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辞典 >

第279章

宋词鉴赏辞典-第279章

小说: 宋词鉴赏辞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先写仪表服饰。“缓带轻裘”,见得风度儒雅,也暗示其未着官服,不是有官职的正式使者身分。“盛世衣冠”,显示上国威仪;南宋虽属偏安之局,立国也近百年,维持东南的繁荣,在作者看来,宜可称为“盛世”。“争看”二字,说的不仅是出发时路上行人,连进入金镜以后汉族百姓思宋的心情也包摄在内了。“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国关山”,再体会友人此行心理。上句切此前同社觞咏事,下句切当下陪节使金事。所谓“吟倦”,是暂时放下在西湖吟风弄月的词笔,去看北国关山。下句承上“吟”字的余波,在“看”之中当包括有所见、有所感而亦有所咏;字面上省略掉了,这意思还是可以摸得着的。“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三句,也约略透露了有“吟”字的一脉贯通。此行所历关山中,有北宋旧日的大片领土,包括故都汴京(也是友人史达祖的故乡),还有早割于契丹而为金所承袭的燕云故地,出使所经,知当有感而出涕。《诗·王风·黍离》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之诗表达了南宋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这三句词的出典。其中“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又是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词中“休吟稷穗”句所本。高、史两词说到一块儿去了,这也是两词唱和关系之一证。上片由友人之出使,预想其一路上的见闻感慨,场景过度自然,笔调跌宕起伏,感情反差甚大,南方与北国的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结又似住未住,有力地联结了上片,又巧妙地引发了下片。

下片继续设想友人出使金国后的种种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现。“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这是外露的。史达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进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节使金,也算是囊锥出头(用《史记。平原君列传》所记毛遂语)。西汉时匈奴有呼韩邪单于,此借指金主。中朝杰出人物其声名为异国所知的,如《新唐书。李揆传》所载,揆为入蕃会盟使,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这是以政事见知的。苏辙《奉使契丹寄子瞻》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这是以文章见知的。高观国词中亦寓此意,因为是酬赠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这样的恭维旧时是不以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这是内藏的。李壁一行,名为“贺金主生辰”,实则是去深入金国摸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开禧初,韩侂胄欲兴兵伐金,遣张嗣古觇敌(张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亦贺天寿节);张还报,大不合韩的要求,再于此年遣李壁。派他的亲信史达祖同行,用意是很显然的。韩侂胄的北伐意图,在南宋都城内部都是公开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节同行,高观国恐怕也是知底细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试何难”的语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对于这两句词的真切合义就更有所体会。这也是作者对于友人此行的鼓励。如果说,上面这五句是骏马飞驰,激情迸发,那么下面的“情寄”两句则是按辔徐行,含情脉脉。分别后人虽两地,情结一心,愿借书信往还,以互诉相思。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范晔事,梦雁本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末韵“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梅与雁,既刻画南北物态特点,又形容两地路途遥隔,音信难通。这里作者以慢节奏抒情对应前面的急旋律言志,形成抑扬顿挫之妙笔,结构上显得张弛疾徐,跌宕多姿,并与开头的送行呼应。最后三句,针对史达祖词末韵“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而殷切寄语,祝愿友人出使成功,归来后与从前一样,诗酒共聚,将上片之“吟倦西湖风月”意思再作兜转,用笔不懈。

●菩萨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高观国词作鉴赏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滟滟开金饼。”“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菩萨蛮

 高观国

春风吹绿湖边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高观国词作鉴赏

高观国的这首词主要反映作者到湖边重温旧梦的思想感情,清新蕴藉是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春风吹绿湖边草”,也吹醒了他的旧情,唤起了他的记忆。人的美好感情特别是恋情显得格外有生命力,有时似乎“忘记”了,但不经意间受外界触发又会突然萌发。当春风吹绿湖边草,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草色的青绿可爱,最易于激发人的美好情感,而将草色喻离情、喻相思、芳草喻情人又是积淀在人们意识中的特定联想,这样旧情就自然会复活了。“春光依旧湖边道”,湖边道上,春意盎然。“依旧”二字,将眼前之春光转换为昔日之春光,引出下二句的回忆中情景。回忆是那么清晰,美好,他一往情深了。“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玉勒”,白玉装饰的马笼头。“锦障泥”,用织锦做成的马鞍垫子。“游冶”,此指男女交游。这是他回忆起的少年时来到“湖边道”情景。玉勒锦鞍烘托出马的骄贵、人的精神。少年的他跨上这样的宝马漫游在春风骀荡的湖边,那是多么的风流,多么的令人向往。自然,那次游冶定有难忘的情遇。

下片继续写对那次游冶的追忆与回味。“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早春湖畔阳光明媚,岸上的红花象是绣在轻绡上似的,多么艳丽。“烟明花似绣”,写景真切。这个“花似绣”也许还联想到那绣罗裳的意中人。“且醉旗亭酒”,“旗亭”,酒店。聊且到这酒店中以求一醉。此时他当有茫然若失之感,有意借酒驱遣那撩人的思绪。“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他在旗亭里沉入了久长的回忆,直到归鸦啼鸣才将他从沉思中唤醒,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烟明”句明为晨景,到“斜日”时间跨度相当大。他“醉”前看到的是“花似绣”,醒来又是“花西”、“花外”,满眼是花,人在花丛之中。这么多“花”,显然是他潜意识的升华,朵朵花都会联想起“她”。这里边,也许还重温了相遇后的情事。玩味“归鸦花外啼”,则日暮乌鸦归来在前人诗中不少有象征男女欢会的意思,如梁萧纲《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帷翠被任君低。”李白《杨叛儿》:“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这种联想虚无缥渺,写得很含蓄,全篇景色又写得那么美,还是给人以美感的。

近人吴梅说:“大抵南宋以来,如放翁、如于湖则学东坡,如龙川、如龙洲则学稼轩。至蒲江、宾王(按即高观国)辈,以江湖叫嚣之习,非倚声家所宜,遂瓣香周、秦(按指周邦彦、秦观),而词境亦闲适矣。”(《词学通论》)高观国《竹屋痴语》一些小令以写景抒情见长,文字简洁,耐人寻味,正是周、秦的风格。

魏了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

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十九为寿词,为宋人词集所罕有。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张炎《词源》卷下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朝中措

 魏了翁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

 代劝

玳筵绮席绣芙蓉。

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魏了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上片首句描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绮”、“绣芙蓉”都是席面装饰,高妙华贵,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华筵而赏名花,在座诸公自然是其乐融融,因此次句写“客意乐融融”。“吟罢”两句,进一步写宾客筵宴之乐。“摆翠”、“沉红”,一是写牡丹叶在清风中摇摆,翠绿欲滴,一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