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5-穿越峡谷-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巅峰,与近身的绿波林海形成鲜明的对照。
往西,又是一个似U字形的峡谷,它就是帕隆藏布江大拐弯。滚滚的帕隆藏布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下泻,汇入了雅鲁藏布江。这个大拐湾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极为相似,只是没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那么壮美,那么有气势。在这里,我就曾经产生过幻觉:有一次,我举起相机,竟然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全貌收在取景框里。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以前几次拍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受限于镜头,只能摄下二分之一,这次怎么都收进了取景框?等我突然明白过来,我所拍摄的是帕隆藏布江大拐弯时,才知道自已一时糊涂,弄错了地方。接着,再仔细察看,帕隆藏布江大拐弯与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只是形似而已,其实有诸多区别。帕隆藏布江大拐弯的拐弯处近乎直角,右拐角江流上还架有一座钢索吊桥。锥状的山上虽然也布满植被,但峭壁裸露的地方只有一块,山体基部还有一条小径横穿而过。我在想,如果乘飞艇悬在两个大拐弯中间的上空,可以获得喜人的视觉效果,不仅能够清楚地看见从西滚滚而来的雅鲁藏布江,以及从北而来的帕隆藏布江,而且还能看到两个马蹄形山体组合的漂亮的“M”字。看,这是一块多么奇妙的地貌!短短距离内,两条巨龙各自绕着相近的山体,流着同样的曲线交汇了,然后继续狂奔,泻向浩瀚的印度洋。
向西举目眺望,蜿蜒起伏的加拉白垒峰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早上,当扎曲村还只是东方泛白,为村东一座高山所挡,太阳没照射到的时候,连绵高耸的加拉白垒峰就已经披上了一层霞光,它熠熠生辉,金光闪闪,魅力无穷。为了拍下这良辰美景,队友们早早地从睡袋里爬出,跑到高崖支起照相机三角架。过了一会,当扎曲村迎来万道霞光,加拉白垒峰已由金色变为银灰色,浮云飘飘渺渺,在山峦之间缭绕。又过了一会,太阳高高地挂在中天,加拉白垒峰由银灰转为白色。短短的两小时之内,它由金色变为银灰色再变为白色,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回味。
扎曲村北面,是扎曲最高的山峰,山的顶部堆着皑皑白雪,雪线以下是茂密的森林。由于扎曲后山坡度相对缓些,加之植被覆盖得好,这个村子不存在泥石流和雪崩的隐患。还有,北山的高高隆起,又成为扎曲村抵御北来冷空气侵袭的一道天然屏障。
扎曲的魅力除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马蹄形大拐弯之外,还有纯而又纯的民风民俗,同样深深吸引着人们。如门巴族阁楼式木屋,臼米的器物等。想目睹扎曲的芳姿吗?想领略大峡谷的玄妙吗?扎曲是个不可多得的地方。
如果置身扎曲,又想在附近多走动走动,为安全计,一定要小心。对此,我有着深刻的教训。一次,我与队友从扎曲村出发去登罗布藏堆山,原以为轻易可以到达。走着走着,才发现我们低估了这段路的艰险。经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谷崖,向右一拐,便是罗布藏堆山。山路不仅陡,还因为落叶铺地格外地滑。路边有两棵高大的树,叶子如同八九岁的小孩鞋底般大小。除了树上有几片叶子在风中飘零,其它皆落在地上,叶叶相叠,足有十多厘米厚。踩在仍有绿意的叶子上面,滑滑的,站都站不住。身在这样的陡坡上,摔个鼻青脸肿事小,还极易滚下陡崖。此外,我还担心蛇藏在层层落叶下边,一旦踩上去后果同样不堪设想。为了防止摔倒或踩中蛇,我顺手拾了一根干树枝,折去侧枝,用做手杖。一是打草惊蛇,吓走它。二是用它挑开厚厚的积叶,以便找到一处脚踏实地的地方。挺直的约一毫米厚的叶片如同涂了油,眼下的刚被挑开,坡上的叶子又哗哗往下滑,盖住了刚刚挑出的裸露的空地,如此这般大大阻滞了我们登山的速度。
下山时,路似乎更难走。我忽然发现路旁有一棵大树,叶柄约有一米长,钢笔那么粗。每个叶柄的端部长有6至9枚小叶。叶子形状呈椭圆形。刚才上山时我一心一意地提防蛇,竟忽略了这棵树的存在,更没发现它的叶柄这么长。出于好奇,我顺手扯了一个叶柄,想带回去给没到罗布藏堆山的队友们长长见识。我从研究人员那里了解到,这种很有特色的植物叫“鹅掌柴”,或叫“鸭脚木”及“公母树”,属五加科,常绿乔木,掌状复叶,四季开花,果实球形。
我挎着两个包,左手拄着木棍,右肩上扛着一片大树叶子,身体难以保持平衡,因此更增加了行动难度。再往下又回到落叶区,我用木棍继续拨开落叶,寻找落脚点,以保证下山的安全。依然是刚清出一个脚窝窝,马上又被滑下的落叶填满,如此反复,怎么也不清不出可行的路来。这时后边的队友已经跟来,我一急,干脆一脚踩下去,突然滑倒并向下坡滚动。我想控制住自已,但身子怎么也不听使唤,竟滑出一米多远。看看下边是越来越陡的坡崖,吓我一身冷汗,情急之中突然发现旁边有一棵灌丛,就在这紧要关头,我一把拽住它。总算万幸,要是没有这棵“救命草”,其结局很可能是悲哀的。这时后来的队友赶到我跟前,关切地问我摔得重不重,我无力地摇摇头,便挣扎着站了起来,心想,大峡谷真是个要命的地方,就是落叶,也会给来到这里的人带来危险。
第三部分 亲近地热第14节 艳艳杜鹃花
在去西藏之前,我曾经听多位老考察队员说过,在藏东南,有很多杜鹃林,花开时节,满山遍及五彩斑斓的杜鹃花,远远望去,宛若花的海洋。我亦曾听说过,贵州省大方县有个百里杜鹃,春季里,火红的杜鹃花把整个山映得红艳艳。
遗憾的是我过去没见过野生杜鹃花,对它,我只能从书本里和考察队员口中大致形成一个模糊印象。知道杜鹃花是一种很有名的花卉植物,亦称“映山红”。或常绿或落叶灌木,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花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等,常见的多为红、白两色。杜鹃花在我国约有600多种,其中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周围地区有154种,占世界杜鹃总数的17%,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些地方的高山灌木丛主要由常绿杜鹃组成。谈到喜马拉雅山山的花卉,一位植物学家曾经说过,“没有喜马拉雅山的花卉,就没有欧洲园林。”这句话具体的含意是,包括杜鹃花在内,欧洲园林一部分植物是本世纪初欧洲植物学家从喜马拉雅山引种过去的。早在17和18世纪,欧洲一些探险家到喜马拉雅地区探险,被美丽的杜鹃花等花卉深深地迷住了,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它们引种过去。
我最早见到杜鹃花是在巴松湖畔。当时车子飞快地向前奔驰,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突然看见一簇极其鲜艳的花朵迎在路边,向我轻颦浅笑,十分惹人喜爱。我侧身想再仔细地看一看,但车一闪而过,那簇花远远地被抛在后边。我连忙问旁边的队友,刚才闪过的是不是杜鹃花,他点头称是。
在色齐拉山我们又一次路遇杜鹃花,那是在离开林芝县不到半小时的进山的路上,只见路边的杜鹃花星星点点地开着,我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便同开车的扎西师付商量可否停车,做一拍摄。扎西师傅笑着说:“这几朵杜鹃花根本不成气候,待到了派那个地方,满山遍野都是杜鹃花,比这强多了!”我相信他的话,扎西多次到过藏东南,对这里的地形地貌很熟悉。
车到东久河谷,我们又一次看见可望而不可及的杜鹃花。在西侧二三百米高的山崖上,一片火红的杜鹃花从灌丛中探出头来,像是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其中几朵杜鹃花极其美艳,虽天色阴雨连绵,但远远看去,那花色仍然红如燃烧的火。
多次路途偶遇,却不能走近杜鹃花认真地欣赏它的艳丽并收入我的镜头。这时的我,置身杜鹃花旁已成了我的渴望。从林芝八一镇前往派的路上,头脑中浮现最多的是扎西师傅说过的话,在派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我想那里一定是个繁花似锦的花海之地。
扎西师付的话果然被印证。到达派的第二天,我决定登上派的南山寻找杜鹃花。上山十多分钟后,迎面突然呈现一棵洁白的杜鹃花,我眼睛一亮,连忙奔了过去。这株杜鹃花有两个枝形,一簇距地面高约两米,一簇近乎匍伏在地。墨绿色的枝叶与洁白的花朵相配,在周围小片灌木丛的衬托下,非常显眼。那簇高挑的花儿,有数朵花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如碗口大小的花团。
这株杜鹃花好像在吊我的胃口。我发现周围除了它,再也没有第二株。既然扎西谈到派有杜鹃林之说,山上绝对不止一株。我信步往山坡上走去。拐过山脊,约五六分钟之后,果然见到大片杜鹃花。一团团,一簇簇,密密集集,一面山坡上成了花的世界。虽然我曾经多次听人们描绘过花山花海,但我绝对想象不到我面前的花竟会有那么多,满山遍野,竞相怒放。这花有白的、有粉的、有黄的;红的像火,热情奔放;白的像雪,冰清玉洁。有两株不同颜色的花相互交结,红、白相对,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更为引人注目。再往前行,有的杜鹃高达三四米,已成树状,叶子不多,高高地托着花身。而那些长得较矮的杜鹃树,叶子浓密,花朵掩于丛中,也极其好看。
更有特点的是,在一块独立的岩土堆上,居然长了两棵耸入云天的松树,下面生有一株花团点点的白色杜鹃。远远看去,突兀的岩体由于有了雪白的杜鹃花和青松装点,显得格外挺拔醒目。
如果继续前行,估计还会看到更多的杜鹃花,但时近中午,我急急地赶回营地,并向队友们描绘我看到的杜鹃花是多么的美,何等让人留连忘返。有位去过墨脱的队友却不以为然,说墨脱的杜鹃花很多地方都不能与之相比,其特点是株高十米左右,花开的时候,犹如一把巨大的花伞,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栖身树下,仰望花的伞盖,又有香气袭来,谁人都会感到获得一种莫大的精神满足。
大峡谷及其周围地区常见的杜鹃花还有高山平卧杜鹃、栎叶杜鹃、黄柱杜鹃、绿柱杜鹃、米叶杜鹃、长绿杜鹃等。高山平卧杜鹃近乎伏地蔓生,花形很大,与高山草木植物形成五光十色的高山灌丛草甸;栎叶杜鹃得名出于其叶子极像栎树叶子,花状如喇叭形;黄柱杜鹃叶子肥大略卷,花形散开;绿柱杜鹃叶柄极长,叶柄之上每朵花各各支出,花为紫色,极其娇艳。
意想不到的是,在已经远离雅鲁藏布大峡谷返回拉萨的路上,车子经不旦拉山时,我们又一次“邂逅”杜鹃花。很多没见到杜鹃花的队员,无不被它的艳丽所吸引,兴冲冲地跑下车拍摄。不旦拉山已不属于藏东南,因此植被稀少,只生长着少量的灌木丛,大片地方是尚未返青、紧贴山皮的枯草,显得光秃秃的。山脚下有一处藏民居住区,村内既没有树也没有草,单调又无生气。一丛丛杜鹃花似乎顾不得这些,竟忘情地开放着,与周围荒凉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旦拉山山脚下是大片的大叶杜鹃,再往上是大小叶杜鹃混杂带,雪线以上是小叶杜鹃。其山脚下的花,有白的,有粉的,开得很艳丽。我还见到一个怪现象,山坡上很多牛、羊,宁肯啃吃贴着山皮的枯草,也不吃旁边清翠欲滴的杜鹃花的叶子。我便请教一位植物学家这是为什么?他说杜鹃花叶子有毒,牛不敢吃。
我们在藏东南的季节,还不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经不旦拉山时,我们看见雪线以下,半个山都是小叶杜鹃,由于寒冷,叶面反卷紧得扣成一条缝,皆呈黄褐色。往山上看去,半个山都是密密麻麻色泽暗暗的杜鹃灌丛。不难想象,再过一两个月,叶片完全张开,这里的杜鹃花会争奇斗艳,花海如潮。
第三部分 亲近地热第15节 南迦巴瓦峰
论及世界第一大峡谷,必然会说到南迦巴瓦峰,因为世界峡谷之最的产生,就是在南迦巴瓦峰和里勒峰之间,以两峰的高度,以及处于谷底宗容村的低度,才有了无可比拟的6009米的深度。
不过,作为世界第15高峰雄踞在藏东南的南迦巴瓦峰,一直以它险峻奇伟、峻峭挺拔、难以攀登而备受科学探险队瞩目。同时又因为它常年云遮雾罩,如同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难睹它的芳容而被人们赐以美名——“羞女峰”。
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它是一座“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关于它,在当地流传着很多美丽的故事,其中南迦巴瓦峰山麓格嘎村的一位老人讲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