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远大前程 >

第78章

远大前程-第78章

小说: 远大前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判进行得非常简短,问题谈得又很清楚。凡能为他讲的话也已说尽,比如他已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的勤劳致富符合法律,而且值得尊敬。不过的某个空间点,在这每个空间点上它都是静止的。把这些静,无论怎样,事实还是事实,他从流放中潜逃回国,现在正坐在法官和陪审团的面前。如果说这样还不能定罪,说他无罪,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那个年代里法庭保留了一种惯例(我因为这次到法庭旁听,在惊心动魄的个人体验中才了解到),开庭的过程中要留下最后一天宣判死刑。这样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一口想起这件事,我脑海中便出现一幅难以忘怀的图画。否则,即使在我书写这件事时,我也很难相信那次有三十二名男女犯人被置于法官之前,听候死刑的判决。三十二人之中的第一个就是马格韦契,他坐在那里,是为了让他留下一口气再活着被处死。

整个的这一幕现在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法庭的窗户上闪耀着四月的阳光,同时四月的雨点也打在上面。我站在被告席旁边,仅一栅栏之隔,我从一个角上抓住他从栅栏中伸过来的手。站在栅栏里的是三十二位男女犯人,他们当中有的藐视法庭,有的全身恐惧,有的低低啜泣,有的号啕大哭,有的捂住面孔,还有的阴郁地茫然四顾。在女犯人中发出了尖叫声,法庭上要她们肃静,她们便静下来,一点声息都没有。法官们身上挂着表链,佩戴着花束,法庭里其他的小官们、法警们、庭丁们,以及来旁听案件审理的所有的人,就像拥挤戏院里的观众一样,都在盯着对峙中的大法官和三十二位犯人,面部严肃。接着大法官开始对犯人演说。他说站在他面前的这批可怜的犯人中,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值得在这里提及,因为他从孩提开始就行为不轨,触犯法律,屡次被捕人监进行惩罚,而又屡次不改,终于被判长期监禁。可是他仍旧旧性不改,胆大妄为,进行施暴手段,越狱而逃,因此改判终身流放。这一位不幸的人离开犯案之地,在流放期间曾一度对自己所犯错误有所认识,生活安分守己,待人忠实可靠,但是在至关重要的时刻,他又耽于情感,旧病复发,重蹈昔日对社会危害之路,离开他重新做人终身忏悔的地方,擅自潜回祖国。须知他终身流放后是不能回国的,祖国不是他的法律保护地,他一回祖国便受到指控。在一个阶段内他逃避了官府的追查,最后在企图逃亡国外的途中事发。他抗拒官府行使逮捕令,又使对他了如指掌的告发人在协助追捕时死去,这究竟是因为他设计谋害,还是在粗鲁忙碌中误杀,只有他本人知道得最为清楚。根据法律,凡终身流放而私自返国者处以死刑,而此人所犯符合此条,必罪上加罪,处死无疑。

法庭的几扇大玻璃窗上虽然布满了雨点,而阳光却透过滴满雨点的窗户照射了进来。有一大片阳光正照射在三十二名犯人和大法官之间的空地上,由阳光把双方连在了一起,这样也许会提醒观众席中的某些人,使他们想到这双方都将受到新的审判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最高的观念。在黑格尔著作中,,那是绝对平等的、全知全能的、绝不会有错的,最伟大的法官(上帝)将对他们进行审判。大法官提到的这位犯人这时站了起来,一张带有清楚斑痕的面孔映照在一片明亮的阳光之中,他说:“在天之主早就对我判了死刑,法官老爷,我现在恭领你的判决。”说毕又坐了下去。此时法庭要大家肃静,大法官又开始对其余的犯人讲演。再接下去,对犯人进行正式的宣判。宣判结束,有的犯人被扶着走了出去;有的虽面孔憔悴,却装出一副勇敢的神气,毫不在乎地大步而出;也有几个对旁听席点点头;还有两三个相互握手以示告别;还有的走出去时,在地上拾起几片散落的香草叶放进嘴里嚼了起来。而他是最后一位出去的,因为他必须有人把他从椅子中扶起来,步子慢慢吞吞。等全部犯人走了出去后,他握着我的手。这时旁听席上的听众也站了起来(整理一下他们的衣帽,就好像在教堂做完礼拜或在其他什么场合的情况一样),对这个或那个罪人指指划划。我看多半是指着他和我。

我诚心地希望并暗地祈求,他最好在法庭的审判记录公布之前悄然逝世,但是我担心他的生命还会延长下去,于是我决定当夜就向内务大臣上书请求对他宽恕,把自己所知的一切情况都写明,特别说明他是为了我而回国的。我在信中流露出急切而又伤感的情绪,尽一切可能表明自已心情,写完后又递呈上去。另外我又写了几封信给当局权威人士,我认为这些人具有慈悲的菩萨心肠。此外,我还写了一封信直接给国王陛下。在他判决之后好几个日夜我无法休息,天天为这些请求的信件伤神,有时累得竟然在椅子中便睡着了。自从递呈了那些请求的信件后,我经常不离那些投信的地方,心中自忖,只要我经常在这些地方走动,就会大有希望,不会遇到凶险。每遇黄昏时分,我在这些街上荡来荡去时,总要去到每一处投递请求信的官府或宅第,徘徊于周围,而心中却怀着莫名的不安和痛苦。一直到今天,只要在一个春日的夜晚,尘灰飘扬于空中,经过伦敦的西街区时,我就会感到一阵厌烦,会望着那一排排威严无比、大门紧闭的高门宅第,以及外面一行行明亮的街灯,回想起昔日情景,顿时一片愁云便会浮上心头。

每天我都到狱中探监,而探望的时间却一天比一天缩短,牢房对他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我看得出,也许只是我的幻想,我已经引起怀疑,担心我带进毒药把他毒死,所以我每次去都请求他们检查,然后再坐在他的身旁。我对那位总是守在那里的看守说,只要他相信我只为探监而来,别无其他用意,我就甘愿为他效劳。所有的人对他都不找麻烦,也不找我的麻烦。他们只是忠于职守,待人并不粗暴。看守几乎每一次都告诉我他的身体更坏了,住在同一四室的其他病犯,以及派来照顾病犯的犯人们(他们虽都是罪大恶极的人,噢,感谢在天之主,他们却也有慈爱之心),也都告诉我同样的信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随着时间的过去,我越来越看得清楚,他总是平静地躺在床上,眼睛直瞪瞪地望着白色的天花板,脸孔上密布着茫然的神情。我的话有时使他的面色闪过一道色彩别。主要代表有桑塔亚那、约翰、杜威、塞拉斯等。代表作,也不过一霎时,然后就又阴沉下去。有时他几乎或完全不能讲话,只能用手轻微地在我手上一按就作为回答,慢慢地我也便了解了他按一下的意思。

当时间到了第十天的时候,我看到在他身上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这是前所未见的。在我走进国室时他的眼睛正望着门口,一看见我他的面色就显得活跃起来。

“亲爱的孩子,”他说道,这时我已坐在他的床旁,“我想你今天来晚了。不过我知道你是不会来晚的。”

“我来的正准时,”我答道,“我在大门口等了一会儿。”

“你在大门口总是要等一下的,亲爱的孩子,对吗?”

“是的。我要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

“谢谢你,亲爱的孩子,谢谢你。上帝保佑你!亲爱的孩子,你不会抛弃我的。”

我无言地把手放在他的手上,因为我心中还记忆犹新,我的确曾经想过抛弃他。

“最美好的事情是,”他对我说道,“自从乌云在我的上空浮游以来,你总是在我身边,安慰着我,比红日在我的上空高照时对我更加尽心尽力。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他仰躺在床上,每一次呼吸都十分困难。虽然他很爱我,也很尽力想支撑住病体,但他面孔上的光彩总是不时消逝,在他凝望着白色天花板的宁静的面容上已经出现了一层薄薄的阴影。

“今天你感到很疼吗?”

“亲爱的孩子,我不疼。”

“你是不会抱怨叫苦的。”

他说完了最后的话语,微笑着,用手碰了一下我。我懂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抬起手放到他的胸口。我便把手放在他的胸口,他又微笑了,把他的双手放在我的手上。

就在这个时候,探监的规定时间已到,我掉头一望,看到典狱官正站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对我低语道:“你先不要走。”我谢过他的好意,并且问道:“如果他能够听我的说话,我可以和他说几句吗?”

典狱官走开了,并且对看守也打了个招呼,要他也离开。这些变化都是在没有声息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他凝望着白色天花板的宁静面容上的薄薄的阴影却顿时消失,充满柔情地望着我。

“亲爱的马格韦契,现在我有一件事不得不问你。你能听懂我的话吗?”

他轻轻地在我手上按了一下。

“你有过一个孩子,你爱她,但是你又失去了她。”

他在我手上略微按得重了一些。

“她还活着,和有权有势的人们来往。她现在还留在世上,生得非常美丽,已是一个贵妇人了。我很爱她。”

他使了最后的一点微弱气力,想把我的手送到他的嘴唇上,可是他再没有力量了。我看到这点,便顺着他把手放到他的嘴唇上,然后他轻微地让我的手又滑向他的胸口,又把他的双手放在我的手上面。这时他那凝望着白色天花板的宁静的目光暗淡了,消褪了,他的头安静地垂到了胸前。

这时我想起了曾给他读过的书,想到《圣经》中所说的有两个人到殿里去祷告。我知道我站在他的床边再不可能说些更好的话,只能说:“噢,主啊,对于他这个罪人大发慈悲吧!”——

()

第57章

现在整个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告诉了房东我自己的打算,等到租约期满,我就退掉寺区的房屋,在未满之前,我打算分租一些出去。我立刻便在窗子上贴上了招租的广告。此时我已负债很多,手头几乎没有钱了。处于如此的情况下我这才慌得手足无措。也许我该这样写,如果正视一下现实,好好地理一理头绪,集中力量想一下,我早该慌得手足无措了,而我却全然不顾,只知道大病正在来临。最近的忙碌使我暂时没有生病,但病魔并未离开。我知道大病正在向我袭来,别的我就知道甚少了,而且我对它也毫不注意。

在最初的一两天之间,我躺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地上,只要偶然我在哪里躺下也就睡在哪儿。我感到头昏脑涨,四肢疼痛,思想毫无目的,身体毫无气力。接下去又是黑夜,漫长而充满了焦虑和恐惧。等到次日早晨,我企图坐在床上并想想过去的情况,然而我如何也没有办法做到。

上午我躺在床上,想把夜里的思绪好好整理一下,弄出一些头绪。在那寂静的深夜我是不是真的去到花园里,摸到那个我以为系着船的地方;我究竟有没有在楼梯上两三次昏倒而又苏醒,心中万分惊慌,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从床上下来的;我究竟有没有疑神见鬼地感到他正爬上楼梯,而楼上的灯光亦已经熄灭,我正要去点燃呢;究竟有没有一个人那么神魂颠倒地说着,笑着,呻吟着,弄得我说不出来的苦恼,甚至使我怀疑这些全是自己发出的声音呢;在这间屋子的一个黑暗角落究竟有没有一座关闭着的熔铁炉,以及一个声音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里面正在火化郝维仙小姐,等等。在我胡乱的思想中忽然一股石灰窑的白色烟雾袅袅而起,把一切想理顺的事情全部打乱,最后在烟雾中我仿佛见到有两个人正盯着我望。

“你们要干什么?”我惊慌地问道,“我不认识你们。”

“唔,先生,”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弯下腰来拍拍我的肩膀,答道,“有一件事你得赶快处理一下,我敢说,否则你会被逮捕的。”

“有多少债务?”

“一共是一百二十三镑十五先令六便士。我看,这是你欠珠宝商的账款。”

“你们想怎么样呢?”

“你最好到我家里去一趟,”此人说道,“我家里的房屋是很不错的。”

我想从床上起来并穿好衣服,然后我又看看他们,发现他们已站得离床远远的,正在注视着我,而我仍然躺在床上。

“你们看看我现在的状况,”我说道,“我只要起得来我就会同你们去,可是我实在没有法儿。你们一定要把我带走,我怕会死在路上的。”

也许他们答应了几句,也许他们争辩了一下,也许他们还在鼓励我,说我身体不像我所说的那么差。那次所发生的事在我脑中留下的只有这点线索。我不知道当时他们究竟干了什么,只知道他们没有把我带走。

我记得我是在发烧,来人也许因此而离开了。我痛苦地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时常因昏迷而失去理智,好像什么事情都无穷无尽;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