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

第37章

-第37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如果这样,孙悟空也就不会被如来佛收编了。不过,这个情节也许从侧面表明,老君虽然道法无边,但并不是武力派,不讲究身体的打熬和本体武功的修炼。

(5)西天路上指点迷津

在平顶山,孙悟空费尽心力,终于打败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结果发现他们不过是老君两个看炉子的童子。悟空说老君“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老君答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老君这话,表面看似乎没什么,其实是泄露了重要机密。他向孙悟空挑明观音向他借金角、银角之事,一方面提醒悟空,对菩萨也要多一个心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暗中指点迷津,让孙悟空看清取经行动的真相。这可以加快悟空觉悟的速度。要不然,以老君在天界崇高的身份,犯不着跟悟空说这个。后面有很多神仙纵放下属下界为妖,他们对悟空不是也没做什么解释吗。

这一次,老君还在悟空面前显了一点本事。当时,金角、银角已经在葫芦和净瓶中化为脓水,老君“揭开葫芦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真是举重若轻,不需要什么施为,实在是绝世高手才有的架势。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孙悟空的不死之身是由于老君的仙丹,铜头铁背和火眼金睛是由于老君的八卦炉,唯一的贴身武器金箍棒是老君亲手打造的。凡此种种表明,老君与悟空的关系非同小可。

◆孙悟空师父的特征

关于菩提祖师,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师父的神通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要不然不可能在十年时间内使悟空的能力得到如此大的提升,教出的徒弟也不可能给天庭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从师父本事大小这一点,就已经大大缩小了人选的范围。

第二,师父是佛道兼修的高手。

这一点的证据很多。你看祖师洞府外的景象,“烟霞散彩,日月摇光”,“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完全是一派道家气象。为祖师开门的仙童儿,“髽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也是道家打扮。住的地方“一层一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琼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佛家住的是寺庙,这里却是楼阁,佛家坐的是莲台,这里却是瑶台,分明是道家神仙的排场。但主人却道号菩提,又是一个佛教的称谓。

   太上老君与孙悟空的关系(6)

祖师给美猴王起名,也兼容二教。那个“孙”字,“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这是道教的理论。而“悟空”二字又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祖师讲授的内容也大半是道教方面的,如请仙扶鸾、问卜揲蓍、休粮守谷、采阴补阳等等。但祖师说法的时候,“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又有灵山法会的气象。不过他总体上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是一个兼有道、佛两教气质的人物。

当孙悟空打破盘中哑谜,半夜跪在师父床前时,祖师假装睡着了,还口中自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师父给他讲长生之道时也说道: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第二回)

道家讲“金丹”,佛家讲“心性”,祖师讲了半天,基本上是丹道之学,从这些内容判断,祖师不像佛门中人,是道家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祖师佛道皆通,特别是最后一句“功完随作佛和仙”,口气很大,内容也很奇特,意思是说,你跟着我学了本事,要成佛或者做神仙都没有问题,只是取决于你的愿望罢了。如来一系的人应该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话如果放到太上老君身上,倒挺符合。因为老君在第六回介绍金刚琢时说,“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既然老君化胡为佛,那佛教其实是他所创,他佛道双修不足为奇,“功完随作佛和仙”也就不是大话了。

至于“化胡为佛”这件事,历史上似乎没有,但我们这里只是就《西游记》这本书来读其中的故事。老君“化胡为佛,甚是亏他”这话是当面对观音菩萨说的,观音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却没有进行反驳,算是对此默认了。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西游记》的神魔体系中,佛教是老君创立的,老君既是道祖,在佛教中也有极高但超然的位置。后来在第五十二回,老君曾对悟空说:“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再次提到“化胡为佛”之事,是不是在向悟空暗示一点什么东西?

当菩提祖师初次出场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第一回)

第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明说祖师的身份是仙而不是佛;但第二句又说他是“西方妙法祖菩提”,看来同时也是西方之祖。后面又说“与天同寿庄严体”,说明他是天地开辟之时就存在的人物,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实在是太难了,如来佛的弟子辈人物自然可以排除在外。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其锁定在太上老君的身上了。

◆三星洞是个什么所在

我们再看祖师所居的洞府。祖师洞口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实际上,这些指的都是心,灵台、方寸都是心的意思,如方寸已乱就是心已乱,而方寸大乱是心神大乱,这就很不好了;灵台清明则是心灵清明。斜月三星是一个字谜,是一个弯勾上面三个点,就是心字。很多人认为孙悟空到三星洞发现了自己的本心,从而开发出自身的潜能。清人陈士斌认为,“以此心为天地之心,则可;以此心为人心之心,则失之远矣”。刘一明认为,“菩提心,即天地之心,亦名道心”。不管是“人心”还是“道心”,着眼点还在于心本身。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与主流的观点稍微有些不同的说法。

三星洞洞府所在是西牛贺洲。第八回中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说西牛贺洲“无上真”,就是没有真正的高手。看来如来佛虽然神通广大,却没有觉察出方寸山中的三星洞。有人据此认为,菩提的道行不逊于如来,因为他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太上老君与孙悟空的关系(7)

我认为对这件事还可以有另外的解释。这个地方的地名到处都用“心”字,可能是指它不过是绝世高手虚构出来的,是老君用意念开辟出来的一个空间,以在这里点化悟空,使其悟道。这个三星洞的历史上,除了孙悟空以外,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别的出众人物,似可构成一个佐证。如果是这样,如来探测不到这个所在就很正常了。也正因此,当孙悟空学成毕业之时,祖师不许悟空说是他的徒弟,不让悟空以后再去找他。其实,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可飞十万八千里,从东胜神洲到西牛贺洲经常飞来飞去,应该多次从灵台方寸山上空飞过,难道心中能没有一点感触,没有一点异动。 悟空寻师和学艺的过程也很古怪。他在南赡部洲游荡了八九年,一无所获。然后渡海来到西牛贺洲。一天,他听到一个樵夫在唱歌,这樵夫唱什么“观棋柯烂,伐木丁丁”等等,也听得没有头绪,不过,最后一句总算听懂了,“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这神仙不就在这里嘛。然后由樵夫的指引,找到了祖师所在的洞府。在洞门口,也是从里面走出一个童子把他引进去,而不是他自己敲门进去的。如此看来,从樵夫的唱歌到他给猴王指引路线,再到童子把猴王领进山洞,表面上是孙悟空主动寻访找到师父,但实际上这也可能都是祖师安排好的。毕竟,孙悟空到了洞门口都还不敢进去呢。没有樵夫在孙悟空的听力范围内大声唱歌,吸引他的注意力,也许他在西牛贺洲再游荡个八九年,也难免一无所获的结果。对这件事,我们可以问一下,到底是孙悟空找到了师父,还是他在祖师的指点之下才找到了师父?

祖师教孙悟空本领的时间维度也很有意思。悟空入门以后,师父一直上了七年的课,孙悟空经过七年时间,终于开悟了。在这种情况下,师父决定在晚上秘密向他传授长生之道,这个教学过程很短,其实只有一个晚上。然后很有意思的是,书中紧接着是这样一句话:“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这个“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说明在孙悟空独自暗中修炼的三年内,祖师再也没有出来与众徒弟会过面。看来,师父并没有把其他徒弟放在心上。而且,这一次复登宝座,讲了半天,全都是考察孙悟空的道法进展,并附耳传了他七十二般变化的口诀。可见,其他徒弟在祖师心目中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所有线索几乎都指向了一个人,就是太上老君。如果菩提祖师真是太上老君所化而成,那么祖师门下弟子的“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十二个辈分也就好理解了,其中包括“如”字辈也不足为奇。如果祖师门下真有这十二个辈分的弟子,那么,他的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视啊。孙悟空是从仙石中生出来的,这块石头“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九宫八卦”显然是道教的名词,可见孕育孙悟空的仙石“道气十足”。仙石采天地之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这也与道家的修炼法门颇为一致。

菩提祖师到底是谁,很难说有什么定论。这里说菩提祖师是老君的化身,也不过是一种猜测,而不可能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关于祖师身份的猜想,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最后,就需要比证据,看支持哪种说法的证据最多、最有力。即使如此,最后的结论还是要由每个人自己拿,这其中涉及不同人的喜好问题。

我们认为,祖师的身份对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影响。由此,书中很多看似偶然、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解释,包括从大闹天宫到保唐僧取经,这些发生在孙悟空身上的宏观故事都有了合理性。你看取经队伍的组合,唐僧是如来的弟子,悟空是老君的弟子,充分体现了利益的平衡,佛道双方都很满意,达到了双赢的结果。祖师的身份,也有助于解答两个常见的疑难问题:一是孙悟空本领的前后反差;二是大闹天宫时天庭为何对孙悟空有那么宽大的处理。

下篇《西游记》中的管理谋略 第二部分

悟空本事的巨大反差(1)

读《西游记》,有一个现象常常令人大惑不解,就是孙悟空给人的印象是本事前后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在大闹天宫之时,他给人的感觉是威风八面、所向披靡,而在保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则屡屡受挫,要到处找人帮忙。在取经路上,真正由孙悟空独立降伏的妖怪没有几个,主要是白骨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车迟国的三位国师、驼罗庄的红鳞大蟒、隐雾山的豹子精等等。大多数妖怪是在各路神仙的帮助下降伏的。如果没有各路神仙的帮助,光靠着孙悟空等几个徒弟,唐僧是到不了西天的。这件事细究起来,跟孙悟空的师承来历有很大的关系。

◆对悟空本事差异的几种解释

对孙悟空的本事差异可以有多种解释,我们大体上把它们归一下类:

第一种解释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孙悟空执行的任务不同了。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从事的是破坏工作,其他天庭众神的目的是要捉拿住他,而他又身负筋斗云神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可以采用游击战术,来去自如,指东打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要众神拿他没有办法,就算他成功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不计后果的做法,没有什么顾虑,可以放手去搏。

在取经路上,他的职责是保护唐僧,不再能采用游击战术了。而且,现在情况正好相反,唐僧师徒在明,妖魔鬼怪在暗,妖怪不求打败他,只要他拿妖怪没有办法,妖怪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妖怪的重点在于吃到唐僧肉。在这种情况下,悟空即使碰到通天河的金鱼精,也无计可施,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