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

第42章

-第42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江湖人的眼中,方腊起义与梁山聚义基本上是相同性质的事情,宋江镇压了方腊,他也就从此自绝于江湖,在江湖中的声誉土崩瓦解,甚至被江湖豪杰所唾弃,从而对那些生存在体制外和体制边缘的江湖豪杰也就失去了号召力,他的回头路算是彻底被堵死了。如果他此后再有造反的举动,在世人眼中就会成为一个标准的反复小人。

《水浒传》最后一回中,李逵大叫一声说“哥哥,反了罢!”对此,宋江只好苦笑说:“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李逵道:“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李逵不明白的是,作为宋江力量支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在江湖中的形象和号召力。现在这些都没有了,还要再去造反,不过是遗人笑柄罢了。

   考验与被考验(4)

但如果宋江拒绝出兵攻打方腊,则苦心经营的招安局面将功亏一篑,这真是一个十分阴毒的招数,不过在对付被招安者时也是特别有效的一招。

如来也用同样的一招制住了孙悟空。我们看一下悟空的人生经历。他两次行为有不法之事,两次都被天庭招安,分别任弼马温和齐天大圣。从五行山下脱身出来,拜唐僧为师,这已经是第三次招安了。比起前两次招安来,这次如来的手段更为高明和有效。

在招安的一开始,如来并不像玉帝那样直接给予悟空高位,而只是给了他一个“成正果”的希望,一个诱饵,以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入彀中。孙悟空一开始或许觉得,佛祖、观音给他安排的任务十分简单,只是保护唐僧到西天去走一遭。在这个过程中,他才逐渐发现这项任务之艰难,但此时头上已经被套上了紧箍(相当于反贼在招安后被拿住家属做人质)。更要命的是,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将直接与各路妖魔作对,而这些所谓的妖怪,不过是他大闹天宫之前的同类而已。

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对牛魔王的做法。牛魔王本是悟空结拜的弟兄,而且还是大哥。想当年,悟空“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结交了六个弟兄,大哥就是牛魔王。他们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当年是意气相投、极其和睦。这才是江湖豪杰的生活嘛。

拜唐僧为师以后,孙悟空身上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一个标志,就是第三十一回,孙悟空要在东洋大海中洗掉自己身上的妖精气。这确实是悟空表决心的一个重要举动,这一行动所发出的信号至为清楚,以至八戒都被感动,“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

既然悟空下定了这样的决心,那么做妖时结拜的弟兄,现在在他眼中的身份就必然发生了变化,因为他的价值观与以前相比已经有巨大的不同了。

取经路上,在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关系中,首先是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伏了红孩儿,让红孩儿在体制内做了一名小官。对于这件事,江湖上的妖魔是怎么看的呢?自然不会像悟空对善财童子说的那样,“我请菩萨收了你,皈正迦持,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觉得红孩儿还要感谢他了。

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听说孙悟空来到自己的地盘,反应十分强烈,“一听得说个悟空名字,却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急起身,下了琴床,脱了素服,换上道衣,取一把如意钩子,跳出庵门”。他为什么这么生气,就是因为曾接到家兄书信,说孙悟空将红孩儿害了,因此要为红孩儿报仇。牛魔王的家书应该不是说红孩儿被害死了,只是他们都很反对红孩儿被观音收伏做善财童子而已。

孙悟空也知道按照江湖人的价值观,自己做得不对,于是“赔笑”解释,还说什么“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着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对他的这些言语,如意真仙喝道:“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认为悟空讲的全是一番歪理,这就是他们价值观的不同了。

面对罗刹女的质问:“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孙悟空的反应同样是“满脸赔笑”地解释。对悟空的解释,罗刹女认为是在狡辩。牛魔王见到悟空,也是一般的说法,怪他“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看来,牛魔王一家在这件事上的反应是一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妖魔听到这事,也会怪孙悟空做得不地道。

后来,孙悟空在天上众神的帮助下,将牛魔王拿住,“归佛地回缴”。这看在天下诸妖的眼中,又与当年二郎神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拿住孙悟空有什么分别呢?从性质上说,分别确实不大,但从情理上说则更不可原谅,因为孙悟空本是妖怪出身,牛魔王还是他结拜的大哥。孙悟空的做法,用官方的说法是“大义灭亲”,看在众妖的眼中则是“太过绝情”。有此一遭,悟空回头再做妖怪的可能性就被完全堵死了。既然回头路彻底断绝,他就只有死心塌地在体制内发展一途了。

经过取经这一遭,如果孙悟空以后再有反复,又反了下去,在世人眼中他必将被看做反复无常的小人,天庭必容不得他,就算地上的妖怪也容不下他了。而大闹天宫时的情形则不同,他在大闹天宫行动中的失败,反而可能强化他在妖魔心目中的形象。

如此看来,如来佛对孙悟空的招安行动实在是安排得太周到细致,这次招安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孙悟空真心皈依,再无其他念想,也没法有其他念想了。

   唐僧的成佛与如来的帝王心术(1)

◆取经是一个大肥差

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这罪没有人愿意受,这活也是没人愿干的苦差事。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你看,悟空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十四年就已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不超过五百年,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并在重要会议上做过端茶倒水的工作。

相比之下,镇元大仙自己有四十八个弟子,其中“两个绝小的”是清风和明月,都已经分别有一千三百二十岁和一千二百岁了。清风、明月在修道过程中肯定吃了很多苦,而所得却相对有限,虽然有镇元这样的名师指点,迄今还不过是童子而已。这样看来,取经事业绝对是一条快速成佛的捷径,是一个超级大肥差。对这样的说法,有人会不同意,说你这是“事后诸葛亮”,在出发之前,唐僧、悟空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好,就算唐僧、悟空不知道,但安排这次取经活动的如来佛事前总知道吧,因为这个结果本身就是他安排的,是由他的意志所决定的。于是问题产生了:如来为什么要把这么个大好事安排在唐僧、悟空,而不是其他人的头上。

当然,在取经队伍中,并不是每个人得到的好处都那么大,如果这样,取经行动在世人眼中就真成了镀金行动了,这在社会舆论上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对猪八戒、沙僧来说,取经行动的收益与取经过程中付出的成本相比,收益似乎不算特别吸引人,对八戒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算是做了取经行动的陪衬了吧。

有趣的是,在如来给取经队伍论功行赏之际,在干部人事任命大会这样庄重的场合,猪八戒感到不公平,竟然嚷嚷起来:“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八戒话里面的“他们”指的是唐僧与悟空,不过,我们似乎可以把唐僧与悟空分开来看。八戒感到不公平,可能并不是拿自己与悟空相比,而是拿自己与唐僧相比。觉得连唐僧都能成佛,自己在取经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做个净坛使者,是不是有点太低,太说不过去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八戒的话也可以颠倒过来理解,“我只做了个净坛使者,他们怎么都成佛了”。八戒不完全是觉得自己的待遇低,而是觉得受到的待遇不公平,就像孔子说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八戒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在取经路上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也一直在暗中保护唐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唐僧等人功成,五圣成真之际,他们却没有任何封赏,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呢。所以要调整好心态,不要随便跟人比,特别是不要跟那些不该比的人比。

乌巢禅师是世外高人,平时并不过问政治,但以他的政治觉悟,一看到唐僧带领的取经队伍,便本能地认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机会。见八戒跟着唐僧,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第十九回)觉得八戒能进入取经队伍,是一个天大的造化。乌巢不明白的是,这个造化其实主要是应在孙悟空而不是猪八戒的身上。但从乌巢的潜台词看,唐僧到西天的正果不会小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件事,是在猪八戒加入取经队伍的同一回发生的。

取经行动是一个一石数鸟的安排。一方面,借这次机会把经书送到东土,在大唐扩展佛教的势力;另一方面,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纳入门下,收编一些玉帝体系受排挤的势力,虽然这几个人似乎算不得什么,但由此发出的信号所能够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会使西天对那些在天庭混得不得意的神仙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取经行动是一项能大大增强西天“软实力”的行动。此外,如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把自己看中的金蝉子提拔起来。

   唐僧的成佛与如来的帝王心术(2)

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把经书传到东土。依如来的说法,西天取经的原意,是为了普度众生,如果这样,唐僧历经艰辛取得真经后,就应该留在大唐,像历史上的玄奘大师那样,翻译著述传播,为普度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生才对。结果却是,当唐僧一行回到东土之际,唐太宗想请唐僧将真经演诵一番。唐僧刚要演诵经书,八大金刚从半空中现身高叫:“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于是唐僧将经卷丢下,相随腾空而去。吴承恩如此写,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说明,经书并不一定非要由唐僧送到东土,才能达到在中土宣传佛教教义的最大效果。由别人取回去并没有太大分别,反正他把经书放下就不管了。

在狮驼岭一役,当孙悟空在三个妖怪的手下遭到挫败之时,还在那里寻思,觉得取经行动是如来坐着没事干折腾出来的,如来其实舍不得把经书送到东土。孙悟空所想的其实是再浅显、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如果如来的目标只在于把经书送到东土,就算是唐僧领导的队伍,也可以在徒弟的保护下,采取腾云驾雾的方式(相当于在现代坐飞机去),迅速达到目的,这还可以节省时间,让东土之人早日见到经书。何况,以如来的手段和神通,要把经书送往东土,毫无疑问可以通过很多种更容易的方式做到。如来非要他们“苦历千山,远经万水”,一步步行来,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取经队伍的难度,也增加了佛祖、观音工作的难度。这肯定是另有所图,而且所图非小。

其实在此以前,就有多支取经队伍试图前往西天,光沙僧在流沙河就吃掉了九个取经人。沙僧本人曾对观音大言不惭地说:“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由于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在“鹅毛也不能浮”的流沙河中并不沉下去,他认为是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充分说明,光有虔诚之心不能保证真能取到经书,因为路上死得太多了。也不想想,到西天取回经书这样的好事,哪能随便落到那些背景不清、来历不明的人头上。不过由唐僧带领的这支队伍就不同了,他们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如此看来,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还在人事方面,毕竟人才是第一位的嘛。以孙悟空而论,从玉帝那里转到西天,给予一个相应的级别是符合官场规则的,但要越级提拔金蝉子这事就难了。

◆金蝉子是如何进入取经队伍的

为了使金蝉子成为取经队伍的掌权人,如来先把他贬到东土,取得大唐国籍,从而有了进入取经队伍的资格。然后又派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