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34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34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在背”一般用来形容因为恐惧,或有某种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
    与“芒刺在背”相近似的还有成语“如坐针毡”。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
针的毯子上,用来比喻心神不安。

           危如累卵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
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
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
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
    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
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
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
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
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
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
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
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
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
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
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
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
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
    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
    这故事流传很广,“负荆请罪”也便成了成语。“负”是背着;“荆”
是荆条;“请罪”就是赔礼认错。“负荆请罪”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
对方给以惩罚。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

           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孙山。
    一年秋天,他去赶考,邻居请孙山将他的儿子带去一起应试。
    发榜时,孙山的名字是榜上最后一名。孙山回到家里,很多人都来祝贺,
那个邻居也来了,问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随口
吟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落孙山外。”邻居听后明白儿子没
有考上,就回家去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面,这
自然是没有考上了。
    这诗句后来就简化成了“名落孙山”。用它来比喻未被录取或榜上无名
的人。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地,突然,从他身后窜出一只野兔。这兔子看见有
人,就慌忙逃跑,一下撞在一个树桩子上,撞死了。
    这个人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一只野兔,高兴极了。从此他天天守候在这树
桩子旁边,活儿也不干,就等着捡兔子。可是,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什么也
没有等到,田地却荒芜了。
    成语“守株待兔”就来自这个故事。“株”这里指的是露出地面的树根。
这个成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比喻那种抱着狭隘的经验死守成规,不会
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的人;另一个是比喻那种不愿老老实实地工作,妄想
侥幸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如火如荼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想做各国的首领,晋定公也想称霸。
    为了显示力量,压服对方,在一个夜晚,夫差把三万军队分成了左、中、
右三军。每一军都组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三个方阵分别是三种颜色。中军
全部戴着白色的头盔,穿着白色的铠甲,手上拿着白色的旗帜,身上佩着用
雪白的羽毛缠着的弓箭。远远望去,很像盛开的荼花(原文是“望之如荼”)。
左军全是红盔、红甲、红旗和红色的弓箭,如同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原文
是“望之如火”)。右军全是黑色打扮,远看好似布满了密密层层的乌云。
    第二天清晨,夫差请晋定公和各国诸侯前来阅兵。吴王亲自擂起了大鼓,
三军按照鼓点行进,步伐整齐有力,喊声震天动地,在场的各国诸侯王都惊
呆了。晋定公也连连点头,只敢说好。大家害怕吴国的实力,只好共同推举
吴王做了首领。
    这个故事中的“望之如火”“望之如荼”,后来简化为“如火如荼”。
“荼”在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这里借它指白色。“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
一样红,像荼花一样白,原是形容军威雄壮。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种种
声势浩大的场面。

           约法三章
                   
    刘邦的大军打到了秦的都城咸阳城下。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刘邦进了咸
阳便想住进皇宫。谋臣张良和大将樊哙劝告他说,贪图享受会失去民心,导
致失败。刘邦接受了他们的劝告,就把宫廷里的珍宝财物都贴上封条,派人
保管。自己带领部队退出了咸阳,驻扎在离城几十里的霸上。然后,刘邦把
附近有名望的人都请来;对他们说:“这些年来,老百姓被秦朝的刑罚害苦
了。人们只要聚在一起说句对秦朝不满的话,就要杀头;议论国事就要灭族,
实在是太残暴了!现在我给大家约定三条法纪:一是杀人的必须偿命;二是
无故伤害人的必须判罪,三是偷盗财物的要受惩罚(原文是‘与父老约,法
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这三条法纪,简单明白,合
情合理,大家一致拥护。有了这三条,混乱的咸阳城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成语“约法三章”就是由刘邦说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简化而成。
“约”是约定;“法”是法律;“三章”就是三条。现在用时“三章”已不
是实数,而是拿这个成语作比喻,指订立几条简单明白的条款来共同遵守。

           讳疾忌医
                   
    战国时候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次,扁鹊去见蔡桓侯,临走时,他对蔡桓侯说:“您已经患病,但
病在表皮,只要及时治疗,还来得及。”桓侯不相信自己有病,听了便很不
高兴。
    几天后,扁鹊又见到桓侯,这次他郑重地劝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
肌肉里去了,不治疗会更加厉害的!”桓侯还是不相信,而且越发生气了。
    扁鹊再见到桓侯时,就警告说:“您的病已经侵入到内脏去了,再不治,
就危险啦!”桓侯听了,生气地皱着眉头,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不久,桓侯又遇到扁鹊,只见扁鹊转身就走了。桓侯感到奇怪,派
人去问。扁鹊对来人说:“你们国君不听医生的话,眼看性命就完啦!”来
人大吃一惊,赶忙询问。扁鹊说:“开始病在皮肤时,敷敷药就能好的。发
展到肌肉里,用针炙也还有效。病到了内脏,虽然费事一些,但用汤药医治
还来得及。现在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骨髓,还有什么办法呢!”
    五天以后,桓侯突然感到全身疼痛,连忙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已经
到秦国去了。没几天,桓侯就病死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讳疾忌医”。“讳”,是隐瞒,忌是害怕。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隐瞒或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的
人。

           邯郸学步
                 
    传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起路来姿势特别优美。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
年就专门到邯郸去,准备好好地学一学。
    到了邯郸,他就天天到街市上去,观察邯郸人走路的种种姿势。他一边
看一边模仿。今天学学这种,明日又学学那种,结果哪种姿势也学得不像,
临到要回去时,倒弄得连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回燕国。
    成语“邯郸学步”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
学习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鉴创新,结果非但学不到人家的长处,
反而把自己的长处也丢掉了的人。

           运筹帷幄
                   
    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做了汉朝第一个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宫
里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在宴会上,他对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
我能转危为安,建立汉朝?项羽那么强大,为什么反把天下丢掉了呢?”
    将军王陵恭敬地回答说:“您看起来对人好像不够尊重,但实际上对功
臣猛将都有奖赏,能和大家分享胜利果实。项羽表面上重视人才,内心却妒
嫉有才能的人,对有功的人不仅舍不得奖赏,而且还怀疑他们,甚至要杀害
他们。这样,部下就很难和他一条心了。所以他必然失败。”
    刘邦笑笑说:“你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方面,还不知道整个情况啊!说实
在的,坐在军营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的大计,我不如张
良;管理国家,安定人心,提供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至于带兵打仗,我更
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我
能够取得胜利。项羽仅仅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
怎能不失败呢?”
    刘邦这番话,博得了大臣们的颂扬。
    刘邦赞扬张良的那句话,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
来摘录成为成语“运筹帷幄”。“运”就是运用;“筹”就是谋划;“帷幄”
指古代军营中的帐幕。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决定正
确的战略方针。也引申为筹划、指挥,确定大政方针。它常和“决胜千里”
连用。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原文是“杞国有人忧天
地崩坠”),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别人见他这副模样,觉得既可笑又
可怜,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由大气聚集而成的,你天天在这中间呼吸、
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它塌下来呢?”
    杞国人说:“如果真是由大气聚集而成,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不是会掉下来么?”人们又告诉他:“太阳、月亮、星星也都是由气体组成
的,只不过能发光罢了。”
    杞国人又问:“地要是陷下去怎么办呢?”人家回答他:“地是由各种
泥土组成的,东南西北哪一个地方不都是泥土啊!你天天都在上边走路活动,
哪会陷下去呢?你根本不用担心啊!”
    杞国人终于明白过来,从此精神也振作了。
    成语“杞人忧天”就是来自这个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毫无根据的
忧虑和没有必要的担心。
    近似的成语还有“庸人自扰”。就是有无事生事、自找麻烦的意思。

           两败俱伤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
    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
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
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
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
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
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
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到他
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惠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
两国被长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