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故事会 >

第12章

故事会-第12章

小说: 故事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份最好的鉴定书。
  接过钱,裘专家一口答应,说给他三天时间研究一下这对掸瓶,三天后,他一定把鉴定书交到陈达安手上。

3。到底值不值钱

  三天后,一份精美的鉴定书搁在了陈达安面前。几个烫金大字非常抢眼:宣统帝大婚掸瓶一对。
  裘专家说,他考证了掸瓶上的龙凤呈祥图案,发现这是民国政府为祝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大婚时烧制的二十对掸瓶中的一对。按惯例,用于皇家的东西都是官窑烧制的,底下都会留款,但因为民国废除了帝制,所以才没有留下年款。
  有了皇家的光环,再加上是二十对中目前所知仅存的一对,陈达安的这对掸瓶果然身价顿涨。裘专家做了个保守估计,说卖三十万绰绰有余,如果能介绍给拍卖公司,说不定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不过要介绍给拍卖公司,得先交几万块宣传费。
  陈达安此时已是山穷水尽,根本出不起这笔费用,因此谢绝了裘专家的好意。他把掸瓶重新挂到了网上,这次他的掸瓶有了鉴定书,价格也提高到了三十万。
  可是,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卖掸瓶的帖子点击量挺高,但真正问价的人却寥寥无几。有网友好心提醒,网上看不见摸不着,三十万的东西,买家不敢动真格的,还得上古玩市场。
  陈达安想想有道理,就带着掸瓶来到了城东的古玩市场,找到一家专卖瓷器的店铺,走了进去。店老板看了陈达安带来的东西,问:“你打算卖多少?”
  陈达安朗声道:“三十万。”文人小说下载
  店老板正喝水呢,差点被呛到:“掸瓶这种大路货你也敢卖三十万?早几年,一车车地拉着卖,才几千块一对。”
  陈达安忙掏出了裘专家开的鉴定书。店老板取过一看,瞟见裘专家的名字,就笑了:“哎呦,兄弟啊,收藏圈的消息你不够灵通啊,这位裘专家最近出事了你不知道?”
  陈达安一愣,忙问是什么事。店老板告诉他,裘专家在本市名气不小,前些日子,他帮人花一百万买了一件康熙官窑的将军罐,后来那人拿着东西跑了十几家拍卖行,各家都说“看不懂”——“看不懂”是否定物件为真品的委婉说法。那人心里发虚,又请了几位专家作鉴定,结果专家们一致认定东西是现代仿品,顶多值几千块。
  那个卖家一气之下,把裘专家以诈骗罪告到了公安局。警方一调查,发现裘专家的事儿越挖越多,这会儿他正在拘留所吃牢饭呢。他开的鉴定书,基本等于废纸一张了!
  听完这些,陈达安眼前一黑。完了,别说是翻身的本钱没了着落,就连老本都耗光了!这对掸瓶算是砸在手里了。
  
4。靠谱的鉴定

  为了进货,陈达安忍痛低价转让了冬装。至于那对掸瓶,他给养老院的奶奶送去了。老太太一看这对掸瓶就笑了:“哎呦,这东西我差点忘了,还是我结婚时候的嫁妆呢!放着吧,留个念想。”
  陈达安不再想发横财的事儿了,一门心思做起了买卖。隔了一个多月,一个陌生人忽然打来电话,说想看看陈达安手里的那对掸瓶。陈达安先是一愣,这才想起收藏网上卖掸瓶的帖子还一直挂在那里呢。
  陈达安正忙着和服装厂的老板谈价格,不耐烦地说:“掸瓶这会儿不在我手上,改天再给我打电话吧。”
  对方赶紧让陈达安确定一个时间。陈达安虽然不懂古董,但他有生意头脑,听对方的口气显然很在意这对掸瓶,于是,他故意卖了个关子:“我做生意不喜欢讨价还价,你要真能看中我的掸瓶,就是三十万这个价,不动了。”
  对方说要是东西是真品,三十万可以考虑。陈达安疑心听错,再次说是三十万,对方还是那句话,只要是真品,三十万可以考虑。这下陈达安生意也不谈了,赶紧直奔养老院。
  还没到奶奶住的房间,就听到屋子里传来一阵惊叹声。陈达安忙推门进去,只见一群老头老太围在一起,他们的目光都盯着桌上那对掸瓶,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位一头银发的老先生站在一旁,向众人介绍道:“这对掸瓶可是民国瓷家大腕——珠山八友的作品,大家都来开开眼吧。御窑厂停烧以后,有一部分粉彩和瓷版画画师流落到民间,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东西在当时就颇受追捧,这会儿的身价更是不可估量!”
  见是懂行的,陈达安忙上前把有人问价的事说了一遍。那白发老先生姓姜,听陈达安说完,姜老态度非常坚决:“就算是三十万也不能卖!”
  见陈达安一脸的不相信,姜老拿过纸和笔,唰唰唰写了几句,递给陈达安,说:“你拿着这张字条,带着掸瓶去万丰拍卖行找他们总经理。”
  堂堂拍卖行总经理能亲自见自己?陈达安将信将疑,奶奶却在一旁帮腔,道:“去吧,姜老是我们养老院的知名人物,他是不会信口开河的。”
  陈达安便抱着掸瓶去了拍卖行,把字条递给秘书,总经理很快就出来了。他仔细地看过掸瓶后,不住点头:“果然是件好东西。”总经理说,马上要举办春季拍卖会了,瓷器类正好缺一件挂牌的好物件,如果陈达安同意拍卖这对掸瓶,他这就叫人去做宣传册。
  陈达安已经吃过亏了,不同意先出钱报名参拍,说必须得等东西卖出去了,再给钱。总经理有些为难,说:“拍卖行可没这个先例,不过……”他看了看手里那张字条,叹口气说,“既然是姜老的面子,那我就给你破个例吧。”
  就这样,陈达安的掸瓶上了拍卖行春季拍卖会的名单,还成了瓷器类的招牌拍品。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次次的叫价声中,这对掸瓶最终竟拍出了一百五十万的高价。
  陈达安喜出望外,不过也很纳闷: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珠山八友的作品虽然珍贵,但基本都在三五十万左右,为何自己这对掸瓶能拍出这么高的价?
  
5。高价之谜

  陈达安再次来到养老院。此刻,姜老正在给老头老太们上书法课,他提笔写了四个字:“栖碧山馆”。陈达安认得,这是掸瓶上面的留款,原先他一直以为那是一处瓷器作坊的名字。
  姜老说:“这不是作坊名,而是珠山八友中徐仲南的斋号。”
  陈达安在旁听了,忍不住插嘴道:“不对啊,珠山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徐仲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姜老笑了:“哎呦,看来你是做了点功课嘛。可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珠山八友是指一个画家群体,不是说只有八个人,真正的珠山八友还包括徐仲南与田鹤仙,共有十个人。这十人中,又数徐仲南的作品最为罕见。徐仲南还有个艺名叫‘竹里老人’,他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正因如此,他存世的作品大多是松竹图案。你这对掸瓶是龙凤呈祥,可以说是他除松竹外唯一的存世作品了,所以当初被人忽视了。”
  陈达安听完,对姜老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也好奇,老先生究竟是干哪行的,怎么对古玩这么了解。
  这时奶奶过来了,说:“你还不知道吧,姜老以前是博物馆的研究员,跟古董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好多人请他去作文物鉴定,可姜老嫌如今的鉴定圈水太混,宁愿来养老院,跟我们这些老头老太谈古说今。”
  陈达安连连点头,他不由想起了吃官司的裘专家,忍不住道:“姜老,您不屑于与那些伪专家同流合污,当然很难得,但这其实算是一种消极抵抗。您还不如挺身站出来,让鉴定圈更阳光一点呢!”
  听了这话,姜老执笔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若有所思……


置换手术

作者:曾拥军 字数:8362

1。要动手术

  周平安是个农村娃,他爹去世早,是他娘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成人,让他念完了大学。如今,平安已在城里娶妻生子,安家立业,儿子也快上大学了。
  这天,平安回老家探望老娘,娘一见儿子,乐得连忙架起梯子,去阁楼上取腌制的腊肉,想好好款待儿子。不料她一不留神,竟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整个人痛苦地蜷缩成了一团。平安哭喊着把娘送进了市医院,挂号、验血、拍片……一通忙乱之后,平安被叫进了医生办公室。
  主治医生姓孙,四十多岁。他将一张X光片递到平安面前,眉头微皱着说:“患者摔断的是大腿和骨盆连接处的重要关节。她年纪这么大,关节自我愈合和再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置换手术’,也就是用人造关节替换下体内已摔坏的关节。这人造关节用的都是进口材料,十万块,赶紧去准备钱吧。”
  十万!平安不由惊叫了一声,随即心里擂起了鼓:自打结婚,平安的工资奖金都按月上缴给了妻子张梅,她平时一分钱都看得很紧,现在突然要拿出这么一笔巨款来给娘动手术,她能愿意吗?
  平安回到病房,见妻子已闻讯赶来,连忙把她拉到走廊,将孙医生的一番话说了。不出所料,张梅一听手术费要十万块,立马就炸了:“儿子下半年就要上大学了,没个十万、八万的,四年大学根本就读不下来,你现在又跟我要十万手术费,当我是开银行的啊!”
  见妻子这般态度,平安急道:“咱总不能对娘见死不救吧!”
  张梅眼珠一转,说:“要不,咱换家便宜点的医院吧?这些年我省吃俭用,也就攒下五万块。”
  平安当即道:“上回你还跟儿子说了,让他用功读书,你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上大学的十万块钱。眼下,娘等着动手术,先把这钱拿出来救急!”
  张梅没想到谎言被戳穿,便来了个耍赖不认账,脸一板、脖子一梗,说:“我啥时说过这话了?你拿录音机录上了?”
  平安见妻子如此不通情达理,气得扔下一句话:“好,张梅,算你狠!我现在就去把娘的老房子卖了,凑钱给娘动手术!等手术做好,我就和娘租房子一块儿过,我和你的夫妻情分到此为止!”说完,掉头就走。
  这下张梅慌了,她连忙追过去,一把抱住了平安,哽咽道:“平安,我这就去拿钱,先给娘动了手术再说。儿子上大学的钱,我到时候再想办法!”
  不久,张梅就把十万块钱取来了。平安拿信封把钱装好,赶忙去找孙医生。

2。拒收红包

  孙医生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平安推门进来了。孙医生以为平安有事要咨询,微笑着问道:“你有什么事要问吗?”
  平安却没吭声,一把从怀里掏出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一边往孙医生手上塞,一边说:“孙医生,您是权威,我娘七十岁的人了,她的手术一定得由您亲自主刀!拜托了!”
  孙医生一听这,连连摆手,将红包推回去,说:“别这样,只要时间上安排得过来,我会亲自为你母亲主刀的。”
  平安还是执意将红包往孙医生手上塞,孙医生终于面色一凛,说道:“你不妨先去病区打听打听,只要你问到一例我收过红包的情况,明天你就直接把钱送来,我会大大方方地收下!”说完,就转身走了。
  平安愣在原地,心说:如今上医院看病,哪有医生不收红包的?
  开始,平安以为孙医生是在故作姿态,可是当他回到骨外科病区,逐个打听下来,竟然真的没打听到一例给孙医生送过红包的!和他娘同一病房的病人家属还告诉平安,他姑父也七十多岁了,三年前曾因摔伤瘫痪在床,后经孙医生之手,动了“置换手术”,三年来不仅行走自如,就连挑上个几十斤的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三天后,平安娘的手术如期进行,果然是孙医生亲自主刀。手术很成功,卧床一个星期后,他娘就能下地行走了。出院那天,孙医生亲自将平安娘俩送至医院大门外,又特意叮嘱平安娘:“老年人动一次手术,多多少少会损伤一些元气,今后要特别注意,不攀高、不负重,凡事悠着点儿。”平安娘含着热泪点头,直称孙医生是活菩萨。
  娘出院后,平安本想让娘住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但娘坚持要回老家,平安只好让她住回了乡下。他每个周末都会回乡下,帮娘做些挑水、垫猪圈之类的体力活。
  三个月后,平安娘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能上山搂柴、下地种菜了。平安打心眼里感激孙医生。这天,他特意去定制了一面锦旗,准备去医院送给孙医生。去的路上,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电话是老家的邻居打来的,说他娘在医院里,让他赶快过来。平安火速赶到医院,邻居们告诉他,他们听到他娘的叫唤声后,发现她倒在猪圈旁,一边还有个打翻的猪食盆。
  平安一边说着感谢邻居的话,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