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隐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还 是男人最常见的为取悦女人的冲动的手段呢?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什么叫 做永恒,有没有一种爱可以在刹那间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可我不恨他,一点也不, 我试图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心情和处境,可我还是不明白。我痛只痛必须接受这 个突然的事实,我必须正视另一个女人的存在,她使我无地自容!
我想生病,我想死,我想人为地制造一个意外。一个下雨的夜里,独自抽了一 盒烟,然后头晕目眩地吐个一塌糊涂,我想我是醉了。昏睡到后半夜,我被雷声惊 醒,觉得冷了就去关窗户,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死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只要稍 稍往外一挪一切就可以结束了,别人都会说这只是一个意外。可我还是没有勇气, 我下不了决心,找还年青呀!我应该拥有完整的人生呀!我冲着天空大喊他的名字 ,惊雷闪电伴着瓢泼大雨淹没了一切。
事情过去了4年了,现在给你写下这些事的时候,很多感觉如昨日黄昏。刚到 海边的第一夜,没有月,坐在黑暗的沙滩上。海风薄荷般清亮,海水起起伏伏,进 进退退,一如此刻我反复的心情,他仍是我的海岸!这一次,我没有哭。我想很多 事不会被海水一层一层抹去,如同从未发生过一样,容我慢慢用我的方式学会忘记 。所以晓蒙,我想相亲的事就算了吧,心里装着别人又去谈恋爱,对谁都不公平, 请你代我道个歉吧!
初秋的海岸晴空丽日,阳光下找不到忧伤。每天夜里都有月,红了,黄了,白 了,圆了,亮了,远了。总觉得月光之下,应该有条人鱼,美丽苍白的脸,长及脚 踝的黑发和很美的裸体,随着贝壳一起被海水轻轻送上岸来,也许我应该在海岸上 多等一些时候吧!
祝
好!
静怡
1992年8月30日凌晨
放下她的来信,我记起那篇童话中夜莺对那年青的学生说:“我只求你作一件 事,就是你要做一个忠诚的情人。因为爱情比博学还要聪明,爱情比权力更为强大 。”我不了解静怡与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隐约听人说起岩在当地结识 了一个有钱的富孀,同时也很美丽。这对静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使她对爱情 对人生近乎绝望。时至今日,她仍然不能从那些伤痛之中走出来,不肯面对也不肯 开始新的生活。这不能说只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更恰当的说这是一出人生悲剧。 我真为静怡感到悲哀了。
我始终认为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她就像一个赌徒对她自己的爱情孤注一掷 ,以致倾家荡产。一时间我竟有些疑惑,她是爱上自己制造的爱情还是太爱岩呢? 也许命中注定,这就是静恰的人生吧,这个女诗人,徘徊在爱情的尸影旁边,迟迟 不肯离开。她甘愿沉醉在早已破碎的旧梦里,甘愿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升华成一首首 哀伤而美丽的语句,是她把自己的爱情艺术化了还是爱情真具有这样塑造人生的魔 力呢?除了爱情,她的世界接纳不了别的东西了,在象牙塔中精心雕刻她的作品, 这爱太执着痴迷,甚至从开始就掺杂着绝望的因素。
其实她身边不乏优秀的男人,但都怯于她的冷漠和猜忌相继离去,到现在她仍 孤身一人,她本能地拒绝别人走进她的世界,她也囿有自己而介入不了外面精彩的 世界。以前读大学时我一直欣赏她的才情,浪漫洒脱,纯真挚诚,何以这样美丽的 因结出是这样苦涩的果呢?而感情的是非对错得失因果谁又能判定,又怎样去判定 呢?静怡的爱情,男人的事业,富孀的财富和权力,怎样才能摆平?
静怡这样一个知识女性是不乏智慧的,可我不敢断定一个陷于爱情深渊的女人 是否能对她未来的人生作出理智的选择。毕竟一个30岁的女人在这个传统社会里一 定会被偏见所歧视,人格,隐私,工作,生活以及住房都是好心的人们所关注的焦 点,也是他们最乐于打探和最乐于传播的。她以前来信曾哀叹过自己成为长舌之下 最爱被咀嚼的祭品,她越不理会,越被流言包围。“算了,不如不说,以沉默抗拒 吧。”我记得她这样说过。
我不由得又想起莎土比亚的那句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就是弱者!”
第4章 清风不愿托举爱情的风筝
我奉独身主义。独身宁静、自由、轻松,说不尽的乐趣
“也许吧,但这种时髦绝不同于穿时髦服装。你读过《新女性》(美国)杂志吗?它对3万多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单身女郎不急于找伴侣,80%的妇女向自己质疑:是否该把爱情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真正的爱情每个人都乐于品尝,问题是真正的爱情还没普及到每人一份。我几乎难于发现真正的爱情,许多人把生理愿望当做爱情了,找一个能相处的性伙伴就觉得自己有了爱情,仅仅为了性的器要就结婚,没有必要,那要牺牲事业、时间、爱好,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太不值得了。”
蒂娜滔滔不绝。我则似有所悟。
躺在床上,我还在想着刚才一群朋友在这间屋子里小聚的情景,几个人喝着茶 和咖啡,嗑着瓜子,谈天说地,台式音响里飘出的乐曲始终不断……
差不多一两个星期我这里都会有朋友来小坐。我喜爱以这种方式过业余生活, 当然不仅仅是呆在屋里谈天、听音乐,内容远比这丰富,几乎我想丰富到什么程度 就能使之丰富到什么程度,这全由自己说了算。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闲云野 鹤般的生活,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情愿消受这样的生活,但我庆幸自己能发现这种 生活方式的乐趣并享受它。就像取得某种成功一样,得到这样的生活也需要付出代 价。独身这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用沉重的心灵创伤为代价换得的,至少中国的许多独 身者是如此,他们属于被动的独身者,我虽然不是天生就想过独身生活,但我幸好 还算不上是被动的独身者。因此,我更会享受独身的乐趣。
我生在一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某语言学院的教授,由于受家 庭内外环境的影响,我接受西方的东西比较多。这所院校的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还 多,家里经常来一些父母的洋学生,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在这所院校,我有时也 带些外国同学到家里玩,大约从那时起直到出国留学,我说外语的时间几乎比说中 国话的时间长,久而久之,思维方式日趋西化。
有一次,我领一个叫蒂娜的美国学生到我家玩儿。蒂娜比我大10岁,她以前是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大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到中国学汉语。我们已是很熟的朋友。 因此无话不谈,年龄、家庭等西方人避忌人知的隐私在我们之间已经被中国式的关 心所涉及。当我问她打算何时结婚时,她倒有些诧异地反问我:“为什么非要结婚?” 我一时竟无言以对。接下去的谈话可以说是对我日后选择独身生活的启蒙教育。“ 蒂娜,我冒昧地问一下,你是否受过什么伤害吗?哦,我指的是感情上。”
“我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蒂娜耸肩道。
“请别介意,我是想说,你为何选择独身呢?”
“独身是很正常的事啊!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不是吗?我喜 爱这种非常自由的生活方式,仅仅是喜欢就足够了,我就因此选择了它。”
“那么在西方,年轻人是否为赶时髦而独身呢?”
“也许吧,但这种时髦绝不同于穿时髦服装。你读过《新女性》(美国)杂志 吗?它对3万多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单身女郎不急于找伴侣,80%的 妇女向自己质疑:是否该把爱情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真正的爱情每个人都乐于品尝, 问题是真正的爱情还役普及到每人一份。我几乎难于发现真正的爱情,许多人把生 理愿望当做爱情了,找一个能相处的性伙伴就觉得自己有了爱情,仅仅为了性的需 要就结婚,没有必要,那要牺牲事业、时间、爱好,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太不值 得了。”蒂娜滔滔不绝。我则似有所悟。
有了与蒂娜的那次闲谈之后,我开始留意独身现象,从中外的一些报章杂志中, 我了解到:美国的独身者逐年递增;法国的单亲家庭占1/4;日本出现一个“小贵 族”阶层(事业有成,财富颇丰的女性)……
最初我关注独身现象时,并非欣然接受它,尽管我以为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被 理解。但我想我的这种关注在冥冥之中为后来选择独身生活埋下了伏笔。
在浪漫四溢的外语院校里,我和许多妙龄女子一样不乏追求者,我与许多同龄 人一样品尝爱情的滋味。
我的男友不是那种伟岸英俊的男子汉,他浑身弥漫着书卷气,渊博的学识和一 口如母语般熟练的伦敦音英语使所有接触过他的外国人都误以为此君曾在英国生活 过。我和这位“绅士”脚步和协地共同徘徊于外语和西方文化之间。我们同在英语 系学习,只不过他已在读研究生。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使我们的感情逐渐亲 密,我们的恋爱也不再仅仅是柏拉图式的了……
1988年,出国潮已吞没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这年我大学毕业,而我的男友也正 好读完了研究生课程。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在首都机场缠绵地分手了,他登上了 飞往英伦的航班。我则于当年晚些时候留学于哥本哈根。
在丹麦这个被称为性解放先驱的北欧国度里,男女关系是较随便的。我所在的 大学里,我分不清同学们中谁是谁的男朋友或谁是谁的女朋友。我所谓的男女朋友 当然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恋人关系。
我继续与在英国的男友通信,在信中我们时常重温昔日校园的浪漫情梦。随着 时光的流逝,他的来信日渐减少,他在信中表示学业甚紧,压力很大,又要打工, 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写信了。丹麦的大学是免费的,学习也轻松,学生考试不及格, 毕不了业可以接着重读,没时间限制,只要你有耐心,可以一直学到年老再毕业。 闲则生愁,我于较为闲适的读书境况中更有暇体会到身在异乡的孤寂与相思之苦, 还有浓重的思乡之情。同时,我觉得周围的同学比我活得滞洒,他们似乎无牵无挂。
留学的第二年,我不幸身患重病,不得不辍学回国。
罗登巴煦在诗集《禁锢的生活中》中说疾病是“灵魂的洗涤。”我害这场大病 的感觉则像18世纪德国诗人白洛柯斯第一次害病的感觉一样,是一个“惊异的大发 现”。我躺在故乡久别的家中开始了诸多思考:我和男友毕业后没有打算马上结婚, 出国最终替代了为能厮守而留于国内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感情不深吗?不是。 我们都在追寻那一份属于个人的自由,而自己战胜了爱情,所以尽管我难舍难分, 但最终还是暂时各奔他乡。那么当我身在异国被相思之苦和思乡之苦所累的时候, 我感到我的心失去了自由,我的心被它们牵挂与束缚住了。裴多菲的那首诗:“生 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好像有更多的深意。恋爱、 结婚、生儿育女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复的唯一生活模式吗?这种生活模式能给我 带来真正的幸福吗?自由在我看来是最幸福的标志,那么自由与爱情,婚姻之间有 某种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独身似乎是唯一的好办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我 养病期间曾多次反复思考着。
我终于又收到了他的来信,信中他告诉我,他攻读完博士后不打算马上回国, 他要以事业为重,他现在感到很累,不想再拖下去,希望就此结束我们的关系。读 完他的信,我很平静,谈了多年的恋爱的确也累了,此时我反倒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就如你在放一只风筝,线牵得愈来愈长,风筝飞得越来越远,远到你已经看不见了。 但你仍然仰着酸痛的脖子在张望,抬着手臂用力拽着那根线,心也在跳动中不停地 追寻,可突然线断了,在失落的同时,你肯定也有突然轻松了的感觉。你反倒因为 这风筝肯定回不来了而踏实了。因为在潜意识里你已经不再愿意仰着脖子,手牵长 线,望眼欲穿地累下去了。我们劳燕分飞后,我就像风筝挣断线的牵挂而得自由一 样,我的心线也不再有所牵挂而一如清风般自由了。我如清风般自由的心不必再托 举着风筝了,将来也不想再托举什么,因为我知道那太累太沉重。想必身在英伦的 他正是有此同感而挣断了万里长线吧。
酒愈沉愈香,而爱情陈到一定的时候就易变味道,通常是味道变淡。西谚有云: “两个朋友间隔道篱笆才能使友谊常青。”那爱情呢?爱情之间往往容不得插道篱 笆,因此也就难以常青了。正所谓亲极反疏。爱情难长久,得来也累人,不如不得, 不得也就无累无失。爱情尚如此,那么作为其坟墓的婚姻就更可想而知了。难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