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成语大辞典 >

第59章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59章

小说: 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业才人】见“慧业文人”。
【慧业文人】《宋书·谢灵运传》:“太守孟顗事佛精■,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后以“慧业文人”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昏天黑地】①形容日暮天黑或光线昏暗。②形容头脑迷乱或头昏眼花。③形容头脑发热,忘乎所以。④形容生活荒唐,行为放荡不拘。⑤犹言天翻地覆,形容闹得厉害。⑥形容社会黑暗。 
【昏天暗地】见“昏天黑地”。
【昏昏浩浩】苍茫浩渺。
【昏昏欲睡】昏昏然只想睡觉。形容疲倦的样子。
【昏昏噩噩】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昏昏默默】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②迷糊,不知所以。
【昏定晨省】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谓晚间安排床衽,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昏迷不省】见“昏迷不醒”。
【昏迷不醒】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昏头打脑】见“昏头搭脑”。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昏头搭脑】同“昏头昏脑”。
【昏头晕脑】见“昏头昏脑”。
【昏头转向】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攫取利益。
【浑身是胆】全身是胆。形容人胆量极大。
【浑身解数】全身本领。解,武术用语,犹套。
【浑俗和光】谓不露锋芒,与世无争。语本《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浑抡吞枣】见“浑沦吞枣”。
【浑沦吞枣】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浑然一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语本《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浑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
【浑然自成】见“浑然天成”。 
【浑金白玉】见“浑金璞玉”。
【浑金璞玉】未经提炼的金和未经琢磨的玉。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
【浑浑沌沌】①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②混杂、不分明貌。③糊涂无知貌。④形容迷糊,不清醒。
【浑浑沈沈】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沈沈,孰知其藏。”一说,“沈”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浑浑噩噩】①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灝灝尔,《周书》噩噩尔。”浑浑,浑厚质朴貌;噩噩,严肃正大貌。后连用谓淳朴。②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③形容一片模糊的景象、状态。 
【混世魔王】古小说中有些神魔、绿林人物的诨名,如《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有混世魔王樊瑞。常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混作一谈】见“混为一谈”。
【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混混沌沌】①迷糊不清醒貌。②模糊一片,不分明。③象声词。形容波浪声。
【混淆黑白】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混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混水摸鱼】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混水捞鱼】见“混水摸鱼”。
【混混噩噩】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混混沄沄】水流汹涌貌。比喻连续不断。
【魂亡胆落】同“魂飞魄散”。
【魂不守宅】见“魂不守舍”。
【魂不守舍】亦作“魂不守宅”。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魂不附体】①形容极度恐慌。②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③谓人死亡。
【魂不赴体】同“魂不附体”。
【魂不负体】同“魂不附体”。
【魂不著体】同“魂不附体”。
【魂不着体】同“魂不附体”。
【魂不著体】同“魂不附体”。
【魂飞目断】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魂飞神丧】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越】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①形容惊恐万状。②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③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魂飞魄丧】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荡】同“魂飞魄散”。
【魂飞魄飏】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破】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丧】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落】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裂】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战】同“魂飞魄散”。
【魂飞胆颤】同“魂飞魄散”。
【魂耗魄丧】同“魂飞魄散”。
【魂消魄丧】①同“魂飞魄散”。②同“魂飞魄散”。
【魂消魄夺】同“魂飞魄散”。 
【魂消胆丧】同“魂飞魄散”。
【魂丧神夺】同“魂飞魄散”。
【魂劳梦断】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魂驰梦想】形容思念万分。
【魂摇魄乱】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魂慴色沮】形容惊恐万状。
【魂惭色褫】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魂销目断】谓情思凄苦。
【魂销肠断】见“魂销目断”。
【魂颠梦倒】犹言神魂颠倒。
【魂飘神荡】同“魂飞魄散”。
【魂飘魄散】同“魂飞魄散”。
【魂惊魄惕】形容十分震惊。
【魂惊魄落】形容极度惊恐。
【魂惊胆落】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胆颤】形容惊恐万分。
【活天冤枉】形容冤枉之极。 
【活形活现】同“活龙活现”。
【活神活现】同“活龙活现”。
【活剥生吞】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眼活现】同“活龙活现”。
【活眼现报】现世的报应。
【活龙活现】形容说话作文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像真的一样。
【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 
【活蹦活跳】犹活蹦乱跳。
【活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活灵活现】同“活龙活现”。
【火上加油】见“火上浇油”。
【火上弄冰】亦作“火上弄冰凌”。亦作“火上弄冬凌”。亦作“火上弄冻凌”。①喻事之易成。②喻易于败亡。
【火上添油】见“火上浇油”。
【火上浇油】①比喻于矛盾中增加激化因素,使人更加恼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②喻暴躁。
【火山汤海】喻艰难危险。
【火中取栗】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火妻灰子】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火冒三丈】形容十分生气。
【火冒三尺】见“火冒三丈”。
【火急火燎】犹火烧火燎。
【火耕水种】犹言火耕水耨。
【火耕水耨】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
【火耕流种】犹言火耕水耨。
【火眼金睛】原指孙行者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指人的眼光锐利,能识别真伪。
【火然泉达】《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后以“火然泉达”喻形势发展迅猛。
【火尽灰冷】比喻权势消失。
【火尽薪传】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火热水深】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火耨刀耕】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树琪花】见“火树银花”。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火烧火燎】比喻心急如焚。
【火烧眉毛】①比喻情势非常急迫。②比喻只顾眼前。常作歇后语。
【货真价实】①谓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为商人招揽生意的习惯用语。②泛指事物的真实地道,无虚假。 
【货贿公行】同“贿赂公行”。
【货赂大行】同“贿赂公行”。
【货赂公行】同“贿赂公行”。
【获兔烹狗】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获隽公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获陇望蜀】同“得陇望蜀”。语本《东观汉记·隗嚣传》、《后汉书·岑彭传》。谓已取得陇右(甘肃一带),又想攻取西蜀(四川一带)。比喻贪得无厌。
【祸及池鱼】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祸不单行】旧谚。谓不幸的事件常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不旋踵】形容灾祸很快来临。踵,脚跟;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为短暂。
【祸在旦夕】谓祸患来临在即。旦夕,谓早晨或晚上,喻短时间。
【祸近池鱼】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祸迫眉睫】犹言祸在旦夕。
【祸盈恶稔】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祸起萧墙】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祸国殃民】使国家和人民遭受祸殃。
【祸从口出】谓言语不慎会招致灾祸。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见“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谓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祸从天降】谓祸事突然来临。
【祸枣灾梨】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因谓滥刻无用的书为“祸枣灾梨”。参见“梨枣”。
【祸结兵连】谓战争之类的灾难接连不断。
【祸稔恶积】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祸福之门】谓祸与福之所从出。
【祸福同门】谓祸福皆人自取。
【祸福相倚】犹言祸福倚伏。谓祸与福相因而生。
【祸福倚伏】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无门】谓祸福没有定数,都是人所自取。
【惑世盗名】犹言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惑世诬民】蛊惑世人。
【豁人耳目】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豁达大度】胸襟开阔,气量宽宏。
【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豁然省悟】同“豁然大悟”。
【豁然贯通】顿时晓悟。
【豁然开悟】同“豁然大悟”。
【豁然开朗】①谓顿时现出开阔敞亮的境界。②引申为顿然晓悟。
【豁然顿悟】同“豁然大悟”。
【豁然确斯】明白透彻。
【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意即命人住嘴。

         

J ~ K 

J 
【击石弹丝】谓奏乐。
【击其不意】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击排冒没】谓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
【击搏挽裂】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
【击楫中流】晋祖逖帅师北伐,渡江于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见《晋书·祖逖传》。后因以“击楫中流”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击碎唾壶】《晋书·王敦传》:“扞王敦呴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击电奔星】形容快速。
【击钵催诗】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语出《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击鞭鎚镫】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击壤鼓腹】《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扞帝尧之世呴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饥不遑食】同“饥不暇食”。
【饥不暇食】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饥不择食】人至饿极,不管什么都想吃。常比喻急需或无奈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