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 >

第45章

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第45章

小说: 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考虑到为承担这些关系所必需的个体努力程度(“是预定的”

    、“规定的”角色还是“争取的”角色)。

    然而,虽然社会角色和身分认定是自我归类的必要成分和出发点,但无论存在的“自我”还是反思的“自我”

    ,都不能被归结为社会角色和身分认定。

    首先,各种社会身分认定和角色(例如职业的和家庭的)非但并不吻合,而且常常互相矛盾。与此有关的角色间的冲突会造成背景上的不谐调并强化自我意识的活动,促使个体把自己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某种价值高低标准加以协调和分等。

    第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是一种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它的当事者所可以规定并且实际上也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规定的(例如校方、同事、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

    ①关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色分析逻辑,详见《自我调节与个人社会行为预测》,列宁格勒,1979;安德烈耶娃,。

    M。

    、博哥莫洛娃,H。

    和Z彼得罗夫斯卡娅,。

    A。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莫斯科,1978。

    O

…… 324

    自 我 论913

    求可能有重大不同)。

    角色内部的冲突也有同样的前提,就是必须由个体自主地规定自己的角色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第三,个体对他所承担的各种角色的态度是有选择的:一部分功能和活动被认为是有机的、核心的、与“自我”分不开的,而另一部分则被认为是外在的、外围的、“人为的”。

    对个人角色系统的任何改造均伴有“自我形象”

    的相应变化;失去对社会和个人有重要意义的角色,如果不因得到新的、有同样价值的或者更好的角色而获得补偿,往往是很令人难受的。但是个体的自尊不仅取决于他的角色的社会威望,而且取决于他如何评价自己执行各种主要的、有个人意义的角色的成功率及有效率。

    按照“人生如剧场”这一说法和以比喻为基础提出的“戏剧”说,“社会的东西”和“个人的东西”的相互交织看来就更为紧密。

    这种观点强调,人的行为总是有某种意义的,这种意义不是单纯地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确定的。任何个人意义,包括“自我形象”

    ,都是未定的,而且它的核心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人际相互作用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人首先是作为“交流者”

    出现的,因此我们看人也应该不是向后看,即根据他受自己过去制约的程度来看,而是向前看,考虑到他的生活目标和未来观念。

    例如,有的人把自己认同为某种“角色”

    ,与此相反,有的人特别强调自己与某种“角色”有距离,背离这个“角

…… 325

    023自 我 论

    色“

    ,违反它所规定的法则和期待行事。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它们说明了什么呢?初看起来这好象完全是个体发展水平的问题——个性更鲜明的人也更独立,更喜欢从多方面施展自己。实际上,这却可能是各种社会情况在起作用①。例如,一个领导干部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自己孩子们的一张照片,这显然说明他不愿将自己的公务生活和私人生活截然分开,也间接地告诉来访者,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在公务活动中也不喜欢打官腔,他乐意进行“人的接触”。这似乎象征着一定的管理风格(别人是否认真接受暗示则另当别论)。

    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善于在手术的紧张时刻从容自如地开玩笑,这是职业修养的一部分,给助手们鼓劲的手段,也就是说,这里表现出来的也不仅是个人品质,而是一种工作作风。

    强调“角色距离”有时可以说明个人对这一角色格格不入,他希望强调自己对角色的独立性,而有时又正好相反,正是牢固的认同作用、与角色的汇合,使个体能够相对自由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这是一个严格遵守“规定”框框的新手所不可能做到的。

    个人心理学离开交往是不可思议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仅戏剧学家,而且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神经生理学家(西蒙诺夫)都对“体现”和“陌生化”的辩证法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曾就此进行过争论。

    ①戈夫曼,E。

    :《遭遇,相互作用社会学的两项研究》,印第安纳波利斯,1961,第105—151页。

…… 326

    自 我 论123

    舞台表演可以说是两个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系统——演员个人和剧中人物的遭遇。两者永远不会完全融为一体。但剧本既要上演,演员和剧中人物的某种相互融合就是必要的。

    演员既要把握角色又要把握自己,这是两个对立的过程。

    一方面,演员应该体现为形象,开始体验他的生活,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从感觉到“角色中的自我”过渡到感觉到“自我中的角色”。

    只有把自己放到剧中人物的位置上,体会到他的生活情境和性格,演员才有可能演好他,使人物的舞台行为不论从旁观者看来如何奇怪和荒唐,都能让观众觉得可以理解、理所当然和只能如此。

    “只有处在索菲娅的地位,才能了解并体会到,发现了莫尔察林侮辱性的欺骗以后,她那娇惯的自尊心受到何等巨大的打击!……只有亲自处在法穆索夫的地位,才能理解他的愤怒是何等强烈,他在遭到镇压时的忿恨,以及他在说最后一句话时的恐惧:‘啊,天哪!玛丽娅。阿列克谢芙娜公爵夫人会怎么说!

    ‘“

    ①

    但是“进入角色”

    、“深入体验”形象并不意味着完全溶化在角色中和失去自己的“自我”。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布莱希特指出,“深入体验另一个人的形象而毫无保留,便从而拒绝了对角色和对自己采取批判态度”

    ②。为了理解和正确评价环境或人的隐蔽可能性,必须拉开距离,从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观察它们,不能从习惯观念出发,认为这种对象不需要解释。

    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八卷本,莫斯科,1958,第4卷,第106页。

    ②同上,第113页。

…… 327

    23自 我 论

    从“陌生化”的原则出发,布莱希特给演员提出的任务是不仅要把主人公表演成“本来”和表现出来的样子,而且要把主人公表演成他可能成为的样子;“除了剧中人的规定行为以外……还要表演出另一种行为的可能性,这样才可能有所选择,也才可能有所批评”

    ①。

    讨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的导演原则本身并不是我们的任务。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体现”和“陌生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和别人认同而不保持一定距离就意味着溶化于别人之中而失去自己的“自我”。反之,过度的“陌生化”

    则意味着不善于做到以同情为前提的情感接近。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公正地强调说,体验到“自我中的角色”不仅不会消灭演员的“自我”

    ,而且还会促进自我分析,促使演员向自己提出问题:作为个人,他有哪些活生生的人的意向、愿望、品质和缺点能使他象剧中塑造的人物那样对待剧中的人和事。

    演员必然会给他所创造的形象带来某些自己的“自我”

    的特点。如果不善于“从内部”揭示形象,他就不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给观众。与此同时,与别人的任何认同,即使是舞台上的这种纯属暂时和有条件的认同,总是会给个人的内心世界打上某种烙印,确切些说,会促进它的明朗化。一大批受到心理学家询问的美国演员中,70%以上的人指出,他们感到自己的舞台形象的某些特点“转移”到了自己的现实

    ①《布莱希特戏剧文集——剧本。文章。言论》,五卷本,第5卷,第2册,第133页。

…… 328

    自 我 论323

    生活中①。

    这当然不是说,演员吸收了自己扮演的人物的特点(否则谁还愿意扮演傻瓜或恶棍!)

    ;而是说,形象能帮助演员看到和揭示自己身上某种实质性的东西。当人们问伊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他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梅斯金公爵和哈姆莱特,是否对他有影响时,这位演员起先回答说,在他们影响下他变得更善良了。但后来他又解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帮助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善良以及其它一些以前他可能没有想到的品质。

    戏剧世界是由程式构成的,而演员的自我认识并不比任何其他人的更可靠。但是控制论也证明了反思的两面性。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个人属于自我调节的目标追求系统,它在两类信息——环境(情境)状况信息及系统自身状况信息——互比的基础上发挥功能。反思和自我交流是这一系统起作用的必要前提。在把个人归为目标追求系统的理论中,自我意识的操作性定义是:“主体(A)只要知觉到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智力状况,即为意识到自己”

    ②。但是,主体如果对自身和自己的思想行动能够采取观察者或控制者的立场,必然也要能够采取研究者的立场来对待与他发生相互影响的另一“人物”才成。两个目标追求系统的交往,如果没有特殊的反思结构则不可能进行,这种反思结构的功能就是认识到自己的立场和相互影响的另一方的立场。这时的反思是一种深刻的、渐进的相互反映,其内容就是再现相互影响的另一方的

    ①格根,K。

    J。

    :《自我概念》,纽约,1971,第55页。

    ②阿科弗,P。

    和埃默里,:《论目标追求系统》,莫斯科,1975,第79页。

    k

…… 329

    423自 我 论

    内心世界,而在这另一方的内心世界里,也反映出前者即“研究者”的内心世界①。

    角色表演以及一般的戏剧化影响方式,例如“心理剧”

    疗法或者“分组训练”疗法,在现代心理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套用勒维那些通俗读物的书名来说,心理健康和“成为自我的艺术”同成为他人的艺术、表演、进入和走出角色的艺术以及改变看问题角度的艺术等等是不可分的。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随机应变,则与其说他是忠于自己,不如说他是为人死板和心理简单。

    科佩尔和阿尔科维茨作过一次试验,让45名女大学生受到轻微的电击,同时要求其中一些人表演镇静,要求另一些人表演恐惧。对被试者的疼痛敏感性和忍耐阈限同时进行客观测量(皮肤电流反应)及自我测定。结果,表演镇定的那些姑娘确实要比一般参加测试、特别是比表演恐惧的那些姑娘远更容易忍受电击。

    而从信念方面来说,情况又怎样呢?如果一个人大声说出与他的实际想法相反的话,从而成为有意欺骗的参与者,那会怎样呢?

    从“认知反差”的理论出发,心理学家们认为,违背自己定势行事的个人经受这种反差的强度,与对个人施加压力的外部力量强弱成反比(在强压力下个人会感到自己不是行为主体)。缩小反差的办法之一是改变初衷以适应行为。

    由于心理压力与反差的力量成正比,最大程度地改变初衷便

    ①参见布劳别尔格,。

    B。

    和尤金,。。

    :《系统方法的确立及其本质》,U g J莫斯科,1973,第9章。

…… 330

    自 我 论523

    发生在外部强制最小的情境下。

    对这些假设作过这样一些实验以求得验证:让两组学生完成同样单调乏味的工作,同时对等候在走廊里的其他学生说,这件工作是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为这件工作第一组学生每人得到一美元报酬,而第二组学生每人得到二十美元。

    然后再次要求被试对工作的性质作出评价,结果得到一美元的那些学生说,工作是令人愉快的和有趣的,而得到二十美元的那些学生却坚持自己对这件工作的否定意见①。

    用通常的语言来说,对实验的结果可以作以下解释。当一个人被收买而收价低廉时,他一旦已着手工作,就不得不承认他被“廉价收买”。这样的承认会降低他的自尊,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便说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