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贪小失大
春秋时期,蜀、秦相邻,遥遥相望。秦惠王早就看中了蜀国这块宝地,
总想把它据为己有。可是他迟迟不敢起兵,一来是因为那里有蜀兵驻军,二
来秦蜀交界的地方是一片悬崖峭壁,没有通道。
有一天,有一个谋士给秦惠王出了个主意。惠王听了,高兴得直拍大腿,
立刻下令找来几个石匠,让他们用石头凿成几头大牛,放在通往蜀国的山路
上。然后把石牛涂上金色,再在它的屁股后面放上一些黄金。
没有几天,消息就传到蜀国那边:“山那边有几头仙人送来的金牛,不
拉屎,拉金子。”
在此同时,秦惠王派了使臣传话给蜀侯,说秦惠王想把金牛送蜀侯几只,
希望他尽快来取。
蜀侯是个贪得无厌之徒,一听,十分高兴。于是派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士
兵,去开山填谷,架桥铺路。没有多久就把一条又近又宽的道路修筑成了。
当蜀侯非常高兴地迎接“金牛”的时候,秦国的大军也跟在“金牛”的后面
开进了蜀国。蜀国很快被吞并,蜀侯亦被杀掉。
有人气愤地骂蜀侯,“因贪小利,而去大利!”
这句成语指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生花妙笔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
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
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
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
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
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
字变的。
李白后来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这些佳作,流传千古,是中国优秀民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历代名人的童年
木匠的祖师——鲁班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他在建筑史上有许多创造
发明。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是他发明的,一些木工工具,如锯、钻、刨也
是他创造的,人们称他是建筑工匠的“祖师”。
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施
工,有一定的实践体会。相传鲁班年幼时调皮贪玩,这本属儿童的天性,但
他的玩,不是无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时间玩建筑工艺。如用树枝
搭个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砖石垒座小桥;找些树根雕个什么玩意
儿……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连吃饭都忘记了。左邻右舍的人见鲁班整天摆
弄这些东西,认为他没有出息,说有出息的孩子应该用功读书写字。
小鲁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说明这些人眼光短浅。而鲁班的母亲却不然,
她认为鲁班玩得很有意义。她想摆弄这些建筑是很动脑筋的,所以,母亲认
为小鲁班很有心计,将来能成大器。于是,母亲鼓励儿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
发展他的才干,开拓他的智慧。最后,鲁班终于从贪玩的孩子成长为建筑工
匠的祖师。
鲁班年少时,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亲死于吴国,鲁班母子俩要赶
去奔丧,可路途太遥远了。小鲁班担忧母亲走不动那么多路。于是,他连夜
进行设计,制造了一辆车子。这车子用木材制成,车内安装有木制摇把。只
要摇把一转,就能驱动车子向前行进。不断摇动,可让车子不断向前运动。
车子造好后,小鲁班让母亲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劲地到达了吴国。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干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鲁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
被山上的野草划破了,血流不止。鲁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锋利,如果用铁
打成这样的刺,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鲁班发明了锯,至今人们还沿用这
种工具。鲁班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不浅,不仅后世的木匠尊
崇他为“祖师”,还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绩,把鲁班当做勤劳智慧的化身。
“慕鸿鹄以高翔”——陈胜
陈胜(?~前 208),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人,出身
雇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被征为戍卒时,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
宿县东南刘村集)与吴广一起杀死秦吏,揭竿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小的时候,正赶上秦王朝末年的暴政统治。他亲眼看到了赋税徭役
把他的家人和邻居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被迫把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二交给
政府作赋税,还负担着沉重的兵役和徭役。村里的成年男人被征发服役去了,
政府便役使妇女运输粮饷,很多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秦朝的法律又很
严酷,往往一人犯罪,诛连九族,叫做“旅诛”;一家犯罪,诛连邻里,叫
做“连坐”。动不动就被罚做苦役,处以酷刑,有的斩脚,有的割鼻,有的
处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随处可见。黑暗的现实在陈胜幼小的心灵里埋下
了反抗秦王朝暴虐统治的种子。
陈胜小小年纪就开始给地主家做长工了。可他人小志不小,人穷志不穷。
每每做苦役闲下来的时候,就一人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就
该祖祖辈辈受苦受累?为什么财东游手好闲却享不尽荣华富贵?难道穷人的
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该受苦?富人的孩子一出世就注定该享福?这一切是由
谁主宰的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财东欺压穷人,为所欲为,是因为他
背后有个秦王给撑腰,不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人民就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于是他萌生了推翻秦王朝,建立农民自己政权的念头。
有一回,他和长工们一块给地主耕地。炎炎烈日炙烤着脊背,拉犁的绳
子在一个个瘦骨嶙峋的肩头印出道道伤痕。陈胜实在不堪其苦,心中不免升
腾起一股不平之气,他甩掉肩头的犁绳,走到田埂上,不干了。世道不公,
秦王朝的种种暴行,乡民们的百般苦痛,一起袭向他的心头,推翻封建暴政,
建立农民政权的愿望更加强烈。想着想着,他满怀着憧憬把一句不着边际的
话甩给同伴:“伙计们,将来我要是富贵了,决不会忘记你们的。”长工们
自然不知道他心里的秘密,更不可能了解他的志向与抱负,就纷纷讥笑他:
“你一个小长工,拼死拼活地给人家种地,填饱肚皮就不错了,还能混出什
么好来?”面对着一群讥笑他的长工,陈胜只好长叹一声:“唉!燕雀安知
鸿鹄之志!”
后来,陈胜真的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发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实现了他少年时的鸿鹄之志。
浪漫诗风之祖——屈原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
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读书必须跨过湍急的溪水,穿过苍苍林
莽到山下的乐平里。他早去晚归,家里人很不放心,妈妈常让姐姐屈须到书
房去接他。
一天,浓重的夜色笼罩着山头,屈原还没有回来。屈须到山下书房问塾
师,知道弟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书房回家了。屈须返回家里,屈原还没
回来。妈妈着急了,连忙求邻居帮忙到溪涧和后山上去找。结果,到处不见
屈原的影儿。妈妈失望地回到家,一进门,却看见屈原正吃饭呢。问他刚才
到哪儿去了,他只是笑笑,就是不说话。
这件事引起了姐姐的好奇。第二天下午,屈须早早赶到书房,等弟弟背
完晚书,便悄悄地跟在后边。穿过树林,越过溪流,她跟着,跟着,只见屈
原在溪旁一闪,不见了。屈须以为弟弟回家了,可是到了家里,才知道弟弟
并没有回来。屈须更加奇怪,就又返回去找弟弟。
原来,小溪旁边有一个天然岩洞,每天放学以后,屈原总要钻进这个岩
洞里刻苦读书。这个岩洞虽然不大,但景物别致:洞壁如浮雕图案,花鸟虫
草,情态各异;洞顶悬挂着石钟乳,千姿百态,水顺着钟乳石尖一滴一滴地
滴下来,叮咚叮咚,犹如玉落银盘,更显得洞里幽静深邃。这天,屈原照例
走进洞里,来到他早已支好的石桌石凳旁边,把小藤包放在桌上,掏出书本,
端坐在凳子上,低声背诵起来。他哼着哼着,不禁声音渐渐激昂起来,音韵
深沉,宛如惊涛拍岸……过了一会儿,他义坐下来,双手托腮,疲惫地闭上
双目。
恍惚间,屈原看见一个人影从石缝中走出来,提着衣裙,飘飘悠悠地来
到屈原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着一叠厚厚的书简献给他。屈原
不由心中一怔:难道真是仙女面传天书吗?他急忙参拜仙女,接过书一看,
原来是一部《楚声》。“渔夫歌”“五谷调”“砍柴曲”“蚕花谣”“越人
歌”……尽是楚国各地民歌民谣。屈原惊疑道:“人间烟火之事,上天如何
知道?”他分外激动,再拜仙女,低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
说完,抬头一看,眼前仙姑已不知去向,手中天书也无影无踪。半晌,听见
一女子的声音:“真诗乃在民间!”这声音把屈原弄懵了。“仙姑在哪里?”
屈原惊叫着,回头一看,原来是姐姐屈须。屈须寻到洞里,见弟弟打盹,说
着梦话,便答了一句,这才使屈原从迷梦中清醒过来。
屈须一边责备弟弟,一边拉着他向洞外走。一出洞,姐弟俩便听见山上
传来丁丁(zhēng)的伐木声和悠扬的山歌声。屈原央求着:“好姐姐,咱们
听一会好吗?”姐弟俩坐在溪边,只听见:
河水清清哟,波汶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哟,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屈原听到这歌声带着无比的愤怒和怨恨,深深地感叹道:“果真‘好诗
在民间’。”他边听边记,记好了就读给姐姐听,直到很晚了才回到家中。
从此,屈原常找樵夫、猎人、渔翁、蚕女、巫师等采集民间歌谣,并在
小溪旁这个岩洞里加以整理、吟咏。这为他后来创造出文学的一种形式——
骚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屈原以后官至三闾大夫,因直谏而遭贬。他爱国的抱负无法施展,于公
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 145~前 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 130 篇,约 50 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
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
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
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
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
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
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
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
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
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
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
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
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 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
相信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