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26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26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所以高
空与低层风向相反,称为反信风,信风与反信风在热带形成一个闭合环流圈
(哈得莱环流圈)。
由副热带高压在地面流向极地的气流,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到北半
球中纬度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在极地由于气温低,地面为
高压,由极地高压向赤道流的冷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偏转
为东北风,南半球偏转为东南风,这种极地气流与副热带气流在纬度 60°附
近相遇,形成极锋。从副热带来的暖空气沿极锋向极地方向滑升,然后在极
地上空冷却下沉,补偿了极地下沉并向赤道流的空气质量,形成极地闭合环
流圈。
此外,在赤道上空平流层底部的温度较极地低,使气压随高度减少得较
快,所以极地上空平流层的某一高度处的气压比赤道上空同一高度的气压
高,风由极地吹向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平流层的偏东风
与对流层中的偏西风组成了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的巨大中纬度环流圈。
以上就是大气环流的三圈模式,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出地面气压带和行星
风带的分布情况。
季风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舶风”,这是宋朝诗人苏东坡对东南季
风的精彩描述。究竟什么是季风?过去只认为风向有季节变化,就是季风。
于是有人就说,中国东南部季节特别明显,可是就从来没有见过季风!当然,
季风还是有的,只是因为受地形影响,风向季节变化反映不出来。现代人们
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
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地
形影响很大;(2)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例如,冬季
风来时感到空气寒冷干燥,夏季风来时空气温暖潮湿;(3)随着盛行风向的
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增热比
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
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
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
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
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
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印度为东北季风。冬季风十分干冷。
不过,海陆影响的程度,与纬度和季节都有关系。冬季中、高纬度海陆
影响大,陆地的冷高压中心位置在较高的纬度上,海洋上为低压。夏季低纬
度海陆影响大,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向北移动。
当然,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也可以使季风加强或削弱,但不是基本因
素。至于季风现象是否明显,则与大陆面积大小、形状和所在纬度位置有关

系。大陆面积大,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季节性高低压就强,气压梯度
季节变化也就大,季风也就越明显。北美大陆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大陆,冬季
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大陆形状呈卧长方
形时,行星风带的影响就难以从大陆的一侧达到另一侧,这另一侧就易于形
成强盛的季风。欧亚大陆就是因为呈卧长方形,从西欧进入大陆的温暖气流
很难达到大陆东部,所以大陆东部季风明显。北美大陆呈竖长方形,从西岸
进入大陆的气流可以到达东部,所以大陆东部也无明显季风。大陆纬度低,
无论从海陆热力差异,还是行星风带的季风移动,都有利于季风形成,欧亚
大陆的纬度位置达到较低纬度,北美大陆则主要分布在纬度 30°以北,所以
欧亚大陆季风比北美大陆明显。
海陆风
在沿海岸地区,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迅速,陆地上空气受热膨胀,空气
密度减少,单位高度气压差减小。因此到某一高度,陆地上空气压高于海洋,
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在地面,陆地上因上空的空气质量减少而使气压下降,
海洋上空因有大陆空气流入而使地面气压升高,于是空气自海洋吹向陆地,
成为海风。
在夜间的情况相反,陆地冷却比海洋迅速,地面气压高于海洋,到上空
的某一高度则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所以上空的空气流向陆地,而在地面则是
陆地流向海洋,成为陆风。
海陆风的形成原理与季节基本相同,但是,海陆风是由海陆间气压的昼
夜不同引起的,是风向的日变化现象。季风是由海陆间气压的夏冬季不同引
起的,是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现象,并伴随气团性质和天气的明显季节变
化。同时,海陆风规模很小,只限于沿海岸地带;强度很弱,只在晴朗天气
容易出现,其他天气条件下就看不到海陆风现象。季风规模很大,可以深入
到内陆很远的地方,季风是每年都产生的天气气候季节变化现象,只不过每
年的强度,转变时间有差异。海陆风现象主要出现在低纬度,而季风可达到
较高的纬度。

气候带

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连续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
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
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
代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
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数
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
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根据太阳气候带,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
带占 40%,温带占 52%,寒带占 8%。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
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
热带、温带和冷温带。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
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

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
冷温带和寒带。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
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
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以高纬度
地区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并且能大致反映地球上的生物现象
分布情况,所以至今还是被人们采用。
赤道气候带
赤道气候带出现在赤道无风带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
洲扎伊河流域、几内亚沿海、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地。太阳每年有两次越过天顶,温度在春、秋分以后有两个极大值,冬、夏
季则为两个较凉季节,太阳徘徊于赤道附近,使赤道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
气温 25~30℃,年较差极小,平均不到 5℃,日较差相对比较大,平均达 10
℃,远大于年较差,真所谓“一天有四季”。赤道地区最高温度很少达到 35
℃,但因终年高温,终年闷热,只有短暂的海风,才能使闷热稍减,风息之
后,又闷热异常。
赤道气候带降水丰沛,是地球上最多雨的地带。年降水量 1000~2000
毫米,2500 毫米的情况也很常见,降水量全年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干季,
降水多为对流雨。
赤道气候带位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辐合线上,温度水平分布均匀,
气压梯度小,空气极少流动,风速微弱或静稳;所以海陆风易于发展。每日
凉爽的海风,给人们带来短暂的舒适和快意。
热带气候带
热带气候带分布在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太阳高度仍然很高,常年
高温,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最冷月气候在 15~18℃之间,
年较差可大到 12℃。晴朗干燥时气候还可高于赤道。最高温度可达 43℃以
上。夜间降温迅速,清晨可降至 10℃,冬季还可出现霜冻。因为雨季出现于
夏季,使夏季的温度降低,所以最热时期出现在雨季之前。但是雨季因为湿
度大,常常感到闷热。雨季后温度又有升高。
热带虽然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却十分显著。干、湿季转换时间各地稍有
差异,雨季时间大致是 5~10 月,干季为 11~4 月。热带雨季的气候与赤道
带相似,高温、多雨、闷热,日较差小,常间以短暂的晴朗天气,雨量在 100~
1500 毫米之间。越靠近赤道雨季越长,干季越短,雨季以后的干季,在信风
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相对湿度 60~70%,雨量极少,植物凋
萎,土壤干裂。
热带夏季,海洋面上水温在 26.5℃以上。热带气旋(台风)每易发生,
台风路径在热带多为向西行进,然后向北,出了热带,则向东行进。在热带
气候行进路上,如无减灾防灾措施,就可能遭受洪水和暴风袭击,造成生命
财产损失。
副热带气候带
副热带也称为亚热带,副热带气候带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带,一
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受信风吹拂,盛行下沉气流,地面温度高,日照强,少云,
大气稳定,气候干燥。沙漠广泛分布,撒哈拉,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喀

拉哈里,阿塔卡马等热带沙漠或信风沙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笼罩的范
围内。只有在大陆东岸,因为有暖洋流经过,又迎着信风。气候才变得潮湿。
大陆西岸则处于信风的背风位置,沿岸又有冷洋流经过,沙漠可直达海岸。
亚洲东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地区,虽然也在副热带范围内,气候却
十分潮湿。
副热带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十分剧烈。在
纬度 20°的平均年较差只有 6.2℃,而在副热带一般可达 15℃。日较差更大,
可在 20~30℃以上;夏季最高温度 48~55℃以上,夜间比较凉爽。因为气候
干燥,日照强烈,裸露地面的沙石炎热,可以烤熟鸡蛋。近地层空气受热,
密度减小,而上层空气密度较大。受热程度不同的空间层于是产生折射,形
成海市蜃楼,成为单调沙漠内的奇景。副热带雨量少,温度低,云量少,天
气晴朗稳定,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季风气候地区可达 1000 毫米以上,沙漠地
区一般不到 50 毫米。埃及撒哈拉沙漠曾记录到 2%的低相对湿度。云量极少,
成为世界上云量最少的地带,平均云量在 2 以下。在一般日子里,天空无云,
天色蔚蓝,只在沙尘弥漫时才会变得阴暗。
温带气候带
温带气候带一般是指中纬度 30~45 之间的地区,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
高压季节变动的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具有副热带气候特点,冬
季在西风带控制下,又具有冷温带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漫长,冬季温和。
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5~10℃以上,最
热月在 25~30℃之间。年较差约为 15~20℃,由海岸深入内陆,大陆性逐渐
增强,年较差由小逐渐变大。大陆西部夏季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炎热,
居民多以百叶窗防避光热;但因湿度小,并不觉得闷热。大陆东部夏季温度
高,湿度大,风速微弱,云量多,终日都非常闷热。在冬季,大陆西部白天
暖和,夜间则可出现霜冻,主要分布在洼地。大陆东部虽也温和,但是常有
寒潮侵袭,气温猛降,更觉寒冷。
大陆西部年降水量约 300~900 毫米,迎风坡可达 1500 毫米,降水量冬
季多于夏季。冬季温度低时很潮湿,夏季温度高时却很干燥,很不利于发展
农业,只好依靠灌溉。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 600~1500 毫米之间,主要分布
在夏季,夏季高温与多雨配合,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冷温带气候带
冷温带气候带一般指中高纬度的地方,大体在纬度 45 与极圈之间,终年
在西风带控制之下。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和且短促。
因为是在西风带影响下,大陆西部与大陆东部气候差别很大。大陆西部
有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