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成语大辞典 >

第22章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22章

小说: 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枰攀颉罚骸熬骄诟ヌ刚危榔洹常髀队诓蛔跃酰腥绱苏摺!
【悲喜交集】悲与喜相交织。《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鲁迅《花边文学·中秋二愿》:“前几天真是‘悲喜交集’。刚过了国历的九·八;就是夏历的‘中秋赏月’;还有海宁观潮。”
【悲歌易水】见“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悲声载道】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北郭先生】《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后因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北鄙之音】亦作“北鄙之声”。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北鄙之声】见“北鄙之音”。
【北辕适粤】犹北辕适楚。粤在南方。
【北辕适楚】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车北行。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语本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唐·白居易《新乐府·立部伎》:“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北辙南辕】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
【北辰星拱】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仁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道主人】见“东道主”。《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北斗之尊】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北风之恋】语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北方之马。诗人托物以喻意,后遂以“北风之恋”喻对故土的怀念。
【北宫婴儿】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北门南牙】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
【北门锁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军事要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北门之寄】谓负军事重任。
【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后因用以喻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北门管钥】犹北门之管。
【北面称臣】古时南尊北卑,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又可参见“白首北面”。
【北叟失马】犹塞翁失马。喻祸福无定。《旧唐书·萧瑀传》:“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贝阙珠宫】指用紫贝明珠装饰的龙宫水府。亦喻指瑶台仙境或帝王宫阙。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明·无名氏《庆长生》第四折:“你看那香焚宝鼎,紫雾漾漾,玉楼金殿,~,便如天宫之景也。”
【背公向私】见“背公营私”。
【背公营私】亦作“背公向私”。谓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背曲腰躬】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背曲腰弯】见“背曲腰躬”。
【背前面后】指或当面或背后。
【背乡离井】见“背井离乡”。
【背惠食言】谓忘恩失信。
【背碑覆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背腹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背义忘恩】同“背恩忘义”。
【背义负信】见“背信弃义”。
【背义负恩】同“背恩忘义”。
【背暗投明】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旧时多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背本就末】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背本趋末】谓弃农务商。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商为末。《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背城借一】①背对城墙对敌决一死战。指与敌人作最后决斗。②引申指作最后挣扎或斗争。《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烦君属檄草耳。”
【背城一战】①谓作最后决战。②引申指最后的斗争或努力。《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驰。常喻彼此的行动、目的相反。语本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背恩负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弃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忘义】背弃恩德,忘却道义。《汉书·张敞传》:“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晋书·刘聪传》:“沈等皆刀锯之余,背恩忘义之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九:“幸得主人释放,留为家丁,又以妻子配我,此恩天高地厚,未曾报得,岂可为此~之事。”
【背井离乡】远离家乡,流落他方。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卧雪眠霜。”
【背盟败约】背叛誓言,撕毁盟约。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谓好景被遮,比喻煞风景。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理由《高山与平原》:“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了。”
【背信弃义】语本《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后以“背信弃义”谓不守信用和道义。曹禺《王昭君》第五幕:“~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倍道而进】形容加快速度前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倍道兼行】加速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晋书·景帝纪》:“~,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倍日并行】日夜兼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备而不用】先予准备,以应急用。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清·颐琐《黄绣球》第十七回:“凡是零星物件,本地买不出,一定要用,或是~的,也都齐全。”
【备尝艰苦】受尽艰难困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备尝辛苦】见“备尝艰苦”。
【备多力分】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例:学问最忌博而不专,有如军事之备多力分,终得皮毛,为泛泛之辈。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是自谦不能做事之言。《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谏下》:“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悖入悖出】悖:违背、胡乱。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仍为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因人同有此权利。②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礼记·大学》:“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诉者多矣。神以为~,自作之愆;杀人人杀,相酬之道,置不为理也。”
【悖言乱辞】胡言乱语。
【奔走之友】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谓到处宣传以唤起人们的醒觉。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
【奔走相告】奔跑着递相传告。形容把消息迅速传开。《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于是群情惊疑,~,以为又将重演十年前之惨剧。”
【奔走钻营】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奔逸绝尘】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奔轶绝尘】见“奔逸绝尘”。
【本支百世】谓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本末倒置】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本同末异】①开头或本源相同而末后或结果不同。②根本上相同,末节上不同。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本枝百世】见“本支百世”。
【本来面目】①佛教语。指人本有的心性。②原来的样子。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本固邦宁】谓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本乡本土】①本地。②家乡。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歌重会珍珠衫》:“你老人家女儿多,不把来当事了。本乡本土少什么一夫一妇的,怎舍得与异乡人做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就是~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本相毕露】原形全显露了出来。
【本小利微】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吃着不够。”
【本性难移】本质难于改变。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巴金《家》二:“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
【坌鸟先飞】见“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①笨鸟先飞。比喻笨人反而居先。②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先行一步。多用做谦辞。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笨嘴拙舌】不善言辞。
【逼人太甚】谓对人逼迫不留馀地。
【逼上梁山】①《水浒传》里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