,七八个人围一处篝火坐着吃饭,吃饭的人用手拿着百丽儿没见过的饼,每个人面前都摆着同样的精巧陶罐与木碗,轻松说着什么。
还有人没吃饭的人,则照着锡盆里的清水用他们的制式刀子修剪胡须,并不剃光,只是把杂乱的胡子修剪整齐,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留着有长有短的整齐胡须。
那种刀子百丽儿见过,是用来装在火枪上的。
这些红帽子就好像她们这些女人不存在一样。
事实上百丽儿十分确定那些红帽子看见她们了,但就像没看见一样,别说她们想象中那些可能发生令人难堪的事了,明军对她们的存在几乎没任何反应。
最过分的是,这些人好像并没有正视她们的身份,把她们带到这也似乎没有换取赎金的打算,而是干干脆脆地把她们当成厨娘去使唤。
甚至还有细长眼睛满脸爽朗笑容的明军汉子手把手教她们烙饼和腌菜?
一边教,一边问她们这些较为年轻的女孩掌握什么技能,然后打听她们过去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最后叹息地摇头,认为她们并不符合明军士兵的择偶观。
那个东洋旗军火兵撅着嘴非常不满的原话是这样的:“唉,咱就知道,俗的下厨房不行、雅的上厅堂也不会,你们是没啥用了。”
第234章 困境
教授俘虏烙饼的火军叫刘志,保定人,北洋一期旗军,在东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