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易中天品三国 >

第74章

易中天品三国-第74章

小说: 易中天品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就因为魏腾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这个江东士族的势力太大了,孙策没敢杀。那么顾呢,顾雍,顾雍是善终的,但是顾雍的孙子,我刚才讲顾谭卷入陆逊一案被罢官被流放,而且顾谭的弟弟也受到牵连,他的姐妹也受到牵连,这里面确实是有孙权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画外音: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陆逊并不只是因为卷入到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夺储位而被逼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孙权虽然利用江东士族在江东坐稳了江山,但是对江东集团一直是不信任的,所以总想有机会收抬江东人,孙权终于借这次夺储之争收抬了一批以陆逊为首的江东人,而在此之前孙权就曾收抬过江东士族,那么孙权骨子里为什么要与江东人过不去呢?
刚才我说到了虞翻,虞翻就是差一点被孙权杀掉的,怎么回事呢,就是有一次孙权请大家喝酒,孙权这个人很喜欢喝酒,我们前面也讲过一喝就醉,一醉方休,到了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孙权就起来给大家斟酒,一个一个倒过来,到了虞翻,快到虞翻跟前的时候,虞翻就装作喝醉了往地上一倒,等到孙权一看他醉了,算了别倒了,就到别人那去斟酒,孙权一走过去他一爬起来坐起来,坐好了,孙权勃然大怒,你这太不给我面子,你这是存心的嘛,拔出剑来就要杀虞翻,是被大司农刘基上前一把抱住说主公啊主公,虞翻杀不得,虞翻是天下名士啊,请你想想杀一个名士是什么样恶劣的影响,这时候孙权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画面字: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曹孟德能够杀孔融,孤为什么就不能杀虞翻?”虞翻有什么杀不得,刘基就抱住孙权说,是是是是啊,曹孟德是杀了孔融,但是大家不是都在骂他吗?那不是一片骂声吗?殿下要学就学尧舜吧,不要学曹操,曹操怎么可以学习呢,孙权这酒才醒过来,嗯,对,曹操学不得,好了,不杀虞翻了,下道命令以后大家记住了我喝醉酒说杀谁不算数啊,不要执行,但是虞翻最后还是被打发到交州去了,交州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再加上越南的一部分,为什么呢?虞翻口出狂言,有一次孙权和张昭两个人讨论神仙的问题,这本来也是个伪命题,说得正带劲的时候,虞翻插嘴把手指着张昭对孙权说那都是死人,他们都变成死人了还谈什么神仙,天底下哪有什么神仙,孙权勃然大怒,就把他打发到交州去了,我们看孙权啊是把虞翻当做吴国的孔融来看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人也说了类似的话,这个人是谁呢,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也象曹操和孙权一样对待过几个士族和名士,比方说廖立被诸葛亮废了,来敏被诸葛亮废了就是废为平民,而且诸葛亮在废来敏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说:“来敏乱政,过于孔文举”。孙文举就是孔融,就是来敏这个破坏捣乱散布流言蜚语,制造反动言论,破坏安定团结,比孔融还严重,这意思很清楚,孔融破坏大局被曹操杀了,你来敏的罪过比孔融还严重,我不杀你是宽大为怀。那么也就是说虞翻是吴的孔融,来敏是蜀国的孔融,不管是蜀国的孔融还是吴国的孔融还是魏国的孔融,都不会被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所容,也就是说魏、蜀、吴三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和这些名士都和这些士族是有矛盾的,而且正是这些矛盾才使得我们的三国的历史呈现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画外音: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孙权与江东士族的矛盾是有着深层的社会背景的,可以说前有车,后有辙。曹操、诸葛亮与士族和名士也都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易中天先生认为正是这种矛盾才造成了三国现在的样子。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这些实力派要与这些名士们过不去呢?当时的士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士族,士族就是世代为官之家族。就是一个家族里面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这个就叫做士族,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一个家族怎么世世代代就做官呢?难道做官就是他们家的事儿?是的,在东汉末年,做官确确实实就是某些家族的专门的事儿。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做官不容易,他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士人,第二必须通晓经学,第三必须被举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就是道德品质优秀,就是德的要求,通晓经学不是经典啊,经学就是熟悉儒家的学说,这是才的要求,必须是士人是身份的要求,士人又是什么呢?士人就是士,士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春秋战国时代贵族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士。那么到了秦汉呢?士是平民的最高一个等级,平民也有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士就是士民,农就是农民,工就是工民、商就是商民。商民经商,工民做工,农民务农,士民读书。士就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脑力劳动者,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劳心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士劳工商士的地位是最高的,一个人必须又是士就是你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你必须这样,你还要书读得好,你还要道德表现好,你才有做官的资格,这样的人就太少了。
而且一个家族一旦出了这么一个人,通过读书而做了官,那这个人肯定培养自己的儿子也读书,也让他做官,对不对,这样一来二去读书做官就会变成这个家族的职业,这样的家族就叫做士族。这个阶层的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三个方面:第一垄断仕途,因为他们诗书传家,他垄断知识,通过垄断知识去垄断仕途,那个时候办私学,那个时候也不是谁都可以读书的,谁都读得起书的,谁都读得藏书的,谁都读得好书的,只有这样诗书传家的人他才读得了,于是他就代代做官,这就垄断一块做官的名额吧。第二这个做官的人他有推荐权,他推荐谁呢?第一个推荐自己的子弟吧,还推荐谁呢?推荐那些出身比较差的,但是书读得好的人,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条件不好的读书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这个大的士族来推荐他,这么一推荐这些人和这些大士族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血缘的家族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情感是父子关系,那么这些人将来又做了官以后,他又有推荐权他推荐谁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额出来报恩吧,这个大的士族象滚雪球一样滚起来的,越滚越大。另外还有一条什么呢?
互相推荐,然后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荐官吏,你也可以推荐官吏,我推荐你的人,你推荐我的人。第二个特点呢控制舆论,为什么要控制舆论呢?因为士族本来就是因为会读书才做官的,他本来就有文化、有学问,有文化有学问就有话语权,在当时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话语权啊,他也不能上网去发贴子,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来就有知识、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他一成了领袖人物他周围就会团结一大批太学生和名士,太学生是什么?太学生就是国家干部学院的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第三梯队,后备干部。名士是什么呢?名士就是社会上有名的有话语权的、有很多粉丝的这样一些人,有名的士人。第三个特点成为豪强,因为他有权啊,有势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发达起来了,就成了一方豪强,这样的豪强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门望族,还叫做势族,势力的势,还叫做世族,世界的世,这些都是指这种家族,而那些没有权势的、没有名望的、没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门。士族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成为豪强,它就成为社会上一般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到了东汉末年它就成了支撑帝国大厦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画外音:士族垄断了仕途这就占领了上层建筑,控制了舆论就掌握了意识形态,士族有权有势最终成为豪强,又把握了帝国的经济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帝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这些士族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帝国的统治阶级,可是这些士族不得不面临着新兴势力的桃战,那么这些新兴势力是依靠什么崛起的呢?
事实上,三国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但是什么士族地主阶级并没有在东汉以后马上成为帝国的统治阶级呢?因为门阀遇到了军阀。门阀就是士族,士族也叫门阀士族阶级,保护士族阶级的制度既叫士族制度又叫门阀制度,这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制度。那什么叫门阀呢?门阀就是门第、门望、阀阅。门第就是家族的社会地位的贵贱高低。因为那个时候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三等人,四等人,他有高低,这个高低叫做门第,第就是次序。门望是什么呢?名誉声望。阀阅是什么呢?功绩经历,就是一个家庭它有过什么功劳,它有过什么经历,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的仕宦人家家门口是要贴出去的,贴到门口,表彰自己功劳的叫做阀,表扬自己经历的叫做阅,我们知道阅和历是能够合起来,阅历嘛,一个阀一个阅,左边是阀,右边是阅,合起来叫阀阅,这个阀阅再和门第、门望合起来就叫门阀,所以后来就用门阀这个词来指士族,所以门阀就是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世代为官的这样的大家族。
那么军阀呢?军阀就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那么这样一说大家就清楚了,门阀、军阀都是阀,但是此阀非彼阀,门阀为阀靠的是声望地位,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军阀为阀靠的是什么?靠的得武装力量,说得再通俗一点有枪杆子,那么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从这个时候什么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发一个红头文件“啪”盖个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乱,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变成了流子到处流浪,这个时候管用的是什么呢?枪杆子,这个时候只能用拳头说话啊,所以门阀不敌军阀,斗不过军阀。东汉末年冶冶是这样一个状态,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占事频仍,谁也不理谁,谁也不听谁的,各自为政,门阀不管用得靠军阀,那么第一个杀上历史舞台的军阀是谁呢?董卓,董卓就是个地方豪强又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那当然是军阀,我刚才说过帝国国是三个力量在支持着:外戚、宦官、士族。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斗争,结果两败全俱伤,何进被宦官杀了,宦官被袁绍杀了,这两个柱就没了,倒了,剩下一个士族,董卓进京以后还是想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绑架来到朝廷来做官,但是问题是董卓这个人他不会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闹翻,董卓变成孤家寡人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西安,这些士族们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了。
画外音:董卓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给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才知识他们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他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选出士族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治地位,那么袁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吗?他们的士族阶级将会遇到怎样的桃战呢?他们想重新获得统治地位的愿望最终能够实现吗?
这个时候历史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中国向何处去,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有想法的两个人就是袁绍和曹操。袁绍的想法很简单,走东汉的老路,恢复东汉的秩序,而且甚至不再有外戚和宦官这两股政治力量,最好就是我们士族这一家来统治这个国家,奉行一条“儒家士族路线”,所以当时很多人支持袁绍啊,你想当时各路诸侯成立关东联军的时候为什么要选袁绍做盟主,袁绍当时的官职并不大,官职最高的是袁术,左将军,袁绍是渤海太守,第二位是韩馥,冀州牧,袁绍等于是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长,那上面还有省长,为什么选他做盟主?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看好袁绍,袁绍家四世三公,袁绍自己其实也还是很有才能的,所以当历史进入军阀时代的时候,门阀便寄希望于袁绍,这才有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我们现在回头去看官渡之战曹操胜得是非常险,都看好袁绍,刘备叛逃,董孙政变嘛,这个刘表是心里面偏袁绍嘛,孙策在后面做小动作,偷袭许都嘛,还有周围的郡县都背叛曹操投了袁绍,孔融那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