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思美人 作者:海青拿天鹅(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7-28正文完结) >

第75章

思美人 作者:海青拿天鹅(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7-28正文完结)-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酢�

    在郢都的时候,阡陌特别请工匠用铜料打制了锅和锅铲;还有木盖,如今也带了出来;煎炸烹炒,十分方便。众人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那口半圆的铜器里,各种食材混合翻滚,随着佐料添入,变了颜色,滋滋冒着香气,都露出惊叹之色。

    待得几盘炒野味出锅,众人欢呼,有人忍不住拈起一块放入口中,被周围人喊打。

    看着他们吃得赞不绝口的样子,阡陌笑眯眯的。

    一名年轻的士卒啃完了抢来的半截野鸡腿,满面陶醉,专门跑过来对阡陌道谢,又激动地说,“多谢夫人赐食!夫人日后若有差遣,小人万死不辞!”

    话才出口,后面有人笑骂,“养由基!你本就是宫卫,卖什么乖!”

    年轻人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阡陌听到这个名字,却是一怔。

    “养由基?”她看着他,“你叫养由基?”

    “正是!”养由基欣喜地问,“夫人知道我?”

    “知道你什么!”子由过来,笑着说,“左司马叫你去收拾箭簇!”

    养由基咧嘴一笑,向阡陌一礼,转身跑开。

    阡陌看着他的背影,仍有些回不过神来,问子由,“这位养由基,很会射箭么?”

    “呃?”子由诧异,随即夸道,“正是!他射箭尤为出色,环列之尹特地将他拔入宫中卫队!”

    阡陌颔首,心中有些激动。

    养由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的神箭手,他吃了她做的炒野鸡肉……

    正神游,旁边忽而递来一块巾帕,她转头,却是楚王。

    “想什么,满面傻笑?”楚王瞅着她,“不是烟灰便是汗,别人看了还以为你是庖妇。”

    阡陌接过巾帕,看着楚王,忽而狡黠一笑,“我若是庖妇,你就是庖妇家里的丈夫。”

    楚王目光闪起,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来抓她。阡陌却早有防备,灵活地躲开那爪子,笑着跑开。

    那边传来嬉笑的声音,有人讶然望去,寺人渠忙道,“用膳用膳,莫乱看!”

    落日的光辉下,霞光漫天。宿营地挨着一条小河,这个时间,没什么人。阡陌跑不过楚王,终于被逮住。楚王将她按在草地上咯吱一阵,阡陌笑得求饶,他才松手。二人都喘着气躺在草地上,阡陌被楚王搂在怀里,头枕在他的肩膀上。

    远处传来些人声,阡陌抬头望了望,被楚王按回来。

    “莫理他们。”他声音有些不满,“总来打扰……”

    阡陌无奈,调整一下姿势,继续躺着。

    草地被太阳晒了整日,干而柔软,她却有些不放心,看看四周的高草。

    “如今是春时,会不会有长虫?”

    “长虫?”楚王抽出一根洁白鲜嫩的草茎,在嘴角叼着,“有毒还是无毒?我爱吃有毒的,肉香些。”

    阡陌笑起来,安心地不再多动,望着头顶的天空。

    耳边尽是流水悠悠的声音,风掠过草叶,窸窸窣窣的细微声音,晚归的鸟儿叽叽喳喳,一切,喧闹又静谧,加上身旁这个人,让她觉得惬意非常。

    时间在天地间一点一点流逝,天空的霞光慢慢变了颜色,光照慢慢暗下来。阡陌望着渐渐变幻的天空,有些出神。

    过去,她虽然也常参加户外活动,却不曾像这样无拘无束地躺在野地里,也从来没有兴趣这么干。有些事,果真可归为机缘,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一起,便连尝试也不会有。

    她忍不住又想起养由基,感到奇妙之余,又觉得其实最奇妙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在楚王向她示爱的时候,在她决定跟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日,她再度错入时空,遇到爷爷奶奶,该怎么跟他们说?

    爷爷奶奶,我给你们找了个孙女婿,你们也认得的,还夸过他,他是楚庄王……

    阡陌忍不住笑了笑。

    “又傻笑。”楚王察觉,立刻道,“在想什么?”

    “在想我祖父祖母。”阡陌拿开那只乱摸的手。

    楚王愣了一下:“又想家了?”

    “不是。”阡陌道,“我在想,若是他们二人还在世,该如何将你我之事告知他们。”

    楚王眉头展开。

    “这有何难。”他豪气地说,“我将聘礼送去,玉帛牙角,要什么给什么。我看你祖父和父亲也无多少封地,再大不了赐他们一邑,子孙永享,他们当不会推拒。”

    阡陌听着这话,想想父母各自家庭住处的房价和面积,再想想想在一邑的概念,不由地又笑起来。

    她没答话,往楚王的怀里窝了窝,轻声道,“要是我祖父能见到你就好了,他应当会与你说许多话。”

    楚王知道她祖父已经不在世,吻吻她的头发,唇角一弯,“我也想见见他,看究竟是何等人物,会教出这般孙女。”

    阡陌露出笑容,手指轻轻抚在他的胸口上。

    二人正说着话,忽然,不远处传来寺人渠的声音,“大王!樊国使者已至!”

    楚王笑意凝住,旋即有些不耐烦。

    “来得倒是时候。”他应一声,哼哼道。

    阡陌连忙起来,整理着衣服,讶然问道,“樊国使者?”

    “你如今算得樊人,又要去樊国,那边自当要有人接应。”楚王淡淡道,整理好衣服,带着她往大帐那边而去。

    *****

    营地里已经点起了火把,大帐前,一行人正在等候,为首者,是一个面目和善的中年人,见到楚王,即刻行礼。

    “小人游贡,奉寡大夫之命,来迎樊姬。”他恭敬地说。

    楚王颔首。

    阡陌站在楚王旁边,才与游贡见礼,忽而被楚王拉住。

    他从她的头发上摘下一根草叶,似笑非笑,片刻,扔掉,动作优雅而自然。

    阡陌赧然,再瞅向周围,毫不意外地在众人脸上看到了颇有意味的神色。这时,她忽而发现游贡的身后立着一名女子,亭亭玉立,十分美貌。她看着阡陌,目光静静,四目相对,忙低头收起。

    “这位是寡大夫遣来侍奉樊姬的宗女,听候樊姬差遣。”游贡微笑着对阡陌说。

    阡陌了然,看着那女子,亦笑了笑。

    “如此,未知宗女名氏。”她说。

    “樊女惠容,拜见樊姬。”女子向阡陌一礼,声音从容而好听。

    *****

    这位名叫惠容的游氏宗女,年纪不过十六上下,通晓礼仪。阡陌虽然顶着樊姬的名号,对樊国却是全然陌生,惠容的职责,就是引她熟悉樊国诸事。

    她十分称职,一路上,阡陌与她同车,知晓了许多樊国的事。

    樊国是个小国,樊君嬴姓,夹在诸国之间无足轻重,靠着楚国的庇护留存至今。樊君体弱,国中事务大多交与游聃父处理,游氏在樊国也算得权倾朝野。

    这些,其实阡陌大致都知晓,也曾经分析过游聃父帮助自己的原因。游聃父再手握重权,也不过是个卿大夫。这样的人物,安全感说强也强,说弱也弱,各国中都有不少权臣被国君采集,最后被收拾得家破人亡的例子。而游聃父显然想找一个更有保障的纽带,所以,当他瞅准了楚王需要给阡陌安排一个身份,便不遗余力地自荐。当了楚王的岳父,尽管是名义上的,却是一层非常硬实的关系,樊君将来就算想反目,也要掂量掂量楚国的反应。

    阡陌不喜欢成为别人的棋子,但这件事上,算得互惠共赢,所以她一直持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

    “听闻樊君体弱,未知现下如何?”阡陌问惠容。

    惠容答道:“国君身体已经好转。去年冬时,司徒从楚国带来了扁鹊子良,为国君诊治。”

    阡陌颔首。随着话题深入,发现这个叫惠容的女子,年纪虽不大,在一些事的观点上与她很不同。

    比如,说到妇德之时,她很有几分激情。对于妇德的理解,很类似后世那种贤良规范,认为身为女子,当以丈夫的需要为首,而为国君之妇,更应该宽和,以为辅佐。

    她十分认真地对阡陌说,“我以为,大王在娶妇之事上,对樊姬的声名有所不利。”

    阡陌问:“有何不利?”

    “听闻大王推拒媵女,诸国皆诧异,传说是樊姬善妒之故,贤名有损。”

    阡陌讪笑。

    这话并不意外,寺人渠也曾暗示过她。

    “如何为贤惠?”阡陌话头一转,“你说投丈夫所好,譬如丈夫好色荒淫,为妇者要博那贤名,便去替丈夫寻来美人么?”

    不料惠容更头头是道:“未尝不可。美色亦有良劣之分,寻识礼忠顺者而事之,丈夫便不致荒淫,为妇者用心贤良,亦可彰显。”

    阡陌笑笑,觉得这种观念上的分歧,辩驳起来实在没意思,索性也不多言。

    到了傍晚歇息的时候,在一处小邑落脚。邑尹和邑人皆是欢喜,设宴款待。

    席上,邑尹来敬酒,楚王见杯子空了,正要让身旁寺人斟上。忽然,一只洁白的手伸来,将他的就被拿起。

    在阡陌身后服侍的惠容,亲自替楚王斟了酒,捧到他面前。

    “大王请。”她低眉,轻声道。

    楚王有几分诧异,目光在她脸上停了停,无多表示,接过来,与邑尹共饮。

    惠容坐回阡陌身后,见她看着自己,笑笑,神色自如。

    阡陌亦笑笑,拿起酒杯缓缓喝一口。心中却多了些深长的意味。

    这个女子,是游聃父派来的。妙龄女子,又美貌又会伺候人,还有满脑子贤惠理论,说他没打算,傻子也不信。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文的感情线快到头了,鹅打算这个月就完结。后面的事会在番外交代,下个月也不会开新文,主要是补充各个文的番外。

 ☆、第86章

    此地是个边鄙小邑;楚王驾临乃是大事;全邑的人都凑到了楚王落脚的院子外头;翘首张望。

    邑尹闻得楚王突然驾到的时候;本是发愁,因为此地物产不多;来不及准备许多佳肴。不过寺人渠很快来传令;说楚王路过此地,膳食不必铺张;寻常即可。邑尹不敢违逆,却还有些惴惴。但到了宴上;他发现楚王吃着那些寻常饭食,似乎津津有味;心中这才放下来。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楚王虽是国君,待人却是和气。膳后,他亲自与邑宰等人交谈,说起本地去年的粮食产量和今年的春耕准备。

    阡陌在一旁,听到楚王还问起了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庶人几户,公田几亩,私田几亩,每年每户庶人上缴田赋之后,大约可余多少粮食。

    她有些诧异,唇边却不禁露出微微的笑意。

    这个问题,阡陌不久前才跟他讨论过。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在即,开春的第一个月,楚王便召集了大臣商讨春耕之事。春耕是为了秋收,讨论的目的自然离不开如何能在秋天得到更多的粮食。而去年楚国曾遭受天灾,各地粮库空虚,更加需要恢复元气。楚王去年令司会府清查历年的粮仓出入之数,也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判断。

    而当各种数据摆出来的时候,楚王很不满意。

    楚人身处山泽包围之中,开拓荒地一向不遗余力。以近十年为例,各地开拓的公田之数增长了近乎十分之一,但是每年上缴的粮食产量却没有什么增加,有那么一两年,风调雨顺,还居然减产。

    阡陌亲手核算过这些数据,知晓一二。听楚王抱怨,她仔细想了想,对楚王说,“这些粮食,都来自公田,确否?”

    “正是。”楚王道。

    阡陌笑笑:“如此,却是合理。”

    楚王讶然:“怎合理?”

    阡陌说:“当今楚国田制,乃承古法。民人耕作公田与私田,公田税什一,而私田不税。侣,你若是那些私田所有之人,公田私田一般出力,公田却还要缴赋。你愿在公田多出力,还是私田多出力?”

    楚王目光一闪。

    “你是说,公田当下田赋太低?”他问。

    阡陌摇头。

    “公田私田税赋不等,无论你如何定,他们都不会愿意耕公田。”阡陌认真道,“侣,当今农人耕作之法,比古时早已改进。你看这十年间,因开荒所得的公田之数便达到了十分之一,比先君乃至先王数代,乃是强了数倍。你亦可想,公田开拓,私田岂有不开拓之理?私田不必纳赋,则必然私田开荒更多,而人力有限,你说那些各地的封君和民人,会先顾私田还是先顾公田?”

    一席话,楚王忽而觉得敞亮。

    他看着阡陌,目光炯炯,“你有何法?”

    阡陌道:“开拓田土,无论公私,都是好事,只是如今之势,古法已不可行。侣,我以为,既然耕作者都是这些人,便也不必再分公田私田。你以王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